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_100字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一、鹤立鸡群古代有一只孤傲的鹤,它不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追,总是一把独立于众鸟之间。
有一天,鹤爱美地扬起了羽毛,在众鸟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引起了众鸟的倾慕和羡慕。
从此,这只孤傲的鹤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鹤立鸡群。
二、鼠目寸光有一只鼠,它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小巧灵活,就可以轻易地穿过所有的陷阱。
于是,它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不想却被陷阱夹得粉身碎骨。
这就是因为它过于自大,眼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而无法看到更远的未来,因而导致鼠目寸光。
三、锦上添花从前,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她从窗户看到一位英俊的画家正在为她的父亲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于是她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这幅画上添加花朵,让画更加美丽。
于是,她用了自己的手帕,绣上了漂亮的花,画家看到后觉得更加地完美,就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公主,这时公主变得更加欣喜若狂。
锦上添花的美好同时也化解了公主的孤寂。
四、井底之蛙有一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认为这个井已经是最大的空间了,但是一次,它跳到了地面,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广大。
井底之蛙就是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看不到更大世界的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因此自己就造就了一个井口之限。
五、画龙点睛孔子当年在鲁国任职,一天他看到有两个人在秦楼玉殿的墙上画龙,两个人的画龙虽然都很完美,但是在龙的眼睛上都没有点睛。
于是,孔子指出其中一个人的画龙没有点睛,并且指示他在龙的眼睛上勾勒出明亮的金色,一举把画龙点睛的任务完成了,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来,画龙点睛成了比喻在有些场合中,一个细节可以成为成功的关键。
六、画蛇添足有一位画家在画一条蛇的时候,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在画上加上了蛇腹上的斑点来使画蛇更加美观。
但这样蛇就变成了图中的异形,不再像蛇卷起来似的穿过竹林。
这个姿态,就好比一个人企图在某些方面强行添加东西,却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令整件事情走向失败。
[成语小故事100字以内]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篇1:成语小故事10则1、暗渡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项羽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王,统辖这个典故载于巴、蜀和汉中。
刘邦也有独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气。
他发现手下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就是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策划夺取天下。
刘邦去汉中途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还谋取天下,使项羽放心。
然后采用韩信的计策,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
项羽手下大将章邯镇守关中西部,听到消息笑道:"这么大工程只派几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对刘邦、韩信这一行动,根本没引起重视。
韩信表面上装作要从栈道东进,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从小路暗袭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县东)。
当章邯接到急报时,刘邦大军已攻入关中。
章邯被逼自杀。
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这一典故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利用假象以给别人造成错觉,而暗中采取另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计策。
2、八斗才本典故源自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谢灵运以斗量才。
他说:"普天下的才学放在一处,总共有一石。
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称陈思王)一人就独占八斗才华;我占一斗;余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后来人们用"才高八斗"、"八斗陈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学的人;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者。
3、白龙鱼眼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
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眼睛。
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
"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
"因此说,白龙是天帝的珍贵畜牲;豫且宋国的贱臣。
1. 画龙点睛古代有一位画师,他精湛的画技令人叹为观止。
一次,他在画一幅巨幅的龙图时,觉得龙的眼睛缺少生气。
于是他画了一颗闪亮的眼睛,龙瞬间栩栩如生。
从此,“画龙点睛”成为了形容关键之处惊人出色。
2. 杯弓蛇影有一人夜归途中,见到树上的弓和蛇互相倒影,以为是真实的危险而惊恐奔跑。
后来才发现是误会,他“杯弓蛇影”,开始过分恐惧。
3. 望梅止渴有一个人在旅途中口渴难耐,遇到一颗梅树,因为梅树形状似乎有灌溉设备,他产生幻觉觉得梅汁供他解渴。
因此,“望梅止渴”成语由此而来。
4. 杀鸡取卵有人每天都要杀一只鸡取卵,导致鸡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好处。
因此,“杀鸡取卵”指的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毁掉未来的希望。
5. 守株待兔有人种田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自己种的株子上,他认为撞死的兔子是给他带来的,所以整天守在那颗株子旁边,期望着兔子再次撞死在他家株子上的事情。
因此,“守株待兔”比喻不努力,只期望不切实际的好运气。
成语故事100字左右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生动的故事背景。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吧!1. 画蛇添足。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画家,他画蛇非常有名。
有一天,他到了越国,越国人见他画蛇,觉得不够真实,就劝他在画蛇的脚上加上脚。
画家听了他们的话,就在画蛇的脚上加上了脚。
后来,楚国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说他“画蛇添足”,意思是做多余的事情。
2. 杯弓蛇影。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人,他喜欢射箭,每天都练习射箭。
有一天,他喝酒后,看见自己的杯子和弓,就觉得杯子是蛇的影子,就用弓射向杯子。
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形容没有根据的猜疑。
3. 掩耳盗铃。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担心别人听到钟的声音,就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后来,有人问他,“你不是偷了钟吗?”他回答说,“我没听见钟声。
”人们就用“掩耳盗铃”来形容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4.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为此忧心忡忡。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我怕天会塌下来。
”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
5. 画龙点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一直缺少点什么。
有一天,他在龙的眼睛处点了一下,龙就活了过来。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关键处加上点缀,使事物更完美。
