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设计大纲范本
- 格式:pdf
- 大小:640.16 KB
- 文档页数:25
临时施工竖井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xx地铁三号线xx站~xx广场站区间位于xx市xx区,区间起于xx路与xx交叉口东北角的xx站,区间隧道沿xx路快速路高架桥东侧向南走设,到达xxxx超市下穿xx路向西拐设,最后到达xx路以西、绕城公路以北角的xx广场站。
区间隧道于K29+900~K30+000范围下穿xx路夹xx涵和xxxx超市。
根据xx路夹xx涵和xxxx超市桩基础分布情况,桩基础已进入区间隧道范围内。
为确保区间隧道的顺利实施,需对侵入隧道内桩基础进行处理。
根据前期研究方案,xxxx 超市桩基础采取局部拆除xxxx超市后拔桩、再复建方案,xx路夹xx涵桩基础采取过街涵内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内桩基截除方案。
为确保矿山法的实施,在xxxx超市东侧广场内设置一座临时施工竖井,通过施工竖井和横通道进行xx站~xx广场站区间正线矿山法隧道的施工。
施工竖井采用矩形单层格栅钢架网喷混凝土结构形式,内净空6.8×4.6m、深24.4m。
1.2设计范围本册图纸设计范围为临时施工竖井平剖面设计、支护参数、施工横通道接口预埋设计等内容。
施工横通道及临时施工竖井回填设计纳入后续设计图册中。
2.设计依据2.1依据的文件1)xx地铁下发的矿山法隧道设计工作通知单。
2)《xx地铁三号线工程xx站~xx广场站区间招标用图》(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9月)3)《xx路夹xx涵改造工程施工图》(xx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04年4月)4)《xx地铁三号线工程xx站~xx广场站区间桩基处理工程方案设计》(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年7月)5)《xx地铁三号线工程D3-XK04标(xx站)~xx广场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间稿》(江苏xx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10月)6)《xx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规定》(试行)(2010.12)7)《xx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设计文件组成内容、深度与格式要求》(试行)(2010.12)8)《xx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主城段土建工法方案及三号线大-明区间夹xx涵桩基处理专家咨询会咨询意见》9)施工单位收集提供的xx路地下管线资料(电子版)10)总体院线路专业提供的线路施工图(2011年10月修改版电子文件)2.2遵照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J12-200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专家咨询意见及执行情况咨询意见:1)xx路过街涵处理建议在内部新建框架结构,下部桩基利用矿山法区间截断;2)xx桩基建议采用主动托换方式;3)尽量减少矿山法施工长度。
龙洞峪5#竖井开拓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参照院内选料厂西山215米平洞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决定对深部进行开拓探矿。
上部平洞两个,根据实测资料和地质编录结果,推断矿体可能下延,同时矿脉较好,品位较高,同时考虑到井位设计在院内,便于管理,故在选料场院内开拓竖井,命名为龙洞峪5#井。
二、技术参数及说明1、竖井断面设计为圆形井,直径3.5米,采用C20标号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0.3米。
井口中心坐标x=4454325.547,y=552769.95,z=198米提升方位17。
20'26"。
料槽出口方位107。
20'26"。
马头门方位为287。
20'26"开采11#矿体。
初步设定竖井一中段标高为99米,依次为59米、19米共计三个中段,阶段高度为40米,单侧马头门。
马头门断面为3.5x3.0米,长度5.0米,阶段运输平巷断面2.5x2.2米。
井底水窝10米,竖井总深189米(由于井台高差引起的深度变化暂未考虑)。
2、井架采用12米高井架,井架下叉为6.0米见方。
由专业井架制造商制作。
3、井台高度设计至少高出地平面1.5米。
绞车房地面标高高于地面0.5米。
在基岩层之上至井台高度段,支护厚度暂时考虑500mm,进入基岩之后,支护厚度为300mm。
4、井台设计时考虑到生产期间井架的更换,提前跟井架制作商联系,18米井架下叉为4.5米,直立井架。
将现有6.0米下叉预埋铁加长,一次性井台,8.0米见方,井台采用配筋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不低于200mm。
见图。
5、提升绞车采用1.2米滚筒绞车,单箕斗提升,初步预计年生产能力为7万吨。
井下一中段89米标高石门巷距离最近矿体160米,离东部矿体307米。
井下采用溜井集中提升,多中段开采。
根据井下实际见矿情况,生产期间可将现有1.2米单筒绞车更换为1.6米单滚筒绞车,进一步加大提升能力。
6、结合当地井下生产习惯,阶段运输可采用三轮车运输,2.0装载机出矿或人工出矿。
7、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提升卸载系统的特殊性。
竖井施工方案竖井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竖井及联络通道结构施工图;图号02213-S-JG-06二、工程概况武汉地铁2号线小龟山站~洪山广场站区间,设计范围为K17+489.95~K18+479.95。
区间西北接小龟山站,东南经姚家岭,沿体育馆路,向东南至洪山广场。
隧道覆土16~22m。
其线路两侧50m范围内分布有较多的多层建筑物,并穿行于体育馆路下方。
本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需设置施工竖井和联络横通道进行区间开挖,并将区间泵房设置于联络通道内。
施工竖井及联络通道位于体育馆北口。
施工竖井中心位于K18+081.9998右线中心线左偏30m处,施工竖井采用明挖法施工,横通道与体育馆路垂直相交,采用矿山法施工。
