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27 KB
- 文档页数:2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110543 顾润月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正文: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简析
(一)表达真挚诚恳
柳永在他的歌妓词中表达了真挚诚恳的情愫,表明衷心的爱慕,传达出真挚的情谊。
他用美妙的词句,诉说出一份心印的爱,把他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令人勾起回忆,使触动最深处的灵魂。
(二)情节跌宕起伏
柳永的歌妓词在情节上,也是跌宕起伏的,令人心碎。
他用优美的词句,捕捉并处理了所有情节,表现出令人感动的深情,令人融入其中,如同置身于情节之中。
(三)语言生动文采
柳永的歌妓词里更是有着语言的生动文采,他用华丽的词句,将感情的思绪形象的表现出来,节奏抑揚頓挫,都是略显伤感的情调,把情绪在文字中完美的展示出来。
(四)情思动人
柳永的词歌,涵盖了无尽的深情,令人情思流连,不但表达了他的个人情谊,更有他对家乡的情愫,对那片土地、对故乡的远方,表达出他一份热深难以割舍的情愫。
综上所述,柳永歌妓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点在于表达真挚诚恳,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文采,情思动人。
他的词歌,不但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更有他对家乡的情绪,有独特的韵味,令人激动、感动。
柳永词的看法
柳永(liu yong)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被称为“柳河东词派”,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种词艺术,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存的一支古典文学流派。
柳永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柔中藏刚,情意绵绵”。
他的词多由慢语组成,慢步缓步,显得含蓄而充满情感。
他的情感多以淡雅的语调描写,皆以情意的千秋为主,表现出一种素雅、清新、舒缓的语调和气质,巧妙地将人情和文采穿插在一起,大胆创新,给读者以深度的体验。
此外,柳永词大胆创新,无论是形体,还是押韵等都倍受人们的喜爱,他广泛引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物情感,用高雅而悠远的押韵,使它们更加完美,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柳永词的特点是“柔中藏刚,情意绵绵”
其语调清新舒缓,融情文采于一身,创新大胆,大量引用自然现象,表达人物情感,并有出色的押韵,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中国古典词艺术的代表。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略论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柳永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因此在柳永的词中,蕴含着独特的通俗美,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要说柳永词的通俗美的成因,我们首先来看看词的源头,词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唐五代的民间词,一是唐五代的文人词,而民间词还对文人词产生过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词的根本源头还是来自民间。
民间词以俚俗取胜,文人词以儒雅取胜,民间词到宋代以后逐渐消亡,而文人词却不断发展,久而久之便会以雅为正声,而以俗为邪音。
人们一般说柳永词的通俗多集中在"淫冶"、"亵渎"、"为风月所使",概言之,即说他多作艳词,且多直露语、市井气。
即其多性感描写,柳永敢于在文人雅词方兴未艾、民间俗词濒于断绝之时,大胆地背弃时尚而直承源头。
有记载说,柳永在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流行的俗词《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末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非常喜欢它,便把它题在墙上反复吟咏,终于悟出了作词之法。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是有意地以通俗为美的,柳永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不但无可厚非,而且相当大胆,不但有胆,而且有识,因为在当时含蓄典雅地写艳情正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因此才有了颇具通俗美的柳永婉约词。
柳永婉约词的通俗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众所周知,柳永婉约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描写自己与歌妓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城市风光。
大致说来,描写艳情的作品多以通俗取胜,描写旅况及都市繁华的作品多以雅致取胜。
首先,从他的艳情词来看,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说来是比较通俗的,表现又有三个方面。
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与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姑苏柳永被誉为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也为后世文学家所传颂。
他的词风独特,风韵绝伦,极富情感和思想深度。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珍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的真实记录。
本文将探讨姑苏柳永词风的特色和影响。
一、柳永词风的特色柳永的词风,以其纤细细腻、优雅生动,赢得了无数读者和文人的倾心。
柳永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一些虚幻的情感投影,具有鲜明的抒情特征。
他的词作品从思想到表达方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一、主题鲜明,情感丰富柳永的词,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咏史、议论,都弥漫着浓郁的情感气息。
作品中的情感,有时深层且复杂,有时则表层明确、简洁,但都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在他的作品中,主题鲜明,表现出对人生、情感、时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通过清新唯美的文学语言和具有思想性的主题,柳永的词展现出了深刻的韵味和感染力。
二、笔墨细腻,妙语连珠柳永的词作品俊秀、洒脱,笔墨细腻而不失轻盈。
他的词,以鲜丽的意象生动有趣,妙语连珠、泼辣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的词作品,思想深刻而又引人入胜,恰到好处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三、文化内涵丰富柳永的词,虽然以情感为主题,但他不同于后世词人的单纯追求。
他的词作品融汇了当时许多文化和哲学思想,如儒、道、佛三教思想、儒家“君臣父子”伦理道德等。
柳永善于用自己深刻的见解,通过词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凸显了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此外,他还向后世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神高度和艺术价值。
二、柳永词的影响柳永的词作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经典之一。
他的词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留下了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一、开创了一批新的词艺高峰作为北宋末期文坛的翘楚,柳永开创了自己的词艺高峰。
他的作品因深情、清爽,虽然极短,但优美程度极高,被誉为豪放清丽,深情骨髓。
柳永的词作类型
柳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柳永的词作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婉约词:柳永的早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他的婉约词以爱情为主题,以细腻的描写和委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怀。
