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宇宙的未来》的精选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学习宇宙的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从何时开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的概念,引用哈勃定律。
宇宙背景辐射:介绍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模拟宇宙膨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宇宙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学习恒星的生命周期。
探讨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介绍恒星形成的条件,分子云和恒星胎的发育。
恒星的生命周期:学习恒星的稳定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超新星爆炸和黑洞:探讨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3 教学活动:观察恒星形成区域的图片,分析恒星的诞生过程。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恒星的不同生命周期。
小组讨论,研究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星系和星系团3.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学习星系团的概念。
探讨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
3.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星系的特征,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类型。
星系团:探讨星系团的组成,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解释红移现象,学习宇宙膨胀的证据。
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类型的星系图片,进行星系分类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研究星系团的特点和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星系红移的图像,探讨宇宙膨胀的证据。
第四章: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学习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纤维结构:介绍宇宙中的纤维结构,包括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宇宙网:探讨宇宙网的构成和暗物质的作用。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对大尺度结构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纤维结构的图像,了解其特征。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3、感受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的作品(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时间简史续篇》(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4)《时空本性》(5)《果壳中的宇宙》2、写作背景《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文章较长,内容丰富,试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一→科学预言,更可靠些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一→其预言不可靠、荒谬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物理方程的方程具有混沌性一→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宇宙的行为大尺度下简单不混沌一→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继续膨胀下去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收缩以至坍缩成一点(二)合作探究具体研讨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主要观点明确:(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宇宙的未来》教案4篇《宇宙的未来》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
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探索宇宙的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介绍宇宙的起源,学习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宇宙的膨胀:学习宇宙膨胀的概念和观测到的现象。
宇宙背景辐射:了解宇宙背景辐射的性质和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意义。
1.3 教学活动:宇宙起源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宇宙膨胀的实验:通过展示宇宙膨胀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膨胀的现象。
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展示宇宙背景辐射的图像,让学生了解其特性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黑洞2.1 学习目标:理解黑洞的概念和特性。
探索黑洞的形成和观测到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黑洞的概念和特性:介绍黑洞的定义、质量和引力特性。
黑洞的形成:学习黑洞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黑洞。
黑洞的观测:了解观测黑洞的方法和已发现的黑洞。
2.3 教学活动:黑洞的概念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黑洞的概念和特性。
黑洞形成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黑洞的形成过程。
黑洞观测的展示:展示黑洞观测的成果和图像,让学生了解黑洞的观测方法。
第三章:星系的形成和演化3.1 学习目标: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探索星系的分类和特征。
3.2 教学内容:星系的形成:学习星系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星系。
星系的演化:了解星系演化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星系的分类和特征:学习星系的分类方法及其特征。
3.3 教学活动:星系形成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星系的形成过程。
星系演化的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类型的星系演化过程。
星系分类和特征的展示:展示星系的分类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星系的多样性。
第四章: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1 学习目标: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和分布。
探索宇宙的膨胀对大尺度结构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介绍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及其分布特点。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精选5篇)《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星系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太阳系彗核离地球1光年由远到近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包括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
宇宙的演化:探讨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短文,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第二章:黑洞和星系2.1 学习目标:了解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
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黑洞:介绍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包括黑洞的吸积和喷流现象。
星系:探讨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分类和星系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活动:观看黑洞和星系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黑洞和星系的性质和演化。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分享。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黑洞和星系的展示,加深对黑洞和星系的理解。
第三章:恒星的生命周期3.1 学习目标: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
3.2 教学内容:恒星的生命周期:介绍恒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恒星死亡:探讨恒星的死亡形式和遗迹,包括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黑洞的形成。
3.3 教学活动:观看恒星生命周期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并进行小组分享。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恒星生命周期和死亡的文章,加深对恒星的理解。
第四章:宇宙的极限4.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观测极限和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观测极限:介绍宇宙的观测极限,包括宇宙的可见部分和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
宇宙的膨胀: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包括哈勃定律和宇宙的加速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古代观念和现代理论。
2. 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和演化。
3. 宇宙的演化: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形成的顺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让学生举例说明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认识。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宇宙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2. 掌握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3. 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2. 宇宙的层次: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结构。
3.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的结构和层次,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结构和层次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宇宙的膨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膨胀现象。
2. 掌握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
3. 了解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膨胀:宇宙的加速膨胀现象。
2. 宇宙膨胀的原理: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关系。
