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14 KB
- 文档页数:3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地下室工程,地下室外墙总面积为XXX平方米,墙体高度为XXX米。
墙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墙防水等级为二级。
为确保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1)钢筋: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规格及数量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
(2)混凝土: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控制在120-180mm。
(3)防水材料:选用优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4)模板:选用钢模板,确保刚度及稳定性。
2. 施工设备:(1)搅拌机、振捣器、切割机等混凝土施工设备。
(2)钢筋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等钢筋加工设备。
(3)泵送设备、防水卷材铺贴设备等。
3. 人员组织:(1)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整体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3)施工班组:负责具体的施工工作。
三、施工工艺1. 施工顺序:(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地下室外墙的测量放线。
(2)钢筋加工与绑扎:根据设计图纸,加工钢筋,并进行绑扎。
(3)模板安装:安装钢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及垂直度。
(4)混凝土浇筑: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6)防水施工:在混凝土养护期间,进行外墙防水施工,包括防水卷材铺贴、防水涂料施工等。
(7)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拆除模板,清理现场。
2. 施工要点:(1)钢筋加工与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均匀,绑扎牢固。
(2)模板安装: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及垂直度,防止变形、移位。
(3)混凝土浇筑: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4)防水施工:按照防水规范要求,进行防水施工,确保防水效果。
(5)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加强巡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蜂窝等质量问题。
四、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保护层厚度的问题该帖被浏览了2144次| 回复了20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9.2.1条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2.1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 C25-C45 ≥C50≤C20 C25-C45≥C50≤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30 - 30 30二b - 25 20 - 3530 - 35 30三- 30 25 - 4035 -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按照上表来查的话,对于地下室外墙有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无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底板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无垫层时50mm。
而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4.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3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这样外墙和底板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
但是我看不少地下室设计中外墙钢筋保护层厚度都没有取到50mm,一般取到30mm或40mm。
不知道大家在设计时外墙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多少?审图时要求取到多少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2006-11-21 21:37:56|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DWQl计算:(1)基本信息:地下室侧壁计算类型:全埋式地下室混凝土等级=C30,Ec=30000MPa z fc=14.3MPa,ft=1.43MPa钢筋采用HRB400z fy=360MPa室内外高差zl=0.000m f地下水埋深z2=0.150m填土重度γ=18.0kN∕m3z地下水重度γw=10.0kN∕m3土浮重度γ'=11.0kN∕m3土压力系数Ka=0.500地面附加恒载g=0.0kN∕m3z地面活载q=10.0kN∕m3地下室层数n=l,总埋深dp=4.850m最底层约束条件=刚接地下室(1)层:层高h=4.850m,墙厚t=300mm z层顶约束:钱接(2)荷载计算(设计值):地下室⑴层:顶部荷载pl=7.0kN∕m,底部荷载p2=96.0kN∕m(3)弯矩计算计算配筋,采用弯矩计算的设计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60.2kNm,正弯矩M3=∙73.0kNm计算裂缝,采用弯矩计算的标准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31.1kNm,正弯矩M3=∙59.4kNm⑷配筋计算地下室⑴层弯矩配筋计算:外侧弯矩M=I60kNm,ho=275mm,X=44mm,ξ=0.161,配筋系数=1.00,配筋As=1760mm2,ps=0.64%,配筋d20@75(As=4187mm2)内侧弯矩M=73kNm,ho=275mm,X=19mm,ξ=0.070,配筋系数=1.00,配筋As=764mm2,ps=0.28%,配筋d20@150(As=2093mm2)⑸裂缝验算地下室⑴层裂缝验算:外侧弯矩Mk=131.1kNm,deq=20mm,pte=0.028应力OSk=I31MPa,不均匀系数中=0.845,裂缝宽度wma×=0.172mm内侧弯矩Mk=59.4kNm,deq=20mm,pte=0.014应力OSk=Il9MPa,不均匀系数I=O.539,裂缝宽度wma×=0.137mmDWQ2计算:(1)基本信息:地下室侧壁计算类型:全埋式地下室混凝土等级=C30,Ec=30000MPa