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04 MB
- 文档页数:73
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节能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等特点的建筑形式,日益受到关注。
在我国,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建筑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概述1.标准的目的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住宅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提高住宅绿色性能,降低住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项目,以及其他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活动。
3.标准的主要内容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绿色建筑施工与验收要求等。
三、绿色建筑设计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住宅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节能与环保原则采用节能、减排、低碳等技术措施,降低住宅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1.绿色建筑外部设计(1)场地选择: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段,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2)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实现室内外空间交融,提高居住品质。
(3)绿化设计: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绿色建筑内部设计(1)空间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实现动静分区、居寝分离、公私分明等。
(2)建筑材料选择:选用环保、节能、低碳的建筑材料,降低住宅内部环境污染。
(3)节能技术与设备应用: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住宅能源利用效率。
五、上海市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介绍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项目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场地、建筑、绿化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了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是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绿色建筑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节能、环保等因素,给出的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节能节水。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应采用节能节水技术,如采用节能玻璃、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热水器等,以及节水技术,如节水器、节水技术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二是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应采用环保材料,如采用环保涂料、环保瓷砖、环保木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室内空气质量。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应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如采用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四是建筑外观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应采用绿色建筑外观设计,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结构、绿色建筑景观等,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绿色建筑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节能、环保等因素,给出的建筑设计规范。
它旨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20120528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
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
的有关规定;
3)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等原则,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包括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合理利用地形和植被,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筑选址、朝向、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
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施工方法,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要求在建筑设备和系统设计上注重节能和环保。
包括采用高效节能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还要求在建筑使用和管理阶段注重节能和环保。
包括在建筑使用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管理中,加强对建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标准,它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质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为宗旨,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提供更多的绿色选择。
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理念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本文将探讨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及其实际运用。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遵循的原则包括:1、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环境友好: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以人为本:关注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通风条件。
二、住宅小区规划中的绿色设计1、选址与布局住宅小区的选址应考虑周边环境,如是否靠近污染源、交通便利程度等。
合理的布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建筑之间的遮挡。
例如,采用行列式或错落式的布局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住宅获得充足的阳光。
2、绿化与景观设计增加小区内的绿化面积,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调节微气候、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等作用。
可以选择本地植物,因为它们更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养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同时,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池塘等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
三、建筑单体设计中的绿色策略1、节能设计(1)建筑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如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空玻璃窗户等,减少热量的传递,降低空调和采暖的能耗。
(2)自然采光与遮阳合理设计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引入充足的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同时,设置遮阳设施,如遮阳板、外遮阳卷帘等,避免夏季阳光直射造成室内过热。
(3)通风设计通过优化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窗户开启方式,促进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要从建筑的选址开始。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来减少能源消耗。
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的节能性能。
采用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建筑能量的损失。
合理设计建筑的供热、供冷、通风和照明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绿色建筑设计要关注建筑的水资源利用。
合理设计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实现建筑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还要注重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合理利用建筑的屋顶和墙面,进行绿化和园林设计,提高建筑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低挥发有机物(VOC)的材料,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要关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采用经济、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可维护性和可拆卸性,方便建筑的维修和改造。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的环境友好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才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一、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2013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161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一星,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优先采用高效合理的技术,为人们创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同时又能提高人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1、一星级基本技术要求(1)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外窗材料考虑采用断桥铝隔热性能更好的窗框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 5%以上或空调负荷降低 5%。
(2)本项目外窗气密性、抗风等级、水密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1. 节能原则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绿色建筑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此外,绿色建筑还应该考虑设计建筑的方向、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2. 节水原则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量,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水龙头、双冲马桶等。
此外,绿色建筑还应该考虑收集和利用雨水、废水来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3. 环保原则环保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可持续性和循环利用性,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材料,避免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有毒重金属等。
