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B-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5
三小时负变压异常指数及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意义肖 安 许爱华XIAOAn XUAihua江西省气象台,南昌,330096犑犻犪狀犵狓犻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犗犫狊犲狉狏犪狋狅狉狔,犖犪狀犮犺犪狀犵330096,犆犺犻狀犪2017 03 29收稿,2017 07 27改回.肖安,许爱华.2018.三小时负变压异常指数及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意义.气象学报,76(1):78 91犡犻犪狅犃狀,犡狌犃犻犺狌犪.2018.犜犺狉犲犲犺狅狌狉狊狀犲犵犪狋犻狏犲狆狉犲狊狊狌狉犲犪狀狅犿犪犾狔犻狀犱犲狓犪狀犱犻狋狊狊犻犵狀犻犳犻犮犪狀犮犲犻狀狊犲狏犲狉犲犮狅狀狏犲犮狋犻狏犲狑犲犪狋犺犲狉犳狅狉犲犮犪狊狋.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76(1):78 91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3hsurfacepressurechangethatissmallerthanthedailypressurevariationcanoftenbefoundbeforetheoccurrenceofsevereweatherprocessesforcedbylow levelwarmadvection.ThePressureChangeRange(PCR)isdefinedas3hpressurechangethatissmallerthanthedailypressurevariationbutlargerthanonestandarddeviationcalculatedfromlong termPCRtimeseriesbasedonconventionalgroundobservations.Climatolog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the3hpressurechangeso vercentralandeasternChinaareanalyzedinthepresentstudy.ThePCRindexisappliestostudythreesevereweatherproces ses.Theresultshowsthatthestandarddeviationofthe3hpressurechangehasasmallerdailyvariationcomparedtothemeanvalueof3hpressurechangeovercentralandeasternChina.ThePCRisanappropriateindexformeasuringtheanomalyofpressurechange.ThePCRcountsinNortheastChina,NorthChina,CentralChinaandEastChinaareaareabnormallyhighinwinterandspringthaninsummerandautumn.InSouthChina,thePCRcountsareabnormallysmallinautumn.PCRsaremainlyconcentratedoverlowintensityrange.AhighPCRvalueoftenindicatesthatstrongconvectiveweathermighthappen.CyclonicsystemsareprimaryweathersystemsthatleadtohigherPCRinNortheastChina,whilethedecayingorrapideast wardmovementofhighpressuresystemsareresponsibleforhigherPCRsinotherregions.HigherPCRinNortheastChinapossiblycorrespondstocloudswithTBB≤-52℃.Whenthesurfacepressurefieldshowsaninvertedtroughpattern,higherPCRalwayscorrespondstocloudsTBB≤-52℃.ForhigherPCRsinducedbydecayingorrapidmovementofhighpressuresystem,thereexistnocloudswithTBB≤-52℃.Thethreesevereweatherprocessesinvestigatedinthepresentstudyalloc curredovertheareacoveredbyaninvertedtrough.AnobviousPCRcenterappearedabout3hbeforethesevereweatherhap pened,andthemesoscalecloudsmovedtothePCRcenterduringtheproces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3hpressurechange,Climaticcharacteristics,Severeweatherprocesses,TBB摘 要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发生前,地面经常伴有低于日变化的3h变压。
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成因的TBB场分析
江吉喜;范梅珠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1998(024)011
【摘要】运用GMS红外云顶亮温(TBB),分析了1998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成因。
结果指出:它是由北方较强冷空气经华北一带源源不断南下,与较弱的西南季风在江南至华南一带汇合而形成,其中冷空气频繁南下是最主要原因;TBB旬平均和距平场,定量而又直接地展示了产生强降水云系的强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江吉喜;范梅珠
【作者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2
【相关文献】
1.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 [J], 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余清
2.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J], 王晓芳;徐明;闵爱荣;张端禹;杨荆安;崔春光;廖移山
3.2013年我国南方持续性高温天气及副热带高压异常维持的成因分析 [J], 彭京备;刘舸;孙淑清
4.吉林省一场持续性暴雨成因及MCC特征分析 [J], 王宁;王秀娟;张硕;云天;冯旭
5.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精 品 文 档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风云二号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自从1997年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试验型卫星A星(简称FY—2A)以来,又先后发射了FY—2B试验型卫星,FY—2C业务卫星。
