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0.56 KB
- 文档页数: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1.加工方法机械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焊接加工、冲压加工、锻造加工和喷涂加工等。
其中,切削加工是最常见的加工方法,它通过切削刀具切削工件材料,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磨削加工是利用磨料进行研磨和抛光,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焊接加工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将两个或多个工件连接在一起。
冲压加工是通过模具对薄板材料进行变形和切削。
锻造加工是利用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喷涂加工是将涂料喷涂在工件表面。
2.加工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的加工工序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镗削、拉伸、冲孔等。
车削是利用旋转的切削刀具将工件外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铣削是将刀具在工件上旋转和移动,将工件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钻削是通过切削刀具旋转和推进,在工件上形成孔洞。
磨削是利用磨料切削材料,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镗削是通过切削刀具在孔内切削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拉伸是将金属材料拉伸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冲孔是利用模具对板料进行冲孔,形成所需孔洞形状和尺寸。
3.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加工精度,它是描述工件形状和尺寸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加工精度一般分为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是指工件尺寸与设计要求尺寸之间的偏差。
形位精度是描述工件形状和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表面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
4.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外观和性能。
常见的表面质量要求包括粗糙度、平面度、圆度和直线度等。
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单位面积上起伏的平均高度差。
平面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的一个指标。
圆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圆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直线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直线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总之,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加工方法、加工工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对零件进行材料加工、成形和加工表面处理等过程,最终使得零件达到所需的形状、尺寸、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下面将介绍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一、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流程1.零件装夹零件装夹是指将待加工的零件固定在加工设备上,以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准确,加工过程中不产生相对位移。
2.车削车削是通过旋转工件,以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方式,将工件外表面旋削下来,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3.镗削镗削是通过将刀具在工件内孔中做径向运动,去除内孔表面的金属材料,使其达到所需的直径、圆度和光洁度要求。
4.铣削铣削是通过将刀具在工件上做径向和周向运动,去除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使其达到所需的平面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要求。
5.火花加工火花加工是利用电火花放电原理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放电,将工件上的材料溶解和熔化,并通过水冷剂迅速冷却,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6.磨削磨削是通过在工件表面和砂轮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去除,以达到所需的平面度、圆度、光洁度和尺寸要求。
7.锤击锤击是通过将锤击力作用于工件上,去除工件上的金属材料,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8.切割切割是通过机械力或热能,将工件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切割方法有剪切、火焰切割、激光切割等。
二、常见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方法1.塑性加工塑性加工是通过在零件上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塑性加工方法有拉伸、压缩、弯曲、冲压等。
2.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零件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变其性能和硬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退火、时效等。
3.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零件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镀铬、镀镍、镀锌、喷涂、抛光等。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切削、磨削、钻孔、铣削、车削等操作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切削原理:机械加工的核心过程是切削,切削原理是切削过程中工具刃口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中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以及切削力等基本概念。
2.工艺规程:机械加工的过程需要设计工艺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确定工艺参数以及机床刀具的选择等。
工艺规程是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3.机床类型与选择:机床是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类型非常重要。
常见的机床类型包括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
不同的机床有着不同的加工能力和适用范围。
4.刀具类型与选择:刀具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刀具类型包括车刀、铣刀、钻头、刨刀等,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工件材料和切削类型等因素。
5.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这些参数影响着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效果、表面质量以及加工时间等。
正确地选择和控制这些参数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6.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质量是评价加工效果的重要指标。
表面质量受到切削工具的刃口状况、切削参数的选择以及机床精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对于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关键。
7.公差与尺寸链:加工过程中,公差是指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工件所允许的误差。
在加工过程中,合理地选择公差能够在一定的经济成本范围内保证产品质量。
尺寸链是一种通过合理地选择加工公差来保证产品尺寸质量的方法。
总的来说,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包括切削原理、工艺规程、机床类型与选择、刀具类型与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表面质量、公差与尺寸链等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削、精加工、成形等一系列工艺的过程。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常见工艺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切削和切削时与工件接触的刀具进行物理性加工,将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得以满足要求。
刀具通过施加力量,对工件进行切除和切削,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1. 铣削铣削是一种利用铣刀进行旋转切削的加工方法。
通过将铣刀沿着工件表面运动,实现对工件形状的切削和加工。
铣削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具有高效、精度高的特点。
2. 钻削钻削是一种利用钻头进行旋转切削的加工方法。
钻头通过旋转和进给运动,将材料中的部分物质切除,形成孔洞。
钻削常用于对金属、木材等材料进行孔加工,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和建筑装饰等领域。
3. 车削车削是一种利用车刀进行旋转切削的加工方法。