此外,绿色建筑还应该考虑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将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4. 健康原则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设计的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例如:采用无毒环保材料、通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来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并维护居住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1. 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建筑的朝向和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来降低空调和采暖的能耗。
此外,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该采用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玻璃设计玻璃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采用透光性好、热透过系数小的玻璃,如夹层玻璃、反射玻璃等。
这种玻璃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从而节约能源。
3.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建筑幕墙》GB21086-2007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2.《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三、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5.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2. 说明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3.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4.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5. 说明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住区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6.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7.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地区,居住建筑)一、依据性文件1、依据性文件、批文名称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2、常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条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55016-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7106-20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50016-20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3、上海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相应地方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 08-2090-202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08-2139-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5《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二、工程概况2.1 建筑总体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 垃圾□其他2.2 建筑单体概况表2.2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2.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3.1 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绿色建筑技术要求1.安全耐久1.1.1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沈杨村花卉基地一期西侧,顾陈路以南,顾村镇蕴藻浜北侧,祁连山路东侧。
住宅建筑之绿色建筑设计摘要: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设计工作,分析了了住宅建筑绿建设计的主要方面,总结了绿建设计应关注的主要设计要素、关键技术要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绿建设计、可循环理念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标配。
尤其是住宅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也成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的必须部分重要部分,在设计审查中重点审查的内容。
这也要求着我们建筑设计同行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响应着政府的号召,以超前瞻的眼光,顺应时代,引领现阶段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前提下,在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通过以往住宅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成果统计分析得知,现有绿色住宅建筑设计多采用技术成熟,已实施的绿色技术体系。
不同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星级定位,直接关系着绿色技术的设计应用情况,一般来说,绿色建筑定位星级越高,绿色技术集成越多,设计要求的专项技术越高。
下面就结合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建筑设计所做的绿色建筑设计,以住宅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为核心,体现“低碳生态”目标和绿色建筑理念的目标定位,参照结合我院设计的新城壹号院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做一设计总结分析,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对绿色建筑行业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一、住宅居住区规划设计:1、总体布局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通风采光、建筑造型、间距、绿地布置、层数与密度控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合理的组团规模,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保证建筑及景观的均好性。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一、建筑节能背景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非透光/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空调风系统性能、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性能检测。
此标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JG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室内平均温度、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气密性能、耗电输热比、外窗外遮阳设施、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补水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锅炉运行效率、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进行节能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2005版发布的节能水平为基准,结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布情况,明确了本次修订后我国公共建筑整体节能量的提升水平。
这种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也符合目前国际习惯做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目标和室内设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建筑热工设计、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判定等实现节能。
二、建筑节能现状1、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35%。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
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
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原则和实践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以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提高居住者舒适度为目标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的整体性,注重不仅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还包括其对环境和居住者的影响,追求实现整体环境的可持续性。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1.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建筑能耗的优化,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2. 节约水资源:绿色建筑设计注重节约水资源的利用,通过智能化设计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建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消耗。
3. 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等举措,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设计注重提高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通过通风、采光、隔热等设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5. 循环利用资源: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利用可再生材料和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以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循环利用、舒适度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和行业从业者能够秉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绿色建筑实例与分析——南京聚福园小区一、建筑概况南京聚福园住宅小区位于南京城西秦淮河以西、长江之畔,西距长江0.5千米。
东靠江东北路,南临湘江路,北临闽江路。
区位地势平坦、风光秀丽、交通便捷。
小区占地12hm2,总建筑面积185000平方米。
小区建设通过技术整合、设计研究,在完成建设部两个示范中确定了智能便捷、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总体建设目标。
二、案例分析(一)室外环境与群体布局小区南大门1.规划布局1.1概况小区内的建筑性质为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其中多层住宅(4~6层)19栋,采用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异形框架结构;小高层住宅(9~11层)4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另有一栋幼儿园(3层、局部4层)、地下汽车库(兼人防)、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一层)。
1.2朝向该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之畔,地势平坦。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同时也受冬季越江而来的东北风的侵袭,故在总平面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地势条件和自然季节风向。
住宅全部为南北朝向,与市政道路平行。
楼栋长轴与夏季东南风成30°~45°夹角,形成楼栋通风道。
南部楼栋以三单元、两单元拼接建和消防间距,留出8~20米的间距,以利于夏季风的贯入,而北部的板式高层则有效的阻挡了冬季寒风侵入。
1.3日照小区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周边交通条件合理布局,在保证居住功能和舒适度的条件下,提高用地的利用率。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南京地区住宅的有利朝向为南偏西5°~南偏东30°。
小区建筑的布置围绕中心的花园展开,多层主要分布在南部,小高层布置在北部、东北部,形成北高南低、北密南疏、中心开敞的建筑格局;同时保证了最小日照间距大于1:1.2,个别院落收口位置采用退层错节的建筑手法,使得底层住户在大寒日也能得到不少于2小时的满窗日照。
2.绿化情况建筑格局:北高南低、北密南疏、中心开敞小区的绿化环境设计立足于绿色生态的理念,形成“大绿化、小庭院、多层次”的建筑园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