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精)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大棚种植黄瓜出现“花打顶”现象的原因及防治作者:青永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2期随着现代农业水平的不断进步,众多新品种、新技术被引入到农业种植领域,黃瓜大棚种植推广就是典型代表。
在大棚种植黄瓜过程中,种植户会经常发现黄瓜植株出现“花打顶”现象。
一旦出现“花打顶”会直接影响黄瓜的产量和收成。
有数据显示,种植户黄瓜出现“花打顶”可导致其产量和收成降低70%,严重时甚至绝收。
所谓黄瓜“花打顶”,就是植株生长停滞,生长点附近节间变短,小叶片密集,叶腋长出小瓜,大量雌花生长开花,造成封顶的现象。
花开在整个植株的生长点上,这是不正常的,正常的黄瓜应开在距离生长点30厘米的地方。
花打顶是大棚黄瓜一种极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先是在黄瓜生长点长出小瓜,这时候称之为“瓜打顶”,小瓜逐渐膨大顶上开花,就叫做“花打顶”。
这样植株的生长就受到抑制,不再有新叶片长出,造成封顶,如果不及时解决,产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花打顶”现象在大棚黄瓜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多,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进行了分析。
一、产生原因一是留瓜过密或成熟的瓜没有及时采收,导致光合养分向瓜条流失,生长点相对得到养分减少,影响植株的生长从而出现“瓜打顶”或“花打顶”。
因此不能为了追求产量而多留瓜,这样反而会得不偿失。
二是温度异常。
昼夜温差大,使得白天叶片制造的养分不能及时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导致叶片浓绿皱缩,提早老化,影响光合作用。
尤其是地温过低导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接受水分养分能力减弱导致黄瓜生殖生长过快而营养生长慢,从而出现“花打顶”,这是许多保温能力差的大棚发生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三是肥料施用过多。
过量使用氮、钾肥或者劣质肥料,造成土壤酸化,导致根系发育生长不良,无法为植株提供足够营养,从而影响黄瓜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出现黄瓜“花打顶”。
四是缺乏微量元素。
种植户在植株生长施肥期间忽略微量元素补充,导致生长点因缺少微量元素而生长缓慢出现黄瓜“花打顶”。
黄瓜时喜温蔬菜,在种植冬春茬大棚黄瓜在进入结果期后,对于温度的要求更为苛刻,很多农户就需要自己种植的冬春茬黄瓜突然萎焉死亡。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该怎么防治呢?
一、冬春茬黄瓜死亡原因
雪后天气转晴时,突然将草苫揭开,这时棚内温度相对较低,而黄瓜叶片的面积相对较大,会使得气温迅速上升,叶片蒸腾作用加剧,会造成瓜秧生理失水而萎焉。
另外在大水漫灌后也有可能会导致植株萎焉,灌水后土壤的含水量较高,通透性较差,在缺氧条件下土壤会产生有毒物质,使得根系中毒或缺氧窒息而萎焉。
二、防治方法
1、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后,在白天可以将草苫全部拉起,即使是在阴天也要尽可能的把草苫拉起,让幼苗多见光,但是在夜间气温相对较低,还是需要覆盖两层的保护膜,做好保温工作,以免幼苗二次冻伤。
2、在天晴后及时浇水施肥、喷药,促进幼苗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在黄瓜定植前15-20天浇足墒水,如果土层过深,那么在浇水需要再次整平畦面,使得土壤达到深、透、细、平的标准。
浇水以滴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
3、在苗期要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4、要加强棚室的保暖和增温光照,在寒流到来前要注意保温,同时要注意不要浇水,以免土壤温度降低。
5、合理施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并进行根外施肥,根外施肥可以普宁市磷酸二氢钾、喷施宝、植物AAA等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雪后天晴是应该及时揭草苫,边揭边盖,并对叶面喷洒20℃左右的温水,及时摘除老叶,降低蒸腾作用。
决2023-11-06CATALOGUE目录•黄瓜死棵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及技术措施•大棚黄瓜死棵的预防措施•大棚黄瓜死棵的补救措施01黄瓜死棵的原因分析大棚长期种植作物,加之追肥不当,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黄瓜根系生长,从而引起死棵。
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土壤带菌土壤缺乏有机质,长期不施农家肥,只施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影响黄瓜根系生长,从而引起死棵。
土壤中携带病原菌,如枯萎病、根腐病等,使黄瓜植株感病,出现死棵现象。
03土壤环境不良0201施用大量化肥,尤其是氮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影响黄瓜根系生长,从而引起死棵。
肥料使用不当施肥过量施肥种类单一或比例失调,不能满足黄瓜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引起死棵。
肥料配比不当追肥时浇水不足或过量,以及施肥离根系过近等,都会对黄瓜植株造成伤害,从而引起死棵。
施肥方法不当病害严重黄瓜植株感染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引起死棵。
虫害严重黄瓜植株受到虫害,如蚜虫、白粉虱等,使叶片变形、脱落,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引起死棵。
病虫害严重大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引起死棵。
温度管理不当浇水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黄瓜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引起死棵。
水分管理不当种植管理不当02解决方法及技术措施土壤改良土壤酸化采取使用石灰类物质来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盐渍化通过淋洗盐分、深翻晒土、使用抗盐碱土质等措施降低土壤盐分。
土壤板结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
