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打造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定西市渭河源景区宣传推广方案策划面对省、市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良好的政策叠加契机,渭源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攻艰克难,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理念,全面打响“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倾力建设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集文化探源、生态度假、产业旅游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华夏文明渭河旅游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和渭河文明集中展示区。
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名片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科学定位大胆决策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挑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科学定位,大胆决策,精心编制了甘肃渭源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策划及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启动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省、市总体规划,紧锣密鼓制订了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项目谋划方案。
以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抓手,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重点。
渭河源景区主要景点讲解
渭河源景区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是中国十大渭水源之一。
景
区主要包括渭河源碑、源汇广场、源头亭、源头廊、泉眼花园、清凉
亭等景点。
渭河源碑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碑体高耸,上刻有“渭河源”三
个大字,显得庄重古朴。
碑前的广场被列为景区的中心,是游客聚集、休憩的场所。
源汇广场是源、涵两河汇合的地方,广场上有喷泉和广场音乐喷
泉表演,平时人流络绎不绝,夜晚时分璀璨的彩灯照亮了整个广场,
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源头亭是渭河的起点,亭顶上刻有“渭河源头”的字样,亭内陈
列着渭河源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料,游客可以借此了解渭河的源流历史。
源头廊是一条由柱廊组成的长廊,廊内设有休息区和观景平台,
游客可以在此俯瞰渭河源头的美景,欣赏着清澈的河水慢悠悠地流淌
而过。
泉眼花园是渭河源景区的一个亮点,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绿植,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游客可以在此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
的魅力。
清凉亭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亭内有座榻供游客休息和欣赏景区
的美景。
这里清风拂面,景色宜人,是游客驻足的好去处。
以上是渭河源景区的主要景点,游客可以尽情游览,感受渭河的
源头之美。
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张洮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6(000)016
【摘要】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渭源县城东南,随着全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森林旅游的需求逐渐减突出,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文对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2页(P15-15,17)
【作者】张洮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林业发展中心,甘肃渭源74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5+7
【相关文献】
1.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2.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3.漳平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4.浅析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十二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5.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渭源县旅游资源环境调研报告[内容摘要]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同时渭源县也是我省的贫困县之一,如何使当地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与飞跃,是每个渭源县人民也是每个甘肃人关注的问题。
进年来,政府部门为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献出了许多良方妙计,其中发展旅游就是其中之一,但渭源县的旅游业发展已经经历十几个年头,至今收效甚微,是旅游资源的问题,还是当局政策环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地的调研,分析调研报告后,介绍了渭源县的具体情况,阐述了渭源县的旅游环境资源,并且提出了如何使渭源县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办法。
关键词:渭源县;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境[ Abstract ] Weiyuan county is the birthplace of ancient Weihe, China is 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iyuan county is the impoverished county that I save one, how to make the local economy to get rapid development and leap, every Weiyuan County People 's every Gansu person to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gave many good idea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one of them, but Weiyuan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ten year, has had little effect, is the tourist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port, introduced Weiyuan county 's specific situation, elaborated Weiyuan County tourist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how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Weiyuan tourism industry rapidly approach.Key words: Weiyuan; tourism; development;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一、渭源县概括(一)渭源县地理概况: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
