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24
中国地理考试练习题100分55分钟完卷一、单项选择题(75分,每小题2.5分,共30小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四个地点,所在省区简称的排序正确的是()A.内蒙古、黑、滇、粤B.甘、辽、藏、闽C.新、内蒙古、川、桂D.新、甘、黑、粤2.四地所在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关于四地所在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B.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C.③④两地所在省区均属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D.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5.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 中国人口数量明显下降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高速增长阶段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8年左右以后6.对b曲线在2015年后上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D.出生率明显下降7.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C.人口老龄化严重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8.“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9.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A.冀、鲁B.鲁、辽C.津、苏D.吉、辽10.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日组合正确的是A.藏族—开斋节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C.傣族—火把节D.满族—泼水节读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回答11~13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是()、()。
二、判断题1.()197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
2.()实地考察并进行调查研究是地理学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3.()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能够帮助旅游业的管理者充分地认识和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业发展规模并进行合理建设布局,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中国旅游地理的重点内容是旅游业与中国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
三、选择题1.在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中,值得借鉴的有()。
A多媒体辅助学习法B对比分析法C实地考察法D课堂讲授法E地图辅助学习法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地理学的分支学科B边缘学科C应用学科四、简答题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一、填空1.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的条件。
2.旅游资源按其属性来划分,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3.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
二、判断题1.()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质地貌类、水体类、大气与天象类、生物类、风土民情等。
2.()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
3.()我国地处亚欧大陆西部,太平洋东岸,巨大的海陆差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4.()我国最著名的丹霞地貌是福建的丹霞山。
5.()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是我国最典型的火山熔岩景观。
6.()“吉林树挂”以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享誉中外。
7.()”佛光”又称宝光,是由外红内紫的七色光环围绕着人的身影,这种现象以普陀山出现的次数最多,最著名。
三、选择题1.旅游资源的特点是()A多样性定向性复杂性变化性 B多样性定向性唯一性变化性C多样性唯一性复杂性变化性 D 季节性定向性唯一性变化性2.下面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A九寨沟B路南石林C吉林雾凇D少林寺3.下面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A北京故宫B曲阜孔庙C长江三峡 D云冈石窟4.下面山脉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习题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回答1~3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B.b C.c D.d2.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天山多沙尘天气B.该山地降水大于北坡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3.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处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注:1、雅鲁藏布江、黄河、湟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2、西宁、拉萨、格尔木、青海、西藏自治区(2)图中字母A 、B 代表的铁路分别是 A 、B 。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理练习(四)1.(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略图(图13)图13材料二: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4)图14材料三:由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图13阴影区域)。
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铝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
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
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
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6分)(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
(6分)(4)该区域大力发展炼铝工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会加剧全球的_______________效应。
试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简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10分)2.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造成该地区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七、八月份造成该地区大范围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2分)(2)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14分)(3)该地区是我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初中地理中国交通专题练习(含试题解答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关于下图中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图中的铁路枢纽都是省级行政中心B.由沈阳至武汉便捷的铁路线,要通过图②④中的纵向铁路干线C.①②③④四地中,从①处乘火车去贵州最远D.①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②④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2.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铁路线是陇海线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C.③铁路线是贵昆线D.