施工竖井长度为7.7m,宽度为5.7m,竖井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28.81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竖井的位置及围蔽情况见附图一:附图一三、地质及水文情况依据中冶集团武汉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7月提供的《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小龟山(不含)~洪山广场(不含)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细勘察阶段),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 场地环境概况拟建场地属于长江三级阶地~剥蚀残山地貌。
依孔口标高计,其地面标高变化在33.19~34.25m,西高东低,地形有起伏,北面是要拆迁的姚家岭低层建筑,东侧为亢龙太子酒店。
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各层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地层代号1-1):主要由砖块、碎石混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20%~40%,粒径5~20mm不等,呈湿的、稍密状态。
厚度为0.9m左右。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粉质粘土(地层代号7-2):褐黄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条纹,呈饱和、硬塑状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年月日我们将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编制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控制项目的工期。
以现场动态管理为基础采用可行的施工技术;以ISO9001:2000 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用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安全隐患预测分析和控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优质高效、安全快速、文明施工、确保工期、质量”。
一、努力满足设计要求,以优质工程为目标,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实施有效控制,以ISO9001:2000 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二、井筒采用人工打眼,光面控制爆破;按工序划分专业班组,实现工种工序专业化,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达到优质、快速的目的。
三、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计量站集中布置,实现快速支护目的,保证井壁、巷道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四、与井筒相关的马头门连接处、硐室与联道连接处、交叉点,采用同时掘进、同时永久支护的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按下列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本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本工程进行施工。
(一)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二)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1、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YBJ218-89(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4-92(5)《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YBJ218-89(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8)《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2.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及规定(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 《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10054-88(7) 《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施工安装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
施工竖井及施工支洞设计调整方案一、工程概述小湾水电站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固处理工程主要包括: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及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
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主要包括:1220m、1200m、1180m、1160 m高程四层洞室开挖加固及相应工程部位勘探平洞回填及排水洞加强衬砌。
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主要包括:1215m、1190m、1170m、1150m、1130m、1110m、1090m、1070m、1050m、1030m十层洞室开挖加固及相应工程部位勘探平洞回填及排水洞加强衬砌。
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固处理工程项目及工作内容包括:(1)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包括:置换洞(井)开挖、支护,置换洞(井)、排水洞、勘探平洞混凝土衬砌、混凝土回填,固结灌浆、回填灌浆等)。
(2)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包括:置换洞(井)开挖、支护,置换洞(井)、排水洞、勘探平洞混凝土衬砌、混凝土回填,固结灌浆、回填灌浆等)。
(3)监测工程二、施工支洞(井)布置小湾水电站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洞、井群具有洞室众多,布置紧凑,立体交错,工期紧等特点。
因此,布置合理、通畅的施工通道对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洞、井群的施工尤其重要。
