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教案-资料.ppt
- 格式:ppt
- 大小:805.52 KB
- 文档页数:25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选用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概念来说的,它是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我们以“五四”为界“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古代汉语”,“五四”以后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叫“现代汉语”。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研究对象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书面语。
语言有口语的形式,也有书面语的形式。
口语一发即逝,不能传于异时,留于异地。
书面语可以借助文字等手段传下来。
古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我们对古人口语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借助古书,我们可以知道古书面语的情况。
所以说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古代汉语主要是指书面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
一是六朝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
古白话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古代汉语如何演变成现代汉语,古白话是很重要的资料。
唐代的禅宗语录、变文,宋代的理学语录(如《朱子语录》)、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道白、白话碑文(元代使用八思巴文,译为汉语一般就是白话),明清时期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属于古白话系统。
古白话也有不好懂的地方,如白居易诗:“长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都是儿”。
这里的“儿”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来理解,这诗就不通了。
实际上这里的“儿”是特指女孩子,唐代妇女也自称“儿”。
有些古白话如果没有深入研究,要清楚其含义还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相较于文言文而言,古白话与现代汉语毕竟更为接近,如果有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基础,要读懂古白话还是比较容易些。
因此古白话一般不作为古代汉语这门的主要研究对象。
那么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缩小到了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第一个系统:文言文。
文言文的范围很广,从先秦到近代都有,现代还有一些浅近的文言文。
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唐宋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而写的古文,也是文言文。
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也都是文言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总之,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文言文。
《古代汉语》教案绪论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四五”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
但是,并不是1919年以前的汉语都是我们这部书里所要教学的古代汉语。
(P1)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如唐代变文、元明清的白话小说)。
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
这不仅因为先秦时代距离现在较远,作品比较难懂;而且因为先秦的典范作品的语言是历代文学语言的源头,影响极为深远。
学习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可以收到溯源及流、举一反三的效果。
至于古白话,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比较容易读懂,不拿它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P1)(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既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
一方面,它要较系统地讲授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通过对这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它要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古代汉语课程的基本内容三部分。
文选:一般是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结合的历代名篇。
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重点必须放在词汇上。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免不了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这些都需要依靠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而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要比较有效地查阅,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本节先介绍一般工具书的编排法、注音方法和释义特点。
再对十几本常用字典辞书进行简单介绍。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界、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组、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偏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偏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分双宾句、连动句、兼语句、被动句和动量句进行介绍。
(一)双宾句动词带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有些动词既可涉及人,又可涉及物,因而可带两个宾语。
这类动词一般表示给予、告语的意思,如与、赠、赐、谓等。
这是古今汉语都一样的。
但是古代汉语一般动词也可带双宾,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
如: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孟子·万章下》)这种双宾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字。
古书上有许多用动词“为”的句子带了双宾。
如不如早为之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此例中之“为赐”即“施恩”,其意指“国君您曾经已给晋君恩惠了”,但很容易被误解为被动句)(其他例子见教材第253页)(二)连动句连动句是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两个动词之间常用“而”、“以”等连接,表示承接和目的。
如:公入而赋。
(三)兼语句用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叫兼语句,这种句子的前一动词往往含有“使令”的意思。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句中的“我”既是“使”的宾语,又是“掌”的主语,是为兼语。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
如:杞子使()告于秦。
(四)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就是被动句。
下面谈三个问题: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被动意义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
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胠箧》)龙逢是被夏桀斩的,比干是被纣王剖的。
意念上的被动句在甲骨文中就有,比如说:“鹿禽”(《粹953》)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下面这些不同的句型:“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为……所”式、“见……于”式、“被”字句。
下面分别说明。
A.用“于”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是在动词谓语后用“于”字。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2. 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3. 古代汉语的词汇构成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举例比较,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代汉语的概念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2. 讲解古代汉语的特点: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3. 分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比较。
4. 总结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五、作业与练习:1. 复习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系统。
2. 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
3. 培养对古代汉语语音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2. 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3. 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系统。
2. 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代汉语语音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系统: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进行讲解。
3. 分析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规律。
4. 总结古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
五、作业与练习:1. 复习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系统。
2. 分析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古代汉语》是王力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古代汉语的教材,共分为四册。
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汉字的基础知识和简单词句,是初学者入门的教材。
本文选自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主题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和特点。
古代汉语是指汉字的使用历史较长的汉语形式,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古汉语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和下古汉语两部分,其间界限通常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为界。
上古汉语是汉字的起源和形成阶段,以甲骨文为代表,语法结构简单,词汇较少。
下古汉语则是在前秦时期之后至元朝之前的汉语形式,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古代汉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法、词汇和用字上。
在语法上,古代汉语多采用句式简练,语言通顺,注重词序排列和动宾搭配。
而现代汉语则在这方面逐渐趋于灵活多样。
在词汇方面,古代汉语常使用古文独特的词汇,有时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其意义。
而现代汉语则更着重于实际应用的词汇,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古代汉语的用字特点主要体现在形状和结构上。
古代汉字形态多样,有的字形复杂,需要通过记忆才能掌握。
而现代汉字则更加统一,结构较为简单,字形减少。
另外,古代汉语中常使用的字形有些已经不再使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其含义。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
在今天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现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
然而,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献和史书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传承。
古代汉语资料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以及。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