2006年12月8日,FY—2D业务卫星又成功发射。
FY—2D与目前正处于业务运行的FY—2C共同实现在轨备份,形成双星组网观测能力,可形成对我国范围内的气象最高15min/次的连续观测,从而能够有效地监测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强度变化,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正处于业务运行的FY—2C卫星数据实时生成的图像产品、定量产品和人机交互产品,通过气象部门9210通信系统陆续分发,地市气象台的预报员都可以得到,但不足的是,由于地市气象台的预报员对卫星产品了解太少,能得到的相关培训机会不多,致使绝大多数卫星产品不能被投入业务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几种常用的、对日常预报业务有重要作用的风云二号卫星产品,以提高地市气象台预报员对风云二号卫星产品的使用率,这对提高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预报准确率具有积极意义。
1可见光云图由于可见光云图在夜间不能使用,因而在地市气象台使用得较少。
但可见光云图具有红外云图所不及的长处。
第一,可见光云图的空间分辨率大,FY—2C可见光云图的空间分辨率在星下点为1.25km,而红外云图的空间分辨率在星下点为5km,也就是说,利用可见光云图能更好地捕捉到小尺度对流云团,对汛期局地对流天气的预报意义非凡;第二,雾在可见光云图上表现为纹理均匀、边界整齐光滑或与地形等高线吻合,与中高云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白天利用可见光云图,结合红外云图,比较容易识别大雾,而红外云图上则很容易将雾和地表混淆;第三,沙尘暴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在可见光云图上比较容易与低云区分,但在红外云图上其顶部亮温与低云接近,不好区分;第四,只有可见光云图上才能看到暗影(在可见光图像中,太阳斜射到云上,形成的阴影叫做暗影),利用暗影可以清晰地识别强对流云团的上冲云顶,而上冲云顶是对流发展最为旺盛的区域,与雷暴、冰雹、暴雨等相关,对强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梅雨锋云系的模态研究Ⅰ:主导模态覃丹宇;黄勇;李博;方宗义【摘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1998~2008年梅雨活跃期共16次过程每3h间隔的静止卫星云顶亮温(也称相当黑体亮度温度,即Black Body Temperature,以下简称TBB)的距平场进行计算,获得了梅雨锋云系的主要模态.经检验,前7个模态为独立模态,方差贡献分别为7.78%、5.83%、5.20%、4.27%、4.19%、3.62%和3.36%.这7个独立模态反映梅雨期间云系主要的异常特征.各模态相似云图中的云系与气候态相比出现位置偏移与形状变化,表明梅雨锋云系随主导环流系统的演变而发生断裂、减弱、消散、重建的过程.从各模态相应的大气环流配置来看,气候态梅雨锋云系对应的大气环流为三阻型梅雨形势.另外7个主导模态的大气环流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阻塞高压型,中高纬地区存在阻塞高压活动,在第2模态正位相,第4模态负位相,第5模态正位相和第6模态正、负位相以及第7模态正位相对应的500 hPa环流形势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另一类为槽脊型,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活动不明显,等高线为一槽两脊或两槽—脊型分布,与这种环流形势相关的模态有第1模态正、负位相,第2模态负位相,第3模态负位相,第4模态正位相,第5模态负位相和第7模态负位相.【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4(038)004【总页数】19页(P700-718)【关键词】梅雨锋;云系;卫星;EOF【作者】覃丹宇;黄勇;李博;方宗义【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1;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51 引言梅雨是东亚季风区夏季典型的天气和气候现象,是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 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持续的、大范围的、降水次数较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大气科学辞典,1994)。
收稿日期:2002-11-01;修订日期:2003-03-2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规划“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G1998040908-03-03);香港政府The Ear-marked Grant for Research 1999—2000“一种气象卫星数据挖掘及其应用智能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过仲阳(1965—),男,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教学和科研。
文章编号:1007-4619(2003)05-0350-08卫星遥感揭示的青藏高原上MCS 活动特征及东移传播过仲阳1,2,林珲1,江吉喜3,黄签3,方兆宝1(1.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香港; 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3.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摘要:利用1998年6—8月日本GMS 红外辐射亮温(Tbb )资料,对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的活动进行了自动追踪,得到了高原上夏季MCS 的大小、强度、活动区域及生命史、形状特征。
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HLAFS )的数值分析格点值,研究了MCS 的东移传播与其周围环境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400hPa 和500hPa 两个层次上有利于MCS 移出高原的物理量场概略模型图。
关键词:青藏高原;辐射亮温;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追踪中图分类号:TP79/P407文献标识码:A1引言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暴雨和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短时倾盆大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尺度环流形势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直接造成[1—3]。