为保证本合同地下洞室群优质、高效、按期完工,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进度要求,并结合我局多年地下洞室施工经验及针对本合同施工项目拟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经仔细研究招标文件资料和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施工支洞的设计及施工。
2.1施工支洞(井)设计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特点及地下工程施工经验确定以下施工支洞的设计原则:(1)施工支洞的设置及断面尺寸满足出渣及材料、设备运输要求;(2)在满足永久洞室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永久洞室的布置,尽量利用永久洞室作交通洞,以减少临建工程量;(3)施工支洞布置满足各层抗力岩体洞塞施工的相对独立性,为立面上间隔洞塞平行施工作业创造条件,确保各层洞塞施工按照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4)施工支洞布置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合理规避施工干扰,以保证工程施工均衡、有序进行。
竖井施⼯组织设计施⼯组织设计⽬录第⼀章概况⼀、⼯程概况⼆、井筒设计概况三、地质及⽔⽂地质情况第⼆章施⼯准备⼀、技术准备⼆、施⼯队伍准备三、施⼯现场准备四、设备材料准备五、临时设施施⼯第三章施⼯⽅案⼀、井筒施⼯⽅案⼆、绕道施⼯⽅案第四章施⼯⼯艺⼀、挂吊盘前井筒施⼯⼆、井筒施⼯三、防治⽔及临时排⽔⽅案四、并筒遇断层破碎带施⼯第五章施⼯辅助系统⼀、提升系统⼆、井筒悬吊设施三、井⼝及地⾯辅助设施第六章施⼯组织与管理⼀、施⼯组织管理机构⼆、施⼯管理第七章施⼯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期安排⼆、⼯期保证措施第⼋章施⼯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和安全保证⼀、安全管理措施,⼆、施⼯技术安全措施三、灾害预防第九章⼯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质量保证体系第⼗章⽂明施⼯及环境保证措施第⼀章概况⼀、⼯程概况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肃省的河西地区东端,属改建铁路兰新线兰武段建⼆线控制性⼯程,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总长20.05km,设计为两座单线铁路隧道,钻爆法施⼯,通过四个正洞⼝和⼗四个辅助坑道完成。
为加快施⼯速度,在5#斜井中部增设5#通风竖井⼀个。
5号斜井⼝位于上⾬岭沟,7号斜井⼝位于⽯头沟,沟⾕纵横发育,地形⾃然坡坡度较⼤,海拔⾼程2800⼀3000m,相对⾼差⼤,地表植被较少。
⼆、竖井筒设计概况井筒设计全深237m,净直径由5.0m,采⽤素砼⽀护,⽀扩厚度200mm,砼标号C30。
井筒技术特征表地质岩体根据现有资料描述为三叠系上统的砂岩夹页岩,坚井穿过的主要地层,以砂岩为主,间夹少量的页岩及薄煤,其咋砂岩约占70%以上。
砂岩:黄绿⾊,主要矿物为长⽯,⽯英,中细粒,溥层状-甲厚层状,右怦艾地顾恻造影峒枚严惩下⾥伥反育-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呈层状;硬岩为主,少量软质岩,Ⅲ级Ⅳ围岩为主,砂岩夹页岩60=800Kpa,倾⾓约为70°,厚层砂岩60=1000Kpa,岩性均匀。
FJD34050 FCD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7年11月工程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技术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设计基本资料 (4)4. 进水口布置与优化 (11)5. 进水口水力计算 (15)6.进水口结构设计 (15)7.细部结构构造设计 (19)8.原型观测、运行要求 (21)9.专题研究 (21)10.工程量计算 (21)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1)1 引言1.1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省市(县),距市(县) km的河上。
本枢纽是以为主,兼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电站采用条有压引水隧洞作为发电引水建筑物。
引水隧洞单条长分别为、、m,直径m,引用流量m3/s。
电站装机台MW的式机组,总装机容量MW。
1.2 设计任务简述本大纲为该工程竖井式进水口技术设计大纲,包含从拦污栅开始到竖井式进水口末端与发电(或引水)隧洞连接处止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含设计参数选择、进水口总体布置、水力学计算、竖井式进水口前隧洞工程一次及二次支护设计、细部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量计算、施工期监测及运行期观测设计,以及其他辅助设施设计。
1.3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工程技术专题(试验)报告;(4) 工程上阶段设计有关文件和会议纪要;(5) 工程初步设计有关文件。
2.2 主要设计规范(1) 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和补充规定;(2) 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3) SD 303-88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试行)(4) SD 134-8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5) 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6) SDJ 20-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7) SDJ 57-85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8) SDJ 212-83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9) SL 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0) SDJ 20-8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11) (88)水规设字第8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试行);(12) 