z fc=14.3MPa,ft=1.43MPa钢筋采用HRB400z fy=360MPa室内外高差zl=0.450m,地下水埋深z2=0.150m填土重度γ=18.0kN∕m3z地下水重度γw=10.0kN∕m3土浮重度γ'=11.0kN∕m3土压力系数Ka=0.500地面附加恒载g=0.0kN∕m3z地面活载q=10.0kN∕m3地下室层数n=l,总埋深dp=4.400m最底层约束条件=刚接地下室(1)层:层高h=4.400m z墙厚t=300mm z层顶约束:较接(2)荷载计算(设计值):地下室⑴层:顶部荷载pl=14.2kN∕m,底部荷载p2=96.0kN/m(3)弯矩计算计算配筋,采用弯矩计算的设计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40.0kNm,正弯矩M3=∙65.7kNm计算裂缝,采用弯矩计算的标准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14.6kNm,正弯矩M3=∙53.6kNm⑷配筋计算地下室⑴层弯矩配筋计算:外侧弯矩M=140kNm,ho=275mm,x=38mm zξ=0.139,配筋系数=1.00,配筋As=1520mm2,ps=0.55%,配筋dl8@75(As=3391mm2)内侧弯矩M=66kNm z ho=275mm,x=17mm,ξ=0.063,酉己筋系数=1.00,配筋As=685mm2,ps=0.25%,酉己筋dl8@150(As=1696mm2)⑸裂缝验算地下室⑴层裂缝验算:外侧弯矩Mk=114.6kNm,deq=18mm,pte=0.023应力OSk=I41MPa,不均匀系数Ψ=0.809,裂缝宽度wma×=0.185mm内侧弯矩Mk=53.6kNm,deq=18mm,pte=0.011应力OSk=I32MPa,不均匀系数中=0.478,裂缝宽度wma×=0.143mm。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一:设计要求1.1 墙体高度:5米1.2 墙体长度:20米1.3 墙体厚度:0.5米1.4 墙体材料:砖混结构二:风载荷计算2.1 风压标准值:0.8kN/m²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852.3 风荷载计算公式:F = 0.5 × C × P × A其中,F为风荷载,C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P为风压标准值,A为墙体面积三:水压力计算3.1 地下水位高度:2.5米3.2 地下水压力计算公式:P = γ × H × A其中,P为水压力,γ为水的密度,H为水位高度,A为墙体面积四:自重计算4.1 砖的单位体积重量:20kN/m³4.2 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25kN/m³4.3 墙体自重计算公式:G = A × [(t1 × γ1) + (t2 × γ2)]其中,G为墙体自重,A为墙体面积,t1、t2分别为砖和混凝土的厚度,γ1、γ2分别为砖和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附录:计算表格、技术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风载荷:指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力量2. 风压标准值:根据地区气象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确定的一定值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考虑建筑物风压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系数4. 水压力:指地下水对建筑物墙体施加的力量5. 砖混结构:指由砖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结构体系6. 自重:指建筑物结构本身所产生的重力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一:设计要求1.1 墙体高度:4米1.2 墙体长度:15米1.3 墙体厚度:0.4米1.4 墙体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风载荷计算2.1 风压标准值:1.2kN/m²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92.3 风荷载计算公式:F = 0.5 × C × P × A其中,F为风荷载,C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P为风压标准值,A为墙体面积三:水压力计算3.1 地下水位高度:3.5米3.2 地下水压力计算公式:P = γ × H × A其中,P为水压力,γ为水的密度,H为水位高度,A为墙体面积四:自重计算4.1 钢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24kN/m³4.2 墙体自重计算公式:G = A × t × γ其中,G为墙体自重,A为墙体面积,t为墙体厚度,γ为钢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附录:计算表格、技术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风载荷:指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力量2. 风压标准值:根据地区气象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确定的一定值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考虑建筑物风压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系数4. 水压力:指地下水对建筑物墙体施加的力量5. 钢筋混凝土结构:指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结构体系6. 自重:指建筑物结构本身所产生的重力。
