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真大--作文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二语文《下雨天,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下雨天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下雨天的。
2.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感受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作者在下雨天的心情变化。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
4.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在下雨天的趣事或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下雨天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下雨天,真好》一文,同学们对下雨天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和独特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趣事。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同学仍需加强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文,但部分同学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仍需提高。
3.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同学们对下雨天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内容教学重点:1.深刻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情感态度,并能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证明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并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特别是对环境的感知和对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今天早上的雨下的真大作文《今天早上的雨下得真大》“滴答滴答”,我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到了一些声音。
哎呀,这是什么声音呀?我揉了揉眼睛,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
突然,我一下子坐了起来,这不是雨声嘛!今天早上的雨下得可真大呀!我跑到窗户边,哇塞!那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落。
一颗颗雨滴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的,好像在演奏一场激烈的音乐会。
我忍不住想,这雨滴难道是着急去参加什么比赛,才跑得这么快?我赶紧穿好衣服,跑到客厅。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早餐,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这雨也太大了吧!”妈妈笑着说:“是呀,今天出门可得带好伞。
”我点了点头,心里想着,这么大的雨,路上肯定会有很多积水。
我打开电视,新闻里正在报道这场大雨。
好多地方都被水淹了,一些车子在路上熄了火,司机们可着急了。
我不禁感叹,这雨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到处捣乱!我走到阳台上,看到楼下的小花园里,那些花朵被雨水打得低下了头。
平时娇艳的玫瑰花,这会儿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就像一个垂头丧气的小姑娘。
而那些小草呢,倒是坚强得很,在雨中依然挺立着身子,难道它们是在跟大雨说:“你尽管下,我们可不怕!”这时候,爸爸回来了,他的鞋子和裤脚都湿透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外面怎么样?”爸爸皱着眉头说:“路上的积水都能没过脚踝了,走起来可费劲了。
”我心想,这雨难道是想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游泳池吗?不一会儿,雨稍微小了一点。
我和妈妈准备出门去买东西。
刚走到楼下,一阵风刮来,那雨点儿又变得密集起来,打在脸上凉飕飕的。
我赶紧把伞压低,可还是感觉有雨水钻进了我的脖子里,冷得我直哆嗦。
路上的行人都打着伞,匆匆忙忙地走着。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滑倒了,坐在水里“哇哇”大哭起来,他的妈妈赶紧把他扶起来,安慰着说:“宝贝别哭,咱们马上就到家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酸酸的。
好不容易到了超市,我发现超市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多。
大家都在讨论这场雨,有人说:“这雨要是再不停,地里的庄稼可就遭殃了。
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是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
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
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有关暴风雨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小学语文暴风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师提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小学习作教案“写雨景”作文讲评课1.通过习作讲评,欣赏精彩句子,学习遣词造句。
2.通过习作讲评,发现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修改提高。
3.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把段落写饱满。
习作重点:学会修改作文。
课前准备:1.精彩句子。
2.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欣赏(一)描写生动此时,雨真像一道帘子。
——杨辰莲那些雨打在我的伞上,噼噼啪啪的,就像一首乐曲。
——赵玲雨“哗哗哗”地打在我的雨衣上,豆大的雨珠顺着雨衣往下滑,好像一个个小屁孩在滑滑梯。
——丁储彬马路边有许多积水,车子一过,溅起阵阵水花,像是一座座喷泉。
——储乐怡草坪就像一幅地图,被水淹没的是海洋,露出水面的就是陆地。
——仲桢浩同学们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向食堂冲去。
——杨章境松针上有许多晶莹剔透的小雨珠,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棵闪闪发亮的圣诞树。
——孟娇有的同学手上没有撑伞,身上没穿雨衣,像一只受了惊的兔子,撒腿就跑。
——曹晨慧雨点打在屋檐上,流到地上,汇成了一条条欢快流淌的小溪。
——解雨欣(二)描写准确有的人鞋子已经湿透了,变成了棕黑色,也许用手轻轻一拧,就能拧出水来。
——杨奕奶奶两鬓的头发早已被雨水打湿,贴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睫毛上也凝着一颗颗雨珠。
——沈黄冰小草上沾满了雨珠,颗颗晶莹剔透。
——杨洋几个小男孩既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在校门口慢悠悠地走着,好像没下雨似的。
