心理预警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危机预案(汇总8篇)心理危机预案第1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有效预防、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由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及时进行干预,预防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根据我校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原则等(一)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指学生运用通常处理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紧急处理,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并使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当出现紧急心理危机事件时,由学校领导指挥,政教处统一指挥协调,级部领导、班主任、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及学校有关人员共同参与,配合学校指挥,联动配合,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1.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2.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3.出现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3.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二、学校成立“日庄镇中心中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在校长、副校长、政教处领导下,级部长、班主任、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及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逐步建立监控网络,班主任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学生会对相关同学心理状态信息的掌握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心理咨询室、政教处,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心理健康的应急预案5篇心理健康的应急预案精选篇1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反映在学校中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学校教育认识不够和管理不当,有可能造成突发性的严重后果。
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把防范工作伸向学校的各个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此,我校特制定《__中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1、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作好保密。
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2、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3、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1、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2、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4、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或值班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
5、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三、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
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
在校内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校德育处以及医务室;德育处应立即报告校级主管领导。
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会议主题: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会议时间:2024年X月X日会议地点:XXX大学会议室与会人员:(按字母顺序排列)1.张XX,心理学教授2.李XX,心理学硕士研究生4.赵XX,学生处主任5.高XX,心理学系副主任会议议程:1.会议主席张XX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重要性。
2.李XX作了一个关于心理异常情况的开场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研判会的目的和意义。
3.张XX进行了一个有关心理异常情况定义和分类的讲座,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异常情况,以及常见的心理异常情况有哪些。
4.高XX紧接着进行了一个关于心理异常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学校近年来心理异常情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一些案例,指出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6.张XX建议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心理异常情况监测和干预系统,以及一个研判会议机制,定期对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进行研判和预警。
7.赵XX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向学校领导汇报会议的讨论结果,并积极推动学校建立心理异常情况监测和干预系统。
8.与会人员对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的目的和建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建立监测系统的具体操作和研判会议的周期和形式进行了探讨。
会议总结:本次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与会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达成了一致,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学校决定在研判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异常情况监测和干预体系,并定期召开研判会议,及时对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进行干预和预警。
通过这个机制的建立,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会议记录人:李XX。
学校心理咨询室必备档案资料和制度汇编目录1、学生心理档案。
2、心理咨询室台帐。
3、班级心理辅导记录。
4、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咨询记录(面询)。
6、心理咨询记录(电话)。
7、高危学生情况记录。
8、与家长沟通记录。
9、与教师沟通记录。
10、给学校领导的建议。
11、心理预警记录。
12、教师心理援助记录。
13、心理教师工作制度14、心理教师工作守则15、心理教师从业道德规范16、心理咨询基本原则17、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学生)学生心理档案内容1、基本情况2、家庭情况3、学习经历学校心理咨询室台帐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辅导地点:辅导时间:班主任: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心理咨询记录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高危学生情况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与教师沟通记录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给学校领导的建议年月日咨询员:心理预警记录咨询员教师心理援助记录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汇编)心理教师工作制度1、心理教师要态度热情,工作细致、认真。
2、对师生咨询内容和有关的隐私严守秘密。
未经同意,有关资料不得外借。
3、心理教师要按时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或电话、网络咨询,认真、及时进行记录。
4、保持心理咨询室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定期更新环境陈设,营造温馨的空间。
5、做好台帐及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6、爱护室内各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持正常使用。
非咨询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咨询室,未经允许正在咨询室时不能接待其他人员。
7、遇有严重心理问题可能出现事或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8、心理教师要注意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9、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对师生全面开放,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率和使用率。
心理教师工作守则1、正式咨询时,心理咨询教师应向来访者说明自己的专业资格、咨询目的、咨询技巧、咨询程序上的规则及可能影响咨询关系的各种限制条件。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我校决定开展以“关注心理健康,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心理危机班会。
二、班会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会人员全体班主任、学生代表五、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2. 心理专家讲座3. 心理危机案例分析4. 互动环节:心理健康知识问答5.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6. 班主任经验分享7. 总结发言8. 班会结束六、班会内容1. 主持人开场班会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主持,他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心理专家讲座邀请了我市知名心理专家张教授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心理危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心理危机案例分析张教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应对措施。