挡土墙WQ1挡土墙计算一、墙身配筋计算(一)已知条件:墙身混凝土等级30钢筋设计强度N/mm2360混凝土容重γc=25KN/mm3墙背填土容重γ土=20KN/mm3裂缝限值0.2mm覆土厚H1=5.9m水位距离墙底H3=9.2m墙高H=3.6m地面堆积荷载q0=10KN/m2墙厚h(mm)=350mm保护层(mm)=35mm横载分项系数1.2(二)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Ka=0.50q=γ土H1Ka=59.00KN/m2q1=q0Ka+q土1=64.00KN/m2q土2=(γ土×H-γ水×H3)×Ka=18.00KN/m2q水2=γ水H3=92KN/m2q2=q1+q土2+q水2=174.00KN/m2q11=1.2×q1=76.8KN/m2q22=1.2×q2=208.8KN/m2(三)内力计算(基本组合下):M支座=-H2×(8q22+7q11)/120=-238.46KN·MQ墙顶=H×(11q11+4q22)/40=126.00μ=q11/q22=0.37ν=[(9μ2+7μ+4)/20]0.5=0.624191907X=(ν-μ)H/(1-μ)=1.459943734m Xo=H-X= 2.1400563m Mmax=Q墙顶X-q11X2/2+(q22-q11)X3/6H=83.08937KN·M(四)配筋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fcd=14.3N/mm2ho=305mm钢筋设计强度fy=360N/mm2计算宽度b=1000mmM支座 =f cd bx(h0-x/2)238464000.00 =14300x(305-x/2)x =60.719 m≤ξb h0 =0.53×305.00 =161.7mm 解得A s = M支座/(ho-x/2)/f y =2480mm2Mmax =f cd bx(h0-x/2)83000000.00 =14300x(305-x/2)x =19.664 mm≤ξb h0 =0.53×305.00 =161.7mm 解得跨中A s = Mmax/(ho-x/2)/f y =803mm2(五)裂缝计算钢筋直径d=18mm钢筋间距75mm每延米实配钢筋A s=3392.92mm2标准组合下Mk支座=-H2×(8q2+7q1)/120=-198.72KN·Mσsk=Mk支座/(0.87hoAs)=220.7236N/mm2αcr=2.1ρte=0.019388115ftk=2.01ψ=0.794701285< 1 且>0.2所以ψ取0.794701285Es=200000c=35deq=18裂缝宽度W fk=0.259274198mm裂缝不满足要求。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保护层厚度的问题该帖被浏览了2144次| 回复了20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9.2.1条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2.1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 C25-C45 ≥C50≤C20 C25-C45≥C50≤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30 - 30 30二b - 25 20 - 3530 - 35 30三- 30 25 - 4035 -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按照上表来查的话,对于地下室外墙有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无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底板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无垫层时50mm。
而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4.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3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这样外墙和底板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
但是我看不少地下室设计中外墙钢筋保护层厚度都没有取到50mm,一般取到30mm或40mm。
不知道大家在设计时外墙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多少?审图时要求取到多少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2006-11-21 21:37:5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地下室外墙配筋规范要求(二)引言概述: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地下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针对地下室外墙配筋的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解析和介绍。
正文:一、配筋间距要求1. 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垂直配筋的间距不超过1000mm,水平配筋的间距不超过800mm。
2. 在高强混凝土墙体中,配筋应根据墙体高度和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配筋间距不得超过垂直轴线上的300mm。
二、配筋直径要求1. 地下室外墙的配筋直径一般为12mm或16mm,具体直径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 当地下室外墙处于高强混凝土结构区域时,配筋直径通常应大于等于柱子的配筋直径。
三、配筋类型要求1. 垂直配筋应采用钢筋,长度应超过水平配筋的1.5倍,对称布筋或者按照抗拉和抗压的需要进行布筋。
2. 水平配筋可以采用钢筋或钢帘,但是钢筋的受力性能要优于钢帘。
四、配筋保护层要求1. 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得小于40mm,如果墙体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保护层厚度应增加到50mm。
2. 在特殊环境中,如潮湿、腐蚀等条件下,配筋保护层厚度应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配筋不受到外界破坏。
五、配筋连接要求1. 配筋连接应采用焊接、机械连接等方式,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确保连接处的强度和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2. 配筋连接的焊缝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焊接接头不得有裂纹、缺陷等情况。
总结: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地下室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配筋间距、配筋直径、配筋类型、配筋保护层和配筋连接都是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重要要素,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下室外墙的结构稳定和安全可靠。
完美执行上述规范要求,将为地下室外墙的使用和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1 计算方法1.1计算简图①根据墙板长边与短边支承长度的比例关系,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窗井外墙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
②对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当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底边固结于基础、顶边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单跨或连续板计算。
