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48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014-01-17 360doc个人图书馆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肝、胆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3、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11.00-61.00 u/l临床意义: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4、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53.00-140.00 u/l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c.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
0-5.5)T/L女(3。
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
37—0。
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
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
5—18。
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2—6(+)8-15(++) 20—30(+++)>40(++++) LEU:neg 0-5(—)5—10(+)10-15(++)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 (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 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50(++)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75(++)150(+++)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下指标仅为参考值,每个检测设备其参考值有一定的差异)一、血红蛋白(Hb)1.参考值男性11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2.临床意义(1)贫血(如男性<120 g/L, 女性<110/L)、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降低。
(2)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
二、红细胞(RBC)1.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2.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三、白细胞(WBC)1.参考值成年人4.0~10.0×109/L,儿童 5.0~12.0×109/L,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1)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如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
(2)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
(3)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四、白细胞分类(DC)1.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0.5~0.70×(50~70%)(2)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0~0.01(0~1%)(4)淋巴细胞0.2~0.40(20%~40%)(5)单核细胞0.03~0.08(3%~8%)。
2.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
各种实验室检查意义一、常规项目 (1)二、生化检查 (4)三、肝炎标志检查 (5)四、临床血液项目 (14)五、常规免疫项目 (29)六、发光免疫项目 (37)七、体液项目 (46)一、常规项目二、生化检查三、肝炎标志检查四、临床血液项目减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活动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肝病、SL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
C4 补体C4 g/L 0。
2 ~0。
4增高: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梗、Reiter 综合症和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减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 活动期、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 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早期等.CRP C 反应蛋白mg/L 0 ~ 8 增高: 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
ENA_A b ENA 自身抗体谱抗sm :阴性抗rRNP:阴性抗u1RNP:阴性抗SSA :阴性抗SSB :阴性抗Jo -1:阴性抗Scl -70:阴性抗D`E :阴? 抗Sm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血清标记抗体,阳性可达30%左右.?抗核糖体抗体(rRNP ):是SLE 的又一血清标记抗体,阳率10%.?抗U 1 RNP 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中阳性率高达95% 以上.在SLE 中,该抗体阳性与雷诺氏现象有关。
?抗SSA 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 )中阳性率为60%,也可见于其它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 35%)、硬皮病、多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该抗体阳性也可引起亚急性皮肤狼疮的皮损,与SLE 的性抗DM -53 :阴性抗RA -54 :阴性广泛光过敏性皮炎也相关,IgG 类抗SSA 抗体通过胎盘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个别因抗体与心脏的传导系统相结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SSB 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40%左右.? 抗Jo - 1 抗体:是多发性肌炎( PM )和皮肤炎(DM )的血清标记性抗体,在PM 中阳性率达25% 。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营养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并对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低血红蛋白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而高血红蛋白可能与脱水、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相关。
2. 血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常见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而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
3.肝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范围:男性:0-45U/L;女性:0-34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男性:0-40U/L;女性:0-33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3)碱性磷酸酶(ALP):参考范围:30-120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是肝细胞和骨细胞等组织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胆管梗阻、骨肿瘤等疾病。
4.肾功能指标:(1) 血尿素氮(BUN):参考范围:2.9-7.1mmol/L临床意义: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脱水等疾病。
(2) 血肌酐(Cr):参考范围:男性:62-106umol/L;女性:53-82umol/L临床意义:血肌酐也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5.电解质水平:临床意义:钠离子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低水平可能与脱水、肾脏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二)贫血及溶血检验(三)止血及凝血检验凝血四项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分子标志物检查(四)肝、胆、胰腺疾病检验(五)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肾脏疾病检验体液免疫学检验细胞免疫学检验免疫血清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六)心脏及代谢类疾病检验血糖、脂类代谢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七)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检验无机离子微量元素血气与酸碱分析(八)内分泌疾病检验(九)肿瘤标志物检验(十)过敏性疾病的检验(十一)感染性疾病检验二、尿液检验(一)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其他检查三、其他检验(一)粪便检验(二)精液及优生优育免疫学检验(三)脑脊液检验(四)浆膜腔积液与关节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检验(五)痰液检验(六)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七)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检查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4)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检验报告参考值的确定需要通过大规模样本统计,考虑到人群的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以及特定检验项目的生理变化和疾病分布情况。
常见的参考值通常以正态分布为基础,即以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值作为参考上限和下限。
例如,在一般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通常为4-10×10^9/L,在此范围内被认为是正常的。
检验报告参考值的意义在于对一个体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如果一些指标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内,那么可以认为这个指标的水平是正常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并不代表没有疾病存在,因为参考值是在健康人群中得出的,对于特定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往往需要更专业的分析和评估。
当一个体的检验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就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状态。
临床意义的判定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存在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检验结果异常与其中一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吻合,那么可以推测存在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例如,血糖检测结果异常且伴有频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常见症状,可能提示患者有糖尿病的可能。
2.特定疾病的相关性:一些指标的异常结果可以作为特定疾病的标志物或指标。
例如,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相关。
3.持续性和变化趋势:如果一个体的检验结果多次检测都异常,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很可能存在疾病或疾病的进展。
此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4.个体差异和个体特点:有些人由于生理特点或药物的原因,其检验结果可能会偏离参考范围,但并不表示存在疾病。
在对异常结果进行评估时,辅助临床医生可以参考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因素,以全面判断。
因此,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临床情况和医生经验。
医生会结合检验结果、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策性的指导作用。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检验报告是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其中,参考值是衡量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对检验报告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验结果。
一、什么是参考值?参考值,也称为正常参考范围,是通过大规模人群的对照研究得出的血液、尿液、组织等不同检验指标在一般人群中的平均值,常用百分位数表示。
例如,一项血液检验指标的参考值为"80-120",意味着在正常人群中,该指标值在80至12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参考值的确定不仅依赖于大样本调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季节、地理环境等。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个人因素和实际情况也应被充分考虑。
二、参考值的分类参考值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类,下面将以血常规检验为例进行讲解。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评价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参考值根据年龄和性别有所不同。
一般成年女性的正常参考值为120-150 g/L,而成年男性为130-170 g/L。
儿童和老年人的参考值则会有所不同。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参考值一般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时,表示机体抵抗力较弱;而超过10×109/L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或发炎。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参考值一般为150-400×109/L。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临床意义分析参考值提供了一个基准范围,使医生能够判断一个人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然而,参考值只是初步的判断标准,对于个别人来说,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其身体状况。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举个例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一般为120-150 g/L。
假设一个人的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为140 g/L,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