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万能瓶(下)
- 格式:pptx
- 大小:253.93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精选5篇〕幼儿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篇1【活动目的】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塑;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展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透明饮料瓶假设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一、观察、探究瓶子的机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
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
〔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2、观察瓶子“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
〕老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二、发现机密,激发探究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机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
”〔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2、找变化〔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
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三、玩变色游戏,进展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准备好。
〔音乐开场〕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2、送瓶子〔1〕〔音乐停顿〕“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
我要开场数啦,一,二,三。
”〔检查〕〔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精选教案:《神奇的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主要内容为第二章《身边的科学》第四节《瓶子的秘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瓶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瓶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的变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4个相同的透明塑料瓶、水、色素、胶带、剪刀。
学具:每个幼儿一个透明塑料瓶、一杯水、一份色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4个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外观和结构。
2. 实验1:教师向第一个瓶子中倒入半杯水,加入少量色素,封口并用胶带固定。
然后将瓶子放入冰箱冷藏室,让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
3. 实验2:教师向第二个瓶子中倒入半杯水,加入少量色素,封口并用胶带固定。
然后将瓶子放入热水,让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
4. 实验3:教师向第三个瓶子中倒入半杯水,加入少量色素,封口并用胶带固定。
然后将瓶子放在窗台上,让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
5. 实验4:教师向第四个瓶子中倒入半杯水,加入少量色素,封口并用胶带固定。
然后将瓶子放在室内,让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
6.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瓶子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瓶子》2. 内容:瓶子的变化温度、光线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小实验,观察瓶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用语言描述瓶子的变化过程,家长可以帮助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困难等。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瓶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变化,如湿度、压力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大班一等奖(通用13篇)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大班一等奖篇1(1657字)活动目标1.体验玩色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感知颜色的变化。
3.培养探索瓶子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透明饮料瓶若干个,三种颜色与幼儿同数的圆形标签、红、黄、蓝三色的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逛超市,激发幼儿兴趣,发现不同颜色的饮料让幼儿观看逛超市视频,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饮料,说说对饮料的认识及了解。
(如:颜色)师:“小朋友都看到什么饮料了?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二、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发现瓶子水都是透明无色的。
1.导人:“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的可是神奇的瓶宝宝。
(揭开遮布)这些瓶宝宝怎么神奇呢?今天他们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会变魔术!”小朋友想不想看它表演魔术呀!2.观察瓶子“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小魔术师,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都是透明的,无色的。
)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三、变魔术——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宝宝准备变魔术了,它想请几位小朋友跟它一起变,谁愿意和它一起表演呀!”1.瓶宝宝要求大家和它一起跳舞“拿好你的瓶宝宝,音乐响起,让我们和瓶宝宝一起跳个舞吧。
”(要求:1、瓶子必须晃动起来。
2、音乐停止你和你的瓶宝宝一定停下来)2.观察结果,找变化(1)“小朋友瓶宝宝他们表演的这个魔术好不好呀?”(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变颜色了。
)(2)“它今天表演的是个什么魔术呀?(变颜色了)那咱们来看看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感到很奇怪。
)幼儿讨论:瓶宝宝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四、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激发幼儿一起变魔术的兴趣”1.一起变魔术“准备好,瓶宝宝要跟大家一起跳舞了。
(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2、颜色分类游戏:《找朋友》(红、黄、蓝分类)3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小朋友这个魔术是怎么变成的?为什么我们的瓶宝宝变出好看的颜色了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你的瓶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呀?”(可以引导幼儿拧开瓶盖看一看,原来秘密在这儿呢。
瓶子上加了一张纸水就漏不出来了作文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瓶子啊!你说这瓶子上加了一张纸,水就漏不出来了,这不是变魔术吗?我就想问问,这是谁发明的这个玩意儿啊?是不是哪个天才少年闲得无聊,然后一不小心就发明了这个东西呢?哈哈,真是让人又好奇又好笑啊!话说那天我在家里做饭,突然发现厨房的水槽里塞满了水,我一看,原来是水龙头坏了。
我这人嘛,总是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于是我就去找工具箱,打算自己修一下水龙头。
可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工具。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神奇的瓶子,心想:“既然这个瓶子能堵住水,那它能不能也修水龙头呢?”于是我就拿了一个空瓶子,把它放在水龙头下面,然后轻轻地把一张纸贴在瓶子的口上。
哈哈,这下子水就漏不出来了!我试了试水龙头,还真的不漏了!这可真是太神奇了!不过,这个瓶子虽然神奇,但是也有它的缺点。