在甘肃·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上的致词(2011年5月2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大家,在西安举办以“溯渭河源头游丝绸古道”为主题的甘肃·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向省、市的各界朋友们介绍渭源旅游资源,宣传渭源旅游产品,共商合作事宜,共谋发展大计。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渭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和35万勤劳淳朴的渭源人民,向光临今天推介会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渭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地谢意!渭源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渭源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
316、212国道和正在设站建设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距在建的天定高速公路延长线出口13公里。
全县耕地面积80万亩,林地62.89万亩,草场80万亩,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独特的地质地貌,为渭源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县现已开发出“首阳谒圣”、“天井幽谷”、“太白云海”、“双门踩浪”、“灞陵听涛”等十多处景点,其中首阳山景区被命名为AAA级旅游景点,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和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园区被命名为AA级旅游景点,首阳山、夷齐古冢、天井峡三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渭源县已成为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渭源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渭源于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
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文化,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奇迹的鸟鼠山,秦长城遗址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等一些历史人文景观。
渭源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韩文艳郭立珍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第01期摘要:自新时代以来,渭源县原生态旅游业由崛起至今不断更新、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却总体处于一种大众化、低水平、低消费、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整、中近距离游览的现状。
要想使地方旅游文化产业更趋完善,研究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问题与有效对策势在必行,将有助于提升当地服务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竞争力,进而带动该县区域经济提升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总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态旅游;徘徊不前;政府支持;特色项目;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渭源县以富裕的原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可观的旅游业为引擎,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
树立“大旅游、大渭河、大文化”理念,按照“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发展目标,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渭源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坐拥秀色可餐、潜力巨大的16个景点,渭源县旅游业却徘徊不前。
“生态+文化+旅游”三要素缺一不可,目前仍存在建设短缺、旅游基础设施滞后、配套服务跟进不足、整体接待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当地生态旅游业的有效规划与对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了当地经济性、文化性、生态性的发展指标。
1 渭源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一)发展渭源县生态旅游业的内涵及意义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方向所产生的不仅获得社会经济效益,且保护生态环境的边缘性生态旅游活动。
有其自然性、生态性、保护性、参与性、专业性和高成本性的特点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性,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游者在感受原生态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对景区生态文化资源保持和宣传的责任。
该县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是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此县一些自然风景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为开发的破坏,损害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独特性,导致人与自然的不相协调。
渭源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赵海军I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境内有洸、渭两大水系,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不同的两大地质构造类型。