6. 杀鸡取卵。
相传有个人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鸡,他每天都杀鸡取卵,想一次得到更多的金蛋。
后来,他的鸡被杀了,他就再也没有得到金蛋。
人们就用“杀鸡取卵”来形容贪得无厌,结果把自己的利益毁掉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记住这些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成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1【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2【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3【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
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4【成语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
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5【成语故事】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
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6【成语故事】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
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00字成语故事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关于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
妻子气愤说看不见。
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9篇)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9篇)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成语故事1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篇1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成语故事篇2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
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
结出果实。
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
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
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成语故事篇3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成语故事篇4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
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
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
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成语故事(8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成语故事.1[大逆不道]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一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项羽听了刘邦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命令弓箭手向刘邦放箭。
结果,一箭射中刘邦前胸,汉军只好迟兵。
出处:《汉书•高帝纪》汉王数羽曰:“夫为人臣为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释义:“逆”,叛逆,“无道’’指不合封建理法。
这刚成语的多指封建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意为罪大恶极。
“大逆无边”也称“大逆不道”。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成语故事.2[华而不实]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
店主姓赢(ying),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
【导语】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词汇中⼀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每⼀个成语都有着有趣的故事,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成语故事⼤全1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百发百中】春秋时代,楚共王⼿下有个名叫养⼭基的⼈,善于射箭。
有⼀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张⼸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
⼤家看了赞叹不绝。
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夫,他总是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苗好像总没有长⾼。
他⼼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些快些呢? 有⼀天,他来到⽥⾥,把⽲苗⼀棵⼀棵地往上拔。
⼀⼤⽚⽲苗,⼀棵⼀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等他拔完了⽲苗,已经累得筋疲⼒尽了,可是他⼼⾥却很⾼兴。
回到家⾥还夸⼝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了好⼏⼨!”他⼉⼦听了,赶忙跑到⽥⾥去看,发现⽥⾥的⽲苗全都已经枯死了【慢条斯理】 从前放⽜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摘下贴在纸上⼀样。
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在家读书作画。
官府请他画⼏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张。
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的⼈⾛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苦来到邯郸要学这⾥的⼈⾛路。
他⼀边观察邯郸⼈的⾛路姿势,-边学习模仿。
可没有⼏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越不⾃然。
不仅没有学会邯郸⼈⾛路,⽽且连⾃⼰原来⾛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学步:学⾛路,⽐喻⽣搬硬套地模仿别⼈,闹出笑话。
【疑邻盗斧】 畴前有个乡间⼈,丢了⼀把斧⼦。
他觉得是邻⼈家的⼉⼦偷去了,于是处处留意那⼈的⼀⾔⼀⾏,⼀举⼀动,越看越感觉那⼈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的⼈找到了斧⼦,本来是前⼏天他上⼭砍柴时,⼀时忽略失踪在⼭⾕⾥。
找到斧⼦后,他⼜碰见了邻⼈的⼉⼦,再留⼼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成语寓言故事成语寓言故事100字(通用11则)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100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成语寓言故事篇1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
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
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
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
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
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寓言启示: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成语寓言故事篇2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寓言故事篇3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成语故事100字成语故事100字9篇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
