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
- 格式:pptx
- 大小:221.74 KB
- 文档页数:54
1.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施行时间为(2014年7月1日)。
2.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正确)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好处的是(能够有效的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正确)1.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2.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正确)1.不存在其他更适当的形式时,企业应当披露本准则要求的量化信息的形式为(表格)。
2.企业应披露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每一层次的转入与转出应当分别披露。
(正确)1.在确定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时,适用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3.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4.下列情形中,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不可以变更的是(市场情况稳定)。
5.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3 )个层次。
6.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仅指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错误)7.对于已持有资产适当的市场报价应该是当时卖方的要价;对于已发行的负债,适当的市场报价应该是当时买方的出价。
(错误)8.企业采用脱手价值而非进入价值入账。
(正确)9.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
财政部于2014年7月23日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
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
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
价格计量。
”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并提供了相关指引。
第二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规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并改进了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本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应当如何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应当披露哪些公允价值相关信息,但企业是否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何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等会计处理问题,由要求或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范。
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企业无论是否能够观察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息(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市场利率或其他输入值等),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即估计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本准则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适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发生在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中,并且使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如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人值)。
企业应当根据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还应当考虑该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和估值前提。
第二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规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并改进了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本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应当如何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应当披露哪些公允价值相关信息,但企业是否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何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等会计处理问题,由要求或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范。
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企业无论是否能够观察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息(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市场利率或其他输入值等),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即估计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本准则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适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发生在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中,并且使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如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人值)。
企业应当根据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还应当考虑该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和估值前提。
《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2014)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规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并改进了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本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应当如何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应当披露哪些公允价值相关信息,但企业是否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何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等会计处理问题,由要求或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范。
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企业无论是否能够观察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息(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市场利率或其他输入值等),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即估计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本准则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适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发生在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中,并且使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如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
企业应当根据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还应当考虑该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和估值前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公允价格计量是指以()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
A.市场价格B.交易价格C.可信价格D.脱手价格A B C D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有序市场是活跃的市场。
()对错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公允计价对象是指()。
A.资产或负债B.会计反映计量对象C.权益D.非金融资产A B C D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有效交易的判断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对错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影响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有()。
A.交易费用B.运输费用C.利率D.人工费用A B C D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如没有相反的说明市场是非主要和非最有利的证据,可视为企业正常进行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市场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对错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市场参与者之间是()的关系。
A.协同B.独立C.同业竞争D.联合A B C D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公允价值初始计量时与交易价格一致。
()对错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收益法是企业()的估值技术.A.计算未来报酬B.计算未来利润C.未来现金折算为现值D.最优化A B C D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三条公允价值涉及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项。
第二章公允价值中的套期保值第四条公允价值套期主要指的是对于那些已经确认资产或者是负债的企业,但是仍然处于在确认阶段的确定承诺,又或者是该企业的资产、负债,或者是没有被确定的确定承诺当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公允价值出现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所对应的套期。
第五条对于满足本准则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第六条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虞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
第七条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
第八条对于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现金流量或公允价值的一部分相关的风险,其套期有效性可以计量的,企业可以就该风险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第九条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利率风险公允价值套期中,可以将某货币金额(如人民币、美元或欧元金额)的资产负债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第十条对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资产或负债组合进行套期时,该组合中的各单项资产或单项负债应当同时承担被套期风险,且该组合内各单项资产或单项负债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预期与该组合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整体变动大致成比例。
第三章确认和计量第十一条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的基本要求是,不管套期工具还是被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都是要计入当期损益的。
一、单选题1、《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实施的时间是()。
A、2014年1月1日B、2014年7月1日C、2013年1月1日D、2013年7月1日【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正确]2、下列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的有关市场参与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B、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C、市场参与者可能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D、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正确]3、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关于估值技术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变更估值技术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B、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C、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D、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正确]4、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确定公允价值时,最有说服力的是采用()。
A、可观察输入值B、不可观察输入值C、可观察和不可观察输入值相结合D、其他输入值【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正确]5、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同种股票,采用收盘价计量体现了()。
A、优先采用第四层次输入值B、优先采用第三层次输入值C、优先采用第二层次输入值D、优先采用第一层次输入值【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正确]6、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是()。
A、其他输入值B、第三层次输入值C、第二层次输入值D、第一层次输入值【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正确]7、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下列关于最佳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一篇:《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随堂习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随堂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使用的估值技术中,(A )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
A.成本法B.收益法C.市场法D.估价法2、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属于使用的估值技术的是(D )。
A.市场法B.收益法C.成本法D.估价法3、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B)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
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A.前十日B.前一段时期内C.前一个月D.前三十日4、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C)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A.转让方B.第三方C.受让方D.受让方与转让方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只能是单项资产或负债B.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C.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D.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第二篇:2014会计继续教育--《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随堂练习《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使用的估值技术中,()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
A.成本法B.收益法C.市场法D.估价法o 正确答案:A2.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属于使用的估值技术的是()。
A.市场法B.收益法C.成本法D.估价法o 正确答案:D3.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
第四条下列各项的计量和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三)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五条下列各项的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职工离职后福利计划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第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第七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
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思考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在IASB发布了IFRS13之后,我国在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首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单独列为一章归入企业的会计准则中。
本文在研究《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指出了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准则的发行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标签: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估值技术一、绪论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国际化的不断加强,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如何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正体现了我国正致力于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014年的1月至3月,财政部陆续新增或者修订了七项企业会计准则,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我国第一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单独列为一项准则归入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体现了企业在国际交流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以2014年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探讨新增准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增准则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财政部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足够的重视,甚至将其单列为一章归入企业会计准则中,但是在该准则中仍然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在准则的第一章第二条中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我认为这个定义缺乏严谨,因为如果不存在第一层次输入值时,或者说只有第三层次的输入值时,在计量日可能不会存在有序交易。
在准则的第一章总论中给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但是准则只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可用于某一些准则,并未具体说明在哪一些情况时适用,这样就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有了余地。
准则第二章中提出了“计量单元”的概念,这一概念和资产减值测试中的“资产组”概念极为相似。
虽然提出这一概念,但是并没有明确给出资产负债如果要确认为“计量单元”应该满足的条件,这样在会计实务的操作中随意性比较大。
第二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规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并改进了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本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应当如何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应当披露哪些公允价值相关信息,但企业是否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何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等会计处理问题,由要求或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范。
本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企业无论是否能够观察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息(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市场利率或其他输入值等),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即估计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本准则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适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发生在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中,并且使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如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人值)。
企业应当根据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还应当考虑该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和估值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