通过将车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实现对工件外形和尺寸的加工。
车削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具有高效、精度高的特点。
4. 磨削磨削是一种利用磨料对工件进行切削和磨损的加工方法。
通过将磨料沿工件表面运动,对工件进行精密加工,提高表面的质量。
磨削常用于对硬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加工,如磨削金属零件的表面。
5. 铣齿铣齿是一种利用铣刀铣削齿形的工艺方法。
通过将齿形刀具沿工件上的齿形轨迹运动,实现对齿轮等工件齿形的加工。
铣齿在齿轮制造和机械传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机械加工工艺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根据工件的性质、要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需要注意工件的固定和夹持,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在刀具的选择和使用上,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形状和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确保刀具的刃磨状态良好。
4.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削液的使用和切削温度的控制,以保证加工质量和工具寿命。
机械加工技术基础机械加工技术是制造业中常用的一种生产方法,它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切削、成形和加工。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
1.切削工艺切削是机械加工技术中最常见的工艺,它通过将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和削除材料,来达到加工的目的。
常见的切削工艺包括车削、铣削和钻削。
1.1 车削车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工件来对其进行切削的工艺。
它使用车床上的刀具,将刀具沿着工件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削除材料,达到加工的目的。
车削可用于加工直径较大的工件,如轴和轮毂。
1.2 铣削铣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刀具来对工件进行切削的工艺。
它使用铣床上的刀具,在工件表面上按照特定路径进行移动,削除材料,实现加工。
铣削可用于加工各种形状的工件,如平面、凸台和齿轮。
1.3 钻削钻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刀具来对工件进行切削的工艺。
它使用钻床上的钻头,将刀具沿着工件表面进行旋转和进给,削除材料,实现加工。
钻削常用于加工孔洞或在工件表面形成凹槽。
2.成形工艺成形是机械加工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工艺,它通过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来实现加工的目的。
常见的成形工艺包括锻造、压力成型和焊接。
2.1 锻造锻造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和冲击,将其塑性变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锻造通常使用锻压机和模具,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成形。
锻造可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如车轮、曲轴和锤头。
2.2 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一种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变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压力成型工艺包括冲压和注塑。
冲压是将金属板料通过模具进行压制,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注塑是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2.3 焊接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材料熔接在一起的工艺。
焊接常用于连接金属材料,以形成强固的连接。
常见的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激光焊接。
3.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技术需要使用各种加工设备来实现加工工艺。
常见的加工设备包括车床、铣床、钻床、锻压机、冲压机和焊接设备。
这些设备在加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加工力和动力,并能实现各种运动路径和操作方式。
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newmaker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专咫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包含:1 .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与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等;2 .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3 .零件的加工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4 .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与油漆等;5 .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与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之工艺过程。
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与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之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要紧内容。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与走刀。
(一)工序工序是指一个或者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者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
区分工序的要紧根据,是工作地(或者设备)是否变动与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是否连续。
图3-1所示的圆盘零件,单件小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过程如表3-1所示;成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过程如表3-2所示。
20表3-1圆盘零件单件小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表3-2圆盘零件成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铳刀铳刀<a)同时车夕隔和倒角(b)同时播IJ两凸台面图3-2复合工步图3-3多工位加工工位[--装卸工件;工位口--钻孔;工位III-扩孔;工位IV一皎孔三、工件的夹紧(一)工作夹紧概述如上所述,工件在加工前需要定位与夹紧。
这是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于定位在后面章节中全面论述,本节对工件在机床上或者夹具中的夹紧作一概略说明。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基本知识1.1.1机械加工工艺总过程机械加工工艺的整个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零件的全过程。
在实施对零件的机械加工前,须对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总过程、方法和加工目标进行规划,即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它的主要依据是产品图纸、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现场加工设备及生产条件等。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需要如下过程:⑴分析加工零件要设计零件生产加工工艺,首先要分析加工零件,充分领会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零件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加工的经济性。
⑵选择毛坯选择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全面考虑机械加工成本和毛坯制造成本,以达到降低零件生产总成本的目的。
⑶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总过程:包括,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划分工艺过程的各工序组成,安排各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间的相互组合等。
⑷工序设计:对工艺过程中包含的各工序进行详细的工艺设计。
1.1.2 加工零件分析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前,准确地对加工零件分析,是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前提,零件分析包括:①分析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被加工零件在产品中的装配位置和作用,进而了解零件上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依据,找出主要技术要求和加工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加以保证,对图纸的完整性、技术要求的合理性以及材料选择是否恰当等提出意见。
②审查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在充分领会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审查零件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加工的经济性,遇到工艺问题与设计问题有矛盾时,与设计人员共同磋商解决方法。
