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今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现代文学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社会变革,一批爱国志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新青年》和《新小说》等,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文学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茅盾等,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
3. 抒情诗的兴盛:20世纪上半叶,抒情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聂绀弩、朱自清等。
这些作家以纯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聂绀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4. 抗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承载着抗争和希望,成为了人们抵抗外敌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有名的作家如艾青、丁玲、王实味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例如艾青的《乌篷船》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5.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复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受到迫害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在困境中发声。
在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新人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承接着先辈,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引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概述本教案将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2.1 清末小说的兴起和革新- 讲解清末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创作与价值2.2 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学- 介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分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2.3 五四运动和诗歌革新- 解读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价值2.4 抗日战争和现代战争文学- 探讨抗日战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红高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性3.1 思想与创作的多元化-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思想倾向和主题多元化- 分析不同作家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差异3.2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中各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发展- 分析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形式的创作特点3.3 地域与民族的多元性-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表现和反映 - 分析不同地域和民族作家的文学风格第四部分: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4.1 文学与社会变革-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推动作用- 介绍文学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角色4.2 文学与政治运动- 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在政治运动中的角色和影响- 探讨文学在传递政治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3 文学与文化传承-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分析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教学活动和评估5.1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创作比赛等- 确定活动目标和步骤,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5.2 学生评估方法-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演讲、小组展示等 - 关注学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六部分: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6.1 相关教学资源-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资料等 -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的链接,请注意避免包含网址6.2 参考书目- 提供一份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使用- 避免包含邮箱地址,可以提及一些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资源第七部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7.1 教学计划- 设计一份教学计划,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安排等- 组织合理的课程结构,确保重点内容的讲解和讨论7.2 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安排和时间分配 - 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充足性结语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现代文学:1919——1949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一听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我就觉得这可真是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咱们先来说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吧!就好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电影。
从五四运动开始,那可真是风云变幻呀!鲁迅爷爷,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文豪!他写的那些文章,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他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么有气势呀!他的《狂人日记》,哎呀呀,读起来让人心里一惊一乍的,难道不是吗?还有茅盾伯伯,他的《子夜》写得那叫一个精彩!就好像带着我们走进了那个热闹非凡又充满矛盾的上海滩。
那里面的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就像在我们眼前演戏一样,你说神奇不神奇?再说老舍先生,《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为了生活苦苦打拼,却总是被命运捉弄,多让人心疼啊!这难道不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吗?有时候努力了,却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再看看中国当代文学史,那也是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地!王蒙爷爷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读起来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想啊想。
还有莫言叔叔,他写的那些故事,充满了魔幻和现实的交织,就像一个神奇的梦境,让我们在里面流连忘返。
他的《红高粱家族》,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地,仿佛就在眼前,难道你不想去看看吗?这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就像是两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吗?一条充满了激情和变革,一条充满了创新和探索。
它们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我觉得呀,了解这些文学史,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我们能看到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怎么表达自己的。
这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是吗?所以,咱们可都得好好去研究研究,去感受感受它们的魅力!示例文章篇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那可太精彩啦!》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吗?这可真是两座巨大的知识宝藏!先来说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吧。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文学史。
它绘制出了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全景,研究了文学各个时期潮流变化,探讨了文学革命的意义,反映了文人思想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的繁复多彩。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及承载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清末民初文学新思潮清末民初文学新思潮主要表现为无拘无束,在消极唯物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中,创作出突出文人思想和社会变革要求的新型文学,特别是“新史学论”,受到报刊杂志上文人的追捧。
这一时期,出现了“甲骨文”、“沈天琼百科全书”、“新知新觉”等大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辛亥革命时期文学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多为时局紧张的激进宣传性文学,表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全心投入反抗外来文化的保守势力。
反映在文学中的民族觉醒,对社会前进的思潮与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在毛泽东《青年》杂志、朱光潜《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和各种革命小说,突出了学术水准广泛精深,深刻反映当时人们的震撼和激情,提出了新的艺术可能性。
三、五四时期文学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此时正值我国文学大发展的时期。
从王国维到郁达夫、林语堂,从兰陵笑笑生到龙应台,再到茅盾、王安石等,五四时期都有颇多的文学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学类型也发生着极大而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多样的创作风格。