2. 豪放词:柳永的晚期词作以豪放风格为主,他的词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他的豪放词以自然为主题,以豪放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方式,表现了诗人的豪放和奔放的个性。
3. 爱情词:柳永的词作以爱情为主题,他的爱情词具有深刻的感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他的爱情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婉约的爱情词,另一种是豪放的爱情词。
不同的类型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
4. 田园词:柳永的词作中,田园词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的田园词以自然为主题,以深情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之,柳永的词作类型多样,从婉约到豪放,从爱情到田园,反映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广泛的视野,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
- 1 -。
柳永的写作风格柳永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婉约”主要针对语言风格而言,指和顺婉转、柔美含蓄。
柳永的婉约词多写离情别绪、个人际遇;语言圆润细腻,讲究音韵格调,结构深细填密。
其写作风格主要有以下特点。
1.善于铺叙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柳永词以铺叙见长,且能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片,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如《雨霖铃》。
慢词长调以铺排的方式,将感情浓密的喷发,慢慢的开展出来,以此抒情,情致缠绵,以此写景,景自如画。
2.白描化表达白描包括两个部份,一个是直言无隐,一个是民间俚语,所谓直言无隐,指词中没有含蓄隐晦的语句,而能明白尽致的表现出来,民间俚语指不避俗字、白字,能以俚语入词,柳永之词琅琅上口,并且反映出市井百姓的生活全貌;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3.领字独创领字是指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领”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他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他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如《八声甘州》中,首句用“潇潇暮雨洒江天”,点出一个意象或情境,而“对”字,便令人觉得来的突兀。
但其实正是以这个“对”字,提掇出面对潇潇秋景的效果,仿佛身为主角面对景色,作一个强烈的衬托,使人充分领会其中的凄清,这便是领字的效果。
4.序列结构指有首有尾,层层叙述,将一个一个所表现分立的意象,将所有的意象串连,而勾勒出一个情境,如《雨林霖》中,前三句只是分属不同的意象,一写蝉、一写长亭、一写骤雨,但在首尾相衔的叙述中,加上点一点的扩大,便勾勒出秋天的凄沧情境。
5.音律之协婉柳词不仅创作了许多词牌,句法和平仄都和旁人大不相同,敢于采择俗曲的开放精神。
从苏轼和柳永的角度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比如”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
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
斜阳里寒蝉凄切。
“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
泪眼看着泪眼, 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 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 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 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
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
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 激情似火。
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 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正如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
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 直上阴山去可汗。
”(《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
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同时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
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俗雅“柳永是慢词的“大家”,他大量创作慢词。
慢词长调,在北宋词坛上便有了一个速度迅猛、规模较大的发展。
而在这中间,尤其以柳永的慢词影响最为广泛,它开启了宋词的新天地。
《避暑录话》卷三记一位西夏回朝官员说:“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而《鹤林玉露》又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可见柳永在北宋众多的词人中间,算得上是一位幸运的“佼佼者”了。
后人一向又把柳永的词判为“俗曲”,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时,才能更加认清柳永词语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济、以俗为美”的特性。
一、柳永词语言的俚俗柳永的词主要贡献虽在于它的热情讴歌恋情方面,但它的缺点也同样与此——其题材内容的狭隘固然已一目了然、不用多说,柳词的大部分语言浅近俚俗。
后人常说,柳词基本属于“俗词”的类型,这个“俗”字的含义应包括多个方面:通俗、浅俗、世俗、俗靡等等。
通俗甚至浅俗,都还不能说是诗歌创作的严重缺点,而“世俗”则又还可以从中“披沙沥金”地检择出一些“合理”成分。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词的很多作品带有与市民意识、市民作风相一致的俚俗、浅俗、甚至的鄙俗语言风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人)。
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的他,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到20岁就已能作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
仁宗景裿无年(1034)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红酒推官、馀杭县令、晓峰盐场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也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婉约词自成一家,同时也对后世词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词的内容有写羁旅的,如《八声甘州》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
有写闺情的,如《定风波》这首词以少妇的口气,写对丈夫久不归家而独守空户的幽怨有写送别的。
有写怀秋的,如《卜算子》。
有写都市生活的,如《醉蓬莱》写的是都市的繁华生活。
也有写妓女的生活的,如《定风波》、《少年游》、《木兰花》、《迷仙引》等。
但是他的这些词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而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
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他用通俗的语言,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早知恁么”《定风波》中和“恁”,“正恁凝愁”《八声甘州》的“恁”,“争知我”《八声甘州》中的“争”,“争不恣狂荡”《鹤冲天》中的“争”……诸如此类的副词在柳永的词中有很多。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中的“伊”,“和我”《定风波》中的“我”,“终久问伊看”《满江红》中的“伊”……诸如此类的代词在柳永的词中也有很多。
柳永词的特点:
