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测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5.46 KB
- 文档页数:5
《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绩效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吸收能力作为企业获取、消化、应用新知识并转化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能力,其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其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吸收能力概念源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国内外学者对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吸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模型。
该模型包括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个层次。
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实际吸收能力则表现为企业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创新绩效则体现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研究假设如下:1. 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实际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中介效应,即通过实际吸收能力的传递作用影响创新绩效。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围绕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
样本选取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以确保研究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五、实证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企业通过扩大知识获取渠道、提高知识消化能力和加强知识储备,能够有效提升实际吸收能力。
2. 实际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Absorptive capacity文献1: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作者: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期刊:管理世界年份:2010年第5期样本:本研究的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问卷发放对象为深圳市IC产业中的典型企业,问卷发放和回收在2009年6月下旬到2009年9月进行问卷发放过程得到了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39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62%。
研究背景:作者整合外部网络位置和内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究下述问题:企业的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是否有重要作用,为什么有些企业网络位置相当创新绩效却不同,企业吸收能力是怎样影响创新绩效的。
由此,本研究构建了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并以深圳市IC产业的121家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
自变量: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调节变量:吸收能力主要结果:1、不同的网络位置代表企业在获取创新性知识方面面临不同的机遇,位于网络中心并占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将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2、企业间吸收能力水平的不同是导致创新绩效差异的直接原因之一。
3、对具有不同知识获取和知识消化能力的企业而言,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
4、吸收能力各维度对网络位置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属于潜在吸收能力的知识获取和知识消化维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属于现实吸收能力的知识转换和知识应用维度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研究局限性:第一,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创新力较强的高技术产业,因此研究结论若推广到传统产业时需持谨慎态度;第二,本研究数据源自同一份测量问卷,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而产生系统误差;第三,本研究收集的是横断面数据,所得结论本质上是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为严谨的因果关系还需要纵向研究加以检验。
吸收能力构念维度划分及测量的实证研究
当今社会,信息量的增大,使得我们日复一日地汲取信息。
消息从外部流入时,它一
定会经历接受、处理、记忆三个步骤,而其中的信息吸收成为影响人们认知和行为的关键
环节。
信息吸收能力构念是一种指导概念,用以指导和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人的信息吸收能力。
本文探究信息吸收能力构念维度划分及测量的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分析信息吸收能力构念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
信息吸收能力构念包括两个
主要维度:接受和处理能力。
其中,接受和处理能力包括信息来源、信息容量、信息准确性、反应效率等。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设计一系列测量方法,以便为研究信息吸收能
力构念提供充分的支持性证据。
紧接着,本文以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对信息吸收能力的测量方法。
首先,在接受能力方面,本文将测试任务分为记忆、辩认和分类三个分类。
其次,在处理
能力方面,本文提出一系列测量方法,包括抽象思维、思考动作、发散思维等。
最后,为了检验并支持测量方法,本文将应用实验法进行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信息
吸收能力构念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进行验证。
实验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大学生与中学
生中开展,以收集定量的实证数据,比较两个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信息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