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卢巧梅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8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分析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已成为现代分析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该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MS)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为复杂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医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法医学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本文旨在展示HPLC-MS 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最新应用成果,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HPLC-MS技术的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的优势,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两个过程。
在HPLC-MS中,HPLC首先负责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进行高效分离。
这通常是通过将混合物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色谱柱内填充有特定的固定相,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实现对不同组分的分离。
流动相通常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色谱柱,将各组分依次洗脱出来。
分离后的组分随后进入质谱系统进行检测。
质谱仪通过电离源将组分转化为带电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质谱图。
质谱图上的每个峰代表一个特定的质量/电荷比(m/z)的离子,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组分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HPLC-MS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分离效能和高灵敏度。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可以实现复杂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准确检测和鉴定。
HPLC-MS还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HPLC-MS联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技术及应用任三香(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广州 510275)众所周知,色谱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的很好手段,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由于它集分离与定性快速一气呵成及价廉的优点在应用范围广泛的分析检测行业中占质谱拥有量的50% 以上。
但是,气-质联用对样品的要求是来样必须在色谱柱能承受的温度下汽化,对于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及汽化不了的样品就得依靠其它分析手段来完成。
在攻克液相色谱与质谱联机接口技术后,应运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仪作为90年代推出的商品仪器已逐步进入质谱界,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科研和诸多分析行业的有力工具,扩展了质谱仪分析化合物的范围,可谓当今质谱界最为新颖及活跃的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HPLC/MS)(包括多级即MS n)联机新技术及应用。
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仪的在线使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真空的匹配。
质谱工作需在高真空下完成,要与常压下工作的高效液相色谱(即大量流动相的涌入)-质谱接口相匹配并维持足够的真空,只能采取增大真空泵的抽速,分段、多级抽真空的方法,形成真空梯度来满足接口和质谱正常工作的要求。
现有的商品仪器多采用该方法。
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二种电离方式:1.电喷雾(Electrospray Ionisation简称 ESI):其电离过程是“离子雾化”。
当样品溶液流出毛细管的瞬间,在加热温度、雾化气(N2)和强电场(3-5kV)的作用下溶剂迅速雾化并产生高电荷液滴。
随着液滴的挥发,电场增强,离子向表面移动并从表面挥发,产生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
通常小分子得到[M+H]+或[M-H]-单电荷离子。
而生物大分子产生Z>1的多电荷离子。
由于质谱仪测量的是质量电荷比(m/Z)。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它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以下是关于GC-MS联用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联接在一起的一种技术。
气相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方法,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
质谱则是一种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它通过将化合物离子化并分析其碎片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GC-MS联用技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相结合,可以实现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鉴定。
在GC-MS联用技术中,样品首先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接口将分离后的组分引入质谱进行分析和鉴定。
接口是GC-MS联用技术的关键之一,它需要能够将气相色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有效地转移和导入质谱,同时还需要保持样品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化学分析:GC-MS联用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研究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等。
2.生物研究:GC-MS联用技术在生物研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鉴定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生物酶的催化反应、分析生物组织的成分等。
3.环境科学: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它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评估环境污染的影响等。
4.食品科学:GC-MS联用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等,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5.医药领域:GC-MS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代谢、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等。
三、总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药物检测是现代医学及法律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医疗领域,药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从而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
而在法律领域,药物检测可以帮助司法机关判断嫌疑人是否滥用毒品或酒精等物质,进而保卫社会的安全和公正性。
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正是在药物检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什么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LC-MS)是一种将色谱和质谱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技术。
它结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能够在样品中找到和确认化合物的精确结构和量。
色谱的主要作用是将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离,然后由质谱将其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和定量。
因此,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很强大的分析技术,能够高效和有效地进行化合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药物检测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
在药物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尿液、血液和毛发检测等。
其中尿液检测是常用的药物检测方法之一。
尿液检测能够检测出许多物质,包括药物和它们的代谢产物。
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这些物质的数量和结构,进而判断药物的使用情况。