MCS 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形特征造成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特殊大地形。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时间、空间分辨率严重不足的制约,迄今对MCS 形成、发展的机理和结构认识仍十分肤浅,严重影响了对MCS 及其伴随的强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卫星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的国家级机构。
作为国家级的卫星气象中心,其任务是在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国计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负责进行我国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处理、天气灾害监测预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工作,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为国家决策、社会经济发展、气象灾害防范等方面提供支持。
首先,卫星气象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气象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卫星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空中监测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及时预警、预测、报告天气变化,为灾害防范和气象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在台风季节,该中心通过气象卫星监测,及时提供台风路径、强度等信息,为灾区做好防范工作提供支持。
此外,通过卫星观测,还可以对天气、气候等进行长期监测和预测,为国家农业、能源、资源等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天气灾害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突发天气灾害发生时,该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并进行预警,提供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信息和发展趋势,以及警戒、预测、预防、救灾等指导服务,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在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民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除了提供气象监测和预警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工作,为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卫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制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促进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
此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卫星气象服务。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各级气象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可以获取到及时准确的卫星气象数据和产品。
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及水汽形势分析张胜军1 陈怀亮2 翁永辉1(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2DIB10100)资助作者简介:张胜军,男,197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尺度动力学研究,Email :zhangsj @ 收稿日期:2005年7月10日;定稿日期:2005年9月20日摘要 利用1960~1999年全国600个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对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的夏季降水总量年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应用功率谱诊断方法提取了夏季各月降水的振荡周期。
在此基础上,选取了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降水量多与少的年份,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其上空的水汽变化以及水汽输送量变化。
结果表明,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降水量多的年份,其上空为较为明显的水汽辐合;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其上空为明显的水汽辐散。
选取多雨年(1982年)及少雨年(1997年),结合NCEP 再分析资料以及T BB 资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降水量 水汽输送 云顶亮温 黄河引言中国重要灾害频度分析[1]表明:黄河流域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已成为中国之心腹大患之一。
长期以来,气象学家对其旱涝成因及规律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究。
叶笃正等做了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2],胡鞍钢等研究了长江、黄河流域近40年大旱大涝时空特点及20世纪90年代趋势预测[3],卢敬华等研究了长江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汛期旱涝的气候特征[4],杨志刚等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的干旱背景进行了分析[5]。
随着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配合其上游三门峡水库,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因此小浪底水库成为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的一张“王牌”。