当基础底板厚度小于墙厚时,底边按铰接计算。
窗井外墙顶边按自由计算。
墙板两侧根据实际情况按固结或铰接考虑。
③墙板的支承条件应符合实际受力状态,作为墙板支座的基础和内墙(或扶壁柱),其内力和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
1.2计算荷载图一地下室外墙压力分布地下室外墙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地下室外墙自重、上部建筑(结构构件和围护构件)竖向荷载、地下室各层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包括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下为土水混合压力)、地下水压力、室外地面活荷载引起的侧压力、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
2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2.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1]第5.8.11条和《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2]第2.1.6条对室外地面活荷载,建议取5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
该规定适用于有上部结构的地下室外墙,且当考虑消防车时消防车重不超过30吨。
其出发点是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一般情况下汽车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行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室外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有明确规定),消防车更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进行消防扑救(因消防云梯车在工作时受云梯高度和仰角的制约必须与建筑物外墙保持一定距离)。
但是,对于没有上部结构的纯地下车库,或处于上部结构范围之外的地下室外墙,以及消防车重超过30吨的,笼统地按5kN/m2计算是有问题的,应当根据车道与地下室外墙的位置关系、地下室顶板覆盖层厚度及其应力扩散角、车辆轮压按实际情况计算。
2.2文[1]第5.8.5条计算水压力时,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下室外墙水压力分布时,按勘察报告计算;当勘察报告未提供时,可取历史最高水位和近3~5年的最高水位的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水压力按静止压力直线分布计算。
地下室外墙配筋20间距100
(实用版)
目录
1.概述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重要性
2.介绍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间距和数量
3.分析地下室外墙配筋的施工方法
4.讨论地下室外墙配筋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概述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重要性
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合理的配筋设计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有效防止墙体开裂、渗水等问题。
二、介绍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间距和数量
根据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间距一般为 100mm,每
20 个间距需要配置一根钢筋。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分析地下室外墙配筋的施工方法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钢筋的位置和间距。
2.预先加工好钢筋,确保钢筋的长度和形状符合要求。
3.在墙体的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与模板牢固固定。
4.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充分充满钢筋周围,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
四、讨论地下室外墙配筋的注意事项
1.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2.钢筋的焊接和连接应牢固可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
3.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振实,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4.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总之,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配筋设计、优质的钢筋材料以及规范的施工方法,都是保证墙体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设计10-09-27 17:02:47 来源:58期刊网浏览次数:关键字:理工类论文摘要: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城市建设中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荷载取值、计算模型、配筋构造、裂缝控制目前城市建设中一般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室,地下停车库也越来越多,由于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以下简称外墙)起挡土墙的作用,墙体厚度和墙体配筋要比一般剪力墙高,尤其在纯地下室结构中,外墙对造价的影响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外墙设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人对钢筋混凝土外墙的设计作了一下梳理归类,可供同行参考。
外墙设计为了满足抗渗要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25~C30。
一般情况下外墙都有防水要求,抗渗等级应由《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表3.0.3确定。