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3) SL 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4) GBJ 50204-92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5) GBJ 86-8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6) GBJ 7-89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7) GBJ 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其局部修改条文;(18) GBJ 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19) GBJ 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 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及补充规定(试行);(21) SD 144-85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试行);(22) SL 74-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或DL/T 5039-95)(23) SD 133-84 水闸设计规范(试行)。
排水竖井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排水竖井工程旨在解决具体区域的排水问题,提高排水效率,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该竖井设计深度为具体深度,直径为具体直径,预计将承担具体排水量的排水任务。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情况。
2、材料准备准备好竖井施工所需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等材料,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提前预定所需的特殊材料和构配件。
3、机械设备准备配备足够数量的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准备好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4、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的障碍物和杂物,平整场地。
设置施工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5、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三、施工工艺流程1、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竖井的中心位置和井口标高。
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校核。
2、井口开挖及支护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挖掘机开挖井口,并及时进行支护。
井口支护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或其他可靠的支护方式。
3、竖井掘进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的方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层掘进竖井。
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井壁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及时进行支护。
4、井壁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井壁支护方式,如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支护施工要紧跟掘进进度,确保施工安全。
5、井底处理当掘进到设计井底标高后,对井底进行清理和平整。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底加固和防水处理。
6、排水设施安装在竖井内安装排水管道、水泵等排水设施。
确保排水设施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效果。
7、井口封闭排水竖井施工完成后,对井口进行封闭,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其他封闭方式。
四、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竖井施工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城市地铁线路的竖井施工设计方案,旨在为地铁隧道提供人员进出口、物料运输、排水等功能。
竖井位于地铁线路的换乘站,地下三层,直径为6m,深度为30m。
2. 设计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安全风险。
2.施工方案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
3.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4.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影响。
3. 施工工艺及流程3.1 竖井开挖1.采用钻孔爆破法进行竖井开挖,钻孔直径为75mm,钻孔深度为竖井深度的1/3。
2.爆破材料选用乳化炸药,单孔装药量为钻孔体积的1/5。
3.起爆方式采用有线导爆管网络,引爆时间为100ms。
4.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支护结构为钢架+喷射混凝土。
3.2 竖井降水1.采用井点降水法,设置井点间距为1.5m,井点深度为竖井深度的1/2。
2.井点水泵选用离心泵,流量为10m³/h,扬程为30m。
3.降水过程中,实时监测水位变化,确保降水效果。
3.3 竖井支护1.初期支护: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钢架间距为1m,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0cm。
2.二次支护:待初期支护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衬砌厚度为30cm,采用现浇混凝土。
