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574演示文档.ppt
- 格式:ppt
- 大小:623.19 KB
- 文档页数:29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学前心理学》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本章主要内容有: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发展特点,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等。
教学目标:1.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理解情绪和情感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儿童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3. 掌握培养儿童良好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方法。
重点: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情绪吗?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绪问题?”引发学生对情绪和情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是指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情感是指人在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态度。
2. 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喜、怒、哀、惧四大类。
3. 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婴儿期情绪不稳定,幼儿期开始出现情绪的自我调节,童年期情绪和情感逐渐稳定,青春期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
4. 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功能:调节生理状态、适应环境、参与社会交往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四、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情绪和情感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情绪和情感定义:情绪——主观体验、生理反应;情感——主观体验、态度分类:喜、怒、哀、惧发展特点:婴儿期不稳定,幼儿期自我调节,童年期稳定,青春期丰富多彩功能:调节生理状态、适应环境、参与社会交往培养方法:关注内心体验,正确表达情绪,建立调节机制,培养调节能力作业设计:1. 请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答案:情绪是指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情感是指人在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态度。
学前教育心理学 ppt学前教育心理学 PPT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有效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制作一份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 PPT,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呈现相关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一、幻灯片 1:封面在封面页,我们可以使用一张温馨的幼儿园场景图片,或者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们欢笑的照片。
标题“学前教育心理学”要突出、醒目,字体可以选择一些活泼、富有童趣的样式。
副标题可以写上“探索儿童心灵的奥秘,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幻灯片 2:目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2、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3、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4、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5、学前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与策略6、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三、幻灯片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这一页可以先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即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可以列举一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
可以用简单的图表来展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幻灯片 4: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这一页,我们可以从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来阐述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比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较为迅速,他们往往通过触摸、观察、倾听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在注意方面,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
可以配上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案例来帮助理解。
五、幻灯片 5:感知觉的发展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视觉方面,他们的颜色知觉、形状知觉等逐渐发展完善。
听觉方面,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
触觉方面,通过触摸来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等。
可以用一些实验数据或者实际观察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六、幻灯片 6:注意的发展讲解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如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可以举例说明,比如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很容易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吸引注意力。
同时,也要提到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如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方式。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技能的含义及其分类,理解技能学习的特点; 2.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理解幼儿动作的形成过程,并初步掌握幼儿动作技能培养的方法;3.理解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了解儿童智慧发展理论;4.了解幼儿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并结合实际思考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智力技能本章重点:技能学习及其特点;幼儿动作技能、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培养。
本章难点: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治理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第一结技能与技能学习(一)技能的概念 1. 技能的定义 2.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二)技能的种类 1. 动作技能 2. 智力技能 3.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三)技能学习及其特点1. 技能学习 2. 技能学习的两大特点(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到过程(2)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第二节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一)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运动、操作与动作 2.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1)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2)施米特的图示理论(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动作的定向(2)动作的模仿(3)动作的整合(4)动作的熟练 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2)躯体运动的发展 3.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1)知识经验(2)讲解与示范(3)练习(三)动作技能的培养 1.运动教育(1)运动教育的含义(2)运动教育与传统运动技能教学的区别(3)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 2. 动作技能的训练(1)动作定向的训练(2)动作模仿的训练(3)动作整合的训练(4)动作熟练的训练 3. 蒙台梭利幼儿动作教育(1)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2)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第三节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一)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加里培林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1)原型模拟(2)分阶段练习(二)智力技能的发展与培养 1.皮亚杰智慧发展论(1)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2)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智力技能的培养(1)表征能力的发展(2)模仿和游戏三、考核知识点(一)技能与技能学习 1.技能的概念(1)技能的定义(2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2.技能的种类(1)动作技能的定义(2)动作技能的分类(3)智力技能的定义(4)智利技能的分类(5)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3.技能学习及其特点(1)技能学习的定义(2)技能学习的特点(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1)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2)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3)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3.动作技能的培养(1)运动教育(2)运动教育与传统运动技能教学的区别(3)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4)动作技能的训练(5)蒙台梭利幼儿动作教育的目的(6)蒙台梭利幼儿动作教育的方法(三)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1.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1).加里培林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三阶段论(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 2.智力技能的发展与培养(1)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2)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表征能力的发展(4)模仿和游戏四、考核要求(一)技能与技能学习 1.技能的含义(识记) 2.技能与知识的关系(理解) 3.动作技能的含义(识记) 4.动作技能的分类(了解) 5.智力技能的含义(识记) 6.智利技能的分类(了解)7.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识记)8.技能学习含义(识记)9.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1.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理解) 2.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理解) 3.施米特的图示理论(理解) 4. 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的比较(理解) 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识记) 6.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理解)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识记)8.运动教育的含义(识记)9.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理解)10.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了解)11.动作技能的训练(应用)12.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理解)13.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应用)(三)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1.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应用) 4.皮亚杰的智慧发展阶段论(理解) 5.运算的含义(识记) 6.内化的含义(识记)7.表征的含义(识记)8.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理解)9.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理解)10.幼儿表征的发展过程与幼儿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的关系(理解)11.模仿和游戏在幼儿智力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