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文化趣谈之:封侯(猴)进爵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2
哪些名人是属猴的十二生肖中,每个生肖都有其优势,每个生肖都会出现不少名人。
今天店铺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哪些名人是属猴的!哪些名人是属猴的属猴的名人之蔡邕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
陈留郡圉(yǔ )(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
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
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
后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
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
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
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
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
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属猴的名人之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属猴的名人之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
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
公猴什么意思
“公猴”,在古代帝王的宫殿里,有一种尊贵的动物——公猴。
在古时候,帝王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公猴”。
因为当帝王驾崩的时候,被认为是在宣布新帝王继位或其他重要事件。
“公猴”被认为是帝王的象征,他们愿意以公猴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政治权威,像一个可以代表帝王的尊贵象征。
这个“公猴”也有特殊的仪式,根据不同的仪式,“公猴”穿着各种不同的衣服,这是用来表示帝王的气势和权威的。
这些仪式在当今仍然保留着,只不过更加低调的仪式形式。
“公猴”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帝王的仪式中,它也代表着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比如很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它们都会有一只“公猴”出现,它可以穿上各色各样的衣服,走来走去。
它不仅仅预示着政治权威,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文化和精神上的思想,更加亲近的一种形式。
因此,“公猴”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政治权威和传统文化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人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使这种古老的习俗得以传承。
古老的“公猴”似乎始终在宣扬着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它不仅仅是一种气势恢弘的象征,更使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十二生肖的古语说法
十二生肖的古语说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子鼠:古语中,子鼠有“子神”、“社君”、“夜磨子”等雅称。
2. 丑牛:丑牛在古语中被称为“土畜”、“大牢”。
3. 寅虎:寅虎有“山君”、“兽中王”、“於菟”、“大灵”等雅称。
4. 卯兔:卯兔在古语中有“月精”、“月德”等雅称。
5. 辰龙:辰龙在古语中有“云螭”等雅称。
6. 巳蛇:巳蛇在古语中有“小龙”等雅称。
7. 午马:午马在古语中有“飞黄”、“玉螭”等雅称。
8. 未羊:未羊在古语中有“珍郎”、“卷娄”等雅称。
9. 申猴:申猴在古语中有“禺”、“独”、“狨”等雅称。
10. 酉鸡:酉鸡在古语中有“司晨”、“时夜”等雅称。
11. 戌狗:戌狗在古语中有“龙”等雅称。
12. 亥猪:亥猪在古语中有“印忠”、“汤盎”等雅称。
文 图/ 潘彬彬 范健泉在中国,猴与“侯”同音,“马上封侯”的吉祥图案寓意加官晋爵、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所谓“神化”,就是猴子这种动物在人类信仰、崇拜等思维的影响下,附加了动物本身没有的神奇属性或者功能。