④城市位于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的交点是()A.哈尔滨B.大连C.满洲里D.绥芬河4.根据如图“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与票价的关系图”,小芳同学从厦门大学回到距离300千米远的家乡渔村度假,最经济便捷的交通方式是()A.铁路B.水运C.航空D.公路5.下列铁路枢纽中,表示郑州的是()A.B.C.D.6.如图早20四季80年代来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运费和距离的相关统计图,当运输距离在80~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A.空运B.公路C.铁路D.水运7.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B.②铁路是京九线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级行政中心D.③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位于黄河入海8.读“贵广高铁示意图”贵广高铁的桥梁和隧道特别多,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B.降低成本C.气候多变D.保护耕地9.对图中所示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如图区域位于第二级阶梯B.如图区域气候干旱C.京沪线经过如图区域D.如图区域位于四川盆地10.下列既跨黄河又跨长江的一组铁路干线是()A.陇海线、兰新线B.京包线、京九线C.沪昆线、焦柳线D.京广线、京九线11.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以桥代路的方法主要原因是()A.为了保护草皮B.为了不破坏冻土层C.为了野生动物安全迁徙D.防止水土流失12.读铁路枢纽结构图,下列铁路线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京九线B.②是京沪线C.③是青藏铁路D.④是京九线13.浙赣线和京广线的交汇城市是()A.南昌B.长沙C.株洲D.衡阳14.西安某同学想在暑假乘火车到杭州旅行,读图分析,乘车路线合理的是()A.陇海线﹣连云港﹣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B.陇海线﹣﹣﹣徐州﹣﹣﹣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C.陇海线﹣﹣﹣郑州﹣﹣﹣京九线﹣﹣﹣株洲﹣﹣﹣浙赣线﹣﹣﹣杭州D.陇海线﹣﹣﹣徐州﹣﹣﹣京九线﹣﹣﹣南昌﹣﹣﹣浙赣线﹣﹣﹣杭州15.与古丝绸之路走向大体一致的铁路干线是()A.京包﹣包兰线B.京哈﹣京广线C.宝成﹣成昆线D.陇海﹣兰新线16.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依次为()A.公路、空运、水运、铁路B.公路、空运、铁路、水运C.水运、铁路、空运、公路D.铁路、水运、空运、公路17.哈尔滨到大连的高铁用了“以桥代路”,其目的是()①节约投资成本②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③方便藏羚羊通过④节约沿途地区的土地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8.山西煤运到上海的最佳运输选择是()A.公路B.铁路C.铁路+长江航运D.铁路+海运19.长江沿岸重要的四大港口自西向东依次是()A.重庆宜昌南京上海B.宜宾武汉南京上海C.宜宾重庆汉口上海D.重庆武汉南京上海20.被称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铁路线在我国是指()A.陇海、兰新、北疆三条铁路干线B.京广、京沪、京九三条铁路干线C.浙赣、湘黔、贵昆三条铁路干线D.南疆、北疆、青藏三条铁路干线21.陇海线与京沪线、京广线、宝成线交汇的城市依次是()A.徐州郑州宝鸡B.郑州徐州西安C.徐州洛阳宝鸡D.郑州洛阳宝鸡22.如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若北线为京广线,则交通枢纽一定不是()A.北京B.株洲C.郑州D.武汉23.下列铁路线附近,既有观光、文化旅游景点,又有沙漠探险内容的是()A.沪杭线一京沪线一京哈线B.陇海线一兰新线﹣南疆线C.浙赣线一湘黔线一贵昆线D.陇海线一宝成线一成昆线24.下列铁路线中,受大风和沙尘天气影响比较严重的是()①京包铁路②宝成铁路③包兰铁路④青藏铁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5.读图,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C.丙地有京津唐工业基地D.图中京沪铁路线经过济南二.解答题(共15小题)26.2012年12月26日开通的京广高铁,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铁线路。
高中中国地理答题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太湖B. 鄱阳湖C. 洞庭湖D. 青海湖2. 长江流经的省份数量是:A. 7个B. 8个C. 9个D. 10个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澜沧江4.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成都5. 下列哪个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沙漠?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戈壁滩C. 撒哈拉沙漠D. 卡拉库姆沙漠二、填空题6.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______万平方公里。
7.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______公里。
8. 中国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_。
9.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即西高东低。
10.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2. 描述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13. 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四、论述题14. 论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1. B2. C3. D4. B5. A6. 9607. 180008. 汉族9. 三级阶梯10. 台湾岛【讲解】1.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
2.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11个省份,包括青海、西藏、四川等。
3. 中国五大河流包括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和澜沧江。
4.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中心。
5.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6.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7.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18000公里。
8.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9. 中国地势特点是三级阶梯,即西高东低。
10. 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
11.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上交通。
12. 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纬度跨度大,地形复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类型各异。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总量大,产业集聚度高,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等。
中国地理练习题(七)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下面的工业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t3为三个发展阶段,A、B、C为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O、P、Q为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
据此完成1-2题。
