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PPT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7
课间十分钟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课间十分钟—时间计算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计算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学会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课间十分钟的概念,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方法,尤其是分钟与小时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课间十分钟的实际应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时间计算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学校课间十分钟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间十分钟有多长吗?我们如何计算这段时间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分钟与小时之间的换算。
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计算课间十分钟。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讲解解题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时间计算公式:1小时 = 60分钟1分钟 = 1/60小时2. 课间十分钟计算方法:10分钟 = 10/60小时 = 1/6小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30分钟是多少小时?b. 1小时20分钟是多少小时?(2)假设你每天有10个课间十分钟,请列出你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2. 答案:(1)a. 30分钟 = 0.5小时b. 1小时20分钟 = 1.333小时(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课间十分钟》公开课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七章《时间的认识》中的第三节“课间十分钟”。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钟面上的分钟刻度,学会读取分钟数;理解课间十分钟的概念,掌握十分钟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面上的分钟刻度,准确读取分钟数,并能在钟表上表示出课间十分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时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间十分钟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分钟刻度,学会读取分钟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模型、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学校课间十分钟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钟表,思考课间十分钟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钟面上分钟刻度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分钟数,并示范在钟表上表示出课间十分钟。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钟面上分钟刻度的认识。
4. 交流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后实践(5分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观察钟表,记录下每天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钟面上的分钟刻度2. 课间十分钟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上表示出课间十分钟。
(2)观察家中钟表,记录一天中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正确表示出课间十分钟即可。
绿色,红色字:做ppt 绿色:不读蓝色:待改《凉州词》教学过程大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华夏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撑起了民族脊梁。
我们班级即将开展“感动中国历史人物”海报展览,需要同学们一起完成主题海报的设计,致敬爱国先贤,传承民族之魂。
上节课我们领略到了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豪言,今天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近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继续领会边塞将士的豪情。
板书。
请齐读诗题。
从课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通过课前查找资料的方法知道了凉州所在的位置。
你借助注释理解《凉州词》是诗人王翰以凉州守边将士的生活为题材创作的诗歌。
孩子们,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请大家翻开书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要求(投影)。
读得真投入,请你来读一读这首诗。
字正腔圆。
同学们,像他这样,全班一起读。
就这样读着读着,一幅边关生活的画面就在我们面前展开,闭上眼睛,听——PPT: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此时,你看到了什么?葡萄美酒,精致的夜光杯——你们很善于捕捉诗中的意象(PPT展示)这是一场怎样的宴会?豪华的,热闹的。
此时战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乐的,兴奋的。
是啊,谁来试试读出这种心情。
你简直把这个宴会场面读活了,你读出了热闹欢乐的宴会。
可是这样香醇的美酒,将士们喝到了吗?没有。
你从哪里知道的?“欲饮琵琶马上催”——“欲”。
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诗句,是特别好的学习方法。
孩子们,我们学过的哪句诗也有这个“欲”字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中,“欲”字的意思都是——将要。
将士们“将要”痛饮,是什么突然打断了他们喝酒的兴致?听,(PPT) 这是怎样的琵琶声?豪迈的,急促的。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战况紧急,敌人就要来了你再一次通过注释知道了这是在催人出发了。
你们真会读书,一个“催”字,我们感受到战事的紧急,谁能读出这种紧急的感觉。
我听出来了,大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