战国之前的猴文物猴子在中国属于本土物种,但猴子题材的早期文物非常少见,神化的则更加稀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在《考古人说“猴”:古人如何与猴相处》一文中介绍了诸多涉及猴子题材的新石器时代器物,如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的陶土猴面坠饰、重庆大溪遗址出土的墨玉猴坠和母子猴玉雕、拉萨曲贡遗址出土的猴面陶塑等。
这些猴子形象,很难明确其是否被神化。
大溪遗址出土的母子猴玉雕基本可以确定与神性无关。
其他几件器物,到底是作为日常的欣赏品,还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神化物品,难以断定。
商周时代,青铜器承担了很多礼制和文化功能,其上纹饰所表现的动物明显都是被神化的,不过商代青铜器动物纹饰中很少见到猴子的形象。
所以,无论在史前是否有被神化的猴子形象,到了商代其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梳理先秦文献,我们发现猴子与中原人的联系非常广泛: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锄以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老子曰:鸣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煎。
虎豹之文来射,猿狖之捷来格。
故勇武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
(《文子》)这些文献涉及的猴子,基本上只提及它们灵活、敏捷、顽皮的天然特点,并没有涉及“神化”层面。
十二生肖的猴怎么写作文【十二生肖】我们国家的年历和其他国家很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习惯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年份,从排头位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到最后的猪,一种动物代表一个年份,一共有十二种动物做代表。
我问妈妈:“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有老鼠而没有猫呢?”妈妈就给我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人们说要选十二只动物,一年由一种动物作为人类的生肖。
天下那么多动物,怎么选呢?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定下一个日子,动物们来报名,选先到的十二只动物做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
猫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报名吧!可我总是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不要紧!明天我一早起床,再叫你起床不就行了吗?”第二天,老鼠起了个大早,就跑去报名了,忘了叫猫起床。
结果老鼠当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而猫睡醒后跑到现场时,十二只动物的位置已经满了,猫没被选上,很生气。
从此以后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
嘻嘻!怪不得猫要捉老鼠了!一天,十二生肖终于要决赛了。
一大群动物早早来到了比赛场。
啊,糟了老鼠忘记叫猫了,可是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怎么办那!“现在各位准备比赛开始,”裁判员一声令下。
各种动物多各就各位了,老鼠想想:诶算了吧,再说也来不及了。
比赛开始了,老鼠偷偷爬到了牛角上,牛奋力狂奔眼看就要赢得第一了,这时老鼠从牛角上一跳就跳到了牛的前面变成了老鼠第一,牛第二了。
接着老虎也到了,兔子,龙也来了,蛇,马,羊,猴,鸡,狗,猪。
也陆陆续续的到了。
叮铃“比赛结束,”在裁判的叫喊声中结束了比赛。
这时猫来了看到一切多结束了,咬牙切齿的追着老鼠,从此猫和老鼠就结下了深仇大恨。
只要猫见到老鼠就咬他甚至要吃了老鼠。
后来,玉帝为了把时间和生肖联系在一起就发明了—子鼠,丑牛,寅虎。
一天,十二生肖终于要决赛了。
一大群动物早早来到了比赛场。
啊,糟了老鼠忘记叫猫了,可是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怎么办那!“现在各位准备比赛开始,”裁判员一声令下。
十二属相谜语成语欣赏十二属相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下面是一些与十二属相相关的谜语、成语及其欣赏。
一、与十二属相相关的谜语1. 谜语:我属黄金牛,生活在农夫家;地里耕作忙,农民的朋友。
答案:耕牛谜语解析:黄金牛代表属相“牛”,谜底出自农田劳作库中的牛,表达了牛与农民的亲密关系。
2. 谜语:灵活如猴,喜欢吃桃子;相怜情偶,同逃火山上。
答案:猴子谜语解析:猴子属相属“猴”,猴子爱吃桃子是因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猴子曾经闹天宫偷吃上帝园中的仙桃,闹出许多故事。
3. 谜语:顶一群去听戏,盖一小动物,形似耳环。
答案:狗谜语解析:此谜语中的“顶”、“盖”、“形似耳环”均指眼角形状,谜底为属相“狗”,让人联想到狗狗动情时会竖起耳朵。
二、与十二属相相关的成语1. 成语:蛇鼠一窝成语解释:比喻品行极坏的人混居在一起。
出典:《左传·厉公五年》:“蛇鼠同穴,童谣所云。