1.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水平荷载有室外地坪活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以及可能的相邻建筑物的附加荷载。
1.1室外地坪活荷载: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可取5kN/m2。
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6,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地面活荷载对外墙产生的压力为沿墙高度方向的均布荷载Qx,Qx=qxK,qx为地面活荷载(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K,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
)1.2水压力: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确定,不包括上层滞水(《技术细则》3.1.8)。
1.3土压力:1.3.1.当地下室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系数K0,对一般固结土可取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技术细则》2.0.16)。
WQ-11混凝土标号C30混凝土强度fc=钢筋强度设计值为(N/mm2)fy=30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 t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 tk =钢筋弹性模量(N/m 2) Es=室内外高差(m) H1=0.6地下水位标高(m) H2=0.5地下室层高(m) H= 3.1故取外墙厚度hw(m)0.3土有效内摩擦角 φ'=22静止土压力系数 K=土的重度(KN/m 3) r=18地下水重度(KN/m 3) rw=土浮重度(KN/m 3)ro=地面堆载(KN/m 2) qo=101. 土压力计算设计值活载等效土压力(kN/m) Po=1.4*0.7*P 0*K=6.13土压力(kN/m) P1=P 0+1.35*K*H 2*γ=13.73土压力(kN/m) P2=P1+1.35*(K*γo+γw)*(H-H1-H2)=54.24自行车道荷载传来(kN/m) M'=(荷载计算见自行车道荷载)0.002. 外墙外侧底部弯距裂缝计算底部弯距(kN/m) M=[(P 2-P 1)/6+P 1/2]*(H-H 1)2+M'=85.09墙的有效高度(mm) ho=Hw-30=270配筋计算:αs=M/(fcbho 2)=0.082γs=0.957As(mm2/m)=M/(γsfyho)=1097.33实配钢筋Φ18@As(mm2/m)=1,696.46地下室外墙计算书配筋率(%)=As/ho/1m=0.63最小配筋率(%)=45*ft/fy=0.21钢筋的应力(kN/m) σsk=GB50010-2002式(8.1.3)171.62有效受拉混凝土配筋率ρte=GB50010-2002式(8.1.2-4) 1.13%故取有效配筋率ρte=(当ρte<0.01时取0.01) 1.13%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 ψ=GB50010-2002式(8.1.2-2)0.43故取不均匀系数ψ=(0.2≤ψ≤1)0.43最大裂缝宽度(mm) ωmax=GB50010-2002式(8.1.2-1)0.1710底部剪力(kN) V=5/8*(P2-P0)+2/5*P0=32.52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800/ho)^0.25>1=1剪力承载力(kN)Vd=0.7*βh*ft*b*ho=270.27143001.432.012000000.63108标准值6.2511.8841.890.0068.39满足要求<0.2 满足>V 满足。
WQ1计算书条件:1、土质参数:容重γ=18kN/mm,浮容重γ` = 11kN/mm,静止土压力系数K=0.50,地下水位设防高度为4400mm;2、地下室参数:覆土层厚h1=800mm,地下室侧墙计算跨度Lo=3400mm,临水面保护层为50mm;地面堆载q=10kN/mm,侧壁厚度d=285mm,截面有效高度ho=235mm3、材料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c=16.7 N/mm,钢筋抗拉强度为fy=360N/mm;挡土墙荷载工况示意图计算:1、荷载计算,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 堆载折算为土压力q1=K×q=0.50×10=5.00kN/mm地下水位以上土压力q2=K×γ×h1=0.50×18×0.80=7.20kN/mm地下水位以下土压力q3=K×γ`×(h2 + h3)=0.50×11×(1.00+3.40)=24.20kN/mm水压力q4=γw×(h2 + h3)=10×(1.00+3.40)=44.00kN/mm2、支座弯距计算,按单向板底端固定顶端简支计算,查静力计算手册m1=q1×Lo/8=5.00×3.4/8=7.23kN.mm2=q2×Lo/15=7.20×3.4/15=5.55kN.mm3=q1×Lo/15=24.20×3.4/15=18.65kN.mm4=q1×Lo/8=44.00×3.4/15=33.91kN.m3、强度计算:土压力及水压力均按恒载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按支座调幅0.8计算m=0.8×1.35×(m1+m2+m3+m4)=70.56kN.mξb=0.8÷{1+360÷[20000×(0.0033-<30-50>×0.00001)]}=0.5283 《砼》规公式7.1.4x=ho-√(ho-2×m/α1/fc/b)=235-√(235-2×70.559928×1000000/1/14.3/1000)=22.03mm<ξb×ho=124.15mmAs=α1×fc×b×x/fy=1×14.3×1000×22.03/360=875mm,根部实配12@75,As=1508,承载力满足要求。
地下室外墙配筋(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外墙配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增强地下室外墙的抗震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施工工艺、材料选择、验收标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设计原则:1. 确定地下室外墙受力情况,包括墙体承受的纵向荷载和横向荷载。
2. 根据荷载计算确定所需配筋的数量、间距和直径。
3. 根据预设的抗震等级和墙体厚度,在设计中考虑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小点:a. 纵向荷载的确定方法。
b. 横向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c. 配筋数量的计算方法。
d. 配筋间距和直径的确定依据。
e. 抗震等级和墙体厚度的选择依据。
二、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清理和处理地下室外墙表面,确保墙体平整干燥。