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映月读书的意思是: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手下员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旧病复发的意思是: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晋朝时期,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曾经在华林园听到蛙声就问左右说:“它们这样叫是为了要官做还是别的原因。
”后来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饿死,百官上朝时把情况报告给他,惠帝竟然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百官哭笑不得。
晋惠闻蛙的意思是:比喻愚昧寡闻。
故事中说战国时期的苏秦下苦功读书,每当疲劳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汉朝的孙敬十分好学,从早到晚学个不停。
为了不打瞌睡他用绳子栓住头发,再把绳子系到房梁上。
苏秦和孙敬最终都学有所成。
我们要学习古人这种刻苦自学的精神。
__160;__160;__160;__160;__160;辽宁抚顺将军二校一年级:李昊洋我读完《叶公好龙》成语后觉得主人公叶公虽然画龙画得很好。
但是他却不喜欢真的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喜欢的做平不一定就是现实生活中的。
天河区前进小学三年级:李龙__160;__160;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100字成语小故事小学生拓展阅读——成语故事100个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成语故事大全100成语故事大全1001. 画龙点睛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家,他画得非常好,画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精美,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是一绝。
但是他总是感觉这些画作少了点什么,就像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一样。
有一天,他听闻一位老画家说:“画不要太过完美,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点上一点,才会显得有生气。
”这个建议让画家非常感悟,他决定在自己的画作中进行实践。
于是他在自己的一张画作中点上了一只龙的眼睛,这幅画果然显得活灵活现。
2. 揠苗助长古代,有一位耐心的农夫,他在田地里种植稻子,但他觉得绿苗长得太慢,于是他就很急躁地在田地里跑来跑去,一边拔高稻子,一边加快播种速度。
最终,他失败了,没有一棵稻谷成长。
农夫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绿苗的生长需要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的干涉。
3. 推门而入大约在清朝年间,有一位名叫王宜瑛的人,他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扇非常漂亮的木制古门,便想买下来。
但店主却告诉他这扇门不能卖,因为它是店家祖传下来的东西。
然而,王宜瑛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竟然直接推门进了店铺抢走了门。
不久之后,他被捕并起诉,最终被判有罪。
这个成语就从他的故事中衍生出来。
4. 挑拨离间东周时,晋国大夫毛遂和齐国大夫谏官用计策来挑拨吴越两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编造了一则x故事,谎言是吴国的国王打算攻打齐国,同时齐国的公主又私通了吴国的大臣。
吴越两国的关系因此而降温,齐国于是准备进攻吴国。
最后,吴越两国因此交恶,而齐国最终也因为这个计谋而一败涂地。
5. 画蛇添足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捕了一条蛇,准备杀死它供自己食用。
他发现蛇身上缺了一只脚,于是他拿来画笔,在蛇身上绘制了一只脚。
最后,他杀死了这条蛇,但他却发现蛇身上画的那只脚实在太多余了。
6. 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两个人在划船时,一个人把他的剑掉进了河里。
诚实的人马上拿出他的刀把画在划船的船板上,他们划船向前航行时,他就不断地在水里寻找他失去的剑。
尽管刀刻在船板上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位少年仍然始终将目光放在他失去的剑上,而不是在水中寻找新的剑。
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精选10篇)1.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一守株待兔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
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
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
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2.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二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3.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三出类拔萃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注释]出:超出。
类:同类。
萃;聚集。
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4.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四大器晚成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指才能。
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5.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五门可罗雀西汉时,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宾客很多。
后来,他被免了职,立刻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门口鸟雀成群,简直可以用网捕捉了。
翟公叹息之余,在门上写下了: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罗雀:用网捕鸟。
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6.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六鹏程万里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
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1、五十步笑百步:宋朝时候有一个姓蓝的汉子,家里有很多钱,他却把钱都花光了。
他父亲叮嘱他:“孩子,你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安逸,就会遭受一百步的挫折。
”蓝汉子竟
然不以为然,笑话父亲说:“五十步也足矣,一人一次只走五十步,怎会遭遇到百步的不
如意。
”不久,他花光了父母留给他的所有钱,只好打工谋生。
果然,他吃苦受挫,到处
碰壁,终于让他认识到了父亲的知识和经验。
2、水涨船高:南宋时,有一个叫黄公的老百姓,一桌宴会,黄公总是唱反调,给宴
会带来不少尴尬。
一次,宴会上,黄公又在那里误入歧途,不仅醉醺醺的跳舞,而且大放
厥词,说一句惹一句。
大家隔六尺皆不敢靠近,开始议论他的计谋有多么巧妙了。
穿插着,黄公站起来,说:“水涨船高,船低水满!”大家一抱起,原来是在暗示若大家都不让他
上高楼,他才能停下脚步,尊重他。
3、翻云覆雨:古代有个叫翻云的县官,他收受贿赂,官场指挥苍生,四、五十年如
一日。
有一天,太庙派年兽被一个叫覆雨的士兵击败,翻云作为官,立刻要把覆雨处以死刑,但这次他有点畏惧,因为覆雨的力量太大了,就像翻云覆雨,转变官场命运的天性一样。
翻云看了看覆雨,又看看年兽,心中觉得不妙,终于动了释放的念头。
他改变了自己
跟及其它官员苍生的态度,力挽狂澜,最终解决了此次危机。
成语故事100字【六篇】成语故事100字【六篇】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邯郸学步】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
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
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
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买椟还珠】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
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
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
于是,他买下了它。
不过,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取舍不当。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