”成语欣赏:蛇是属相的一种,鼠是属相的另一种,纵使它们属于不同的十二生肖,却在这个成语中从字面上融合在一起。
成语“蛇鼠一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品行极坏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的情景,给人以深刻印象。
2. 成语:龙飞凤舞成语解释:形容书法笔势豪放奔放,如龙行鸟舞。
出典:清·纳兰性德《寄黄大入聚豪村》词:“鸳鸯凤凰,龙飞凤舞。
”成语欣赏:龙是特指中国的传统神话中的神兽,凤是指远古时代为吉祥之兽的神话瑞鸟,它们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高意象,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此成语多用于描述书法笔势的雄浑磅礴,富有艺术感和节奏感。
3. 成语:一马当先成语解释:比喻在众人中领先。
出典:辽·契丹汉字碑文。
成语欣赏:马是属相中的一种动物,也是人类历史上繁衍、生活、生产的伙伴。
马充满了动力和生命力,也是人类行走和战争的重要交通工具。
成语“一马当先”形象地描述了在众人中领先的情景,寓意迅猛、勇敢和决断。
以上是与十二属相相关的谜语、成语及其欣赏。
十二生肖属猴的名人有哪些在历史的长河上是各种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不少属猴的名人。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属猴的名人,希望对大家会有用!属猴的名人介绍曹植(192--232年)三国魏文学家,曹操子,名著作有《七步诗》、《洛神赋》。
姜维(204--263年)三国时期蜀汉后期著名将领,后任大将军。
武则天(624--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则天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韩愈(768--824年)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狄青(1008--1057年)北宋著名将领,战功卓著,被推为北宋第一名将。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爱国主义将领,宋词豪放派词人,文武全才。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期爱国主义将领,右丞相,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陆秀夫(1236--1279年)南宋末期爱国主义将领,左丞相,负帝投海,壮烈牺牲。
(两位名宰,也是同年出生)徐达(1332--1385年)明朝开国时期军事家,著名将领,被朱元璋封为元帅、右丞相,追封中山王。
左宗棠(1812--1885年)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平定新疆。
属猴的历史名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生,甲申。
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276年生,丙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生,戊申。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624年生,甲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国的建国者,吴越王钱具美,852年生,壬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南唐国的建国者李正伦,888年生,戊申。
金王朝的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生,戊申。
属猴的历史名人历代著名的大臣和武将中属"猴"的有:东晋丞相,三朝元老王导,276年生,丙申。
唐代著名大将军李光弼,708年生,戊申。
北宋大臣薛居正,912年生,壬申。
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36年生,丙申。
[《生肖趣谈》内容精彩引人入胜]引人入胜打一生肖凡中国人,都有生肖属相。
它伴随人一生,名可以改,姓可以换,生肖却永恒不变。
流传中的生肖是怎么来的?古往今来,虽有不少学者追根溯源,考证探究,新解迭出,但整体上如其他千古文化之谜一样,依然云遮雾罩,撩人心弦。
《生肖趣谈》作者罗列众家之说,揣摩生肖来源之谜,考索生肖记载最早起于何时?生肖的数目为何是十二?阐述生肖人生花絮,生肖崇信习尚等,内容精彩,可谓引人入胜。
生肖是我们的国俗。
从社会角度观察民俗,任何民俗都是人们对社会认识的心意表现。
自然界生灵万万千千,为什么古人偏偏以这十二种动物合为十二生肖呢?其实,十二生肖的取向,正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缩影。
肖者,像也。
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都能在这十二种动物中找到相对应的动物属性。
实际上,十二生肖是概括反映了社会的众生相。
在旧社会,黎民百姓永远是受人宰割的羔羊,此乃羊的属性。
芸芸众生也不是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