肥料使用调整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使用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缺素症的防治针对缺乏的元素进行补充,保证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合理施肥遵循黄瓜生长规律,适量、适时地施用肥料,避免过量施肥。
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的黄瓜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种子消毒处理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黄瓜主要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及应对措施
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O%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l、流胶应观察颜色和部位:只要叶柄、瓜条、茎蔓流出的是白色胶体,多为生理性流胶。
如打老叶、摘瓜能造成叶柄和瓜柄处流出乳白色的胶体,同样道理,只要是虫咬、物理损伤或裂□都会流出这样的白胶。
但流胶后能继发感染细菌病害,发生这种流胶时,应及早喷施铜制剂或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病害继发侵染。
2、瓜把、瓜条长皴有区别:瓜把上长皴俗称朩栓果,属于生理性缺硼造成的。
菜农-般认为是冷风吹的有-定道理,这只能加速朩栓化,而不是长皴的根本原因。
这种情况可以用含硼叶面肥解决。
瓜条长皴多是药害和放风不当引起的。
药害往往是药液浓度过高,或者喷施了多种农药发生了反应,也不排除劣质农药或过敏农药的作用,瓜条刺瘤-般消失。
3、两种原因导致花打顶:-种原因是低温造成花打顶。
另-种原因是药害造成的花打顶。
笫-种情况解决措施主要是增光保温。
笫ニ种情况要降低点花药的浓度。
同时要及时摘除顶部幼瓜,喷施l一2次
1。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0科研◎农业科学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王淑萍近几年随着各地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随着种苗的不断引进,病原逐年积累,黄瓜的各种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呈重发态势,危害日益严重,对黄瓜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对日光温室的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通过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大量调查,提出防治措施。
1 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偶尔在茎上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尤对成株期的叶片危害最重。
1.1 黄瓜子叶发病初为水浸状,颜色为浅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干枯透明斑。
真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并随着发病逐渐扩大。
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的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粉末状。
最后病斑容易干裂或穿孔,病斑有透光感觉。
1.2 茎、叶柄发病侵染点为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茎蔓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1.3 瓜条发病果实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渐变为褐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源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
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浸染子叶。
病菌从伤口和孔口侵入,经过7—10天后可出现病斑,从伤口侵入潜育期短,一般3—7天可出现病斑。
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开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
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溅水浸染叶片、茎蔓和瓜条。
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发病和流行的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
大棚黄瓜缺素症状识别及防治
大棚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周期长,收获量大,中后期容易发生因土壤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如果不及时对症防治将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
1主要症状
1.1缺氮茎蔓细弱,叶片小,从下向上逐渐变黄,生长发育缓慢;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随后扩展至全叶叶脉突出黄化,结瓜少、膨大慢。
1.2缺磷苗期叶片小、硬化呈浓绿色,结瓜期叶色浓绿,下位叶枯死或提前脱落,易形成“僵瓜”,品质差,成熟晚。
1.3缺钾苗期叶缘开始黄化,随后扩展到叶脉间;结瓜期瓜条短、发育不良,下位叶片叶脉间黄化,叶缘枯死,随后向上位叶发展,叶片向外侧卷曲,叶色深绿。
1.4缺钙节间较短,紧挨生长点的几个叶片小,卷缩呈降落伞状或蘑菇状,叶脉间黄化,叶缘枯死。
1.5缺镁结瓜盛期(长至16片真叶以后),叶脉间产生褐色小斑点,下部叶片叶脉间失绿、黄化,严重时病叶黄枯;生育后期叶缘上卷,叶片呈黄白色,直至枯死。
2防治对策在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根据黄瓜对氮、磷、钾、钙、镁五大营养元素的需求,配方施用化学肥料;当发现黄瓜植株缺素时要及时对症补给。
2.1缺氮结合浇水冲施硝态氮或尿素,也可叶面喷施0.3~0.5%尿素液。
2.2缺磷结合浇水冲施磷酸二铵或叶面喷施0.2%磷酸
二氢钾液2~3次。