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北部黄土梁射沟谷、中部浅山沟谷川地和南部土石山三个地带。
渭河以北属鄂尔多斯台地,是祁连山褶皱系与西秦岭褶皱系的交接地段,第四纪黄土在区内甚为发育,分布广泛,形成了以山川河谷、丹霞地貌、黄土節梁为主的地貌资源;渭河以南属西秦岭褶皱系,是西秦岭山脉西延部分,为中高山地带,海拔2500~3500米,最高峰露骨山达3941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8.71%,从东到西坐落着旗杆山、马面山、钻天崖、壑壑山、花岩梁、南屏山等八座大山,形成西南山体主峰,全长56公里,平均宽度9公里左右,由于多次褶皱断裂上升和侵蚀切割,形成独立山峰,名胜山峰有鸟鼠山、首阳山、老君山、露骨山、太白山等。
境内山峦起伏,高寒阴湿,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有奇山秀水、云海峡谷,还有大面积的森林及高原草甸,林草种类达1000多种,森林覆盖度达90%,大部分沟谷清溪长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渭源境内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以中部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洸河水系,流域面积86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两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全流程328.15公里,年径流量2.135亿立方米。
总体来讲,渭源县天然林资源保存较好,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基础。
一、渭源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渭源县生态文化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渭源县委、县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依靠得天独厚的森林风景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是解决脱贫的一条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渭源县是甘肃省贫困县,当时县上主要的工作目标是解决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旅游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o2010年开始渭源县把造林绿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确立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定位,以建设“渭河特色大县”和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依托县内会川、莲峰和五竹林场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和自然风光开发建设了渭河源景区、莲峰森林公园、太白山景区和黄香沟景区。
建设项目汇报材料(精选多篇)第一篇: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汇报材料新渭源县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情况汇报一、项目基本情况渭源县首阳山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渭河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渭河源省级地质公园。
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莲峰镇,距省城兰州209公里,距定西市133公里,距陇西文峰火车站55公里,距兰海高速、天定高速延伸段出口13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奇秀,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互让君位隐居于此而名贯古今。
同时首阳山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古墓与古建为一体的主要文化遗址,也是避暑的理想之地。
2022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各类行政资源,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科学规划战略品牌,全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
景区建设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紧紧围绕“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不断修建和补充完善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130万元,拟建停车场8000平方米,供水管道5200米,游步道2800米、景区标示系统、星级环保厕所7座,垃圾箱80个、游客接待中心800㎡等基础设施,一期建设投资1310万元,拓宽改造景区大门、八卦楼、大雄宝殿,修建游步道、观景亭廊、万和广场、停车场、生态厕所、景区标示系统等设施。
二、进展情况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施工图设计,并于2022年6月10日开工建设。
目前,县上已多方筹措资金280万元对景区大门进行了加宽改造,对部分原有景观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停车场进行了土方平整和基础碾压等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该项目投资金额大,仅靠县财政自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
严重影响了工程总体进度,不能发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阻碍了首阳山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的进程。
渭源县文化广播影视局1-9月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按照安排,现将1-9月文化旅游广播影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指标完成情况2012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牢固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华夏文明渭河源”的旅游战略品牌,全面加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9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4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未出现游客投诉和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已完成了预计年内接待游客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
二、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一是今年,县上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资等方式,多方筹资,全力推进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着力打造品牌景区。