管理层和食利者阶层,犹如是狗,有肉和骨头吃,还有人宠着;又犹如猪,光吃光睡,整日闲着,是社会的幸运者。
劳苦大众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处境时,常说:“猪狗不如。
”那就是做牛做马了。
牛和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处在社会最低生活线上,他们出力最多,贡献最大的。
龙和虎,那自然不用说,是帝王将相了。
小白兔是那不问民生,只讲个性的小白领,属于听话的,尚能啃红的、吃绿的。
猴是那闹事的,孙悟空是好员工还是坏员工,还属争论话题。
蛇是那反对派和坏人,落实到具体的人,究竟是善良品行的白娘娘,还是蛇蝎心肠的恶人,老百姓与制定社会规则的人,看法是历来不一样的。
还有鼠和鸡,为什么收进十二生肖?还得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据报道,生命科学的专家们,已破译出与人类基因最相似的是鼠和鸡。
从生物生命基因而言,它们与人极为相似。
为什么呢?研究人类基因的专家们感到迷惑不解;而对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却由此而激起另一层面的思考:中国古老的创世神话中,天地的开辟,万物的萌生,较多的传说都将此功劳归结于一个是鼠,一个是鸡。
北京笔记,十二生肖趣谈(二)过去,在中国,搞政治除了需要吃苦耐劳,还须具备超常的政治智慧和技巧。
而在中国搞政治历来都讲背景,重资历,上台靠的是天吋地利人和,下台则是失去这些,而性格,及了解参政与从政者的性格,对两者都尤为重要。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皇帝和重臣的性格与个性,往往或多或少地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命运和老百姓的福址。
比如,文化大革命吋期的政界主要大人物之蛇羊狗性格者紧紧抓住权力不放,其个人权力欲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以至于置国家前途和人民福址不顾,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近十年之久的巨大灾难,等于是浪费了改革开放二十年之大好美好时光,这是不容否认的惨痛教训和历史实事。
生肖就是性格格律,据说,最容易成为小人的是鼠牛虎蛇羊猴鸡狗,免龙马猪次之。
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中国社会容易小人奸党误国误居民,翻开五千年历史,小人奸党,贪官污吏之多,关系之复杂,实在触目惊心,至今仍令国人不堪忍受。
所以说,生肖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不变。
十二生肖与暗能量、暗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关系趣谈:2015年、也就是去年发射的“悟空”暗能量、暗物质探测卫星是必须的、也是恰逢其时与明智的,因为,凡是羊年宇宙中的暗能量、暗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是最少的,故这一年宇宙中的危害性与反动性的因素也较小,有利于探测器发射升空及在明年的猴年观察,因为,除了羊年之外的其他年份、比如2016年的猴年、及以后的鸡年、狗年、猪年、鼠年、牛年、虎年、龙年、蛇年和马年,这些年份宇宙中的暗能量、暗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相对来说是较多的,至少要比羊年多得多;同时,羊年的这种特征、特质也是构成为什么属羊的人最具同情心、最不自私自利、最具备原则性与革命性及能够成为领头羊性等等诸多因素的根本原因,当然,属羊的人天生也有很多的缺点存在,比如任性、犹豫不决、虚荣心强及责任心差等等,但大多数都能改正、且相对来说他们的优点及其潜在的创造性则要多得多,故没有属羊的人还真不行,其内在外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创造力与领头羊性等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只不过不被一般人轻易发现而已,而封建时期的统治阶级因为害怕属羊人的这种独特的特征、特质会给他们的统治造成不利的局面,故此他们极力的去贬低属羊人的价值及大力宣扬属羊人所谓的危害性,比如说什么十羊九不全,其实是想减少属羊人的数量、以达到减少他们对社会所发挥的巨大创造力,从而减少潜在的统治威胁。
关于猴的谜语大全(共56条)谜语介绍: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
2008年6月7日,谜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与大家分享关于猴的谜语,希望大家喜欢!1.两岸猿声啼不住猴名二 -- 山都,泣猴。
2.泥猴 -- 坤。
3.属猴的 -- 伸。
4.无尾猴 -- 由。
5.此公之后,必有奇才。
-- 猴。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公”爵之后是“侯”爵;“奇”字义为异常,“奇才”别解为“才”字变异,变成“犭”。
)6.公伯之间才弯腰 -- 猴。
(古代爵位“侯”居于“公”与“伯”之间;“才”字弯了腰,形扣“犭”。
)7.猜得出色必封侯 -- 猴。
(“猜”字出去“青”色,封上“侯”,便可成为“猴”。
)8.朝三暮四考 -- :猴。
9.猴身写编号 -- 随申码。