3. 宇宙膨胀的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膨胀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膨胀的证据。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让学生了解宇宙膨胀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宇宙的未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8226;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2.作者简介史蒂芬#8226;霍金是继阿尔伯特#8226;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霍金运用天体物理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得出宇宙或膨胀或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结论。
文章涉及很多关于宇宙学的知识,但演讲者却从巫师和宗教预言谈起,通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等,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这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
学情分析:学生高一时学过《宇宙的边疆》一文,对顺利学习本文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尤其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教学时可资开发的宝贵资源。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内涵。
2、学习、欣赏本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3、了解关于宇宙学的基本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点拨引导为辅,配合适当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
投影幻灯1:尸佼《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板书课题:宇宙的未来学生简介霍金,老师适当补充、强调:人类自古而今对宇宙的不断追问与求索。
问题1:如果选择注释①霍金简介中的两个词或短语来描述你所知道的霍金你会选择哪两个?投影幻灯2:当代的爱因斯坦身残志坚要点:霍金辉煌的科学成就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设计意图:激趣,培养准确整合信息能力。
二、自主学习。
学生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投影幻灯3: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这篇演讲从和的预言说起,然后过渡到自己对的科学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预测宇宙或将,或将,这取决于,而现在,所以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宇宙的未来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宇宙的未来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突出问题。
2. 分析宇宙的未来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掌握并分析宇宙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难点:1. 对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 探讨人类在宇宙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学生课本、教案、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宇宙探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对宇宙的未来发展有什么了解和想法?Step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宇宙的未来》,并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讨论问题,如:宇宙的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宇宙发展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和挑战?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
Step 3 分析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可以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2.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指导学生把握全局,形成对宇宙未来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Step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宇宙的未来?我们对宇宙的发展有什么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个人写作或小组研究。
Step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问题,如:你对宇宙的未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想法?你觉得本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Step 6 作业布置(2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宇宙未来发展的研究报告。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恒星、星系、黑洞等宇宙学有关术语,知晓现存宇宙的发展趋势,能对地球以及自身存在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理解作者所述内容的含义,理清文本的论证重点与论辩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审读文句,体会行文的深奥与缜密之处,理解科学家严谨智慧而又不失幽默的探索情怀。
【教学难点】
1.理解演讲录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科技论文的属性的认识;
2.分析译文欧化的语言风格,理解作者表意的严谨与幽默;
3.了解专业术语的一般含义,清除文本阅读的障碍。
【教学关键】
牢牢抓住作者的论证对象,摆脱具体专业问题的羁绊,从而将行文思路把握住,服务于对作者主要观点的理解。
【学情分析】
着眼于高考,却也不能放下课本的研读。
对习题的追逐,有时会让学生无视眼下的教材,陷入到对教材的极度忽视中。
学生在进入高中一年后,其思维已经日趋成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对宇宙、人生这样沉重甚至遥远的问题的思考还缺少自己的成熟看法,有的只是一种渴望。
本课应该是很好的集中学生思维,考察其思维水平的机会。
【教学设想】
本课兼具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既有作者观点、段落大意的概括,也有宇宙浩瀚、前路渺茫的暗示。
如果能从文本中提炼出学生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哪怕激发出内心的真挚想法,那么学生思维的严密就指日可待了;至于段落大意、作者观点之类的工具问题,只要学生能有感于心、发乎于内,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一直以来,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而一旦强调人文性,又容易陷入到另一个极端中。
本课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重新把握语文属性的机会。
本课例尝试从段落划分入手,理清思路,最终升华到对宇宙、对人生的认识上来。
【课型】
讲授课
【学习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你还记得吗?你是怎么看的?是基于科学的严谨还是巫师般的智慧?显然不是巫师般的智慧,虽然他自己曾自嘲过这样的预测;我们从这个预测中看到的是一个科学家的严谨。
二、复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的作品:
(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时间简史续篇》 (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4)《时空本性》(5)《果壳中的宇宙》
2、写作背景
《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由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三、分析课文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文章较长,内容丰富,试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一→科学预言,更可靠些
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
一→其预言不可靠、荒谬
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物理方程的方程具有混沌性
一→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
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
宇宙的行为大尺度下简单不混沌一→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
继续膨胀下去
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收缩以至坍缩成一点
(二)合作探究具体研讨
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主要观点
明确:(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
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
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2、文章内容是谈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为什么开篇却谈巫师预言的尴尬、宗教预言的失败?
明确: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是为了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3、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明确: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
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4、这篇演讲词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这篇讲演,除了推理严谨外,语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点。
幽默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具有亲和力,使所阐发的事理更容易为听众接受。
如,谈到轮赌盘的旋转具有混沌性质,作者说
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能计算出它“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混沌现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兼有讽刺与幽默,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判断采取了审慎态度。
另外,这也是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事理的,它使深邃的物理学、宇宙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添了演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演讲虽然需要激情与技巧,但严谨的思维、幽默的语言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四、思考自己的评论:
按照严谨与幽默的要求去思考修改。
1、“江歌、刘鑫案”评论:谴责刘鑫,声援江歌母亲
2、“国际奥委会禁止俄罗斯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评论:俄罗斯违背规则付出的代价,奥委会的处罚得当与否
3、妖娆拉面的是与非
五、演讲稿的特点
1.面向众人:对象
剑桥大学,专业表达
2.宣讲理论:目的
推理严谨,讲解透彻
3.交流思想:共鸣
语言的感染力
总结:针对本文特点,给出分析;同时,注意演讲稿的一般特点。
最终选取自己能够把握、学生能够理解的进行讲解。
六、场景训练
1.说服你妈妈同意给你买一部新手机
2.向家长请假,与异性同学外出
3.拒绝去补习班,在家自学,说服家长
4.说服老师接受自己的解题思路
5.拒绝同学的无理要求,不再借钱给他
要求:推理严密,语言幽默。
附:
逻辑推理:推理师
一天,一个酒吧老板问一个顾客:”什么是推理师呢?”
逻辑师说:“你养小动物吗?”
“嗯”
“你爱他们么”
“爱”
“那么你一定爱自己的孩子吧!”
“当然”
“那么说你已经结婚了,所以说,你不可能是同性恋”
“哦,厉害,厉害”,老板说。
这时另一个顾客问老板什么是推理师,这个老板说“你养小动物吗”
“哦,我不养,我不喜欢小动物”
“那么你一定是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