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学部师资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杜育红作者: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22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财经处处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教育与经济》副主编等。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教育财政、学校管理经济学、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等。
著有《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等,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近20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20余部,论文或提交咨询报告100余篇。
2007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是國内第一部通过大样本数据对教育政策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的学术著作。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研究,是国内第一次通过严密的设计,运用准实验的方法分析教育政策干预效果的研究。
通过追踪两万多个样本,获得了学生个体层面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信息,探讨了教育政策干预的效果及其原因。
第二部分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教育政策监测体系的建立、教育政策评价研究设计的方法等理论问题。
在教育政策评价的模型建构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倍差法、配对法、工具变量法等较新的计量方法在准实验设计中如何解决选择性偏差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运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研究建立的数据库所进行的教育投入与学生发展、教育投资效益方面的实证研究,包括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西部农村教师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研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研究、农村学生转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小学寄宿生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研究、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研究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的学术著作,是集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的实际操作、理论分析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力作。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简介
1966年底生于江苏海安,北师大
86级毕业留校,90年和91年分别在杭
州大学心理系、东北师大教育系进修,
93-94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教育学院
学习、帕金斯盲校工作,95年硕士师
从中国特教奠基人朴永馨教授、2000
博士师从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现
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任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顾问、北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起草、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督导、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汶川地震国家紧急应对政策行动小组、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心理减压培训等工作,历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秘书长、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著有《儿童生理问题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儿童学业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学前早知道》、《学生发展问题咨询》等十余部专著。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尊严的开始占人生近1/3的学习生涯,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作为孩子的父亲与“培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孩子年龄段特点,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学科知识,将孩子入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根源分类,开展“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
这一研究已纳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钱志亮教授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这八大儿童入学的基本能力出发,提出对“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早期干预的具体方案。
其研究成果《幼小衔接项目--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提升方案》其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保护。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发言摘要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学部部长、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组的专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组编。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1.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我们思考一下课堂教学,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率的?我想要跟大家主要探讨一下,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要设计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有效?我想用数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教学效率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的缘故。
2.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哈佛大学期间,在美国所看到的小学的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
即创新人才如何培养?我们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人才的培养?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实行课改这么多年,现在到了应该追求课堂效率的呼声,呼唤一些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能够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获得收获。
在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想法,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表演?就以我们这两天的参赛课看,我们的课堂究竟是看老师的表演,还是看学生的发展?从我个人来看,更多地是看学生走向讲台到走下讲台,学生在这一节课时间内的发展。
主要看哪些东西呢?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比如说,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了什么样的技能?这都是我们可以明确地、明显地看到的。
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节课里面有很多因素是属于隐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堂课里面,学生思考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什么?学生的思考有没有独创性?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的价值。
比如说在这一堂课里,学生情感体验了什么?他在这一堂课他感受到了什么?随着课文的理解,随着课文的阅读,他的情绪有什么样的起伏?第二,学生在这一堂课里,有哪些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而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学生是如何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的?第三,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马健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会生存(联合国)》、《学记》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目: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高尔《教育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弗林克尔《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2004年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浙江教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杨玉圣《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本质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研究更是研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获得证据以支持或反对所提出的事实或原则。
教育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教育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非经验的方式是思辨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不属于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如哲学等。
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的,具有社会性而非自然的。
主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生物性."化性起伪,乌得无罪“—-《宋史。
蔡元定传》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可感知的资料),而不是思辨的。