渭河源景区一期工程已于5月18日开工建设,一期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2160多万元,主要修建项目为:316国道通往景区4.3公里车行道路及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生态大门、禹王朝圣之路(玉龙景观道、九鼎台、开山斧避水剑、祭祀广场)、大禹殿、游步道、车行道、木栈道、休憩廊亭、环卫和标识系统等设施。
目前已完成禹王朝圣之路、生态停车场、大禹殿、景区大门、开山斧避水剑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游客中心完成主体和装饰工程。
完成停车场铺装80%工程,完成林场——摩崖石刻游步道地基平整工作,完成2、3号桥主体工作,完成1、4号桥桥墩基础工作,完成禹王谒拜区场地的平整和部分河道的治理。
首阳山景区一期工程于6月8日开工建设,一期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880多万元,主要修建项目为:新建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仿木栈道、青石板路、休憩廊亭、景观便桥)、采薇亭、莲心广场、凌空亭、问道亭、望仙亭、首阳采薇苑、佛缘自在林、景区游步道、标示系统、环卫设施、休闲桌凳等;改造景区山门、临渭亭、大山僧房、八卦楼、洞窟群等。
完成林下休闲区栈道、亭廊的基础工作,对景区大门进行拓宽改造,完成凌空亭、问道亭、采薇亭的主体工程和望仙亭的框架工作,完成问道游线步道的地基平整工作和大山睡佛洞至大雄宝殿道路、放生态栏杆混凝土的浇灌工作,完成采薇苑基础开挖工作,完成垃圾桶、生态桌凳模型的预制,完成大雄宝殿僧房的改造等。
渭河源景区简介渭河源景区位于渭源县城南25公里,距兰州省会城市160公里。
交通便利,可达性较好,处大兰州经济圈,区位优势突出。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的渭河源景区,渭源境内长50公里。
整个景区植被茂盛、绿草如茵,步移而景换,时而山环水抱、景色奇秀,时而地势险峻、飞泉流瀑,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
县内渭河流域现存的大量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址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过上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尚书禹贡》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
”《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鸟鼠同穴之山来脉于昆仑西顷,是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这里有秦献公兵临渭首留下的古老军事遗迹,有秦皇巡视长城、隋炀帝西巡狩猎的人文历史遗迹。
鸟鼠山“品字泉”涌出的惠泽秦陇的汤汤渭河,更孕育了博大多彩的华夏文明和独特的渭河源文化。
“追溯方知源头远,缘流始觉渭水长”,渭河源是周、秦、汉、晋、北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辉煌时代的渊源,是华夏文明的血脉之源,是秦陇大地的情感之源。
2011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文旅融合力度,认真贯彻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按照“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强力推出了以“生态之源、文化之源、活力之源”为支撑的“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战略品牌。
2013年,渭河源大景区被省旅游局列为全省20个核心大景区,纳入全省旅游产业整体规划建设。
渭河源景区作为“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战略品牌的主要核心和带动渭源旅游发展的龙头,按照“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创品牌”的发展要求和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规划以沿贯穿整个景区的渭河沿岸滨水景观带,作为联系各个片区的主轴线,结合当地农居的整治建设,乡村美食,乡村住宿,构建为景区提供旅游配套服务的乡村休闲区;整合景区的核心游览资源,规划建设,集中展示大禹导渭敬业奉献、治世为民的始祖文化,渭河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的禹王谒拜区;结合奇特的地形地貌,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构建具有溪谷特色的生态涵养探源区。
在旅游推介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旅游是美好生活的体验,也是增进友谊的纽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旅游推介会开幕式上的发言,仅供参考。
在旅游推介会开幕式上的发言【篇一】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同乡们:今天我们从花香四溢、春意盎然的大别山腹地——河南新县,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与“新县在京人士同乡会”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新县旅游北京推介会,目的就是推介新县旅游资源和开发项目,吸引更多的北京朋友们到新县旅游观光、投资臵业,促进新县经济发展。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新县县委、新县人民政府和家乡35万老区人民向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老乡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在京的新县籍成功人士,您们致富不忘家,成名不忘本,身在异乡,情系故土,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金子般宝贵的时间,为家乡的发展拿思路、出主意、施援手,极大地激励了家乡人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在此向您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新县是“红色故乡”。
新县是鄂豫皖“红色首府”和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在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
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积淀了深厚丰富的红色文化。
新县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红色旅游开发重点县。
新县是“绿色家园”。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祥和安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家园。
20__年新县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旅游名县”。
20__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相关收入达到2.1亿元,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渭⽔源头河流探秘渭⽔源头河流探秘(2013-07-11 20:03:50)转载▼标签:渭河源头⽔系探秘⾃然景观渭河⽂化⽂化渭⽔源头河流探秘程俊珊⼀.渭河源头概况:渭河位于⽢肃中部,定西市南部,发源于渭源县的鸟⿏⼭,到旧⾸阳县古城(癿⽺⼝)处,渭河源头⽔系全部汇流,鸟⿏⼭到癿⽺⼝30公⾥,源头集⽔⾯积1612.1平⽅公⾥,其中渭源516平⽅公⾥,临洮138.8平⽅公⾥,陇西188平⽅公⾥,安定28.2平⽅公⾥;年径流量7.94亿m3。
