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18.73 MB
- 文档页数:65
胃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制作方法杨京彦1,管冰心1,王海涛1,王晓映1,滕国鑫1,季昌华1,于洁1,张廷国1,2,周成军1【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
结果28例中,前期10例标本全部取材,每个脱水盒独立包埋1个组织块,单病例蜡块数最多16个;后期18例采用每个脱水盒多个组织块顺序包埋,单病例蜡块数最多6块; 18例中有4例同一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包埋后组织块未在同一平面,切片显示组织部分缺失,其余14例每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脱水包埋后组织平整,切片显示组织切缘完整,胃黏膜层次清晰。
结论胃ESD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制片有利于准确病理诊断。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胃内镜下黏膜剥离;取材;蜡块制片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技术是由日本专家Gotoda等于1999年首先报道的新技术,在内镜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选择适用的特殊电切刀(IT刀、Dua刀、Hook刀等)对超过2 cm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一次性完整的黏膜剥离切除,2001年将其正式命名为ESD[1]。
ESD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济南250033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济南250012网络出版时间:2015-8-20 16:47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34.1073.R.20150820.1647.028.html目前ESD技术已在日本广泛应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近几年我国也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病理标本得检查与取材得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得内容,初步判断病变得性质。
2、核对申请单得编号与标本得编号、标本得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得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与不完整得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得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得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得标本应置于4%得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得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记录切除标本得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得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得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得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得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得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得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得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得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得“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得肿瘤标本,切取得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得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得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得数量,依巨检病变得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esd的四个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ESD的四个关键流程及注意事项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是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病理标本处理规定及流程1.接收标本:手术标本在手术过程中收集,并由手术医生或护士放入相应的标本容器中。
这一步骤需在术中完成,并通过标本接收表格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取材数量等。
2.标本传递:将标本放入防漏、密封和不同溶液浸泡的标本容器中,并通过专门的运送箱传递到病理科实验室。
传递时要注意标本的安全,避免破损或引起误配。
4.标本处理:根据标本类型及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固定、包埋、切片等。
常规情况下,标本需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10%NBF)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完整性。
5.标本切片:固定后的标本需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渍处理,以便进行切片。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把标本进行乙醇浓度逐渐升高浸泡,并用透明剂如苯醚浸渍处理。
浸泡时间通常为数小时或数天,以确保组织被完全清除。
6.切片制作:经透明化处理后,标本需保存在蜡块中,切割成非常薄(约3-5微米)的切片,并放置在切片机的载玻片上。
7.制片染色:切片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染色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8.扫描与分析:完成染色的切片需用显微镜观察,并通过数字化扫描将切片映射到计算机上。
然后,使用专业软件对映射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以得到关键指标如病变范围、细胞密度等。
9.诊断报告:经过病理医师的专业分析和判断,完成诊断报告的撰写。
报告应包含标本基本信息、组织学特征描述、诊断结论和建议治疗等内容。
病理报告需及时打印送交医生,并保存电子档案。
10.报告解读:临床医生收到病理报告后,进行解读,并与患者讨论评估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结而言,手术病理标本处理规定及流程包括标本接收、传递、登记、处理、切片、染色、扫描与分析、诊断报告、解读和结果通知等一系列步骤。
这些流程的顺利进行,是确保准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ESDEMR标本病理规范化处理流程来源:仲竹娟宿迁一院病理科ESD是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标准方法,其病理学检查要求不同于粘膜活检标本,不仅需要确定病变的组织学类型,更要明确粘膜水平及垂直切缘病变状态,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管和血管浸润。
为了患者能够得到一份合格准确的报告,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对ESD/EMR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
1 内镜医生预处理① 冲洗:暴露病变的大概轮廓(决定组织取材的方向);② 充分展平,钉固标本;③ 及时恰当固定标本,避免标本干燥或自溶;④ 提供信息齐全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2 病理科医师预处理严格核对标本、了解相关病史(包括患者信息,送检标本部位,数量,临床诊断,内镜下描述,既往病理结果,其他检查检验结果等),填写病理取材工作单。
3 标本固定检查标本延展情况,固定情况(根据EMR/ESD标本大小和厚薄,直径小于5cm,厚度小于1cm者固定12-24小时;直径≥5cm或者厚度≥1cm者,固定48小时;标本颜色不能还存在鲜红色、暗褐色),针对预处理差的标本,应重新延展,补充固定后再取材,并记录情况反馈给内镜医生提醒注意。
4 取材1 记录、拍照:清理黏膜(如黏膜表面的粘液等),拍摄大体照片,要求至少包括2张,取材前整体照(记录病变黏膜与周围正常黏膜的位置关系)、取材切割照(记录活检组织块数及为了便于在EMR/ESD标本上标记不同区域病变黏膜的病理诊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空间位置关系,为描绘疾病谱系图做准备);如黏膜面病灶不易观察,可借助染料(如卢戈氏液等)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并拍照记录。
取材医生需熟悉消化道早癌的分型,取材前详细描述标本大体情况(包括肉眼分型,范围,质地,距标本边缘距离,其中最近距离必须记录,如果食管标本带有胃组织,应分别描述)。
2 取材:描述完毕,用染料染色基底切缘及周边切缘,干燥5-10分钟后取材;取材方法:a:先找出切缘距离肉眼病灶最近的点,以此点作切线,与该切线垂直切割。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室产生的所有病理组织标本前处理的流程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标本获取、信息录入及处理、登记汇总、标本转运、核对交接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病理科医生及技师进行病理标本前处理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手术病理标本surgical pathological specimens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简称“标本”。
3.2前处理Pre-processing人体组织标本从离体至送达送病理科之间的全过程。
4 流程要求4.1 医疗机构应制定标本管理制度、流程及应急方案等,同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4.2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包括:标本获取、信息录入及处理、登记汇总、标本转运、核对交接。
4.3 标本产生后应及时前处理并及时送至病理科进一步处理。