比如说,你不能拿它去喝水,因为它不是透明的,你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杂质。
而且,这个瓶子也不能装太多的水,否则就会撑破。
还有就是,这个瓶子也不能用来做实验,因为万一里面的液体有毒怎么办?所以啊,这个瓶子虽然神奇,但是也不能乱用。
有一天,我带着这个瓶子去了公司。
我想着,万一公司里的水龙头坏了,我也可以用这个瓶子来堵住水。
结果到了公司,我才发现,公司的水龙头都是自动的,根本就不用修理。
我就想试试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堵住自动水龙头的水流。
于是我就找了一个空瓶子,把它放在自动水龙头下面,然后轻轻地把一张纸贴在瓶子的口上。
哈哈,这下子水就漏不出来了!我试了试水龙头,还真的不漏了!这可真是太神奇了!不过,这个瓶子虽然神奇,但是也有它的缺点。
比如说,你不能拿它去喝水,因为它不是透明的,你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杂质。
而且,这个瓶子也不能装太多的水,否则就会撑破。
还有就是,这个瓶子也不能用来做实验,因为万一里面的液体有毒怎么办?所以啊,这个瓶子虽然神奇,但是也不能乱用。
有一天,我带着这个瓶子去了公园。
我想着,万一有人的手机没电了,我也可以用这个瓶子给手机充电。
神奇的魔术瓶教案6篇神奇的魔术瓶教案篇1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得。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喜爱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裳、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神色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装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许多许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
(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像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像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事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藏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爱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本身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2、变出"图形妈妈"(1)师:图形娃娃也有本身的妈妈,你们乐意和本身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高声地说:我在这里)(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本身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本身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本身的家,介绍游戏规定。
范文 1标题:我的奇思妙想——神奇的环保魔力瓶我一直有一个奇妙的想法,那就是发明一个神奇的环保魔力瓶。
这个瓶子看起来就像我们平常使用的塑料水瓶,但是它却蕴含着无穷的魔力。
首先,我想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描述这个瓶子。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小小的环保魔法师,它的任务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
它的身体是透明的,就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上面刻有一些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就像是它的魔法咒语。
这个环保魔力瓶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垃圾和净化空气。
当你把垃圾放入瓶中,它会自动进行分类和分解。
比如说,如果你把一个香蕉皮放进去,它会立即被分解成有机肥料,而金属或者塑料垃圾则会被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这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站。
更神奇的是,这个瓶子还能吸收并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比如,它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新的氧气,就像一棵小树在进行光合作用一样。
据统计,每秒钟,这个瓶子可以净化大约0.5立方米的空气,这相当于一棵成年大树一天的工作量。
与普通的塑料瓶相比,环保魔力瓶不仅具有环保功能,而且使用寿命更长。
普通塑料瓶一般只能使用一次,而环保魔力瓶却可以无限次使用,因为它是由一种特殊的、可自我修复的材料制成的。
总的来说,我的奇思妙想——环保魔力瓶,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神奇发明。
虽然现在它还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有一天,它会成为现实。
范文 2标题:我的奇思妙想我一直有一个奇妙的想法,那就是发明一款名叫“智能环保瓶”的神奇物品。
这个智能环保瓶看起来就像我们平常使用的水瓶,但它的功能却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的水瓶。
首先,它的外壳是由一种特殊的环保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抵抗高温和低温,而且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这就像是给地球母亲穿上了一件可分解的保护衣。
智能环保瓶的瓶身装有微型太阳能板,可以在阳光下自动充电,无需额外电源。
这就像是给瓶子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绿色能源站。
而它的瓶盖则是一个小型的水质检测器,只要轻轻一按,就能立即显示出水质的各项指标,如PH值、含氧量、矿物质含量等,就像是一个微型的实验室。
《神奇妙妙瓶》一、教学目标1.了解瓶子里的空气可以被压缩和膨胀的特性。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和膨胀的现象。
2.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和膨胀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水、食盐。
2.教学工具:PPT、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密封的塑料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瓶子里有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瓶子里装的是空气,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空气的奥秘。
”2.猜想与假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为什么?”3.实验一:空气被压缩(1)教师拿出一个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师将气球放入塑料瓶中,用吸管向瓶内吹气,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4.实验二:空气膨胀(1)教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形状。
(2)教师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形状变化。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对空气的压缩和膨胀有什么新的认识?”6.拓展活动(1)教师拿出一个装有食盐的塑料瓶,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形状。
(2)教师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形状变化。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2)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气球、塑料瓶等物品,看看它们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重点:观察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和膨胀的现象。
(1)教师:“同学们,我们平时能看到空气吗?”学生:“看不到。
”教师:“那我们怎么知道空气存在呢?”学生:“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比如风吹过来的时候。
”教师:“对,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
