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代谢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脂类代谢的名词解释脂类代谢是指生物体对脂类分子的合成、分解和转运过程。
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备和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脂类在机体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脂类代谢的研究不仅对于揭示一系列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寻找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脂类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是由长链的羧酸和甘油形成,进而与其他分子结合形成脂肪酸或甘油脂。
脂类的合成过程受到许多调节因子的控制,其中包括饮食、体内激素水平、基因表达等。
在脂类代谢中,脂类合成被认为是一种能量储备的形式,同时也作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脂类代谢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脂类分解,也被称为脂解。
脂解是指将脂类分子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的过程。
在细胞内,脂解通常通过酶的作用来实现。
通过脂解,存储在细胞内的脂类可以释放出来,以供能量消耗和生物合成需求。
除了脂解,脂类代谢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是脂类的转运。
脂类分子通常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因此需要特殊的载体来进行有效的转运。
在生物体内,脂类的转运主要由载脂蛋白类分子完成。
载脂蛋白类分子能够与脂类分子结合,形成脂蛋白颗粒,从而使脂类能够在体内通过血液或细胞膜进行运输。
脂类代谢的紊乱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例如,脂类合成过程的异常增加可能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而脂解过程的异常减少则可能导致脂肪积累和脂肪肝等病症。
脂类转运的紊乱也与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病有关。
因此,对于脂类代谢的深入理解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脂类代谢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治疗策略也逐渐浮出水面。
例如,针对脂类合成过程的药物和营养干预措施能够帮助调节体内脂类的合成过程,从而减轻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
此外,针对脂类分解和转运过程的药物研发也有望找到新的治疗策略。
总之,脂类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关键生化过程的总称,包括脂类的合成、分解和转运。
脂类代谢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通过深入研究脂类代谢,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些代谢过程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脂类代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脂类不仅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能量储存、信号传递以及许多生理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脂类,简单来说,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
脂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甘油三酯,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当我们摄入的能量超过身体即时所需时,多余的部分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是脂类代谢的第一步。
在我们的消化道中,胆汁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汁能够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脂肪的消化。
脂肪酶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吸收进来的脂肪酸和甘油会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运输到脂肪组织、肌肉等部位储存或利用。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储存的脂肪会被动员起来。
在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作用下,甘油三酯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酸进入血液,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形成脂肪酸清蛋白复合物,被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如肝脏、肌肉等,通过β氧化途径进行分解代谢,产生大量的能量。
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
脂肪酸首先被活化成脂酰 CoA,然后进入线粒体。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每次生成一个乙酰 CoA 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乙酰 CoA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除了脂肪酸,磷脂也是脂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磷脂在细胞膜的构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保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磷脂的代谢与脂肪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一些酶参与了磷脂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固醇类物质,如胆固醇,在体内既可以从食物中摄取,也可以自身合成。
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然而,过高的胆固醇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体内胆固醇的平衡调节非常重要。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它不仅能够合成和分解脂肪,还参与磷脂、胆固醇等的代谢。
脂类代谢及临床应用脂类代谢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
脂类主要包括脂肪和脂蛋白两大类,它们在人体内起着储能、保温、结构支持、细胞膜构成等重要作用。
脂类的代谢过程涉及脂肪的合成、运输、分解和利用等多个环节,其中脂类代谢紊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脂类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后,最终会形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类物质。
这些脂类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
当能量供过于求时,超过机体需要的脂类物质会被储存为脂肪,形成脂肪细胞,这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脂类的运输主要依靠脂蛋白完成,脂蛋白分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多种类型。