1.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诗词凄婉绵长,充满儿女之情,而且善于情景交融,诗词多美,充满着音乐与旋旎之美;
2.在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有所开阔,部分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一些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词,比较典型的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乐趣;
3.在体裁上,柳永婉约词在体式上特点是常用慢词,首创了很多词调。
4.在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5.在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俚俗浅近,音律婉转,平易轻快,通俗明白,也不失雅致,词造的意境脱俗、显得豪放不羁。
、卷 首 语摘 要:众多宋代词人中,应数柳永最负盛名。
其作品流传度甚广,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可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
柳永开启了两宋慢词的时代,尽管后人对柳永及他的词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宋词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本文试着探讨柳永的生平,以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柳永;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柳永是一个享誉天下而又谤满天下的人物,然而备受争议的他并不能被历史所遗忘,他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宋词的发展基础。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所作的词题材较为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长调的倡导者,同时他用俗词填词,开拓了宋词的新局面。
一、柳永词的思想内容至今,柳永词共有二百一十二首,收录在《乐章集》中,但被世人通识的却较少。
柳永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部分:(一)对繁华盛世的描写柳永词思想内容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繁华都市的描写。
宋仁宗时,天下太平,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特别是在都市之中,呈现出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
柳永一生奔波坎坷,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难免内心有所感怀,便作下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的词。
这些词展现了广阔又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柳永词中的许多篇目都是反映当时都市生活的繁荣昌盛与欢乐气氛,比如《木兰花慢》《抛球乐》《迎新乐》《醉蓬莱》等。
(二)抒发羁旅之情自小就有豪情壮志的柳永,游学京都,却屡次落榜,仕途不顺,这对他的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屡次不第后,他开始奔波行役,缘事而起,创作了大量羁旅诗,借以抒发游子思乡幕归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他的羁旅词大都是以秋景为意象,萧瑟秋景中寓伤感情怀。
羁旅行役词,反映了他求仕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悲哀、凄凉等复杂人生体会。
这一类词有《倾怀》《梦还京》《阳台路》等。
(三)艳情词屡次不第之后,柳永沦落为繁华市井中的浪子,尽管仕途不顺,他却因此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做创作中,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因为出众的才华,他经常受到歌妓和乐工的邀约,为他们填词,他也从中获取了谋生的钱财。
柳永词的特点_柳永词代表作柳永是中国宋词词坛上一颗闪耀的明星,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约词清新亮丽,细腻婉转,那柳永的词特点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永词的特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柳永词的特点柳永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柳永扩大了词的范围,不论是题材上还是立意上都和以往的词人不同。
柳永写了很多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将词涵盖的对象转向了市井百姓,甚至青楼,所以柳永的词带有很浓重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
其表达的内容更是标新,其词中有的表达了世俗女子泼辣大胆的爱情观念,有的则表现命运多舛的悲苦女子的痛苦心声,还有的表达了对下层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是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慢词这种体制,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
再加上柳永本人精通音律,所以自创了很多新调,后来长调蔚然成风,柳永功不可没。
第三便是柳永的词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柳永将小赋上的许多变现手法都运用到词曲的创作上。
柳永的词里有很多铺叙、渲染的艺术手法,他的词中还大量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他的词格外优美。
第四声是柳永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
他的词没有唐五代词人那种雕琢的习气,而是吸收了很多生活中的口语、俗语,通俗易懂。
他的词中还借鉴了不少俗曲和新的腔调,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
柳永词代表作柳永的作品其实有很多但是《雨霖铃》是他最具代表的一首。
在众多人的评价里面,《雨霖铃》、《蝶恋花》还有《望海潮》都是柳永的代表作。
在《雨霖铃·寒蝉凄切》里面是缠绵悱恻的离别,被誉为别情名篇,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则是成功刻画了思念意中人的痴情人。
《望海潮·东南形胜》展现了宋朝时期繁华的杭州。
在这三首里面传唱最多的就是《雨霖铃》和《蝶恋花》,其中《蝶恋花》里面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人人皆知。
《雨霖铃》是小编认为最具代表之作,这首词中是柳永在汴京南下时与当时的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因轻薄之词遭到宋仁宗的轻视,所以开始为歌姬们写词为生。
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通用一篇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 1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如果说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作者的代表,那么柳耆卿就是婉约派词作者的代表。
他们的词作引领一代风骚,使宋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闪烁在我国古代文学璀璨的星空里,光彩照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在一般有古文常识的人中都能张口说得出来。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的词作,婉约派的词作便会黯然失色。
柳永因此也便成了宋词作者中最灿亮的星星之一。
而《雨霖铃》又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离开《雨霖铃》来分析柳永的文学成就则是不全面也是不深刻的.本文试图从文学意境的角度,对柳永的词作《雨霖铃》等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粗浅地谈一谈这首词意境创造的三大特征。
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从我国古典文论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或曰: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令人情蕴乎心,语塞乎胸,泪盈乎眶,兀现了意境创造情境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词作者的审美理想。