3.防水措施:在衬砌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提高防水效果。
3.4 竖井施工设施1.竖井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筒内设置梯子或电梯供人员上下。
2.通风设施:设置轴流风机,保证竖井内空气质量。
3.照明设施:安装LED照明灯具,保证竖井内照明充足。
4. 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专项施工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5.做好施工现场的清洁、环保工作。
5. 质量控制与验收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广州市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园前至纪念堂区间土建工程《招标文件》第Ⅰ~Ⅳ卷;2、广州市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土建工程投标书;3、广州市地铁公--纪区间竖井施工设计图;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其它相关规范、技术标准等;5、本企业综合施工能力及现场调查情况。
二、工程概况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工程包括公园前站至纪念堂站区间隧道及地铁一、二号线之间的联络线隧道工程。
正线隧道全长621.91m,新建联络线隧道长271.84m(其中与右线合建81.25m),正线隧道有单线、双线和三线等多种断面形式。
共设三座竖井,作为施工通道。
1#竖井位于区间隧道南端公园前路路中,地铁一、二号线联络线隧道上,竖井中心里程为LDK0+186.277,井深为20.068m,平面净空尺寸为7×5m。
主要承担联络线隧道、喇叭口、双线隧道的掘进、支护、衬砌等施工任务。
1#竖井结构:锁口梁、分隔墙为C25钢筋砼;井身采用喷锚支护结构,WTD25中空注浆锚杆,5.0m长,锚杆竖向间距1.5m,环向间距1m,菱形布置;喷射C20早强砼,厚40cm;钢架为29cm×35cm的四肢钢格栅,环向布置,沿井身方向每0.5m一榀布置。
2#竖井位于区间隧道中部,市政府旁府前路与连新路交叉口东北侧渡线大跨度隧道上,竖井中心里程为YCK14+205.500,井深29.499 m,井口平面净空尺寸为21.5m×9.0m,主要作为三线大跨度隧道和部分单、双线隧道的施工通道。
2#竖井内轮廓尺寸为21.5m×8m×30.746m(长×宽×深),由两道间墙将竖井分为三个井区,短边壁墙为曲面。
三个井区的内净空尺寸分别为:7.22m×8m×30.746m、6.9m×8m×30.746m、7.22m×8m×30.746m。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技术条件第二章提升容器选择设计第三章竖井井筒结构设计3.1竖井井筒组成3.2 井筒各部分尺寸3.3 井筒断面形状选择3.4 井筒装备3.5 井筒断面布置3.6 井底水窝第四章井筒支护设计第五章结语参考文献第一章课程设计技术条件某地下铁矿,年生产能力80万吨,主井井底车场距地表280米,主井井筒通风量25m3/s。
从地表到井底车场的岩层结构为:粘土30m,Υ=1.8T/m3,C=5T/m2,Φ=20°;砂岩80m,Υ=2.5 T/m3,C=301,Φ=45°;页岩80m,Υ=2.5 T/m3,=130 T/m2,=35;砂页岩80m,Υ=2.5 T/m3,C =186 T/m2,Φ=40°;不含地下水。
第二章提升容器选择设计1.小时提升量其中:C——不均匀系数,取1.15;——矿石年产量,取80万吨;——年工作日数,采用连续工作日,=330d/a;——每日工作小时数,此主井采用罐笼提升,取19h因此,对于本矿山:= =1.15×800000/330×19=146.7t/h2.单箕斗提升时一次提升量Q′=(+θ+u)其中:H ——最大提升高度,本竖井约取320m ;——系数,2.7~3.7,因本井H>200,取=3;θ——箕斗装载停歇时间,本井取θ=14s ;u ——箕斗在卸载曲轨处低速爬行的附加时间,本竖井取u=13s ; 因此,对于本矿山:Q ′=(K θ+u)=146.71800×()=6.57t3.单箕斗总容积计算值V ′=其中:——矿石松散密度(松散容重),本矿取1.9t/;——装满系数,取=0.85~0.9,本矿取0.85;因此,对于本矿山:V ′==6.571.90.85=4.068因此,可以选择JLG-6型箕斗1个,箕斗容积7.1,长1846mm ,宽1590mm ,高7875mm ,箕斗自重5.4t ,罐道形式和布置方式为钢轨罐道两侧布置,采用同 侧装卸方式。
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主竖井施工组织方案2016年5月3日目录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第二节自然地理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第二节构造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
第四节地温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一节施工方案第二节井筒施工方法第三节信号、照明及通讯第四节压风第五节排水第六节供水第七节通风第八节地面施工场地布置第五章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设备选型第一节斜井施工工期安排说明第二节劳动力安排第三节投入主要施工机具明细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第一节文明施工第二节环境保护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斜井井筒施工组织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主井井筒施工招标文件,鑫晨201601号。
2、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金铜矿地质地形图及钻孔地质柱状图。
3、卧龙岗铜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4、《金属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5、《金属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6、《金属矿安全规程》。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矿区位于鄯善县城正南约140千米处,地理坐标:东经90°15′--91°00′;北纬41°20′--41°40′。
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管辖。