LDL在体内主要起运输胆固醇的作用,但当其水平过高时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HDL则具有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的功能,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
因此,控制脂蛋白水平对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脂类的分解主要通过脂肪酸氧化途径进行,脂肪酸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为二酰基辅酶A,然后参与三酰甘油合成途径形成ATP,为身体提供能量。
脂肪酸氧化途径异常可能导致酮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脂类的利用涉及到机体多个重要器官,如肝脏、肌肉、脑部等。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主要场所,能够合成、分解、转运脂类物质;而肌肉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脂类代谢,提高机体能量消耗;脑部则需要脂类物质作为神经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维持其正常功能。
在临床中,脂类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例如,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脂类代谢紊乱疾病,患者血液中LDL水平升高,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也与脂类代谢异常有关。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通过检测患者的脂类代谢指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脂类的代谢
脂类是人体中的重要营养素之一,能够提供能量并维持细胞膜的
结构和功能。
脂类的代谢主要包括摄取、消化、吸收、运输、存储和
代谢等过程。
人体从饮食中摄入脂类后,先经过口腔、胃和小肠等器官的消化
作用,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这些脂肪酸和甘油随后被吸收进
入肠道上皮细胞,并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以
供能源需求和维持生理功能。
一旦脂肪酸进入细胞内部,它们将进入胞质中的线粒体,进行
β-氧化,以进一步分解为较短的脂肪酸,同时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些脂肪酸被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和胆固醇脂质转运蛋白(CETP)等载体蛋白运输到肝脏或其他组织中,用于能量供应或再合成甘油三酯。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关键器官,它可以将血液中的脂肪酸和甘油转
换为甘油三酯,并将它们存储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中,以应对能量需
求和饥饿状态。
同时,肝脏还可以将脂肪酸和甘油合成胆固醇、磷脂
和脂蛋白等重要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脂类代谢失调可能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
肥胖症等。
因此,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维持脂类代谢的正常功
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脂类的代谢和调节机制脂类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一类有机物质,不仅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还参与了细胞结构的构建和维护、激素合成、保护器官等多种生理功能。
然而,脂类代谢紊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了解脂类代谢和调节机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脂类的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
一、脂类的代谢途径脂类代谢主要包括脂肪的吸收、运输、储存和分解等过程。
在脂类的代谢途径中,主要涉及到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三种重要的脂类成分。
1. 脂肪酸代谢脂肪酸是脂类代谢的基本单元,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首先通过脂肪酸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然后,脂肪酸被转运到肝脏或其他组织,进行进一步的代谢。
在细胞内,脂肪酸可以被氧化产生能量,也可以合成甘油三酯以储存。
2. 甘油三酯代谢甘油三酯是体内最常见的脂质,也是脂类代谢中主要的能量储存形式。
甘油三酯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当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被合成为甘油三酯并存储在脂肪细胞内。
而当机体能量需求增加时,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会被分解为脂肪酸,提供能量。
3.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是脂类代谢中的重要成分,它在体内主要用于细胞膜的构建、激素合成和胆汁酸的合成。
胆固醇的代谢主要包括胆固醇的合成和胆固醇的消耗。
胆固醇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而胆固醇的消耗则通过胆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二、脂类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脂类代谢的平衡,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机制。
1. 激素调节激素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胰岛素是调节脂类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它能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并抑制脂肪酸的分解。
而胰高血糖素则与胰岛素相反,能够促进脂肪酸的分解和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也参与了脂类的调节。
2.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最近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在脂类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脂类代谢物脂类代谢物是指在脂类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包括脂类的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
脂类代谢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脂肪的降解、合成和转运等过程。
脂类代谢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脂类代谢的开始是脂肪的降解,其中产生的代谢物主要是脂肪酸。
脂肪酸可以通过脂肪酸氧化途径被分解为较短的碳链脂肪酸,进而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代谢的关键中间产物,它可以进一步参与三羧酸循环和胆固醇合成等过程。
除了脂肪酸,脂类代谢还产生其他重要的代谢物,例如甘油和甘油三酯。
甘油是脂肪酸合成的底物,它与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结合形成甘油三酯,同时也可以作为能量来源被代谢为乙酰辅酶A。
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中储存起来,当人体需要能量时,可以通过脂肪酸的分解来释放甘油三酯,从而提供能量。
脂类代谢还涉及到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类代谢物,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