回头又说《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是写自己离开汴京之时,与恋人长亭话别的情景。
上阙写都门分手时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和难分难难舍的离别的场面。
下阙设想分别之后,旅途酒醒,意兴萧索的心境和千种风情无处倾诉的痛苦情怀。
既有“花鸟缠绵”,更有“弦泉幽咽”,那种温柔过后的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令人神伤泣叹,无可奈何,创造了一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意境。
柳永的词特点柳永乃北宋一大词家属“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凄婉绵长,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柳永词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论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110543 顾润月
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的代表,他的创作方向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探讨柳永婉约词的艺术手法、题材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其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柳永婉约词
正文:
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一大婉约派词家。
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词以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著称,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柳永独特的婉约词风。
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具体的说来,柳永婉约词的婉约表现在:一是,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善以悲秋入词,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止境。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二是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较为开阔。
历代婉约词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而柳永却在内容上有扩大,柳永婉约词有抒写天涯漂泊、羁旅行投之情的;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达他们愿望和追求的;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另外也不乏秦楼楚馆之作。
这一点在开头部分也有所提及。
首先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离愁别恨的情感。
代表作《雨霖铃》此为别离之作,写恋人离京远旅,临行时于江边依依惜别之情,委婉凄恻。
词的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离别时的背景描写,情调使人黯然神伤。
“帐饮无绪”本已悲苦至极,正留恋时却又“兰舟催发”,真是痛割肌肤离别之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别离的表现。
情感由此推向了高潮。
往日的恩恩爱爱,今日别离后的孤独与凄凉,都凝结于此了。
词的肺腑之言,足见情深似海,以至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①。
柳永的这类作品撞击了读者的内心,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类作品还有《定风波》、《戚氏》、《曲玉管》、《婆罗门令》、《夜半乐》等。
其次,反映歌妓舞女乐工等下层人民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词也广为流传。
如:《迷江引》全词通过一位民间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表述,表现了她对自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较为高尚的品格,“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表现她轻视千金而要求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深切地反映了歌妓痛苦的精神生活和迫切的从良愿望。
另外还有《采莲令》、《少年游》、《木兰花》等,也属此类。
“词至柳永为一变”,这“变”之一就是柳永的词在题材上的拓宽,改变以晚唐五代词,尤其是花间派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的状况,是柳永婉约词的一个特点。
对后世及词坛的影响也是级深远的。
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清丽简明,通俗易懂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
他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俚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碧鸡漫志》卷二②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后山诗话》③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徐度在《却扫篇》④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宋翔凤《乐府余论》⑤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
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
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柳永自创了不少的词调。
他现存的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务备”。
⑥柳永适应慢词体式的特点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需求,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⑦的赋的手法创造性运用到词中,尽情地铺叙,恣意渲染。
如《八声甘州》,词上片入手描绘秋景。
迷朦朦暮雨,萧瑟的秋风,淡淡的斜阳,花已凋零了,叶子枯败了。
就连平日里滔滔的长江水也失去了应有的气势。
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肃杀、冷清的暮秋晚景图,大量铺叙,层层展开。
凄苦的心情一步比一步深,不难品味出,这是词人当时心境的表露。
词下片抒怀。
“不忍”三句总写了乡思。
“叹年来”又以反问句式写自己事业无成的慨叹及悔恨之意。
“想佳人,妆楼隅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活生生地勾画了一个思妇形象,侧面表现了与佳人互相思念之情。
词作由“望”到“思”又到“归”再到“想”,最终归结一个“愁”字,层层铺叙,情景交融,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如《忆帝京》: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径·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
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在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在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
这首词“细密而妥溜”(刘熙载《艺概》),纯用口语,流畅自然,委婉曲折地表达抒情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爱,思想和艺术都比较成熟。
柳永不仅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清丽脱俗之境界。
参考文献:①《蝶恋花》李清照代表作之一
②王灼的《碧鸡漫志》“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评价柳永的词格调不高,近于卑俗。
③《后山诗话》
④徐度的《却扫篇》
⑤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⑥采朱熹《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