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观察空气的压缩和膨胀,大家准备好了吗?”2.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和膨胀的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一、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2. 了解压力的作用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具准备:1. 一个空的塑料瓶子2. 水3. 一个橡皮塞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塑料瓶子,并问学生们知道瓶子里面能放什么物品吗?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回答。
2. 实验步骤(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们解释: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神奇的瓶子。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空的塑料瓶子、一些水和一个橡皮塞。
b. 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
教师将塞子放入瓶子口,并且确保塞子紧密地封住瓶口。
c. 学生注意观察瓶子的状态,并说出他们的发现。
3. 实验观察(10分钟):a. 学生观察到瓶子外形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里面的空气被塞子封住了。
b. 学生发现瓶子里面没有空气流动。
c. 学生发现瓶子外面的空气与瓶子里面的空气是隔离的。
4. 实验结果和讨论(15分钟):a.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瓶子里面没有空气流动。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阻止了空气流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提出各自的答案。
c. 学生发现是橡皮塞封住了瓶子口,阻止了空气进出。
d. 教师解释:当塞子被插入瓶口时,压力从塞子传到瓶子内部,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形成了一个密封。
5. 实验进一步扩展(15分钟):a. 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物品,如纸张、羽毛等封住瓶口,观察瓶子里面的变化。
b. 学生比较不同材料封住瓶口的效果,并讨论结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强调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同时,复习学生们所学到的压力的作用和原理。
四、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在家自行进行实验,尝试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封口,并观察瓶子里面发生的变化。
在下节课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压力的作用和原理,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神奇的“万能瓶”【FLDJ】一个集气瓶,一个双孔塞,一长一短的两个导管,组合成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多用仪器。
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用途。
一、气体收集1.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O2等,气体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被排出;2.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NH3、H2等,气体从b端进入,空气从a端被排出;仪器变式:如果瓶子倒放,则在收集气体时,所有的进出气口也应该交换,如CO2、O 2等气体应从b端进入,空气从a端被排出;而NH3、H2等气体应从a端进入。
3.排水集气法适合于不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CO等,气体都从b端进入,水从a端被排出;CO2因其产生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同样可用排水法收集。
若想测定被收集气体的体积,可将排出的水直接引入量筒,通过水的体积即可直观读出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二、气体干燥瓶中装入干燥剂,如浓硫酸。
需要干燥的气体都从长导管进入,从短的导管被排出的即为干燥后的气体;三、气体除杂瓶中装入适当的溶液,混合气体从长端进入,使溶液与其中的杂质反应,纯净的气体从短端被排出。
例如:瓶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四、气体检验瓶中装入特定的溶液或药品,气体从长端进入,二者反应,产生显著现象,来证明某种气体的真实存在。
例如:瓶中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证明CO2是否存在五、气体流量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
氧气从长端进入,短导管输出氧气供病人使用。
医生可以通过水中冒出气泡的多少快慢,来确定是否有氧气输出及输出速度的快慢。
CHEMJIA共1页2013-10-11。
万能瓶的四种用法及原理
万能瓶的四种用法:
1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收集气体
3检验气体
4除去气体中的杂志
万能瓶的原理:
万能瓶是由一个集气瓶,一个双孔塞,一长一短的两个导管,组合成化学实验装置。
使用万能瓶装水时,收集的气体不能溶于水,此时短管进气,长管出水。
装有空气时,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此时短管进气,长管出气。
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时,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万能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之一,可用于收集气体、检验气体、观察气体输出快慢,也可发挥洗气瓶的作用。
通常包括一个长导管,一个短导管。
也可能是两个长导管或两个短导管。
实际生活中,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利用类似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短管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长管连接供氧钢瓶,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也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1。
一等奖优秀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瓶子》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流动一、活动背景和教学目的这次活动主题为《神奇的瓶子》,通过展示神奇的瓶子,能够让幼儿体会到空气的流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材料•神奇的瓶子•空气压榨球•其他相关科学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1. 神奇的瓶子首先,老师将神奇的瓶子拿出来给大家观看,引导幼儿描述一下瓶子的外形、大小和材质,知道了它是一个装水的瓶子。
接着,老师将瓶子的口部蘸了一些液体,示范口吹瓶子,幼儿会发现口吹的时候液体如何变化。
为幼儿讲解瓶子内部的原理:空气的流动。
2. 空气的流动接下来,老师拿出空气压榨球,给孩子观看,讲解空气的特征和作用,提醒幼儿吸氧和呼氧要随时实行。
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用球给瓶子口吹气,幼儿会发现瓶子中液面上升,也能解释这一现象了。
至此为止,已经让幼儿认识到空气的流动,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3. 其他实践利用其他相关实验器材,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空气的流动过程,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并指导幼儿逐步得出答案。
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充分参与,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空气的流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教学的难得收获。