他强调,心理危机并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正确应对。
4. 互动环节:心理健康知识问答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主持人组织了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环节。
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5.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张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包括倾听、同理、引导、支持等。
他强调,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要勇于寻求帮助,及时进行干预。
6. 班主任经验分享部分班主任分享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他们表示,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从日常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入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7. 总结发言学校领导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发言。
他强调,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关注心理健康,共筑安全防线。
8. 班会结束在愉快的氛围中,本次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七、班会效果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对心理危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心理健康意识。
梧南中学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
目录
1、学生心理档案。
2、心理咨询室台帐。
3、班级心理辅导记录。
4、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咨询记录(面询)。
6、心理咨询记录(电话)。
7、高危学生情况记录。
8、与家长沟通记录。
9、与教师沟通记录。
10、给学校领导的建议。
11、心理预警记录。
12、教师心理援助记录。
学生心理档案内容
1、基本情况
2、家庭情况
3、学习经历
4、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5、自我评价
6、困惑与烦恼
学校心理咨询室台帐
录中写清。
2、如发现来访者需要特别关注或紧急干预可在备注栏中注明。
班级心理辅导记录
辅导地点:辅导时间:班主任:
团体心理咨询记录
咨询员:
心理咨询记录(面询)
心理咨询记录(电话)
咨询员:
高危学生情况记录
与家长沟通记录
咨询员:
与教师沟通记录
咨询员:
给学校领导建议
咨询员:
心理预警记录
咨询员:
教师心理援助记录
咨询员:。
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置预案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中小学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情绪。
当这些情绪长期积压而无法得到合理释放时,就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比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等。
近几年,中小学校园内陆续发生过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受伤害的案例。
因此,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
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资料、网站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四) 学校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
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三、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
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
心理预警记录范文据了解,在美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的症状很少突然出现。
家庭成员、朋友、同事、教师或个人自己经常注意到,当疾病第一次出现时,某些事情就会消失。
但不幸的是,许多精神障碍病例仍未得到诊断和治疗。
重要的是要注意感情、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即使它们看似微妙。
早期诊断可以增加治疗效果最佳的机会,并帮助患者保持充分的功能。
有一些迹象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有人正在经历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中有很多人,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症状,但还不足以肯定一个人患有精神病。
但是以下症状之间的结合可能表明,你的确应该去咨询心理医生了。
1、不断感到焦虑或担心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那么一些非常的时刻,时不时的会有担心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焦虑感始终存在,并且已经干扰到了你的日常活动,那就是一种麻烦的迹象。
2、退缩与冷漠你可能偶尔会花上一点时间,什么也不做,仅是安静的待在那里,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对与他人交流和参加你曾经享受过的活动突然缺乏了兴趣,那么这可能是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征兆。
3、情绪变化情绪还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变化,并情绪和感受出现极端变化,例如不断交替的愤怒、悲伤或快乐,这可能预示着心理健康的问题。
4、睡眠模式的变化睡眠过多或过少都是许多精神障碍的症状,但它也可能是身体状况出现问题的征兆。
5、食欲和体重的变化食欲不振、食欲增加以及体重的相应变化可能是饮食失调、抑郁或其他精神状况的征兆。
6、物质滥用无法应付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可能导致酒精或药物的滥用,并进一步加剧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7、难以进行日常活动学校或工作中的表现下降以及在家完成日常活动时遇到的麻烦可能是表明你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迹象之一。
8、超敏反应对视力、声音、嗅觉或触摸的异常高敏感度和避免过度刺激的情况可能是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
9、罪恶感和无价值感突如其来的罪恶感和无价值感,可能是自己下意识的因为某事而做出的反应,但如果这种感觉强烈而一直持续出现,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开始思考自我伤害。
心理预警记录1. 背景介绍心理预警是指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危机,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防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心理预警记录是对心理预警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和干预措施的详细记录,旨在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支持后续的心理干预工作。
2. 心理预警记录的目的心理预警记录的目的是系统地记录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危机。
通过详细记录心理预警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和干预措施,可以为心理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3. 心理预警记录的内容心理预警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3.1 个体或群体基本信息记录个体或群体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性别、年龄、职业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心理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背景和特点,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干预。
3.2 心理观察和评估结果记录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观察和评估结果,包括情绪状态、行为表现、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
可以使用情绪评估量表、行为观察记录等工具来辅助评估。
详细记录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或危机,并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3.3 心理干预措施记录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采取的具体行动、提供的支持和建议等。
干预措施应根据个体或群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教育、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干预。
详细记录干预措施有助于评估干预效果和调整干预计划。
3.4 心理预警结果和建议记录心理预警的结果和建议,包括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是否改善、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等。
根据观察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如继续观察、加强支持等。
这些建议可以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4. 心理预警记录的格式和排版心理预警记录应采用规范的格式和排版,以保持整洁美观、易于阅读和理解。
可以使用Markdown格式进行排版,包括标题、列表、引用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