1.分析零件要求在通过分析装配图、产品说明书等,熟悉了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位置、装配关系和工作条件的前提下,还应进一步分析零件图样,搞清楚零件主要和关键的技术要求,理解各项技术要求对零件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零件图的分析包括:(1) 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在了解零件形状和结构之后,应检查零件视图是否正确、足够,尺寸、公差以及技术要求的标注是否齐全、合理等。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0总体要求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含义及标注方法;金属切削和刀具的一般知识、常用夹具知识;能正确选用常用金属材料,了解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
一、机械零件的精度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
理解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种类。
掌握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简单计算和配合性质的判断。
1.1基本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及等级(20个公差等级,IT01精度最高;IT18最低)、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了解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1.2配合制:(1)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选用;会区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
(2)了解配合制的选用方法。
(3)配合类型:间隙、过渡、过盈配合(4)会根据给定的孔、轴配合制或尺寸公差带,判断配合类型。
1.3公差与配合的标注(1)零件尺寸标注(2)配合尺寸标注2.了解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理解形位公差及公差带。
2.1几何公差概念:1)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
作用:控制形状、位置、方向误差。
3)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2.2几何公差带:1)几何公差带2)几何公差形状3)识读3.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等)及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平面样板等),并能对零件进行准确测量。
3.1常用量具:(1)种类: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
(2)识读:刻度,示值大小判断。
(3)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校对零点,测量力控制。
3.2专用量具:(1)种类:螺纹规、平面角度样板。
(2)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3.3量具的保养(1)使用前擦拭干净(2)精密量具不能量毛坯或运动着的工伯(3)用力适度,不测高温工件(4)摆放,不能当工具使用(5)干量具清理(6)量具使用后,擦洗干净涂清洁防锈油并放入专用的量具盒内。
项目一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 、在机械制造中,根据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生产类型可分为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生产类型的划分除了与有关外,还应考虑。
2、零件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常见毛坯种类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 __________ 。
4、基准根据功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5、在工件定位中,限制了三个自由度的基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了二个自由度的基准称为_________________ ;限制了一个自由度的基准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6、工件定位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种。
7、夹具上对于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8、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加工阶段。
10、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
11 、单件时间包括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判别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 )
2、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 )
3、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 )
4、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 自为基准" 原则。
( )
5、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
( )
6、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 )
7、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 )
8.工序集中优于工序分散。
( )
9、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 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 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 应标成下偏差为零,对于孔类内孔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成上偏差为零。
( )
10 .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 )
三、选择题
1、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
A.生产过程
B.工艺过程
C.工艺规程
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
A .工步B.工序 C.工位 D.安装
3、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 。
A.设计基准
B.装配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
4、自位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这是由于( ) 。
A. 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B.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C .能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 能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5、用( ) 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完全定位。
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少于六个自
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 。
A. 六个支承点
B. 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承点
C.完全定位
D.不完全定位 F.欠定位
6、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是( ) 。
A.完全定位
B.欠定位
C.不完全定位
7、工件定位中,由于( ) 基准和( )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
B.工艺
C.测量
D.定位
E.装配
8、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与( ) 有关。
A.本道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
B.本道工序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
C.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误差。
9、试指出下列零件在加工中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哪个阶段:
①车床主轴(45 钢) 的调质工序;( )
②车床主轴(45 钢) 各主轴颈的高频淬火(G54) ;( )
③车床尾架铸件的人工时效处理;( )
A. 粗加工前
B. 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
C.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
D.精加工后,光整加工前
10、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采用()分布,其公差值可按经济精度查表;毛坯尺寸的公差是采用()分布,其公差值可按毛坯制造方法查表。
A.单向
B.双向
C.对称
11、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称为()。
A.基本时间
B.劳动时间
C.单件时间
D.服务时间
12、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则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
A.愈少
B.愈多
C.与生产批量无关
四、名词解释
1. 生产过程
2. 工艺过程
3. 工序
4. 安装
5. 生产纲领
6. 零件结构工艺性
7. 基准
8. 辅助基准
9. 经济精度
10.工序公称余量
五、综合应用
编制下图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材料:铸铁。
大批生产。
写出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定位基准,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