2. 配筋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标记墙体上的配筋位置,确保配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配筋安装:将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到指定位置,并采取合适的固定措施。
4. 筋网连接:在交叉点将配筋进行连接,确保筋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5. 翻模施工:在配筋完成后进行翻模施工,确保地下室外墙配筋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小点:a. 清理和处理地下室外墙表面的注意事项。
b. 配筋定位的精确度要求。
c. 配筋安装的固定措施。
d. 筋网连接的方法和要求。
e. 翻模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材料选择:1. 配筋材料: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如普通碳素钢筋、预应力钢筋等。
2. 筋网材料:选择适用于地下室外墙的筋网材料,如冷拉钢丝网等。
3. 粘结材料:选择高强度粘结材料,如钢筋胶粘剂等。
小点:a. 不同类型钢筋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b. 筋网材料的规格和强度要求。
c. 粘结材料的选择原则。
d. 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四、验收标准:1. 采用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如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2. 验收应包括配筋的数量、间距、直径等方面的检查。
3. 检查配筋与墙体的固定连接是否牢固稳定。
小点:a. 相关标准和验收规范的了解和应用。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保护层厚度的问题该帖被浏览了2144次| 回复了20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9.2.1条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2.1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 C25-C45 ≥C50≤C20 C25-C45≥C50≤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30 - 30 30二b - 25 20 - 3530 - 35 30三- 30 25 - 4035 -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按照上表来查的话,对于地下室外墙有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无地下水时外墙纵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底板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无垫层时50mm。
而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4.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3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这样外墙和底板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
但是我看不少地下室设计中外墙钢筋保护层厚度都没有取到50mm,一般取到30mm或40mm。
不知道大家在设计时外墙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多少?审图时要求取到多少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2006-11-21 21:37:5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设计
10-09-27 17:02:47 来源:58期刊网浏览次数:关键字:理工类论文
摘要: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城市建设中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荷载取值、计算模型、配筋构造、裂缝控制
目前城市建设中一般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室,地下停车库也越来越多,由于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以下简称外墙)起挡土墙的作用,墙体厚度和墙体配筋要比一般剪力墙高,尤其在纯地下室结构中,外墙对造价的影响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外墙设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人对钢筋混凝土外墙的设计作了一下梳理归类,可供同行参考。
外墙设计为了满足抗渗要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25~C30。
一般情况下外墙都有防水要求,抗渗等级应由《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表3.0.3确定。
1.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水平荷载有室外地坪活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以及可能的相邻建筑物的附加荷载。
1.1室外地坪活荷载: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可取5kN/m2。
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
2.0.6,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地面活荷载对外墙产生的压力为沿墙高度方向的均布荷载Qx,
Qx=qxK,qx为地面活荷载(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K,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
)
1.2水压力: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确定,不包括上层滞水(《技术细则》3.1.8)。
1.3土压力:
1.3.1.当地下室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系数K0,对一般固结土可取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技术细则》
2.0.16)。
1.3.