井田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井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该矿山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方式。
竖井为主提升井筒、斜井为副井兼做回风井筒。
本次施工为主竖井筒主竖井井筒开口位置位于矿区中部,主竖井井筒设计200m,井口标高设计+1118m,井筒设计净直径 2.7m,表土段设计深度根据现场定,其中锁口深度 2.5m,井颈深度视岩石情况现场确定,其永久支护形式为双层钢筋砼,强度等级C25,锁口段设计厚度 1200mm,井颈段设计厚度 600mm。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竖井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1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4)4 竖井结构设计 (7)5.喷锚支护设计 (15)6.竖井内部交通、排水防潮等设计 (18)7.基础处理 (18)8.技术专题研究 (18)9.工程量计算 (18)10.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8)附录A竖井侧向山岩压力 (19)附录B井颈基底承压力计算特征数表 (21)附录C竖井壁座计算公式 (23)附录D竖井与隧洞联接形式 (25)21引言1.1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是以为主,兼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电站总装机容量MW,年发电量kW·h。
电站为厂房,厂房高m,宽m,长m。
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年月审查通过。
1.2 水电站竖井分类提示:按竖井内有无水情况可分为干井和湿井两大类;(1)干井: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井、电缆井、通风竖井、施工竖井等;(2)湿井:主要包括压力水道竖井、调压井、竖井式溢洪道、闸门井等;本大纲仅适用于干井设计,不涉及湿井设计。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工程初步设计审批文件;(3)工程技术设计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1)SD 335-89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试行);(2)SDJ 20-78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3)SDJ 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4)SD 134-8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5)GBJ 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6)SDJ 212-8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7)SL 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8)SDJ 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3 基本资料3.1 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1)工程等别:等;(2)建筑物级别:级。
竖井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1.1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军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工程》图纸,设计编号:S1490S-T02A-011.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1.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 0-2010)1.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50086-2001)1.1.8《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1.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1.1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技术规则》(TB1018-2002)1.1.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1.14《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1.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1.17《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路径及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电力沟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城区南部的铁东路。
为满足军营11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缆敷设需求,需新建两段电缆隧道L1线及L2线。
本工程第四标段为L1线,起点桩号为1+676,沿规划铁东路(现状铁东路)向北至桩号2+754,采用2.0m×2.3m单孔暗挖电力隧道。
该标段隧道工程量包括:本段隧道总长1078米,其中Φ4.0m竖井9座,Φ5.2m竖井1座,6.0m×6.0m竖井2座。
详见本工程平面图。
该标段隧道工程量包括:本段隧道总长1078米,其中Φ4.0m竖井9座,Φ5.2m竖井1座,6.0m×6.0m竖井2座。
摘要本设计新井为大雁矿区四矿1.2Mt/a的新井设计,共有4层设计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m。
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95.76Mt,服务年限为57a。
划分二个水平开采。
井田平均走向长3.26km,平均倾斜长5.0km,煤层平均倾角6.7°,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立井的开拓方式,集中大巷布置方式。
共划分8个带区,其中首带区为二个,达产工作面一个。
本设计带区为东一带区,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综合机械化采煤。