10.猴身上找虱子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
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颇为壮观。
)11.石猴闹天宫 -- 精气神。
12.杀鸡吓猴 -- 一滴血一滴汗。
13.哪种猴不能吃? -- 火候。
14.误以为猴不是猴,长臂喜在树上悠 -- 长臂猿。
15.孤帜厂片隐峰前 -- 蜂猴,飞猴。
16.孤帜厂片隐峰前哺乳动物二 -- 蜂猴,飞猴。
17.大圣往返 -- 猴来猴去。
(“大圣”即孙悟空-天生石猴;“往返”即来来去去。
两者相结合故扣谜底(谜底为贵州方言,是调皮捣蛋的意思)。
)18.悟空出何处 -- 神猴,石猴。
19.壬申年有个美好开端 -- 猴姜。
20.壬申伊始一岁除 -- 更猴。
(壬申年是猴年。
)21.八卦炉中炼大圣 -- 烧猴。
有关猴年的典故本文是关于有关猴年的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今年是猴年,你知道有关猴年的有哪些典故吗?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吧!“申猴”有何来头?古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中动物与天干地支相匹配。
其中,申与猴配,俗称申猴。
申猴之猴指的是红面猴——猕猴的一种。
自古以来,猴为灵长,精灵可爱。
猴子变人的观念交融于生肖文化之中。
古代历法,七月建申。
古代的人日,恰选在正月七日,人为猴进化而来,人日即猴日。
十二生肖为何有猴:寓意长寿申猴与许多美好事物相联系。
《西游记》中玉帝派孙悟空掌管天宫蟠桃园。
三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寿。
猴子喜桃即猴子长寿,猴子献桃即猴子献寿,故民间剪纸艺术中常有“双猴献寿”的作品。
十二生肖为何有猴:寓意封侯“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
《诗经》上有“海直且侯”,《韩诗》中说:“侯,美也。
”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
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
因此民间有猴子骑马图取意“马上封候”,猴子上枫树挂印,意为“封侯挂印”,猴子背猴,又称“辈辈封侯”。
传说中的“猴年马月”或是同音讹传常言道猴年马月遥遥无期,这猴年马月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不是鸡年狗月,羊年鼠月?有一种说法,这里的“猴”本应为“驴”,实则为驴年马月,但由于没有驴年,遂将驴改猴。
还有说法认为,“猴年马月”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极有可能是“候年码月”。
“候年”指“候到年”,即等到年关之意,而“码月”中的“码”则有预料、准备之意,两者联系起来即为慢慢等慢慢巴望。
每12年等来一次“猴年马月”实际生活中也确有猴年马月一说。
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12个月一个轮回,当猴年遇上马月则需要等待12年的时间,难怪用此来表示遥遥无期。
上一个“猴年马月”在2004年,而下一个“猴年马月”就在2016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
生肖姓名学之属猴篇来源:台湾无名氏您如果是属猴;首先要了解猴的特性,才能了解名字的好坏。
猴喜欢有洞穴住,见人喜开口,如有森林得乐趣,如得草原平地更爽,有木字形或披彩衣显高贵,见王能掌权,跟鼠或龙成三合局,得鸡得狗成三会局—名字中有符合下述条件者为好名。
一、属猴之人宜有大“口”、“冖”、“宀”之字形,意谓“美猴洞”,猴性喜在洞穴休息得安逸享福,一生中可得上司、长辈照顾。
二、属猴之人最好有“木”之字根,猴子在林间,采食水果,来去自如,荡来荡去,好不悠哉,生中工作,事业会很顺利,因木得其所也。
三、属猴之人喜有彩衣部,“巾”、“糸”、“采”、“衣”、“示”可华丽其身,更为人模人样提高其地位。
四、属猴之人喜头戴王冠,两脚站直,如“升”、“走”、“立”、“亠”、“爫”,表一生让人看得起。
五、属猴之人乐见有“人”或“言”、“日”之字根,因为猴子喜欢模仿人类的动作,即“人模人样”,爱做秀、表演,所以名字中有“ㄔ”或“人”或“言”字形均佳,因很得人缘。
六、属猴之人喜有“王”字形,因猴子喜称王,但在称王的过程中必须身经百战,猴王得来不易,又随时会易主,故猴子称王有喜亦有忧,如太强出头会招人怨。
七、属猴之人喜欢三合(申、子、辰)之字根,即“子”、“水”、“辰”字形,三合之帮扶力量较大,显得贵人多。
如果生肖属猴的人,想要命名且能符合十二生肖的喜用字,以下字库将会为您带来很大的方便。
