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课件(林志强)
- 格式:ppt
- 大小:431.50 KB
- 文档页数:73
《古代汉语1》第一阶段知识要点及复习要求一览表本义:追赶(野兽)。
3.走:会意字。
篆书:走【本义】奔跑。
4.棄:会意字。
《说文》:“弃,捐也。
”【本义】抛弃、扔掉(刚刚出生的逆产的孩子)。
二、词类特殊用法(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饮,yǐn,用作名词。
喝的水。
(2)未至,道.渴而死。
道,路上。
名词用作状语。
7 文选《女娲补天》:重点字词形音义分析及重要语法现象教材P7+课件一、基础汉字:1.極(极):極,形声字。
篆书。
【本义】房屋的中栋,正梁。
2.列:形声字,从刀,歺声。
篆书。
【本义】分解,分开。
3.息:会意字。
篆书。
【本义】喘气,呼吸。
4.虫huǐ:虫(虺),象形字。
篆书。
【本义】一种毒蛇。
二、古今字(1)四极废,九州.裂州:象形字。
甲骨文作、、,像河水中有小岛或小块陆地之形。
金文作、,篆文字形变成三个小岛州。
《说文·川部》:“州,水中可居曰州。
周绕其旁,从重川。
”【本义】水中的小块陆地《古代汉语1》(2020-2021第一学期)第二阶段知识要点及复习要求一览表(整理于2020.10.18,18:08)序号基础知识点/基本专业能力所属课本板块要点总结要求推荐参考书备注《秦策》:“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后泛指一切睡眠。
◎“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从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如:◎“穷”和“达”。
《孟子·尽心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事业上不得志,不显贵。
◎“贵”与“贱”。
《论衡·变动》:“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
”这三种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于10月16日(周五)上课前完成,随堂携带检查4宾语前置(三种类型及其语法条件)通论(六)古代汉语的词序(教材287-295页+课件)漢語的基本詞序:熟练掌握,会熟练区分和划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句子成分各班班委、组长副组长督促完成笔记誊录各班班委、组长副组长督促完成笔记誊录5 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及其语法条件: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古代汉语》(词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古代汉语》教材,主要涉及词法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词的构成、词类、词义、词缀、词缀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法特点,掌握词的基本构成和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律;2. 能够正确运用词法知识解读古代汉语文本;3.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的构成、词类、词义、词缀、词缀变化;难点:词缀变化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段古代汉语文献为例,让学生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词法的兴趣。
2. 词的构成:讲解词的构成要素,如声母、韵母、声调等,并通过例词进行分析。
3. 词类:介绍古代汉语的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通过例词进行讲解。
4. 词义:讲解词义的变化和引申,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5. 词缀:介绍古代汉语的词缀,如“er”、“ing”等,并通过例词进行分析。
6. 词缀变化:讲解词缀变化的规律,如词缀的脱落、替换等,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法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词的构成:声母、韵母、声调;2.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3. 词义: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4. 词缀:词缀的类型和作用;5. 词缀变化:词缀变化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例1:《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例2:《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齐侯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 作业答案:例1:“吾十有五”中的“有”是助词,表示存在;“志于学”中的“志”是动词,表示意愿。
整句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
”例2:“其辙乱”中的“其”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对象;“辙”是名词,表示车辙;“乱”是形容词,表示混乱。
古代汉语第一章到第四章课件重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前提:古汉语是指古汉语书面语的三本书: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谓语所表达的动作,而在唐兰的汉语文献学中主语本身不发出动作:形声不发出动作。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致使用法。
特殊的两个历史阶段: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
分为四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时期(元明清)。
这是传统的分法近年来,“现代汉语”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指的是唐末五代至清初的汉语。
然后,从魏晋南北朝到晚唐,它是中古汉语,从清朝中期开始,它一直是现代汉语。
3个内容:古代汉语书面语还包括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
(如诸子百家的文章,《史记》《战国策》《国语》《左传》)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又叫“近代汉语”。
(元杂剧像《窦娥冤》,明清小说中的古代四大名著)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古代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代汉语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的是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
根据目前的课时安排,汉语专业的古汉语课程以文言文为主,在理论上教授词汇、语法等知识,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
现在课程太少,内容一次又一次减少。
我们只能通过话题来解释三个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即古代汉语的作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课。
同现代汉语一样,语言类的课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不论你学什么,语言基础打不好,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更不用说中文、新闻这样的专业了。
还有像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史等所有涉及古代的课程,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它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剔除,想学好现代汉语,也需要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如何学习古代汉语1落实字、词、句;2查阅工具书;3多读作品一汉字的形体演变古文字(秦以前)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至1100多年,又称真补字和甲骨文(内容);殷墟(发掘地)的人物和事迹;契约铭文和金文(书写方法)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指秦朝以外六国的文字,也被称为战国时期的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