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之-心血管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8.26 MB
- 文档页数:109
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解剖生理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器官的构成、生殖、循环、呼吸、消化、运动、感官、神经和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提高生物学知识水平以及探索生命本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解剖生理的相关概念以及各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一、动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动物解剖生理学概述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分支学科,也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其研究方法,物质基础及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有相似之处,主要是通过简单器官或者完整体的观察和解剖,运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揭示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
2. 动物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原则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人体器官及其组织间存在着各种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2)生物系统原则:人体各系统具有自身的生物特点,不同的系统之间也相互协调和影响。
(3)层次结构原则:人体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多个层次构成的,不同层级之间相互联系。
(4)适应性原则:生物体是适应环境的产物,适应能力不同,结构和功能也会不同。
(5)历史进化原则: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独立地产生的,而是在历史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二、动物解剖生理学系统分析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便机体能够吸收和利用。
其中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和胰腺等组织和器官。
口腔和胃主要负责食物的初步消化,口腔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和碳酸酐酶等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分解成糖类,碳酸酐酶则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同时唾液还含有一定量的消毒酶。
而胃则存在有环境酸性,嗜酸性分泌酸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并能杀灭食物中的微生物。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组织,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消化液分解食物,并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用于维持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1、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是有机体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
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以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与凋亡来实现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
2、细胞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3、动物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4、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颅部位于颅腔周围可分为:枕部、顶部、额部、颞部、耳部和眼部。
面部位于口腔和鼻腔周围,可分为眶下部、鼻部、咬肌部、颊部、唇部、颌部和下颌间隙部。
5、躯干:分为颈部(颈背侧部、颈侧部、颈腹侧部);背胸部:背部(耆甲部、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胸前部和胸骨部);腰腹部(腰部和腹部);荐臀部;尾部。
6、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脘部、掌部和指部)和前脚部。
7、后肢部: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跗部、跖部和趾部)8、基本切面:矢状面、横断面、额面(水平面)9、掌侧:前肢后面。
跖侧:后肢的后面。
背侧:四肢的前面。
10、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其基本物理特性是具有硬度和弹性,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和有机物(骨胶原)。
11、全身骨骼包括中轴骨骼、四肢骨骼、内脏骨。
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躯干骨。
四肢骨骼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12、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13、颅骨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构成。
14、面骨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颌前骨、颚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构成。
15、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
因其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
16、动物头骨特征:马的呈长锥状、猪呈锥状,牛比马短。
马、兔的面骨较长,狗、猫的较短。
牛的额骨上有角突,猪有吻骨。
1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
18、椎骨按位置分为颈骨、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上期——畜牧兽医动物解剖⽣理杂项兼名词解释笔记内容来⾃《动物解剖⽣理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动物解剖⽣理:是研究正常家畜和家禽的形态结构及其⽣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解剖学和⽣理学两部分。
①动物解剖学:(1)⼤体解剖学(2)显微解剖学(3)胚胎学②动物⽣理学2.形态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家畜和家禽集体的形态结构与机能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机能以形态结构为基础,形态结构⼜与机能相适应。
形态构造决定器官的机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机能,⽽当⽣理机能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变化时,形态结构也将随之发⽣变化。
因此,形态结构与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
掌握这⼀规律,⼈们可以在⼀定的⽣理范围内有意识地改变⽣活条件,强化功能活动,促进形态结构向⼈们所需要的⽅向改变,进⽽定向培育⼀些优良的畜禽品种。
3.四⼤组织:上⽪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4.⼗⼤系统:运动系统、、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殖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管系统5.有机体:由器官,系统组成的完整的有机体。
6.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
肌细胞多呈长纤维状,故称肌纤维。
(⼀)⾻骼肌:强⽽有⼒,作⽤迅速,但易疲劳,不能持久。
多附着在⾻骼上。
(⼆)平滑肌:不受意识⽀配,收缩缓慢,作⽤持久,不容易发⽣疲劳。
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及⾎管和淋巴管壁内,故⼜称内脏肌。
(三)⼼肌:⼼肌的收缩不受意识⽀配,有很强的⾃动节律性。
⼼肌分布于⼼脏。
7.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连结、肌⾁三部分组成。
8.⾻组织/构造:⾻的形态可分为长⾻、短⾻、扁⾻、不规则⾻⾻由⾻膜、⾻质、⾻髓、⾎管、神经构成。
9.头⾻:多为扁⾻和不规则⾻,分为颅⾻和⾯⾻两部分。
10.⿐旁窦:副⿐窦⼜称⿐旁窦,是⿐腔附近⼀些头⾻内的含⽓腔体的总称。
他们直接或者间接与⿐腔相通,故称⿐旁窦。
11.腹⽩线:位于腹底壁正中线上,剑状软⾻与耻⾻之间。
绪论1、★家畜解剖学: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三个假想面:①矢状面:与动物体纵轴平行,由于地面垂直的切面。
②水平面(额面):与地面平行,并与矢面垂直的切面。
③横断面:横过动物体,并与矢面和额面垂直的切面。