生肖属猴喜用字库:猴喜2划乃、人、力猴喜3划丈、上、久、于、千、口、土、士、大、子、寸、巾猴喜4划中、丹、尹、云、井、仁、仍、今、介、元、允、内、公、化、升、壬、天、夫、太、孔、少、手、水、王猴喜5划主、以、付、仔、仕、代、令、兄、凸、北、可、右、司、台、句、巨、巧、左、本、母、民、永、玄、立猴喜6划汀、丞、仿、伊、伍、休、仲、任、企、光、全、匡、吉、吏、同、向、名、合、因、回、在、圭、如、字、存、宇、守、安、曲、次、百、竹、羽、而、臣、自、至、行、衣、求猴喜7划汝、亨、位、何、佐、佑、似、作、伯、布、冶、吾、呈、含、吟、坊、均、壮、妙、妍、妤、孝、孜、宏、巫、希、序、形、攸、杏、材、村、杉、每、言、贝、走、足、辰、妘猴喜8划技、沛、沐、沂、玖、亚、享、京、依、佳、来、佩、侑、两、典、函、周、坪、夜、奉、奇、孟、季、定、官、宜、宙、尚、居、幸、府、征、承、放、于、杭、东、果、林、松、直、知、采、长、雨、青、政、汯、佶猴喜9划注、泳、河、法、治、亮、信、侠、促、俊、系、冠、劲、南、厚、品、垣、城、奕、奎、客、封、帝、彦、昱、柱、柏、泉、爰、盈、红、美、衍、贞、军、音、首、泰、俅、垚、姵猴喜10划芳、芸、持、拱、拯、拾、洋、洲、洪、洞、玲、珍、倍、俩、倚、俱、候、修、倪、伦、仓、唐、哲、员、堉、娟、孙、宫、容、宸、展、师、库、座、旅、时、桓、桂、桔、栩、桐、格、桃、真、佑、站、纺、纯、级、纳、袁、记、训、起、马、高、珂、倜、旆、纴、纮、纾若、茂、英、振、海、浚、浴、佩、干、偌、做、伟、健、侦、偯、凰、区、商、国、域、坚、基、堂、培、尉、专、常、康、彬、得、御、徕、教、启、敏、族、旋、晨、梵、梧、祥、符、笙、统、绍、访、许、责、苙、浤、浡、浯、珩、埼、婕、娸猴喜12划茵、茴、荏、捷、授、凉、淳、清、淇、淋、涵、深、淦、球、理、备、杰、胜、博、喜、喻、乔、围、堪、堤、堡、壶、婷、媚、媛、复、循、朝、棠、栋、森、棉、登、竣、策、笔、筑、善、舒、咏、评、词、证、诏、贺、贵、越、超、开、闳、云、顺、冯、渌、琇、亮、婼、媜、淼、诒、雱猴喜13划郁、荷、挥、援、扬、湘、滋、涣、湄、湲、琳、传、仅、勤、嗣、园、圆、塘、汇、新、楚、毓、禄、筠、绢、义、群、裔、裘、裕、诗、诠、詹、农、靖、湜、筥猴喜14划郡、莱、溶、滇、僖、侨、嘉、图、境、嫣、实、彰、彻、旗、睿、祯、绰、绿、绮、绸、绵、彩、维、聚、肇、台、舞、语、诰、宾、领、飒、魁、菉、玮、墉猴喜15划漳、汉、满、瑶、玛、亿、仪、侬、增、宽、履、德、征、庆、样、樟、乐、纬、致、卫、谊、谅、谆、调、论、赏、赋、贤、质、辉、震、浒、槿、霈猴喜16划蓉、莅、蒲、荪、蓓、洁、儒、俦、傧、勋、学、桦、橙、桥、颖、穆、萦、缙、兴、衡、谚、谋、谘、霖、颐、龙、蒨、澐、璇、叡、圜猴喜17划隆、堤、择、浓、泽、偿、储、嫔、孺、檀、桧、营、绩、总、繁、联、临、谦、谢、誊、豁、赛、趋、骏、黛、霝、龠滨、济、涛、浚、濡、环、璨、槟、礼、缮、谨、丰、颜、儱、骐猴喜19划蔷、薇、宠、绎、识、证、赞、辞、韵、丽猴喜20划严、宝、窦、竞、筹、缤、继、纂、觉、议、警、译、腾、龄、泷猴喜21划艺、珑、俪、樱、续、览、誉、露猴喜22划苹、读、孋、骅猴喜23划洒、验、麟、栾、纕猴喜24划陇、灵、霭猴喜26划赞猴喜27划滦、骧猴喜29划骊您如果是属猴;首先要了解猴不喜欢的情况,才能了解名字的好坏。
生肖文化趣谈之:封侯(猴)进爵“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
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
“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
《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
”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
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
秦汉时代,封侯拜将。
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
但是唐代诗人李白写道:“生不愿万户侯”,表明观念有所变化。
“侯”姓,相传出自黄帝时的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
史载,春秋时晋国有侯氏。
战国时魏国有著名的隐士侯赢,曾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代有大司徒侯霸。
唐代有宰相侯君集。
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
现代有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
“猿”,本为“袁”,“袁”字极像猿猴形,连尾巴都画出来了。
故传中白猿常自称“袁公”。
“袁”姓相传出自于大舜的后代,春秋时陈国有上卿为袁氏。
汉代有流传甚广的“袁安卧雪”的故事。
东汉末有曾同曹操争霸的袁绍和袁术。
唐代有宰相袁智弘。
明代有号称“公安派”的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清代有著名的诗人袁枚。
“禺”本是描绘猿猴形貌的一个象形字。
鲁迅《故事新编》说,大禹的禹,其实就是“禺”,也是由“大猴子”变来的。
“禺”又通“寓”,大约是把猴子关进屋里,便叫“寄寓”,后代渐渐人化为人的寓所。
“禺”又通“愚”,暗示猴子摆脱愚昧才能进化为人。
"犹”,也是描摹猴态的一个字。
它的金文字形有些像猴子偷酒食。
传说“犹”是疑心最重的猴子,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恐地攀上爬下,犹豫不决。
“犹豫”、“犹疑”皆因此得名。
“狙”,是古代普遍用以表示猕猴的字。
养猿猴的人便称为“狙公”。
“狙”在历代话语中多用来表示“狡黠、伺机”之意。
Special topic 专题冬去春来,万象更新!2016年岁次丙申,生肖为猴。
在中国古代十二生肖中,猴为其一。
以12种动物纪月的古历见于《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即属猴。
以12种动物计一日之12时则始自前汉,与申猴时对应的是15~17时。
又因为“猴”与“侯”谐音,猴便成了加官晋爵的象征。