举例来说,对于某些药物的检测,比如可卡因和海洛因等毒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分析方法,例如质谱成像、多反应监测、流动注射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检测过程和分析结果,从而可靠、有效地检测出毒品的使用情况。
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快速地进行药物检测。
比如,对于在公共场合下涉嫌滥用药品的人员,需要对他们进行即时检测。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正是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药物的分析技术,有极高的检测准确率和快速性,因此可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快速地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最后,关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该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是否安全、可靠和可重复?答案是肯定的。
色谱质谱联用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LC-MS)是一种结合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它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本文将从药物分析、毒物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介绍色谱质谱联用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首先,色谱质谱联用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分析是医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确定药物的纯度、含量和成分等。
色谱质谱联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中的微量成分。
例如,在新药研发中,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帮助分析师确定药物的结构、纯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其次,色谱质谱联用在毒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毒物学研究旨在探索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机制。
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帮助鉴定需要检测的有毒物质,甚至可以在样品浓度极低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此外,色谱质谱联用还可以通过定量分析了解毒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揭示其药物代谢动力学,为毒物安全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色谱质谱联用还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能够揭示药物体内动态变化和作用机制。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的剂量设计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残留检测和药物筛选中也有广泛应用。
药物残留检测是指对食品和环境中残留的药物进行检测,以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样品中的微量药物残留物,并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还可以帮助药物筛选,通过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确定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代谢途径。
总之,色谱质谱联用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药物分析、毒物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药物残留检测和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继续为医药研究和药物加工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分析手段,为提高药物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药物代谢是指人体对药物进行加工转化以排除体内多余物质的过程。
药物代谢研究是药物开发过程中十分必要的步骤,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发现新的药物代谢路径、评估药物安全性,并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分析手段,已经在药物代谢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指将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对复杂的样品进行高分辨率的分离,再利用质谱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具体操作过程为,先用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再将色谱分离出来的化合物逐个引入质谱进行检测和鉴定。
二、1.发现药物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途径是药物代谢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药物代谢途径的了解可以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在样品中检测出药物代谢产物,通过分析代谢产物比例和结构,来确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例如,曾经有一项药物代谢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以氯安嗪为研究对象,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氯安嗪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比例,发现氯安嗪在人体内主要经过CYP3A4代谢酶代谢,并产生3-羟基-氯安嗪和氯安嗪-N-氧化物等代谢产物。
2.评估药物代谢路径的安全性药物代谢途径的安全性也是药物代谢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和致病作用,因此要对药物代谢途径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药物代谢产物的种类、浓度、生物活性等进行全面、准确地检测和分析,为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实验数据。
例如,丙戊酸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但在代谢过程中会生成一种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甲肝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分析丙戊酸代谢产物中甲肝酸的浓度以及毒性,从而评估丙戊酸代谢途径的安全性。
3.探索药物代谢调控机制药物代谢调控是指在体内利用定向调控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途径的选择。
药物分析中的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应用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药物的分析更加准确、快速和可靠。
本文将探讨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质谱色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质谱色谱联用技术是将质谱仪和色谱仪进行耦合,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用,实现化合物的分离、检测和定性分析。
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基本原理是先利用色谱技术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物质引入质谱仪,利用质谱技术对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二、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成分的分析: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对药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帮助分析人员了解药物的组成和结构,并准确测定药物的含量。
2. 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通过质谱色谱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这有助于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转化机制,进而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3. 药物残留的检测: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对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
这对于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性以及药物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4. 药物质量控制: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估。
通过对药物的质量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质谱色谱联用技术的优势1. 分离效果好: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将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优势相结合,使得样品的分离效果更好。