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判断]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
大土匪头子大都对父母很孝敬,读书的人反而对父母不孝顺(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如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如此,而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研究过程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
教育部只能管到学校,不能管到家庭内部,不能管社会教育机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欺骗公众,不低于公务员收入,但我们又不知道公务员收入。
让教师认认真真的工作,凭什么,工资那么低,谁干。
教育研究的困难:一、教育特殊性,首先变现人的特殊性,人是善于伪装的二、研究的干扰性(对研究者的干扰)研究人手短三、教育活动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其他)学校内部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的答案不在学校之中而在学校之外。
北师大著名教授名单
北师大的教授们是全国最优秀的高校师生之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那么,在北师大众多的著名教授中有哪些?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张宏伟教授是北师大历史学系主任,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家、清史研究专家。
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吴起研究杰出贡献奖”。
他的《清代社会史研究》和《清史研究》等著作为清史学研究的两本重要著作,被学界誉为学术古典,并被多家高校用作教材。
其次,廖宗吾教授是北师大数学和信息科学学院的前院长,他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获得“国家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苏州大学杰出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他长期从事概率统计、图论和网络计算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再者,李明意教授是北师大文学院的现任院长,也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也是现代文学史教科书的作者。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时期文论研究》两本书,被学界誉为文论古典,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社会文化现象。
最后,郭传宝教授是北师大哲学系的前任系主任,也是“中国思想家”。
他担任历史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被誉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传奇人物”,被中国新闻出版联合会评为“中国近代史学重要贡献人
物”。
他曾出版多部著作,其中有《中国历史思想》、《西方思想史研究》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等,都得到学界的公认。
北师大有很多优秀的著名教授,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他们的学术成果及其对教育行业的贡献,使得北师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成为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李西顺(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生)论文独立作者●试论故事型德育模式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9期(CSSCI)●公民意识视域下感恩教育的边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第3期全文转载●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必要性,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必要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1期(CSSCI)●故事:一种德育课程,教学与管理,2011第28期(北大核心)第一作者●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何以重要,中国教师,2011年第13期●故事中的三重世界及其德育机制探寻,中国教师,2012年第3期会议论文●《双环式道德学习:内涵及基本特征》第十三届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年会(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论文集,2011年9月●《故事中的三重世界及其德育机制探寻》2011年度德育学术年会(西南大学召开)会议论文集著作李西顺著. 体悟幸福[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已定稿)。
参与译著当代德育理论译丛/檀传宝主编《在学校中培养品(续):品德教育实践导引》[美]卡伦•博林(Karen E. Bohlin)黛博拉•法默(Deborah Farmer)凯文•瑞安(Kevin Rhan)王婷译李西顺校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课题●主持课题:北师大教育学部2012年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故事型德育模式开发研究:学校德育实效提升的新视野》●主要成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课题批准号:GEA090014)●一般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公民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之“国家认同教育”研究●一般参与:北京市教委项目“绿色教育研究”获奖情况●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度华藏奖学金●2010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1。
李晋瑗教授生平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李晋瑗女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15年3月3日中午12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李晋瑗,女,汉族,于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山东烟台,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早年曾经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艺文中学。
1956年始,任教于北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程,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教研,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直至1989年离休。
李晋瑗数十年除了教学工作之外,从事幼儿(学前)音乐教育的科研。
她重视实践,常去幼儿园与教师合作,同时重视理论与国际交流,1988年曾赴澳大利亚参加第18届国际音乐教育会议(ISME)。
在布里斯班参加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研讨会,并发表题目为《儿童唱歌发声特点专题》的论文。
其主要著作有:《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理论基础》、《幼儿音乐陶冶》、《幼儿音乐游戏》(附录音带)、《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材》(附录像带、录音带);另外还有与李晋玮合著的《沈湘声乐教学艺术》、《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等专著和研究文章。
她曾经担任北京市幼儿音乐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以及教育委员会委员、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等社会兼职。
李晋瑗终身勤奋、敬业,谦虚、谨慎并能与人愉快合作。
李晋瑗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用爱心帮助别人,奉献社会。
她关心国家大事,
每日看电视新闻及报纸重要信息、晚年克服困难掌握、学用了电脑、手机和iPad。
在同疾病做抗争的数年间,她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坚强、自信的精神信念,并为此付出巨大的身心压力与艰辛的努力。
北师大教育学部
家属姚思源、姚恒璐、姚恒瓈
2015年3月4日。
2009-9-9 12:14 博仁心理学 | 二级林崇德男教授认知发展,品德(社会性)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58806413申继亮男教授成人心理418775339 教师心理 58807731邹泓女教授社会性(品德、个性)发展心理学 58809599沃建中男教授认知发展、脑功能发展与培养 58807612陈会昌男教授社会性(品德、个性)发展心理学 58808226陈英和女教授思维发展与培养 58806040张日升男教授个性社会性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及评价 58805516方晓义男教授社会性(个性、品德)发展 58808232辛涛男教授心理测量,考试理论,认知诊断理论,学校教育与学生适应 58805278王大华女副教授认知发展和老年心理学查看 58805516李庆安男副教授外语教学心理学,语言发展,中小学生、成人英语学习障碍诊断与治疗58805502刘桂珍女《心理发展与教育》编辑 58807700辛自强男副教授认知发展 58805502寇彧女副教授社会性(品德)发展 58808187林丹华女副教授健康心理学、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家庭治疗、婚姻咨询 58802101 胡清芬女讲师幼儿思维发展 58802101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曾聚集了中国心理学界的“五虎将”:张耀翔、萧孝嵘、谢循初、胡寄南、左任侠。
著名心理专家韩玉金,中美澳联合(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著名心理专家毕希名教授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金琰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李宜嵘著名心理学专家杨凤池教授著名老年心理卫生与精神病专家马辛鲁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1朱智贤(1908~1991),江苏赣榆人。
刘宝存: 教授,教育学博士。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主任,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比较教育学科组成员、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亚洲比较教育学会执委会委员、欧盟伊拉斯莫“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项目联盟理事会理事等职。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等著作多部。
其中,《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获得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Email:liubaocun@。
专家讲师介绍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家讲师的角色越发受到重视。