2.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外墙土压力计算中可以考虑基坑支护与外墙的共同作用,或按静止土压力乘以折减系数0.66近似计算,Ka=0.5×0.66=0.33,相当于主动土压力(《技术细则》2.0.16)。
1.3.3.地下水位以下土的容重,可近似取11KN/m2(《技术细则》
2.0.5)。
实际上,风荷载和地震区地面运动使土压力超过静态土压力而有所增加,但其对外墙平面产生的内力较小,可以不予考虑。
荷载简图见图一。
2.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一般情况下地面活荷载相比侧向恒载(土压力或水压力)较小,当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地面活荷载γQ取1.4,侧向恒载γG均取1.35。
当地面活荷载较大,必要时应考虑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3.计算简图:
3.1外墙按支承条件可能是单向板,也可能是双向板,在实际工程中要对这些板块逐一进行计算是相当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也没必要这么做。
工程中通常情况下外墙底部与刚度很大的基础底板或基础梁相连,可认为是嵌固端;外墙顶部与楼层板相连,楼层板相对于外墙而言平面外刚度很小,对外墙的约束很弱。
所以,外墙顶部应按铰接考虑。
地下室中间层也
按连续铰支座考虑(一般在楼层标高处挡土墙内设置暗梁)。
这样,外墙就如同下端嵌固、中间和上端为铰支的单跨或多跨(视地下室层数而定)连续梁。
设计时可简化为截面宽度为1米,高度为墙厚h的连续梁模型计算,墙厚h取值可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分册表5.3.20,一般为外墙高度的1/12~1/15,不宜小于250mm。
可用理正工具箱软件计算。
3.2地下室无横墙但外墙上有附壁柱时,除非柱设计时考虑了外墙传来的水平荷载,否则该柱不应作为外墙的支座,仍应按(1)考虑。
3.3有的工程基础底板上有较厚的覆土,这时最下层外墙的计算高度应视该层地面做法而定。
如为混
凝土面层较厚的刚性地面,且在基坑肥槽回填之前完成地面做法,则外墙计算高度可算至地下室地坪。
而实际施工顺序往往是出地面后肥槽立即回填,而地下室地面在完成机电管线布置后才施工,相隔很长时间。
这种情况下,外墙计算高度就应算至底板上皮。
为了减小外墙计算高度,可在外墙根部与基础底板交接处覆土厚度范围内设八字角,并配构造钢筋,作为外墙根部的加腋,加腋坡度可取1:1,这时外墙计算高度仍可算至地下室地坪。
4.墙配筋计算:外墙除承受水平荷载外,还承受上部结构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等竖向荷载。
所以,严格来讲,外墙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配筋。
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考虑竖向荷载产生的截面应力很小,而且为了计算方便,仅按墙板平面外受弯计算配筋。
弯矩简图见图二。
5.外墙的配筋构造要求:外墙应双层双向配筋。
竖向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每侧的配筋还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由于外墙系按竖向单向的单跨板或多跨板计算,水平筋按构造要求设置;考虑到有些板格水平筋受力较大,为控制裂缝开展,水平筋的配筋面积除不应小于相应受力筋面积的1/3外,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当外墙较长时,考虑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的影响,还宜适当加大水平筋面积。
外墙的配筋宜采用变形钢筋(HRB335级或HRB400级),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内外侧钢筋之间应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600mm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结筋。
6.外墙保护层厚度: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08-2001-4.1.6条,“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为强制性条文,但实际操作有困难之处。
一方面外墙截面有效厚度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外墙一般较厚,且拆模早,养护困难。
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开裂,往往在50mm厚保护层内附加细钢筋制成的构造钢筋网片,这样由于与外墙受力筋间距很小,垂直浇捣混凝土会困难,而且又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考虑外侧为迎水面,外墙内、外侧环境类别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区别对待。
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7.裂缝及控制方法: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外墙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2mm之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地下室整体超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开展。
采取的主要措施:①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渗入UEA、ZY等微膨胀剂。
以混凝土的膨胀值减去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即可控制裂缝。
②设置膨胀带。
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墙超过60m可设置膨胀加强带。
③设置后浇带。
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任用。
④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
8.外墙根部节点:若为筏板基础,一般外墙厚度远小于基础筏板。
筏板计算时在外墙端常按铰支座考虑,外墙计算时在筏板端常按固端考虑,所以筏板上下钢筋伸至外墙外侧即可,
端头不必设弯钩。
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在筏板底部弯后直段长度满足与筏板下筋搭接要求,即可形成对外墙的嵌固;若为墙下条形基础,应要求基础嵌入持力层基岩中,也可形成对外墙的嵌固效应。
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有的地下室或地下室的一部分还要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要求设计成防空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步骤与普通地下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作用于地下室外墙的
水平荷载、材料强度设计值取值、配筋构造要求这三个方面,设计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及规范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0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姜学诗.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承载力配筋计算.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7年1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2.1 条规定,墙在二a 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 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02 第9.2.4 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 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
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 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
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 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