——储春惠有的人穿着雨衣,有的人打着雨伞,还有的人冒雨跑进学校。
——樊鹏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打着大大小小的雨伞,每个人都是愁眉不展、行色匆匆。
——徐丁楚一些不知名的果子,毫发未损,挂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有雨水从上面滑落下来。
——季文静(三)写出感受一直到上课,我们都在雨中漫步,真有点浪漫、飘飘欲仙的感觉。
——陈思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应该是温柔的,可今年的春雨却是来势凶猛。
——崔翀雨是那么的美丽、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徐连张早晨,我醒来,朦朦胧胧听见下雨声。
那天的雨下的好大作文那天的雨下得真是大到没边了。
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感觉整个世界都要被淹了。
那天早晨,阳光刚刚露个脸,我还想着要不要去跑步,结果一出门,哇塞!天上的云就像是把整个水库给翻倒了,倾斜得像是用水桶往下倒水一样。
“你看外面下得有多大啊!”我给小明打电话,想看看他有没有被打击到。
“我现在站在窗前,看得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小明说,“那雨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把整条街都罩住了。
别说跑步了,我连出去接个快递都得三思!”我这才意识到,不仅是我家那边,整个城市都被这场暴雨给搞得乱七八糟的。
街道上都是水,车子开得小心翼翼,就像是在玩“水上漂”。
那些车主真是有耐心,滴答滴答的雨声中,车灯闪烁得就像一串串小星星。
我决定去找点乐子,于是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附近的咖啡馆避雨。
我们一行人像是一群被大水冲了的鸟儿,湿漉漉地挤进了咖啡馆。
咖啡馆里已经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避雨人群,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则摆出一副“我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得意神情。
“我们也来杯热巧克力吧。
”我跟服务员说,实在是没办法对付这湿乎乎的天气了。
服务员点头,脸上挂着一副“我每天都在这迎接暴风雨”的表情。
等热巧克力送上来的时候,已经快满上小明一杯了,他一口喝下去,脸上立刻展现出一种“天上掉下来的救星”的表情。
“哎,你们知道吗,”小红突然开口了,“我刚才在街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结果那车的轮子全都被水泡起来了,骑着骑着人都漂起来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这雨天真是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趣事。
随后,我和朋友们开始聊起了天气预报,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些天气预报员也是一副“只能看天上的云”的无奈神情。
“你们有没有觉得,”小明边喝巧克力边说,“这种雨天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就像是在大自然里搞了一场特别的演出。
”大家一听,都点了点头。
是啊,虽然外面雨水滂沱,把我们的计划都泡汤了,但是这场雨的确让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变得特别而难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着、笑着,虽然外面风雨交加,但我们这里的气氛却像阳光一样温暖。
下大雨雨真大。
下得屋顶上起了烟。
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
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
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叶东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
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来的圆洞,很深。
大黑蜂是一个“人”过的。
紫薇花湿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
麻雀躲在檐下,歪着小脑袋。
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
哈,你还在呀!一只乌龟。
这只乌龟是我养的。
我在龟甲边上钻了一个小洞,用麻绳系住了它,拴在柜橱脚上。
有一天,不见了。
它不知怎么跑出去了。
原来它藏在老墙下面一块断砖的洞里。
下大雨,它出来了。
它昂着脑袋看雨,慢慢地爬到天井的水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从正面和侧面来写“雨真大”。
4、能从具体的场景中体会“我”以“玩”的心态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活泼生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从下雨的场景中体会“我”以“玩”的心态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活泼生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23下大雨2、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过下大雨时的景象吗?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过渡:想不想看看下大雨时大作家汪曾祺笔下的眼中世界、心中情怀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完了课文,这些生字词你一定能读好。
出示生词:屋顶檐下椽子捂着拴在倒吊橱柜老墙断砖昂着脑袋东倒西歪七零八落起了烟丁字泡听雨玩雨真大A、第一行:椽,翘舌音。
学习生字“屋”:“尸”与“至”联合起来表示“来到最终落脚处后身体躺下不动弹了”。
本义:个人寝室。
组词:屋檐。
檐:屋顶伸出墙壁的地方。
椽子:屋顶上用来架屋面板和瓦的条木。
B、第二、三行:开火车读。
C、第四行:指读。
(男生一起读!)D、第五行:读出雨真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雷雨天气的特点,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绘雷雨天气的特点。
2. 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雷雨天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请谈谈你们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雷雨天气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观察与讨论1. 教师分发观察日记本,让学生在课后观察雷雨天气,并记录下来。
2. 课上,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雷雨天气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三、实践与写作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雷雨天气的特点。