3、高等动物体的组织通常分为四种,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4、畜体10大系统: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泌尿系、生殖系、心血管系、淋巴系、神经内分泌系、感觉器和被皮系。
第一篇运动系统1、运动系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的功能①构成动物的体型②动物的使役能力③家畜的屠宰率及品质④骨的突起和肌肉作为定位的骨性或肌性标志第一章骨学和关节学第一节概述1、★骨骼的类型: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①长骨:骨体(又名骨干)和骨端(骨骺),骨骺与骨干连接的地方称干骺端。
支持体重、形成运动杠杆。
②短骨:支持、分散压力、缓冲震动。
③扁骨:支持、保护重要器官、为骨骼肌提供附着面。
④不规则骨:有些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
2、★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
①骨膜分纤维层和成骨层。
②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板障:在颅骨,骨密质构成内板和外板,两板间有骨松质,称板障。
③红骨髓结缔组织;黄骨髓脂肪组织。
骨松质中红骨髓终生存在,临床骨髓穿刺。
1、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主要包含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无机盐碱性磷酸钙。
2、骨连接: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①直接连接分为纤维连接和软骨连接。
②★间接连接:骨与骨不直接连接,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能灵活的运动,又称滑膜连接,简称关节。
3、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
关节囊:外层是纤维层,内层是滑膜层。
关节腔: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
4、关节的运动:滑动、伸和屈、内收和外展、旋转。
5、关节的类型:根据组成关节的骨数:单关节和复关节。
根据关节运动轴数目: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32开设学期:第一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解剖生理》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相应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掌握牛(羊)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了解猪、马、家禽等的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为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而编写的。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
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基本概念和畜体的基本结构;(2)掌握猪、牛、羊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形态构造、组织构造和位置及生理功能;(3)掌握兔的解剖特征;(4)掌握禽的解剖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在骨路标本上识别全身各骨、主要关节组成及骨性标志,在动物模型或动物标本上识别主要的肌肉;(2)能在标本上识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以及位置;(3)能在活体牛或羊身上指出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体表投影位置;(4)认识心脏和心包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及全身主要血管的分布,掌握体循环各肺循环路径;(5)熟悉全身主要淋巴结的位置;(6)认识脑、脊髓及各部构造及生理特点;掌握形成条件反射的物质基础,并能在生产中利用;(7)学会禽类、猪、羊的解剖技术,识别其内脏器官解剖结构;(8)在解剖和观察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解剖学的知识,分析归纳解决在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畜禽解剖学复习资料●解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它是医学和生物学各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畜禽解剖学是以马、牛、猪、羊、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或称巨视解剖学.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躯干:分为①颈部,包括颈背侧部、颈侧部和颈腹侧部;②背胸部,包括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③腰腹部,分为腰部和腹部;④荐臀部;⑤尾部。
●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
●后肢部: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
●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其中通过畜体正中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
其他矢状面称侧矢面。
●横断面:与畜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
●额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 ●长骨(Os longum):呈长管状,其中部称骨干或骨体,内有骨髓腔,两端为骺或骨端。
●短骨(Osbreve):一般呈立方形,多见于结合坚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分。
●扁骨(Osplanum):一般多呈板状,如颅骨等。
●不规则骨(Osirregulare):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畜体中轴,如椎骨等。
●骨膜(Periosteum):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位于骨质的外表面,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成骨细胞层构成。
骨内膜衬于骨腔的内表面。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Substantia compacta)位于骨的外周,坚硬、致密。
骨松质(Substantiaspongiosa)位于骨的深部,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成。
●骨髓(Medullaossium):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
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一、动物解剖学基础。
1. 骨骼系统。
- 组成: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头骨保护脑等重要器官,躯干骨构成脊柱和胸廓等,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例如,马的颈椎有7块,猪的也是7块。
- 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作为肌肉附着的支架,并且参与运动。
2. 肌肉系统。
- 分类: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受意识支配,例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带动骨骼运动;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壁等,不受意识直接控制,其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
- 肌肉的命名:根据肌肉的形状(如三角肌)、位置(如胸肌)、起止点(如肱三头肌)、功能(如伸肌、屈肌)等命名。
3. 消化系统。
- 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有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用于搅拌食物和辅助吞咽,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
- 胃:不同动物的胃结构有所不同。
单胃动物如猪、马等,胃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反刍动物如牛、羊等,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可对粗饲料进行发酵分解。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等。
-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粪便。
4. 呼吸系统。
- 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 鼻腔:有加温、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鼻毛可阻挡灰尘等异物,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黏附灰尘并湿润空气。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
5. 泌尿系统。
- 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和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