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并受到多种调节因子的影响。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一些心血管疾病和脂肪代谢紊乱相关。
脂类代谢还涉及到脂蛋白的合成和转运。
脂蛋白是一类可以结合和运输脂类的大分子复合物,包括乳糜微粒、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
脂蛋白在脂类代谢过程中起到了载体和转运的作用,可以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类从肝脏运输到其他组织,同时也可以将剩余的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输回肝脏进行代谢。
脂类代谢物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脂肪酸代谢异常会导致脂肪酸的积累,进而引发脂肪酸氧化障碍症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胆固醇代谢异常则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关。
脂蛋白代谢异常也会导致脂类代谢紊乱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调节脂类代谢。
合理饮食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
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脂类代谢的正常进行,减少脂肪的积累。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脂肪动员: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液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酮体: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3、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氧化分解时,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的连续反应过程。
4、血脂:血浆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
5、高脂血症:血脂高于正常值上限。
6、溶血磷脂:甘油磷脂的一位或二位脂酰基水解后形成的磷脂。
二、符号辨识1、ACP:酰基载体蛋白;2、BCCP: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三、填空1、甘油三酯的合成包括()途径和()途径共两条途径。
2、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3、脂肪酸的活化在()中进行,由()酶催化。
4、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和()四步连续反应。
5、酮体在()中生成,在()组织中利用。
6、酮体包括()、()和()三种物质。
7、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需通过()循环由线粒体转运至细胞质。
8、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是()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合成的终产物主要是()。
9、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可在()和()中进行。
10、人体内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和()。
11、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有二,即()和()。
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原料是()。
1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生成()、()激素和维生素()。
13、参与胆固醇合成的NADPH主要来自()途径;乙酰CoA来自()代谢。
14、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两种方式,即()的消化产物和葡萄糖经过()途径产生。
15、每一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个高能磷酸键。
16、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7、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18、若底物脱下的[H]全部转变成A TP,则1mol软脂酸(含16C)经β-氧化途径可共生成()个A TP,或净生成()个A TP。
脂类代谢一、名词解释酮体、必需脂肪酸、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血脂二、选择题1.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个物质结合运输A.载脂蛋白B.清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2.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酸需要经多少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A.2n次B.n次C.n-1次D.n+1次3.参与脂肪酸合成的乙酰CoA主要来自A.胆固醇B.葡萄糖C.丙氨酸D.酮体4.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是A.丙酮酸羧化酶B.硫解酶C.乙酰CoA羧化酶D.丙酮酸脱氢酶5.脂肪酸β-氧化不能生成A.H2OB.FADH2C.NADHD.乙酰CoA6.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氧化供能B.参与构成生物膜C.转化为胆汁酸D.转变为维生素D37.不能利用甘油的组织是A.肝B.小肠C.肾D.脂肪组织8.血浆脂蛋白按密度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A.CM、VLDL、LDL、HDLB.VLDL、LDL、HDL、CMC.LDL、VLDL、HDL、CMD.HDL、LDL、VLDL、CM9.含脂肪最多的血浆脂蛋白是A.CMB.VLDLC.HDLD.LDLE.IDL10.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血浆脂蛋白是A.CMB.VLDLC.HDLD.LDL11.将肝外的胆固醇向肝内运输的是A.CMB.VLDLC.HDLD.LDL12.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A.CMB.VLDLC.HDLD.LDL13.激素敏感脂肪酶是A.脂蛋白脂肪酶B.甘油三酯脂肪酶C.甘油一酯脂肪酶D.甘油二酯脂肪酶14.下列哪种磷脂中含有胆碱A.卵磷脂B.脑磷脂C.磷脂酸D.溶血磷脂15.抗脂解激素是指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6.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17.要真实反映血脂的情况,常在饭后A.3~6小时采血B.8~10小时采血C.12~14小时采血D.24小时后采血18.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A.脂酰CoA合成酶B.脂酰CoA脱氢酶C.脂酰CoA硫解酶D.脂酰CoA转移酶19.脂肪酸β-氧化的部位是A.胞液B.线粒体C.细胞核D.内质网20.脂酰CoAβ-氧化的反应顺序是A.脱氢、加水、硫解、再脱氢B.硫解、再脱氢、脱氢、加水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脱氢、硫解、加水、再脱氢21.脂肪动员加强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转变为A.脂酸B.酮体C.草酰乙酸D.葡萄糖22.控制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因素是A.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B.肉碱脂酰转移酶Ⅰ的活性C.肉碱脂酰转移酶Ⅱ的活性D.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23.下列何种物质是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需要的A.HSCoAB.NAD+C.NADP+D.FAD24.