可以处理复杂的样品,避免了色谱或质谱单独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高灵敏度: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很低浓度的化合物。
这对于药物分析中需要检测微量成分的场合非常重要。
3. 高选择性: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可以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色谱和质谱模式,从而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性分析。
四、质谱色谱联用技术的挑战1. 仪器复杂性:质谱色谱联用技术需要进行仪器的联用和调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同时,多个仪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也需要专业的软件支持。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气相色谱法—质谱(GC—MS )联用技术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其在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本文主要列举了GC-MS 在职业卫生检测、医药、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刑事鉴识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应用.关键词:GC-MS ,应用,药物检测,环境1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 )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GC—MS 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GC-MS 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另外,GC-MS 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气相色谱—质谱(GC —MS )联用技术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GC )部分和质谱(MS )部分。
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聚硅氧烷)。
GC 是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当试样流经柱子时,根据混合物组分分子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子被柱子所保留,然后,在不同时间(叫做保留时间)流出柱子.GC 可以将混合物分离为纯物质,但是GC 只依靠保留时间定性,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靠性。
MS 是通过将每个分子断裂成离子化碎片并通过其质荷比来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分子量、分子式,但MS 只能对纯物质进行定性,对混合组分定性无能为力.把气相色谱和质谱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使用要比单独使用那一部分对物质的识别都会精细很多倍.单用气相色谱或质谱是不可能精确地识别一种特定的分子的.通常,经质谱仪处理的需要是非常纯的样品,而使用传统的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当有多种分子通过色谱柱的时间一样时(即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不能予以区分,这样会导致两种或多种分子在同一时间流出柱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摘要:通过气相色谱进样系统、气化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质谱检测记录系统的发展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最后概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应用在色谱分析技术中,通过气体作为流动相、质谱中离子源为检测器的色谱分析方法称为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已然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并且成熟的分离较为复杂有机物的色谱分析技术,在环境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药物成分组成分析、石油化工分析、生物研究等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1 气相色谱技术的起源色谱的最早发现在古罗马时代,细心的人们发现在一片纸上滴一滴含有不同成分的色素,会神奇的出现直径各异的同心圆圈,至此,知名的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在研究植物叶片组成时,将经石油醚提取过的叶绿素通过碳酸钙吸附柱,最终不同的色素随时间的推移在吸附柱上有序的排列,形成颜色各异的环带。
随后,他在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将颜色各异,顺序不同的环带称为“色谱图”,碳酸钙吸附柱命名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这就是色谱技术的发展源头。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随着色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后来人们意识到流动相可以用气体来代替,而固定相可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填料来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气相色谱虽然有较好的分离效能,但对于比较复杂的有机类化合物,在定性定量方面存在缺陷,自此,气相色谱法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气相色谱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随之质谱技术诞生了,质谱技术是一类将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通过适当稳定或变化的电磁场将它们按照位置空间、时间先后等方式实现荷质比分离,并检测其强度来做定性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
在色谱联用技术中,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灵敏度较高,化合物分辨能力较准确的色谱分析技术,它能够通过质荷比的不同准确地定性且通过化合物峰高或峰面积准确定量。
药物分析中的色谱质谱联用性研究在药物分析领域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的研究中。
通过结合色谱和质谱的优势,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组分的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色谱质谱联用性研究,介绍其原理、应用和方法。
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通过将色谱与质谱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分析系统。
色谱分离技术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而质谱技术可以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因此,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同时分析。
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分析、杂质定性和定量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等方面。
1. 药物纯度分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通过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来判断药物的纯度。
通过联合使用色谱和质谱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准确地鉴定和定量分析药物中的杂质,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通过对药物和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来鉴定和定量分析药物代谢产物。
这对于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中残留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药物中的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通过对药物中残留物的分离和定性分析,来判断药物中的残留物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这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方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有多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指将液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色谱分离是通过液相色谱完成的,而质谱分析是通过质谱完成的。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药物分析领域对于分离、鉴定和定量药物成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药物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的精确性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UPLC-MS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将对UPLC-MS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仪器构成以及技术优势等。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UPLC-MS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药物成分的分离、鉴定、定量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我们还将对UPLC-MS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分析方法,推动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更为准确、快速的数据支持。