由于其丰富的学术背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专家讲师在各个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教育和普及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几位杰出的专家讲师,他们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首先,我想介绍的是李教授,他是一位资深教育学家。
李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在教育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他曾任教于多个大学,并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论文。
作为一位专业的教育学家,李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独具匠心。
他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教学能力,成功地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王博士,他是一位顶尖的心理学家。
王博士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他曾经进行过多项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作为一位心理学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王博士的讲座内容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他的讲座风格幽默风趣,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使得学生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另外,我还要介绍的是张工程师,他是一位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讲师。
张工程师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并在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
他曾经参与过多个国家级工程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一位资深工程师,张工程师的讲座内容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内容。
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成功地将复杂的工程技术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后,我还想介绍的是刘教授,他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
刘教授拥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经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经验。
他曾任教于多个顶尖大学,并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刘教授的讲座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
名师桂贤娣桂贤娣,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心理学系主任。
桂贤娣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南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7年,她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导师,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桂老师一直坚信教育是改变人生的力量,是实现国家繁荣与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她倾心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
桂贤娣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非常出色。
在教学方面,从1992年开始,她一直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涉及心理学基础与方法、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心理学教育的深入思考,不仅让她拥有了丰富的授课经验和独到的教学方法,也让她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因此,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倡贯通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人生观念。
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曾多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周敏教育教学奖、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除了教学,桂贤娣老师也在科研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心理学研究。
她曾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桂贤娣老师曾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多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专著等。
她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并为一些热点教育问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桂贤娣老师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教学工作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她已经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优秀奖、全国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她所领导的心理学系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心理学优秀专业”和“首都高等教育重点学科”。
桂贤娣老师的教育成就和心理学思想不仅为她赢得了学术界的尊敬和赞誉,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特级教师校友发展论坛”题词。
陈宗兴,地理系67届本科、81届硕士。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常务副主席。
“务实求真,利民报国,尊师重教,修身治学。
”二〇一二年八月陈宗兴。
夏赞忠,中文系62届校友。
中纪委常务副书记。
“辛勤耕耘百十秋,桃李芬芳艳五洲。
”祝贺母校110周年华诞,学生夏赞忠,壬辰八月。
柳斌,中文系61届校友。
中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原副省长、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总督学。
“重教存风骨,育人得俊才”。
母校百一十周年庆,二0一二年夏,柳斌。
“探索生智慧,实践出真知。
”“师魂。
”姚增科,政经系83届校友。
监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人民教师为人民。
”“梅花与我共百年。
”柳斌杰,外研所81届研究生。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培养德才一流名师”,敬贺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创立一百一十周年,柳斌杰,二0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文师华,中文系83届校友。
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
“传道弘文百十年,弦歌相续赋新篇。
学高身正师魂在,桃李欣欣春满园。
”母校北师大一百一十华诞志庆,壬辰秋,文师华拜撰并书。
胡云富,字云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记忆京师历史,传承优良学风”。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志庆,南浦云复敬书。
“百十周年弹指间,辉煌记忆史诗篇。
尊师风畅京华子,乐育情浓盛世先。
杰出人材频接力,高端成果屡增添。
一流名校登峰处,嘉誉赢来赫赫然”。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志庆,云复敬书。
钟建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
师从启功教授和秦永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
“山色由人随处有,水光藉纸本来无。
笔端造化元如此,何必王维雪意图。
”启功先生题画一首,壬辰年之夏,钟建仁恭书。
“守道不移金鼎重,居身常抱玉壶清”。
北师大培训教授、专家精彩语录及个人感悟一、汪志广语录(课程专题:《新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追求卓越,做幸福教师》)汪志广简介: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1.“让老师受穷是对教育最大的损害!”(个人感悟:国家是把大量财力投入到了教育硬件方面,但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教师待遇上不去,提高教学质量谈何容易?)2.“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一流的设施、二流的教学、三流的管理。
”“中小学管理过多,教育不足,学校像监狱。
”“教育使人理智、有分寸,知道轻重缓急。
”(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
)3.“规则下享有自由,老师的任务是建立规则。
学生自管自育,受到惩罚是自作自受。
”“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但要讲条件。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教,班有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和子女要建立家庭规则,老师和学生要建立班级管理办法,按规则办事,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4.“民主管理始于严格管理,特别是农村教育。
”“宽容的力量胜过严厉的批评,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像我们一样的人。
但事关道德、做人的方面出现错误要坚持原则,绝不宽容!”(要把握好教育中宽与严的尺度的确是意见难事!)5.“学生错误的背后是利益,要学会倾听孩子心声。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处理犯错误学生注意调查,找到事发原因,对症下药。
)6.“个人晚年的幸福指数取决于自己孩子成功程度。
”“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是因为大人不听孩子的话。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当老师的教育好自己子女才能算一个成功的老师。
)7.“干教育要有理想,但做事不能理想化。
”“做善于面对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是对教师的准确定位。
”8.“教育要回归现实。
”“阳光越灿烂,阴影越明显。
”“差距过多,让人颓废。
”(教育应该让学生认清真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9.“历史的进步是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10.“现在的农村实际上成了城市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