1. 若P为工业部门,则指A. 钢铁、煤炭B. 计算机、核工业C. 汽车、航天飞机D. 电力、化学2. 大部分在t3阶段形成的工业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是A. 都为高技术产业B. 以轻工业为主C.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 多分布在大城市下图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 对该镇服装产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服务与社会服务较为完备B. 产品生产附加值高,企业利润丰厚C. 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集中D. 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市场均在海外4. 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B. 交通便利,有利产品集散C. 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 集中治理工业污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读我国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 图中南港重工业区布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原料B. 交通C. 人才D. 环境6. 图中各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先进制造业产业区②南港重工业区③滨海高新区④临港工业区A. ②④①③B. ②③④①C. ④①③②D. ①③②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7-9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产销流程示意图。
材料二:以宁波为龙头,以宁海为基地,加上周边的温州、台州、丽水、义乌、桐庐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的产业圈。
这里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中小,产品物美价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购中心和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旅游地理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可可西里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 )多种。
A、220B、250C、240D、230正确答案:D2、青藏高原的最佳的旅游季节是( )。
A、3月-10月B、4月-9月C、3月-9月D、4月-10月正确答案:A3、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
A、南沙群岛B、海南岛C、台湾岛D、崇明岛正确答案:C4、( )是河北最大的城市,是距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
A、洛阳B、石家庄C、保定D、秦皇岛市正确答案:B5、独乐寺的匾额相传是( )官吏严嵩所题。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C6、金胡杨景区内天然胡杨林面积广达( )km²。
A、14B、15C、12D、13正确答案:C7、沈阳植物园西距市内仅10km,占地面积( )。
A、222公顷B、212公顷C、210公顷D、211公顷正确答案:D8、西藏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以( )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
A、喜马拉雅山脉B、藏北羌塘草原C、藏东南森林峡谷D、阿里神山圣湖正确答案:A9、我国最大的外贸交易市场在( )。
A、华北B、华南C、东北D、华东正确答案:B10、湖南省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水,( )为最大河流。
A、澧水B、沅江C、资江D、湘江正确答案:D11、苏州城占地面积( )km²。
A、14.2B、12.2C、13.2D、15.2正确答案:A12、华中旅游区属于( )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大陆性C、温带大陆性D、亚热带季风正确答案:D13、大昭寺最初称( )、觉康,藏语意为佛殿。
A、惹萨B、西海C、祖拉康D、祖萨正确答案:C14、“恭州”是下列哪一个城市古时曾用过称呼?( )A、贵阳B、成都C、重庆D、昆明正确答案:C15、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在( )A、湖北武汉B、湖南岳阳C、湖北宜昌D、湖南长沙正确答案:A16、重庆市的气候是( )。
中国地理练习题(十三)一.单选:下图为我国2012年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1月份日照时数A.内蒙古高原较黄土高原多B.准噶尔盆地较塔里木盆地多C.华北平原较东北平原多D.珠江三角洲较长江三角洲多2.1月,昆明市的日照时数远远高于贵阳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锋面位置D.纬度高低自1662年以来,来台湾开发的大陆汉人多来源于广东和福建两省,其中以泉州人(泉人)、漳州人(漳人)居多,皆称为客家人,简称客人,各族在台湾开发形成了各自的聚落。
右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客人聚落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台湾西北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4.到清代中期,来自大陆的汉人聚落开拓的重点主要是A.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深处B.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深处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读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表,完成5—6题。
5.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土地面积C.地形D.水源6.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计划生育措施有力,出生率下降 B .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 .人口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D .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城市外围轮廓形态的紧凑度被认为是反映城市空间形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形态紧凑度的计算公式是:/C P =,式中的C 指城市的紧凑度,A 指城市面积,P 指城市轮廓周长,下表为我国三个城市的形态坚硬凑度变化资料。
读表,完成7—8题。
7.甲、乙、丙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A .甲——北京、乙——沈阳、丙——广州B .甲——沈阳、乙——北京、丙——广州 C .甲——广州、乙——沈阳、丙——北京D .甲——北京、乙——广州、丙——沈阳 8.一般情况下,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紧凑度的影响是 A .降水较少的地区城市紧凑度小 B .河网密布的地区城市紧凑度比较小 C .地形崎岖、多山地分布的地区城市紧凑度较大D .土壤贫瘠的地区城市紧凑度大2009年我国玉米种植户经历了严重低价难卖之痛。
1 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值为“160”的等值线,在A位置和B位置的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2.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3.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 5.本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该能源基地的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哪些成功经验?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并分析原因。 2.湖泊A位于长白山白头峰的山顶上,形成湖泊A的主要地质作用属于_____,发源于这个湖泊向南流的河流是_____。 3.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
4.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5.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三.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36分)
图3—6 图3—7 (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 ,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10分) A.低湿地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盐碱地的治理 (3)图3—7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3—6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 地区;②模式适合 地区。(6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3—7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4分)
四、读“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地貌类型示意图(图一)”及“华北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冲积平原是什么平原?具备哪些主要地形特征?