2.3缺钾从第一次采收商品瓜开始,每亩冲施硫酸钾5~8公斤,10~15天追施一次;在持续结瓜中后期,应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
2.4缺钙用0.2%氯化钙液均匀喷于黄瓜叶片正反两面,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
2.5缺镁用0.5~0.8%硫酸镁液喷于叶片背面,7~8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txt 主要表现是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发生原因:一是连阴天气、光照不
足、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二是水肥不足、养分配比
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三是植株下部瓜采收不及时,
而植株上部雌花养分供应不足,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四是高温或低
温下雌花发育不良,低温下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五是
夜温高、湿度大,氮肥供应过多黄瓜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化瓜;六是病虫害引
起叶片坏死变黄而影响光合作用,使黄瓜生长不良造成化瓜。
防治方法:一是调控温度,白天温度一搬控制在25℃~30℃,夜间15℃左右;二是合理
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防止密度过大;三是增加光照,阴天低温时,尽量增
加散射光,有条件的进行人工补光,并进行叶面喷肥;四是适当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促进同化物质积累;五是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二、畸形瓜
正常生长的黄瓜结出的瓜条顺直,呈圆柱状,先端稍尖。
如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
营养不良,光照不足,管理不善等环境条件,特别是大棚反季栽培过程中,常因某些条件不
能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而出现瓜条畸形现象,从而影响黄瓜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1.弯曲瓜。
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向一侧弯曲。
发生原因:一是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
透光不良造成;二是土壤干旱,肥料不足,水分和养分缺乏造成;三是光照不足,温度过高
过低造成;四是绑蔓不及时,正在伸长的瓜条受茎蔓、叶柄障碍,不能下垂伸长造成。
2.大肚瓜。
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变粗。
发生原因:一是营养不良,特别是
土壤中氮、钾、铁等元素不足时,植株长势弱,干物质积累少造成;二是雌花授粉不充分,
受精种子迅速膨大造成;三是同一条瓜在膨大过程中,前期缺水,后期水分供应充足造成。
3.尖嘴瓜。
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到顶端逐渐变细变尖。
发生原因:一是土壤干旱,盐类浓
度过高,养分和水分吸收受阻造成;二是雌花未经授粉,近脐部无种子形成的单性结实造成。
4.细腰瓜。
主要表现瓜条中部较细。
纵剖变细部位果肉出现龟裂。
发生原因:一是高温
干旱,水分供应不足,长势衰弱时极易产生细腰瓜;二是缺硼或对硼的吸收受阻。
三是花粉
发育不正常造成。
防治方法:黄瓜畸形的防治应以防为主,当产生畸形瓜时,根据各自的管理水平,确定
畸形瓜产生的原因,调整管理措施。
一是合理密植。
栽培密度应根据地力水平、品种特性确
定,一般亩栽3500~4000株,大小行种植,以利于通风透光。
二是合理施肥。
黄瓜种植应以
有机肥为主,化肥施用要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最好测土平衡施肥。
三是均衡浇水。
根
据黄瓜长势和土壤墒情合理用水,采用小水轻浇,防止大水漫灌,避免黄瓜沤根。
防止土壤
过湿过干,保证水分均衡供应。
四是调控温度。
黄瓜结瓜期白天应掌握在23℃~30℃、夜间
13℃~15℃,防止温度过高过低,特别是雨雪天,要注意保温,有条件的可人工增温补光。
五是叶面施肥。
补充黄瓜植株营养,保证健壮生长。
叶肥品种以磷钾及微量元素为主,一般
10~15天喷施1次。
六是适当疏瓜。
当植株细弱时应适当疏瓜,减少结瓜数量,一般3~5
片叶保留一个瓜,或将瓜全部摘除,待瓜秧恢复后,再留瓜生长。
三、沤根
主要表现是发病初期根系灰白色,逐渐发展成锈褐色至暗褐色,严重时根系朽烂,不生新根。
因而导致地上部植株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造成叶片脉间失
绿变黄至黄褐色,严重时植株萎蔫,起初傍晚以后尚可恢复正常,随着沤根程度的加重,叶片逐渐焦枯,整株死亡。
发生原因:连阴天地温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长期密闭不通风,根系周围空气稀少和长时间的温度过低致使根部缺氧。
特别是刚浇大水后遇到连阴雨雪天气时更易造成黄瓜沤根。
防治方法: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四、低温障碍
主要表现是叶片黄白,出现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
黄瓜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幼苗期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如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叶色浅,叶缘枯黄,生长出现停滞;成株期受害较轻时,叶片褪绿呈黄白色,夜温长时间持续低于5℃,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0℃以下低温出现冻害,部分叶肉组织坏死,导致部分叶片枯死,易诱发病害。
发生原因:低温时,植株受到寒害。
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
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使细胞脱水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耐低温品种;二是低温锻炼,苗期经受一定的低温可提高抗寒力;三是在棚室上多层覆盖草苫、旧棚膜、无纺布等,增加棚内温度;四是临时补温。
在连阴雨雪天气,棚温难以保证蔬菜生长时,应配备火炉或炭盆等设施增温,以防蔬菜遭受冻害。
但必须注意给火炉安装烟筒,防止有害气体留在棚内。
升温时要缓慢,不可操之过急。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