2.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雷雨天气,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雷雨天气,请大家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出示其他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创作与展示1. 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自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完成作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今天的雨下得好大作文我刚一出门,就被这雨给惊到了,今天的雨下得好大啊。
那雨就像有人从天上拿着大盆往下泼水似的,密密麻麻的雨滴连成了一片巨大的水帘。
我站在屋檐下,看着街道瞬间就被雨水淹没了。
地面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像一面面小镜子。
雨滴砸在积水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就像一个个小喷泉在跳舞。
我旁边的一个小孩兴奋地对他妈妈说:“妈妈,看呀,地上有好多小喷泉呢。
”他妈妈笑着说:“宝贝,这雨可真大呀。
”我心里想,这雨是不是要把整个世界都给洗刷一遍呢?路上的行人可就惨了。
那些没带伞的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有个小伙子,他用一本书顶在头上,试图挡住雨水,可那书哪能挡得住这么大的雨啊,他整个人很快就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
我忍不住想,他是不是在后悔出门没看天气预报呢?还有个小姑娘,她的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她一边努力地抓住伞,一边大喊:“这风怎么这么大呀?”她的声音很快就被雨声给淹没了。
汽车在雨中缓慢地行驶着,就像一只只在水里爬行的大乌龟。
车轮溅起的水花比车还高,那些水花像白色的翅膀一样。
我看到一辆汽车的雨刮器在快速地摆动着,就像两只拼命挥舞的手臂,想要把眼前的水帘给拨开。
司机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雨,脸上满是无奈,我想他肯定在想,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啊?街边的树在风雨中摇晃着,像是在和风雨做着激烈的斗争。
那些树枝就像手臂一样挥舞着,树叶被雨水打得沙沙作响,就像在哭泣。
我对朋友说:“你看那些树,是不是很可怜呀?”朋友回答:“是呀,这雨对它们来说可真是个大考验呢。
”再看看那些小商店,店主们都站在门口,望着这大雨发愁。
有个卖水果的老板,他一边把水果往店里搬,一边嘟囔着:“这雨要是再不停,我的水果可都要被泡坏了。
”他的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
旁边花店的老板娘也在忙着把花往屋里挪,她大声说:“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虽然这雨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我却觉得它也有可爱的地方。
这大雨就像大自然的一场盛大表演,雨滴是演员,风声是伴奏,它们共同演奏着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雨天的自然现象,了解雨天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雨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2)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雨天的特点,学会描述雨天景色。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天作品。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雨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并体验雨天,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雨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雨天的观察和体验。
2. 知识讲解:(1)介绍雨天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讲解雨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观察与描述:(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描述雨天景色。
(2)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作品。
4. 创作环节:(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热爱生活。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并记录下一次雨天的景色和感受。
2. 写一篇关于雨天的作文,表达对雨天的认识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天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 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积极态度。
3. 学生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雨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观察与描述雨天景色时的表现。
3. 学生在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雨天户外活动,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
业绩材料号
《雨下得真大》习作讲评
上饶市一小祝敏
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理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围绕一个中心以多角度观察,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初步去赏析别人的作品,并掌握独立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年入春以来,大雨总是特别频繁地光临我们的生活,虽然带来诸多不便,却为我们学习观察习作提供了好素材。
阅读完同学们“雨下得真大”这篇习作后,原本总是会被大雨搅得心烦意乱的我却爱上了你们笔下的大雨。
因为你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才有了笔下精彩的雨的世界。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分享同学们的佳作,一起来走进“雨下得真大”习作讲评课。
二、教师总的评价
首先,祝老师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
全班55位同学中,多数同学都能围绕“雨下得真大!”这一中心,从天空、雨的样子、人的感受、动植物的表现等方面把内容写具体(板书),还有14位同学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语言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因此荣登咱们今天的光荣榜,他们是:吴周学涵、万涛锐、华心莹、陈元信、胡馨月、刘雨蓝、林津如、管耘艺、吴嘉禾、王妹蘅、祝芷若、周浩文、虞康妮、钱春宇。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能再现大雨的孩子,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三、评析“天空篇”
未能上榜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由于大家习作中的亮点太多了,瞧,祝老师把他们一一收进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作品欣赏园。
”
1、让我们首先步入“天空篇”,看看大雨来临时的天空都是什么样的?