2.该平原的形成与我国哪个地形区有密切联系?请说明该平原的形成原因。 3
3.观察图中运河,当时开凿运河在选址时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4.图一的两座山峰中,较早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哪一座(较高或较低的一座)? 该山峰是怎样形成的?
5.图二中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6.图二所示地区在水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解决该地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7.在图一和图二中构成迁移扩散(如传到国外至今仍在发生影响)的文化副区是: A.燕赵文化副区 B.中原文化副区 C.齐鲁文化副区 D.黄土高原文化副区
五.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图10—5),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图10—5 (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6分)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B
(2)A省 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 。(6分) (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
(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2分) (5)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②工程的起点是 。(4分) 六.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3—4)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3—5),回 4
答下列问题:(20分) 图3-4 图3—5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4分)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3—4和图3—5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8分)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请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______(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______ (高、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2.图中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______ (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两侧地区______ (高、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在布局类型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4.图中甲、乙、丙三城市所在省区分别有哪些景观已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5.该地区属于“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称)。 九、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和气候要素示意图”及“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中I—V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回答下列问题: 5
1.根据图一判断,秦岭南北两坡的最高年降水量最多相差多少? 2.图二中海拔最高的地方大致在什么位置?理由? 3.图一中,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点位置大约在哪里?并在图二中大致画出0℃等温线的位置。 4.图二中有一处是明显的盆地地形,该盆地中心的经纬度位置约是多少? 5.图一中渭河和汉江两地发展农业各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 十、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除了______江和______江上外,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量超过8.6万座。这些水坝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6
2.读左图,黄河中游已建成的大坝中,水库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图中代号______),其淹没水面不断扩大,而库容却相对减少,试说明原因。
3.读右图,国界南北河流上大坝数量悬殊,其中水坝较多的国家是______,其水坝多的原因是______;国界以北水坝较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 十一.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36分)
(1)分别说出甲、乙图中山脉A、B的名称。(4分) (2)图中A、B两山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分别说出两山脉吸引游客的地貌特色。(4分) (3)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别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对所在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 (4)a、b两河的水文特征有何明显的不同?(8分) (5)a、b两河沿岸地区,农业用地利用中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10分) 十二、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 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十三、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是我国哪个地形区?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水系、水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图2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为什么? 3.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原因。 4.本地区有哪些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请简述其情况。 5.本地区发展农业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克服?
十四、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4),完成下列各题。(28分) 8
(1)A城市到九寨沟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选择填空)。(4分) A.220千米 B.300千米 C.350千米 D.400千米 (2)A城市附近的 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城位于 (河流)与 (河流)汇合处。(6分) (3)在图上用线段标绘出2003年6月河道明显加宽的河段,并说明其原因。(8分),
(4)图示地区的河水补给以 为主,自然植被以 为主,土壤类型以 为主。(6分) (5)图示区域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选择填空)。(4分) A.沙尘暴、地震 B.洪涝、泥石流 C.台风、滑坡 D.寒潮、蝗灾 十五、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在甲图中,若此时昏线恰好通过00纬线和东经200的交点,并与东经200经线斜交成23026’的交角,且图中a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______;此时乙图中b地的时间应为___;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______;此时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昼夜状况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