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四、六”式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00m,每刀进度为0.8m,每日割九刀。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由于井田倾斜长度较大,且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内全部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缺乏一定的现场经验。
因此,本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指正。
目录摘要 (1)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井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交通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地形与河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气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矿区简介1、地理位置本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打虎石水库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宁城县黑里河镇管辖。
其采矿权拐点坐标为:(1)Y:634100,X:4586315(2)Y:633950,X:4586400(3)Y:634050,X:4586550(4)Y:634500,X:4586400(5)Y:635190,X:4586550(6)Y:635205,X:4585800(7)Y:634510,X:4585800(8)Y:634500,X:4586326采矿权面积: km2。
2、地质概况矿体为块状磁铁矿,总体走向270°—2800,倾向90°—1000,倾角75°—850,矿体上下盘直接围岩为斜长角闪岩,轻微蚀变,断裂、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中等稳固。
3、水文地质矿区内矿体赋存于浸蚀基准面以下,矿体附近为打虎石水库,因此地表水对矿体的充水有很大影响。
矿体上下盘直接围岩为斜长角闪岩,轻微蚀变,断裂、节理、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岩石中等稳固,以裂隙水为主,无大的涌水,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
4、矿区所在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烈度6度区,为弱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二、设计目的1、现有各竖井只有一个安全出口,而且阶段高度、回采方式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通风、避灾等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矿体上盘为打虎石水库,为保障安全生产,必须形成统一的开拓系统。
3、现有各竖井提升能力小,达不到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
4、矿区已揭露矿体均以开采完毕。
为保证矿山三级矿量,同时探明矿体在下部水平上的品位、厚度变化情况及赋存状态,增加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为此,设计这项工程,前期可作为矿山的探矿工程利用,后期作为矿山下部开采的主运输、提升系统。
三、设计依据1、根据地表露头及井下各中段矿体产状,推测下部矿体。
2、各中段地质平面图。
四、施工方案的选择及确定1、方案一:斜井开拓方案方案二:盲竖井开拓方案方案三:竖井开拓方案2、各方案的比较(1)方案一:斜井开拓方案在3#竖井矿体下盘合理位置施工斜井,斜井规格2.5×2.3㎡,方位90°,斜长200m。
一、编制依据⑴现行国家、铁道部、广东省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政策。
⑵广深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的施工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设计文件。
⑶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⑷集团公司中南指挥部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管理经验。
⑸集团公司制定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⑹对本工程现场实际调查了解的相关资料。
二、工程概况1、简述益田路隧道1#竖井,里程DK107+892~DK107+915。
竖井前连接矿山法施工段隧道,后连接盾构法施工段隧道。
施工期间该竖井为益田路隧道盾构始发工作井,并作为矿山法施工的一个工作井与矿山法隧道之间设置一道变形缝。
2、竖井布置本竖井工程位于距益田路隧道洞口3082m处,1#竖井起止里程DK107+892~DK107+915,竖井顶面地面设计高程50.80m,竖井底面标高-8.739m,竖井深59.539m。
竖井断面为长方形,内净空尺寸为23m×18m。
3、竖井地质竖井场地内自上而下分布以下地层:(1)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
开挖等级以1级土松土为主,局部为III级硬土。
(2)坡残积层:构成岩性为粉质黏土含杂物、黏性由其母岩成份的不同而稍有变化,为III级硬土。
(3)花岗岩全风化带:褐红、棕红、棕黄色,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土状或夹砾砂状,土质坚硬,浸水易崩解,为III 级硬土。
(4)花岗岩弱风化:肉红色,粗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为V级次坚岩。
4、结构设计本竖井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竖井开挖断面小,基坑深。
本竖井的地质情况主要是非基岩和基岩。
在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非基岩段采用¢80cm@100cm钻孔灌注桩围护+¢80cm旋喷桩止水帷幕,钻孔桩伸入弱风化岩层不小于2米,旋喷桩伸入弱风化岩层不小于1米,旋喷桩加固体渗透系数不大于10-7m/s,28天加固体强度不小于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