猿猴生性可爱,行动敏捷,又通人性,这一聪明顽皮的动物形象也一直是工艺装饰素材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
凡此种种,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便有了我们今天可见到的各种以猿猴为造型和图案的文物。
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一部分以猴为题材的代表性文物和现代作品,祈愿大家在金猴献瑞之年幸福吉祥!234现动态及刻画面部表情的能力。
其他一些工艺装饰性质的青铜雕塑,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如洛阳新见的金银错云纹及兽纹装饰的猴形带钩,这些作品表现的动物形象都很真实,都采用写实的手法,并善于利用金属的不同色泽进行装饰,而获得生动效果,动态的表现也很微妙,作为较早时期的铜雕艺术品,显然是一种不平凡的尝试,都可谓中国工艺史上的珍品。
二、洛阳新见猴形带钩精品1.猴形鎏金铜带钩(图1-4),战国,长12.56厘米,宽3.88厘米,厚1.52厘米,高2.09厘米。
铜质,鎏金。
正面通体作浮雕母猴形象,攀援动作,姿态灵巧。
猴体跪伏,左臂向前上伸高举,看上去明显长于右臂,屈爪弯回巧妙形成钩首,似单臂挂于树上,右臂向身后弯曲持尾。
猴子缩首侧目,圆脸短毛,高鼻隆额,下颌突出,尖嘴紧闭,深目鼓睛,双耳侧立。
昂胸伏身,上体裸露,巨乳高耸,似戴叶状胸罩。
下身着有短裙,上缘外翻,并以斜线为饰,下缘则以较大花朵为饰。
翘臀撅尾,动感十足,右腿前屈踢至胸侧,左腿屈膝跪卧向后,爪尖触及尾根。
长尾弧曲接近环形,尖部及腕,握于右爪。
正面通体鎏金,光泽耀眼。
背部素面,没有鎏金,露出绿、褐铜锈,设有圆形钮。
此件猴形带钩,具有典型的战国风格,其以动物灵猴为饰,构思巧妙,造型生动,机敏可爱,灵动有神,保存完好,金光璀璨,精美实用,极为罕见,实为早期中原地区饰件的经典之作和收藏佳品。
生肖文化趣谈之:虎趣横生谚语是大众“智慧的花朵”。
以12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
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也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
如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灾,重者就会招致镣之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
在官场或民间就流行着反映上述心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
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后者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有些谚语,绝大多数除了表面的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为或具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首先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
这种谚语实际上是种比喻,可能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的美丽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
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谚语,都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与浓缩,是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
生肖猴在历史上都有那些名人所以豪不奇怪它为什么带有人的智慧和虚伪。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生肖猴在历史上都有那些名人!属猴的帝王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生,甲申。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
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276年生,丙申。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于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290年(太熙元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
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
313年(永嘉七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建兴五年)称晋王,建元建武,318年(太兴元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323年(永昌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牛继马后之说称司马睿是牛金之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生,戊申。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1],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统帅。