体内胆固醇和脂酸合成所需的氢来自A.NADH+H+B.NADPH+H+C.FMNH2D.FADH225.不产生乙酰辅酶A的化合物是A.酮体B.脂酸C.葡萄糖D.胆固醇26.乙酰辅酶A的去路不包括A.合成脂酸B.氧化供能C. 转变为葡萄糖D.合成酮体27.肝细胞可利用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酮体供肝外组织利用,每合成1分子乙酰乙酸,需要乙酰辅酶A的分子数为A.1B.2C.3D. 428.某物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在体内可转变为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等,该物质最有可能是A.维生素AB.亮氨酸C.软脂酸D.花生四烯酸29.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A.胆碱B.乙酰CoAC.NADPHD.肉碱30.磷脂酰胆碱合成需要的是A.CDP-胆碱B.乙酰CoAC.NADPHD.肉碱31.合成酮体的原料是A.胆碱B.乙酰CoAC.NADPHD.肉碱32.能进行β-氧化的是A.胆碱B.乙酰CoAC.NADPHD.脂酰辅酶A33.不能利用酮体的器官A.脑B.肝C.肌肉D.肾34.体内能够合成的脂肪酸是A.油酸B. 亚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35.不能氧化脂酸的是A.脑B.肝C.肌肉D.肾三、填空题1.脂肪酸分解过程中,长键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需由___________携带,限速酶是___________;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线粒体的乙酰CoA出线粒体需与___________结合成___________。
2.脂肪酸的β-氧化在细胞的_________内进行,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连续反应步骤。
每次β-氧化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脂肪酸的合成在__________进行,合成原料中碳源是_________并以_________形式参与合成;供氢体是_________,它主要来自___________。
4.乙酰CoA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乙酰CoA的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必需脂酸包括、和。
三、填空题1.肉碱脂酰-肉碱转移酶Ⅰ草酰乙酸柠檬酸2.线粒体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1分子乙酰CoA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酯酰CoA 3.胞液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 NADPH+H+ 磷酸戊糖途径4.糖脂肪氨基酸酮体5.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合成非必需脂肪酸合成胆固醇合成酮体6.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四、判断题1.抗脂解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2.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转变为维生素D33.不饱和脂肪酸和含相同数目碳的饱和脂肪酸相比,氧化时产生的ATP数量要少。
√4.脂肪酸经活化后进人线粒体内进行β一氧化,需经脱氢、脱水、加氢和硫解等四个过程。
×5.因为动物能从其它物质合成脂类,所以家畜饲料中不含脂肪对家畜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
×6脂肪酸活化为脂肪酰CoA时,需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7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胞液进行,脂肪酰CoA的β一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
√8奇数C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经β一氧化后全部生成乙酰CoA。
×9脂肪酸的合成在细胞线粒体内,而脂肪酸的氧化在细胞胞液内完成。
×10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的β一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11在胞液中,脂肪酸合成酶合成的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一般在18个碳原子以内,更长的碳链是在肝细胞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合成。
×位一OH以酯链相连。
√12卵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与甘油的C213.酮体是脑组织的主要供能物质。
(×)14.血中胆固醇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5.胆固醇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16.酮体可作为大脑和肌肉组织的重要能源,因此生成的越多越好。
×17.CM含甘油三酯最多,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运输形式。
(×)18.胆固醇在体内可彻底氧化分解,故能作为能源物质。
(×)19.脂肪的合成原料主要来自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机体不进食脂肪,体内仍然可以合成脂肪。
(√)20.HDL增高时有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六、回答问题1、比较脂肪酸的合成和脂肪酸的分解。
2、乙酰辅酶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请列出3、试述酮体的生理意义。
4、糖代谢和脂肪代谢是通过哪些反应联系起来的?5、血浆脂蛋白如何分类,分哪几类,各有何生理功能?6.脂肪是否能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是否能转变为脂肪,请说明理由。
答案:1、(1)合成在细胞液中发生,而分解在线粒体中进行。
(2)合成的中间产物与酰基载体蛋白结合,而分解的中间产物与辅酶A相结合。
(3)合成的酶组成多酶复合体,而分解的酶并不结合在一起。
(4)合成的供氢体是NADPH,分解时的受氢体是NAD+(5)合成时二碳单位供体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分解时每次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下去一个二碳单位。
(6)合成时底物运转是柠檬酸穿梭系统,分解时靠肉碱转运。
(7)合成消耗ATP和NADPH,分解时产生ATP和FADH、NADH。
(8)循环次数相同,但合成是从ω位到羧基,分解是从羧基端开始。
2、(1)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能量(2)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3)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4)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4、(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
(2)糖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原料。
(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
(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酵解或糖有氧分解途径。
6、.⑴脂肪中的甘油可异生为糖,但脂肪酸不能生成糖。
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葡萄糖因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不能生成丙酮酸,故脂肪酸不能生成糖。
⑵葡萄糖能转变为脂肪。
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酰辅酶A→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