做好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以下简称为黄河三—小间)的降水监测与预报,将有利于小浪底水库的储、排水调度,以及防洪、防凌、减淤、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
西藏一次大范围极端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作者:余燕群奚凤旦增冉珍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3期摘要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TBB资料,对2018年12月18—19日西藏极端强降雪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以及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该次西藏大范围的极端降雪天气过程中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500hpa上南支槽、高原槽、西南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是此次极端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雪期间,500hpa相对湿度≥90%,接近饱和;强的上升中心位于拉萨附近中心值为-1.6Pa/s,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在26°N~32°N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大值区随纬度的增高而向高空逐渐倾斜,为降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条件;降雪期间卫星云图上各站的TBB值在-50~-60℃之间。
该次极端降雪过程后强的西北气流对温度的急剧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极端事件;南支槽;物理量诊断;TBB;热带低压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44-04DOI:10.19383/ki.nyzhyj.2020.03.060暴雪是西藏冬季常见的天气过程,发生频率较高[1-3],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性天气发生也逐渐增多,西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发生也较频繁,加上气温低,易形成积雪和结冰,对畜牧业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非常不利。
目前气象预报工作者对于暴雪天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北方地区暴雪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特征等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4-7],在降雪中尺度天气系统监测,运用雷达、数值模式和卫星等新型探测资料方面获得了新认识[8-10];刘宁微等[11]对2003年3月辽宁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假拉等[12]建立了西藏地区雪灾等主要气象灾害的评价指标,马林等[13]青藏高原东部牧区秋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预报分析进行了分类研究,而针对于青藏高原的降雪多集中在东部和西藏西南部暴雪的分析[14],对高原地区极端降雪过程的研究分析较少。
红外云顶亮温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中的应用Ξ陈佩燕1,2 端义宏1,2 余 晖1,2 胡春梅31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2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303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摘 要 应用GMS25气象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TC)TBB、TBB的对称和非对称分量与滞后0—48h TC强度的相关关系。
发现,TC眼墙附近东南侧的TBB、距TC中心半径0.8°—1.7°范围内TBB对称分量和1—10波振幅之和与0—48h的TC强度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与滞后24h的TC强度相关极值分别达到-0.52,-0.59和-0.625。
考虑气候持续因子、天气因子及TBB因子,针对1996—2002年西北太平洋远海区域(0°—50°N,120°—155°E)热带风暴(TS)等级以上样本,建立12,24h和48h强度预报方程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结果表明,1.0°—1.5°环域平均的TBB对12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位居第4,TC东南侧TBB的平均值和1.1°—1.5°范围TBB极大与极小值之差对24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分列第3和第5位。
考虑TBB因子的回归方程对TS和强热带风暴(STS)的强度预报能力有较大提高,对12h内强度减弱15m/s以上TC的12h预报、强度稳定TC的24h预报和强度48h增强10m/s以上TC的48h预报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红外云顶亮温,非对称结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
1 引 言现阶段,对于热带气旋(TC)强度预报缺少有效的客观方法。
应用最早和最为广泛的是根据可见光和红外云图上TC云型和云系特征来估计及预报TC强度的Dvorak技术,在改进的客观Dvorak技术中[1],用TBB(T BB)资料确定TC中心的位置、眼和周边的温度,并估计TC参数指数。