五、总结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得到了很多启发,要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出发,让幼儿学习科学,并让幼儿的学习变得趣味化,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也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幼儿中班《神奇的魔术瓶》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探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魔术瓶”。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探索物质的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魔术瓶的制作原理,知道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魔术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掌握魔术瓶的制作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魔术瓶一个,色素、糖、盐、油、水等实验材料,PPT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色素、糖、盐、油、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魔术瓶,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家见过这个瓶子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魔术瓶的制作原理,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子里的水会变色呢?”3. 课堂实验(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溶解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魔术瓶2. 制作原理:溶解现象3. 实验材料:色素、糖、盐、油、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术瓶,并记录实验过程。
答案:略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实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进行家庭小实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验材料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课堂实验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掌握魔术瓶的制作原理。
《神奇的愿望瓶》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所古老的小学。
学校里有一个名叫莉莉的小女孩,她聪明伶俐、善良可爱,但却总是有些胆小和内向。
一天,莉莉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布满灰尘的旧书。
她好奇地翻开书,书中突然掉出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瓶子。
瓶子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莉莉小心翼翼地捡起瓶子,发现瓶子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文字。
她不认识这些字,但却感觉到这个瓶子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秘密。
莉莉带着瓶子回到了教室,她的同桌小明看到了这个瓶子,好奇地问:“莉莉,这是什么呀?好漂亮的瓶子。
”莉莉有些紧张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在图书馆里捡到的。
”小明凑近瓶子仔细观察,突然惊讶地说:“看,瓶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
”莉莉也凑过去看,果然,瓶子里有一团微弱的光芒在闪烁。
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
莉莉赶紧把瓶子藏在书包里,开始认真听讲。
可是,她的心思却一直都在那个神奇的瓶子上。
下课后,莉莉和小明一起研究这个瓶子。
他们发现,只要对着瓶子轻轻许愿,瓶子里的光芒就会变得更亮一些。
莉莉心中一动,她闭上眼睛,轻轻地许下了一个愿望:“我希望自己能变得勇敢一些。
”当她睁开眼睛时,瓶子里的光芒闪烁了几下,然后渐渐消失了。
莉莉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她有些失望地想:“也许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瓶子,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莉莉却发现自己真的变得勇敢了起来。
以前,她总是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害怕答错问题被同学们嘲笑。
但是现在,她勇敢地举起了手,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虽然她的回答并不完美,但老师却表扬了她的勇气。
莉莉心中充满了喜悦,她开始相信这个瓶子真的有神奇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莉莉用这个愿望瓶许下了更多的愿望。
她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希望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一次许愿后,瓶子里的光芒都会闪烁,然后莉莉的愿望就会慢慢地实现。
但是,莉莉也发现了愿望瓶的一个秘密。
每次许愿后,她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让愿望真正实现。
神奇的小瓶子
作者:张恩敏
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19年第12期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剡山小学四年级张恩敏
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叫作“神奇的小瓶子”,这个实验让我们目瞪口呆。
朱老师首先拿出了一个空空的、口小肚大的透明玻璃瓶,这个瓶子看起来普普通通,哪里神奇了?只见朱老师在瓶口放上纸,再把瓶子倒过来,纸飞走了,第一次实验失败。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朱老师叫了一个小朋友去把瓶子灌满水,在那位小朋友去灌水时,我很疑惑,这个实验与水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朱老师在灌满水的瓶口再放上一张纸,并且轻轻地压了几下,看起来比较紧密。
不知道这回会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失败了,朱老师会不会尴尬?只见朱老师又把瓶口朝下倒了过来,奇迹出现了,纸就像“小章鱼”一样粘在了瓶口上,纸居然把水给托住了,一滴也没有漏出来。
真是奇了怪了,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同学们都目瞪口呆。
有的同学扯开嗓子大声嚷嚷:“不可能,怎么可能呢?”然后,朱老师又叫一位小朋友拿了个小脸盆,“我要捣乱喽!”朱老师说干就干,拿住纸的一角轻轻一拉,瓶子里的水一下冲了下来。
普普通通的小瓶子加满水怎么就变神奇了呢?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
瓶子里装满水就没有空气了,瓶子外面的空气就托住了纸和水。
这个实验真有趣,我要回家做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吃惊。
(指导教师:朱秋红)。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含反思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瓶子》含反思教案吧。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五花八门的。
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那时饮料瓶。
(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2、观察瓶子“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盖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
)教师要再说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后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
”(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塑料瓶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泥也跳动起来!”2、找变化(1)“谈谈你们的瓶子至于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
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转变成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来,然后马上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准备好。
(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泥也跳动起来!”2、送瓶子(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2)“下面我们来打游戏一个玩玩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汽车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
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
”(检查)(3)(神秘一点)“嘘!我的塑料瓶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