4.4 涉及标本前处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标本前处理能力。
4.5 根据标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6 配备独立专用的病理标本存放间及冷藏设备并加锁管理。
4.7 塑封包装的标本容器应保持密封良好坚固,防止污染和标本溢出,并正确贴上病例信息标签,部分标本要求低温保存。
5 标本获取5.1 手术医生切除标本后应立即与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别(常规病理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标本名称等。
5.2 核对信息准确无误后,护士即刻处理标本。
5.3 手术台上暂存标本时,洗手护士应妥善保管,根据标本的体积、数量,选择合适的容器盛装,防止标本干燥、丢失或污染无菌台。
5.4 台下标本宜由巡回护士保管,无洗手护士宜由巡回护士负责。
5.5 将标本放在标本袋中,标本袋应大小适宜,并应进行色差管理。
感染性标本在标本袋上应有明显标识。
5.6 对有多份标本的,洗手护士应在台上进行明确标识;每个部位的标本放于合适的标本袋中,然后将所有标本置于大的标本袋中,形成一份病理单,一份标本袋,一张病理条码。
手术病理学标本的手术前处理涉及一系列步骤,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妥善处理标本。
这一过程对于向病理学家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和确定患者的最佳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手术病理学标本术前处理的第一步涉及标本的正确识别和标签。
这对于确保标本与患者正确匹配,以及任何必要的信息,如标本在体内的位置,都得到准确记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标本被贴上适当的标签,它就会被运到病理学实验室进一步加工。
在此运输过程中,必须谨慎处理标本,以避免可能损害标本完整性的任何损害。
到达病理实验室后,对标本进行外在异常或不一致检查。
任何此类异常情况都应记录在案并提请病理学家注意,因为它们可能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外部检查后,先准备试样进行粗略检查。
这涉及仔细切除标本以揭示任何内部异常或损伤。
病理学家还可以采集组织样本,以便进一步进行微观检查。
毛检查完成后,标本固定在防腐溶液中,以保持其结构完整性,防止组织退化。
这是处理标本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它可以进行准确的微观检查和诊断。
固定后,先对标本进行石蜡嵌入处理,涉及组织脱水,并用石蜡浸泡,为薄剖提供支撑。
这样可以制作幻灯片,供病理学家进行显微镜检查。
嵌入后,标本被分解成薄片,并挂在幻灯片上进行污渍。
这种污渍过程突出了具体的细胞成分和结构,使病理学家可以在显微面对组织进行详细的检查。
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沾染的幻灯片,由他根据所作的观察进行诊断。
这一诊断将记录在案,并通报给患者的保健小组,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战略。
手术病理学标本的手术前处理是诊断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认真注意细节和遵守标准协议,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化程序,保健专业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护理和治疗结果。
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1. 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 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 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 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 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 或cm ;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 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 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 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 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 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 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 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 或cm )、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 或cm )。
必要时称重(g 或kg )。
3.2.3 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 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 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 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 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 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 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的规定及流程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惠东县中医院手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规定与流程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
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给家属或委托人确认后放入标本袋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科室、主要诊断等),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
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
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
病理报告签发时限: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通过电话通知手术室临时冰冻报告结果。
手术室及病理室应按照我院有关规定在快速冰冻病理登记表上登记。
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规定与流程为规范病例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患者,由主管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
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完全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或95%乙醇溶液内,并贴好标码(患者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
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
凡有需送冰冻检查的情况,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
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事件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为了确保临床项目检查/治疗的准确性,根据相关资料,制订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1.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适应证相关术语定义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层的上皮层,未破坏基底膜,为M1期;病变浸润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为M2期;病变浸润黏膜肌层,为M3期;癌变浸润黏膜下层上1/3 层、中1/3 层和深1/3 层,相应分期为SM1、SM2和SM3。
食管癌前病变:业已证实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等。
(1)>15 mm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2)早期食管癌:结合染色、放大和EUS等检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浸润深度,局限于M1、M2、M3或SM1,且临床没有血管和淋巴管侵犯证据的高或中分化鳞癌。
(3)伴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巴雷特食管。
(4)姑息性治疗:①侵犯深度超过SM1;②低分化食管癌;③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④对拒绝手术者须结合术后放疗。
2.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适应证相关术语定义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胃的癌前病变:业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肠化生等。
早期胃癌的分型:隆起型(0~Ⅰ型);表浅病变型( 0~Ⅱ型)和凹陷型(0~Ⅲ型)。
0~Ⅱ型又可分为表浅隆起型(0~Ⅱa)、平坦型(0~Ⅱb)和表浅凹陷型(0~Ⅱc)3种亚型。
(1)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肿瘤直径≤30 mm、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肿瘤直径≤30 m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
(4)肿瘤直径≤20 mm、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5)>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
(6)EMR术后复发、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
(7)高龄、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ESD相对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