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中医2002考试试卷A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伤寒论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18.形似疟。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黄帝内经》D. 王叔和答案:B. 张仲景2. 伤寒初起时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脏腑受伤?A. 肺脏B. 脾脏C. 肝脏D. 肾脏答案:B. 脾脏3. 伤寒论中的“伤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A. 患者受寒B. 患者受风C. 患者饮食不洁D. 患者情绪波动答案:B. 患者受风4.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下列哪些脏腑?A. 心、肺、肝、脾、肾、胆B. 肺、大肠、胃、脾、小肠、胆C. 肺、心、肝、脾、肾、胆D. 大肠、胃、肝、脾、小肠、胆答案:C. 肺、心、肝、脾、肾、胆5.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中,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判断病情?A. 脉象B. 尿液C. 咳嗽D. 体温答案:A. 脉象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论述是否正确。
1.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程和脉象来判断病情。
答案:正确2. 伤寒论中的“脾疬”是指脾脏受伤后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3.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针对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答案:错误4.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答案:正确5.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患者受到中暑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详细回答下列问题。
1. 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病”是如何发生的?答:少阳阳明病是因为外感风寒外邪侵袭,首先伤及少阳经络,病程不及为伤寒,继而伤及阳明,病程超过为阳明病。
2. 请简要解释伤寒论中的“汗之法”和“吐之法”。
答:伤寒论中的“汗之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引发患者出汗,以排出体内的病邪;而“吐之法”则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引发患者呕吐,以清除胃肠道中的有害物质。
3. 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哪几种疾病?答: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
4. 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症状通常属于哪个脏腑的病变?答: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通常属于肺脏的病变。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伤寒论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2. 《伤寒论》成书于:A. 东汉末年B. 西汉末年C. 东晋末年D. 南北朝时期答案:A3.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A. 指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B. 泛指一切外感热病C. 仅指寒邪引起的疾病D. 指寒邪与热邪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指的是: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心、肝、脾、肺、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风、寒、暑、湿、燥、火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A6.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B7.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D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C9.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D10.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B. 口干、舌燥、便秘、腹胀C. 胸满、呕吐、下利、腹痛D. 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答案:C11. 《伤寒论》中“桂枝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12. 《伤寒论》中“白虎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13.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C14. 《伤寒论》中“理中丸”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D15. 《伤寒论》中“四逆汤”主治的病证是: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厥阴病答案:D16. 《伤寒论》中“麻黄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17. 《伤寒论》中“葛根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答案:A18. 《伤寒论》中“承气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19. 《伤寒论》中“黄连解毒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20. 《伤寒论》中“五苓散”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21. 《伤寒论》中“真武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D22. 《伤寒论》中“四逆散”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厥阴病答案:D23. 《伤寒论》中“小建中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D24. 《伤寒论》中“大承气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25. 《伤寒论》中“大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C26.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27.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28. 《伤寒论》中“白头翁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29. 《伤寒论》中“茵陈蒿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30. 《伤寒论》中“抵当汤”主治的病证是: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31.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发热B. 恶寒C. 头痛D. 口干答案:ABC32.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发热B. 口干C. 便秘D. 呕吐答案:ABC33.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发热B. 口苦C. 咽干D. 呕吐答案:BCD34.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胸满B. 呕吐C. 下利D. 腹痛答案:ABCD35.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胸满B. 呕吐C. 下利D. 腹痛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36. 简述《伤寒论》中“伤寒”的含义。