分布⼤⼩⽀流548条,主要⽀流为清源河、锹峪河、唐家河、莲峰河、北寨河五⼤⽔系。
其实这⾥说的是3公⾥以上河流,1公⾥以上有888条,以下有4479条,沟豁密度为2.53公⾥/平⽅公⾥。
源头境内,品泉汇流,西向东流,有交汇的五⼤关⼝,始终保持南北三源参差翼注。
其⼀是流出鸟⿏⼭第⼀⾕⼝时,有禹河、红⼟庄、马河湾三源汇流;其⼆是到⽩塔处有禹河、虎⼉寨、王家店三源汇流;其三是到殊院有禹河、刘家河、清源河汇流;其四是到陈家磨有禹河、唐家河、锹峪河三源汇流;其五是到癿⽺⼝有禹河、北寨河、莲峰河三源汇流。
也就是“三源孕鸟⿏,⼀⽔兴⼋朝”的左证。
禹河(渭河)流域:⼆。
⼆。
禹河(渭河)流域:禹河史称“禹河”,因⼤禹导渭⽽获名,⼜叫渭河。
发源于(龙王沟)鸟⿏⼭,地处县城西南8.5公⾥处,东径104007′12〞,北纬35008′17〞,海拔2423⽶,西东流向,流迳殊院海拔2040⽶处,遇清源河汇流,(古代⽔流迳殊院北,从柯寨下与清源河汇流)流迳长9.8公⾥,流域总积⽔⾯积59.7平⽅公⾥,年径流量213万m3,分布⼤⼩沟⾕28条。
从源头流迳1.5公⾥处,左汇红⼟庄⽔系,长0.8公⾥,从西北向东南流;右汇马河湾⽔系,发源于马河湾垴,南向东北流,长2.6公⾥;三源相汇,并作⼀流。
据地质积⽔层分析,此处历史时期是⾼原天然湖泊,现在河床海拔2187⽶,原来形成湖泊时的海拔,⽐现在⾼出百⽶左右,积⽔深度达70多⽶,据说是⼤禹疏导了此湖。
渭源县打造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
面对省、市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良好的政策叠加契机,渭源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攻艰克难,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理念,全面打响“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拟斥资47.65亿元倾力建设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集文化探源、生态度假、产业旅游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华夏文明渭河旅游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和渭河文明集中展示区”。
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名片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科学定位大胆决策
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挑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科学定位,大胆决策,精心编制了《甘肃渭源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策划》及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启动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省、市总体规划,今年紧锣密鼓制订了《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项目谋划方案》。
以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抓手,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重点,确立了“一带”、“四区”、“十大工程”的发展格局。
“一带”即丝绸之路渭河文化发展带;“四区”即以渭水探源为主题的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渭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创新区、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边塞文化保护区、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民俗风情体验区;“十大工程”即文物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文化产业园
区打造工程、节庆赛事会展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项目谋划稳步推进
根据项目谋划,将择机逐步实施灞陵桥、王韶堡遗址保护开发,夷齐古冢建设、战国秦长城遗址保护开发,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渭河文化研究和典籍整理出版、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影视基地,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首阳山旅游区、太白山景区、黄土风情旅游区、藏羌风情旅游区建设等66个项目,投资估算47.65亿元。
这是自建国以来,该县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规划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项目库。
项目已列入全市10亿元以上战略性文化产业项目库,正在冲刺省级项目库。
重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
该县加快建设估算投资10.608亿元的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
其中,渭河源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景区车行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建设工程,景区生态大门主体及假山骨架网焊接造型、大禹殿部分工程;完成一线天摩崖石刻、景区游步道主体工程等。
渭河源旅游区新农村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66 户C户户型房屋地基的换填,56户C 户型房屋主体墙和地基正在建设。
生态绿化项目已完成面山绿化1500亩,栽植杏树苗木25.2万株;完成景区退耕还林150亩,栽植各类苗木8351株。
加快建设以估算投资3.711亿元的首阳山旅游区建设项目。
已完成生态停车场全部工程的80%,林下休闲区的仿木栈道、休憩廊亭、景观桥主体及装饰;完成采薇亭、凌空亭、问道亭、望仙亭全部
工程及八卦楼改造;完成首阳采薇苑一二层主体梁柱的基础浇筑、游廊的封顶、雕塑定制;完成主道—老君山底—皇洞道路基础,大山二期环线道路、仿生态栏杆工程,夷齐古冢景区清圣祠部分维修,以及部分基础工程。
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八卦楼、首阳山山门维修加固,景区内道路破损路面、路基的平整、维修,累计完成投资562万元。
莲峰河张家滩至三河口段堤防工程项目已完成堤防3公里,推压砂堤4公里,累计投资400万元。
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项目12个,休闲小广场,健身广场,休闲亭、景观亭、文化柱、水系等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渭河风情线建设项目已铺砌大平桥旁台阶石材,部分铺装开始施工;完成原一小操场东侧土建工程,部分台阶工程及绿化工程;工会附近“飞天阁”正在主体施工,累计投资480万元。
文化综合活动场馆建设项目已于4月开工,正进行基础开挖和井桩浇筑,累计投资220万元。
依托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渭源将强势由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向产业发展优势区科学转型,开创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