卫星云图上自动识别追踪MCS方法段炼;刘帆;吴俊杰【摘要】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常伴有冰雹、雷暴、飑线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不仅对机体结构造成巨大破坏,还对飞行机组及乘客人身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准确有效地识别和追踪MCS所在位置和发展趋势一直以来都是MC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前人所改进的MCS识别与追踪判定标准,将Matlab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到MCS的识别追踪中.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数据加工处理,并对其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MCS自动识别,还可实现多时次MCS连续有效追踪,为危险天气下航路规避、改航路径划设、航线智能选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用参考标准.【期刊名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MCS;卫星云图;自动识别追踪;TBB;图像处理【作者】段炼;刘帆;吴俊杰【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广汉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广汉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广汉6183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328.3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是一种水平尺度在2~2 500 km并伴有强烈对流运动的天气系统,常伴有冰雹、雷暴、飑线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发生。
误入其中的飞机常会遭受强烈颠簸、积冰、雷击以及恶劣能见度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对机体结构造成巨大的破坏,还对飞行机组、乘客人身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如:1999年6月1日,受强雷暴天气的影响,美利坚航空公司的一架喷气式客机在降落接地后冲出跑道,134位乘客和机组人员险些遇难。
2000年6月22日13时,在武汉市出现的短时强雷暴天气造成武汉航空公司Y7/B3479号飞机坠毁失事,机上4名机组人员和38位旅客全部遇难。
暖区暴雨通常有两个定义:1、指产生于锋面低槽中地面锋线南侧的暖区里的暴雨;2、华南和南海北部都没有锋面存在,且华南又不受冷空气或冷性高压脊控制时产生的暴雨。
在两种定义中,第二种情况下,华南出现暴雨时,冷空气和锋面离广东省较远,甚至广东省未来2-3天内都不可能受到冷空气影响。
由于第一种情况直接与锋面低槽相联系,一般直接把它归入低槽暴雨一类。
暖区暴雨主要是指后者。
通常有冷空气到达华南的时候容易引起注意,而当华南及邻近地区无冷空气活动时,通常出现的暖区暴雨往往事前不易被发现。
另外,由于暖区的暖湿不稳定程度更加高,一旦受到强扰动的触发,所产生的强降水更加激烈,极易造成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
广东暖区暴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降水强度大。
暖区降水是在高温、高湿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往往降水强度比较大。
有许多降水过程,往往锋面尚在长江流域,广东省就出现强度极强的暴雨,而等到锋面进入广东时,降水比前期逊色得多。
暖区暴雨雨量相对集中。
暖区暴雨虽然雨量较大,但大多数往往集中在几个小时。
暖区暴雨范围往往比锋面降水小,且多呈块状,与对流云团范围相仿,其尺度一般只有几十到几百公里。
锋前暖区暴雨正常年份,5月中旬以后,受东亚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称为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雨量主要降落于冷锋前部的暖区。
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般特征1.1 降水量大,中心降水是锋面降水的3-5倍1.2 降水范围小,约占过程降水面积的1/3-1/41.3 局地性强触发机制由于锋前暖区受潮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所控制,只要在边界层内存在使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就会在华南前汛期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
2.1. 边界层内侵入的浅薄冷空气2.1.1 受武夷和南岭山脉阻挡,冷锋停滞于25N附近,但边界层内有浅薄的冷空气沿河谷南下或从东部海上回流侵入暖区,造成抬升不稳定2.1.2 锋区坡度小,宽度大,地面图难以发现,但可见切变,暴雨区较小。
2010年安丘一次大暴雨过程的TBB亮温和垂直螺旋度分析王文波;封雅琼;梁倩;王鹏;杨可栋;王旭【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为了获得山东省中部发生夏季暴雨机制,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的机制,FY-2E卫星ITE TBB数据和6小时的NCEP / NCAR 1°×1°Reanalysis数据用于进行2010年7月18日,南丘市发生了沉重雨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和TBB云图像分析。
结果表明,Anqiu暴雨是由亚热带高和上槽和地旋风系统的共同效果引起的; TBB强大的低云沿着低级喷射方向与云带移动,与水蒸气和能量带密切相关,而大雨发生在低温度区的TBB光线北部,使得不稳定的能量释放安丘地区;中心的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可以引导地面旋风中心的运动。
%为了深入鲁中山区等地夏季暴雨发布机械,进一步高高速公报准确率,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和NCEP /ncar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潍坊安开和市2010年7月18日一代大暴雨程朝行动天动动力学学位和tbb云图分类。
结果结果明,此此安丘大不话是由副热带高度,高级槽和地面气旋等系统系统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强强强随云云随随沿低空急流向移带沿低空急流向ー联与水汽及销量输送密切关键词,并发生在tbb亮温低值区的北侧,不夹重量在安全地址上空释放释放;垂直螺旋度正交中心的变气对地面气旋中心的含量很好的指示意义。
【总页数】6页(P355-360)【作者】王文波;封雅琼;梁倩;王鹏;杨可栋;王旭【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 261011;山东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 261011;山东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 261011;山东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11;山东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 261011;山东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