在新文学派、诗歌派、文论家联盟等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了以林肯、福楼拜、张爱玲、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性与民主主义思潮,使中国文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四、文革时期文学文革时期文学,是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文学。
当时的文学,主要采取宣扬文革先进理念的表现方式,如“批斗文学”、“红色文学”、“侠义文学”等。
其中以“反官僚文学”最出名,内容比较敏感,文体十分激烈。
这些文学作品主要反映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革命斗争,并特别强调群众参与其中的核心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深远的历史变革和政治动荡,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复杂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成分是复杂多样的。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具有其他重要意义。
例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现代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时的反应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自由、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并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中国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文学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
是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开始,这一年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改革,引发了中国文化
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的现代思
想和文学形式,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富有创造力和思想性的
作家。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反对封建制度
和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他们
以鲜明的文风和思想意识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在20世纪中叶,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承担起更多的
社会责任。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冯骥才、杨绛、汪
曾祺等为代表的作家,他们以细腻和深度的叙事方式,表
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现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更加多
样化,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在这
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作家,如余华、韩寒、亦舒等,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方式,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它记录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展示
了中国作家们不断对社会和人类命运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努
力和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境空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格中。
每题1分,共30分)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________》,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
2.瞿秋白的《__________》、《赤都心史》,真实地报道了无产阶级革命后的苏俄现实,深刻地解剖了作者苏俄之行引起的心灵变迁,成为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先声。
3.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___________、建筑的美。
4.1931至1932年,“左联”与以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和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第三种人”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争论。
5.鲁迅生于1881年,____________年在上海逝世。
6.《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_________’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7.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创作了诗集《__________》,被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
8.《_____________》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新中国成立之前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9.1919年胡适创作了《___________》,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独幕话剧。
10.《___________》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11.“文协”的会刊《____________》于1938年5月创刊,到1946年5月终刊,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12.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__________》、《暴风雨前》和《大波》,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
13.柔石在他的中篇小说《二月》中,出色地刻划了_________这个二十年代中路彷徨的青年形象。
14.洪深写于1930年到1931年的《农村三部》包括《五奎桥》、《____________》《青龙潭》这三部作品。
15.萧军与萧红于1933年秋自费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是《_________》。
16.1938年4月,艾青在武汉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抒情长诗《_____________》,这首诗标志着艾青更多地把个人悲欢融入时代情绪中,并确立了他在抗战文艺中作为一名出色吹号者的地位。
17.二十年代为张恨水赢得很大声誉的巨著《__________》,脱离了《儒林》章法,而向《红楼》结构靠拢。
18.《__________》是解放区在延安文艺整风后最早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
19.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___________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重要报告。
20.《____________》是茹志鹃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21.1956年党诞生35周年之际,贺敬之创作了《___________》这一脸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2.秦牧最著名的文艺随笔集《_____________》,提出了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等悖于当时文学观念的创作主张。
23.大跃进时期,有人片面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诗歌就是____________”的主张,使新诗创作道路越走越窄。
24.写于1957年的《茶馆》是老舍解放后戏剧创作的高峰。
老舍自己为这部
25.总的看来,“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表现的大多仍然是相对单一的___________主题。
26.在湖南作家创作的作品中,以胡玉青的命运为主线展开人物和放事描写的,是小说《___________》。
27.新时期散文的复苏,最早是从__________性散文开始的,如《望着总理的遗像》、《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幽燕诗魂》等。
28.秦官属是黄宗英《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在这篇代表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位爱祖国爱事业胜过个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形象。
29.夏衍的《考验》,通过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业建设这一新事物面前经受考验,较早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干部领导作风和反________的问题。
30.诗人公刘在《星》中开头就这样发问:“条条道路通向天安门广场,而广场……怎么通向了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25年问世的《论无产阶级艺术》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蒋光慈C.钱杏邨 D.沈雁冰
2.朱三太、张寡妇是哪个作品中的人物
A.《林家铺子》
B.《秋收》C.《残冬》 D.《当铺前》
3.1917年6月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白话作品《一日》的是
A.胡适B.陈衡哲C.俞平伯D.闻一多
4.《执政府大屠杀记》的作者是
A.周作人B.鲁迅C.朱自清D.叶绍钧
5.下列作品中哪一个是丁西林的
A.《回家之后》B.《幽兰女士》C.《女人》D.《压迫》
6.指出下述人物中哪一个是“战国策派”的成员
A.向林冰
B.梁实秋C.陈铨D.葛一虹
7.丁玲的被誉之为“左翼文艺运动1931年的最优秀的成果”的作品是
A《韦护》B.《水》C.《田家冲》D.《奔》
8.艾芜抗战前最有影响的作品集之一是
A.《黄昏》B.《南行记》C.《秋收》D.《海岛上》
9.1943年10月,赵树理写成的被誉之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作”的作品是
A.《李有才板话》
B.《小二黑结婚》C.《李家庄的变迁》D.《孟祥英翻身》
10.李准小说中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老一辈落后一点的农民和农村新人。
请指出下列人物中哪一个属于后者A.宋老定B.孙喜旺C.李双双D.李进才
11.《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出自以下哪一位诗人之手
A.臧克家B.田间C.何其芳D.郭小川
12.《布谷鸟又叫了》的作者是
A.安波B.海默C.杨履方D.王炼
13.散文《樱花赞》的作者是
A.巴金
B.冰心C.杨朔D.刘白羽
14.下列作家中哪一位不是江苏籍作家
A.高晓声B.汪曾棋C.张贤亮D.徐怀中
15.选择以下作家作品中正确的一组
A.杨牧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B.李瑛的《红花歌》
C.白桦的《祖国,我对你说……》D.雷抒雁的《中国的十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l.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
2.简述“左联”时期小说所取得的巨大进展。
3.简论《升官图》的艺术特点。
4.简析韩少功在《爸爸爸》中所揭示的民族生存形态。
5.简述十七年散文发展中的教训。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论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2.论述蘩漪形象的特点及其思想意义。
3.试析张洁小说的特色及其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