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是一种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与质谱(MS)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两个过程。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发挥着关键作用。
UPLC技术采用了小颗粒填料(通常小于2微米)和窄孔径设计,大大增加了柱子的比表面积和柱效,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这种高效分离使得复杂样品中的各组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分离,降低了样品的处理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
质谱检测则是通过电离样品分子,使其转化为离子,然后利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使离子按照质荷比(m/z)分离,并检测其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和强度,从而得到质谱图。
质谱图能够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如分子量、分子结构、官能团等,是鉴定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卫生理化检验标准中的应用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的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是未来仪器分析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技术要点和质谱仪的分类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选择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标签:色谱法;卫生理化检验;质谱仪;离子源色谱法是一种有效分离分析技术,特别适合于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则比较困难;质谱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较高,但在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上就会显得比较无能为力。
将这两者进行联用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分离和鉴定分析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分析仪器的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
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种类和发展历史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以色谱为分离手段,质谱为检测器的检验方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应用较广泛的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1]。
GC-M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自1957年首次实现联用后,该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
1965年出现商品仪器,1968年实现与计算机联用。
在所有联用技术中气-质联用法最为普及,也发展得最完善。
气-质联用仪是最早的联用仪器,但是有机物80%不能气化,其应用的范围还是相对较窄。
液-质联用仪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自1987年Smith等首次提出CE-MS联用方法以来,CE-MS对生物大分子的分类分析,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高灵敏度,其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技术要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最为关键的就是“接口”问题。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关键装置就是接口,其对接口的一般要求是:①能够对样品进行有效传递可进行有效的样品传递,进入下级仪器的样品量不少于全部的30%,以保持灵敏度;②样品通过接口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以保持整个分析的重现性;③接口对于前后两种仪器易于操作,接口本身的操作也要简单、方便,接口尽可能短;④样品通过接口时一般不发生化学变化,如发生变化,可以推断出变化前的结构和组成(如LC-MS的ESI和APCI接口);⑤接口应保证色谱峰的完整,不使色谱峰加宽(即不影响分离柱效)。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以及临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以质谱仪为检测手段,集HPLC高分离能力与MS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于一体的强有力分离分析方法[1]。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喷雾、大气压化学电离等软电离技术的成熟,使得其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同时,由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高沸点、难挥发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已成为中药制剂分析、药代动力学、食品安全检测和临床医药学研究等不可缺少的手段。
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1977年,LC-MS开始投放市场;1978年,LC-MS首次用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分析;1989年,LC-MS-MS取得成功;1991年,API LC-Ms用于药物开发;1997年,LC-MS用于药物动力学筛选;1999年,API Q-TOFLC-MS-MS投放市场,大气压离子化接口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面貌,使其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分析仪器[2]。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2.1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营养性、保健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均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国家对食品的监管也愈加重视起来,因此食品监督部门在食品检测中应用了一种准确的分析手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集液相色谱对复杂基体化合物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独特的选择性、灵敏度、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信息于一体而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方面,为食品工业中原材料筛选、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检测等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检测手段[3]。
目前,LC-MS主要检测食品中农兽药的残留、食品中违禁物质和有害添加剂的检测、保健品中功效成分的检测等。
该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质谱平台的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
卢巧梅
【期刊名称】《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年(卷),期】2022(28)2
【摘要】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现代分析仪器的一种重要技术.以福州大学测试中心质谱平台为例,介绍仪器基本配置和管理情况,重点讨论一部分质谱仪开放共享的实践尝试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同类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和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卢巧梅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福建省高校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63;G311
【相关文献】
1.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及管理
2.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的管理和运行
3.竞争法治下平台数据共享的法理与实践——以开放平台协议及运行为考察对象
4.新校区开放共享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探索
5.基于高分辨质谱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理念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