生肖文化趣谈之:封侯(猴)进爵
“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
“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
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
“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
《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
”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
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
秦汉时代,封侯拜将。
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
但是唐代诗人李白写道:“生不愿万户侯”,表明观念有所变化。
“侯”姓,相传出自黄帝时的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
史载,春秋时晋国有侯氏。
战国时魏国有著名的隐士侯赢,曾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代有大司徒侯霸。
唐代有宰相侯君集。
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
现代有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
“猿”,本为“袁”,“袁”字极像猿猴形,连尾巴都画出来了。
故传中白猿常自称“袁公”。
“袁”姓相传出自于大舜的后代,春秋时陈国有上卿为袁氏。
汉代有流传甚广的“袁安卧雪”的故事。
东汉末有曾同曹操争霸的袁绍和袁术。
唐代有宰相袁智弘。
明代有号称“公安派”
的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清代有著名的诗人袁枚。
“禺”本是描绘猿猴形貌的一个象形字。
鲁迅《故事新编》说,大禹的禹,其实就是“禺”,也是由“大猴子”变来的。
“禺”又通“寓”,大约是把猴子关进屋里,便叫“寄寓”,后代渐渐人化为人的寓所。
“禺”又通“愚”,暗示猴子摆脱愚昧才能进化为人。
"犹”,也是描摹猴态的一个字。
它的金文字形有些像猴子偷酒食。
传说“犹”是疑心最重的猴子,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恐地攀上爬下,犹豫不决。
“犹豫”、“犹疑”皆因此得名。
“狙”,是古代普遍用以表示猕猴的字。
养猿猴的人便称为“狙公”。
“狙”在历代话语中多用来表示“狡黠、伺机”之意。
于是出现了“狙伏”、“狙击”、“狙伺”、“狙诈”等一系列词语。
“独”也是表示一种猿猴的字。
据说它秉性孤单,不合群。
“孤独”之义大概由此而来。
于是产生“独立”、“独行”、“独夫”、“独裁”、“独来独往”等一系列词语。
“独孤”姓,是一种少见的复姓。
出自在古代匈奴独孤部。
晋代人居中原,唐代以年逐渐汉化。
猿猴俗名“猢狲”,亦称为胡孙。
因而“胡”姓和“孙”姓也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
“胡”姓,相传也出自大舜后裔,周代封于胡,因以为姓。
胡为小国,被楚国灭掉。
宋代有资政殿学士胡诠。
明代有文学胡应麟。
现代有著名学者胡适。
“孙”姓,古代相传有三支。
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武公的后裔。
一支出自楚国,孙叔敖的后人。
另一支出自齐国,陈田氏的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这事家孙武、孙膑。
唐代有医学家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
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使“孙”姓威名远扬。
与猴有关的歇后语、俗语还不少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猴子爬山崖——有能耐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猴子耍大刀——胡砍
猴子吃辣椒——红了眼猴子坐轿——不识抬举
猴子扫地——只顾眼前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子唱大戏——胡闹台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放爆竹——自放自惊毛猴子说话——不知轻重
小猴子戴草帽——充人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
耍猴的走了猢猕——没甚弄了猢猕穿衣裳——像煞一个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猩猩惜猩猩(英雄同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