2、看到了吗?是谁的精彩段落,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读读。
好吗?
3、这么多富有个性化的描写,你喜欢谁的?为什么?
4、小结:“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因为同学们有了细致的观察,才巧妙地得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把读者领进了一个个奇妙的雨世界。
(板:细致观察)
四、评析“写实篇”
1、老师还发现不少同学在习作中能再现生活,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我们再翻开“写实篇”去看看吧!
2、小作者们请起,大声读读自己的佳作吧!
3、同学们,大雨中,你有没有跟刚才几位同学习作中类似的生活感受?有没有雨中自己独特的经历或快乐呢?
4、小结:这些都是习作的好材料呀!同学们,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联系生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文章就是与众不同的。
(板:表达真情)
五、评析“童话篇”
对了,老师还在同学们的习作中聆听着一个个雨中的童话呢,想不想去听听?
1、课外展示:让我们悄悄走进童话篇?
2、小作家们,来读读你们创作的童话吧!
3、看谁最了解我?为什么老师称这些精彩段落为“雨中的童话”呢?
4、小结:想象是灵魂的眼睛。
(板:大胆想象)同学们极富相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再现大雨来临时动植物的表现,多么灵动的雨中童话呀!
总结,同学们,刚才的那些小作者们正是做到了这三点,才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六、课堂评改作文
1、好了,欣赏这么多佳作,同学们一定收获极少,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做回小老师,帮助一位同学修改作文,好吗?
2、每次要求同学们修改作文,祝老师的口头禅是什么?我也是学来的,这可是
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修改作文的绝招呀!
3、让我们再次提醒自己——再读,再读,再读。
4、出示要求:请两位同学合一份习作,自己边读边改,围绕“内容是否具体生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评改。
(1)把句子改得通顺、连贯。
(2)思考哪一处应把概括变为具体?
(雨的样子,雨中的植物等描写)
(3)小结:看,好文章就是这样改出来的。
(出示课件)
七、教学总结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懂得欣赏他人的文章,更要学着耐心、细致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俗话说:文章不厌的改,这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今后的习作中还需要你们通过自己的感情思维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才会精彩不断。
板书设计:
习作讲评:下大雨了!
改:1、通顺、连贯
细致观察
2、内容具体、生动表达真情
大胆想象
四年级乒乓球个人单打成绩表
1、易鑫龙四(1)11:8 16:14
2:0(易胜)
2、章潮超四(5)8:11 14:16
11:5 17:15(易胜) 3、刘鹏鹭四(3)9:11 6:11
0:2(刘胜)
4、刘玙铮四(1)11:9 11:6
5、章潮超四(5)11:9 12:10
2:0(章胜)
6、刘鹏鹭四(3)9:11 10:12
单打第一名:易鑫龙四(1)
第二名:刘玙铮四(1)
第三名:章潮超四(5)
第四名:
四年级乒乓球团体赛成绩
第一名四(1)
第二名四(5)
第三名四(3)
第四名四(2)
第五名四(6)
第六名四(4)
四年级乒乓球团体赛成绩表
班级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净胜局积分名次四(1) 2:0 2:0 2:0 2:0 2:0 10 10 1 四(2) 0:2 1:2 1:2 1:2 2:1 5 2 4 四(3)0:2 2:1 2:1 0:2 1:2 5 4 3 四(4) 0:2 2:1 1:2 0:2 1:2 4 2 6 四(5)0:2 2:1 2:0 2:0 2:0 8 8 2 四(6) 0:2 1:2 1:2 2:1 0:2 4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