中医伤寒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症状?A. 发热恶寒B. 头痛身痛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C2. 伤寒论中,伤寒的病机主要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饮食C. 情志内伤D. 湿热内蕴答案:A3.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剂?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葛根汤D. 六味地黄丸答案:D4.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传变途径?A. 由表入里B. 由里出表C. 由上及下D. 由下而上答案:B5.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益气养阴答案:B6.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肾炎C. 心肌炎D. 肝炎答案:B7.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诊断依据?A. 发热恶寒B. 脉浮紧C. 舌苔黄腻D. 口干舌燥答案:C8.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鉴别诊断?A. 风温B. 湿温C. 暑温D. 痢疾答案:D9.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预防措施?A. 加强营养B. 避免风寒C. 增强体质D. 服用抗生素答案:D10.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护理要点?A. 保持室内温暖B. 饮食清淡易消化C. 避免过度劳累D. 多食生冷食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症状属于伤寒的典型表现?A. 发热恶寒B. 头痛身痛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ABD2.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方剂可用于治疗伤寒?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葛根汤D. 六味地黄丸答案:ABC3.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途径属于伤寒的传变途径?A. 由表入里B. 由里出表C. 由上及下D. 由下而上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原则属于伤寒的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益气养阴答案:AC5.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并发症属于伤寒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肾炎C. 心肌炎D. 肝炎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中,伤寒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儿科疾病答案:B3.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A. 指受寒引起的疾病B. 指外感热病C. 指内伤热病D. 指外伤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指的是:A.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B. 肺、脾、心、肝、肾、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风、寒、暑、湿、燥、火答案:A5.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A.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B.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影响C.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转化D.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三阳”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阳B. 少阳C. 阳明D. 太阴答案:ABC2. 《伤寒论》中“三阴”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阴B. 少阴C. 厥阴D. 太阳答案:ABC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原则包括:A. 辨寒热B. 辨虚实C. 辨表里D. 辨阴阳答案:ABCD4. 《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方法包括:A. 发汗B. 泻下C. 和解D. 温补答案:ABCD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包括:A. 汗出后症状消失B. 汗出后症状减轻C. 汗出后症状加重D. 汗出后症状不变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伤寒病的专著。
(对)2.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指的是受寒引起的疾病。
(错)3. 《伤寒论》中“六经”包括了中医理论中的所有经络。
(错)4.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
(对)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指的是汗出后症状消失。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论》中“伤寒”的定义。
伤寒论考试(A卷)科室: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总分:100分)1.太阳病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3.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2)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5.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6.桂枝汤【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7.桂枝汤煎服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8.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9.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10.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11.麻黄汤【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12.麻黄汤煎服法: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2)15.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2年级(本科)《伤寒论选读》试卷(B卷)姓名:学号:班级:考试年月:重修(是、否)阅卷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4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治则是( )。
(1)和解和阳,兼以解表 (2)和解少阳,兼以温阳(3)和解少阳,兼以安神 (4)和解少阳,兼化痰水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用( )。
(1)理中汤 (2)茯苓四逆汤 (3)吴茱萸汤 (4)四逆汤3.葛根汤证出现下利的机理是( )(1)表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 (2)寒邪伤阳,中焦虚寒(3)表邪内迫,大肠传导失职 (4)太阳病误下,脾胃受伤4.证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治则是( )(1)通阳散寒 (2)回阳救逆 (3)温经养血通络 (4)滋阴补血5.伤寒,厥而心下悸,宜用( )。
(1)苓桂术甘汤 (2)茯苓甘草汤 (3)真武汤 (4)五苓散6.太阴表证,宜选用( )(1)四逆汤 (2)理中丸 (3)桂枝汤 (4)麻黄汤7.猪肤汤用于治疗( )(1)少阴阴虚咽痛 (2)少阴客热咽痛(3)少阴客寒咽痛 (4)少阴咽中生疮8.少阳阳明的治法是( )(1)润下 (2)导下 (3)攻下 (4)急下9.附子泻心汤的煎药方法是( )(1)三黄先煎,附子后入 (2)附子先煎,三黄后入(3)甘澜水煎服药液 (4)麻沸汤渍三黄,附子另煎取汁10.下列哪项非白虎汤主治症候( )(1)脉滑而厥 (2)大渴(3)表里俱热,时时恶风 (4)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喘可见于( )(1)麻黄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3)小青龙汤证 (4)麻杏石甘汤证 (5)葛根芩连汤证2.大黄,枳实同用的方剂是( )(1)桃核承气汤 (2)大承气汤 (3)小承气汤(4)调胃承气汤 (5)麻子仁丸3.茯苓、桂枝同用的方剂是( )(1)五苓散 (2)茯苓甘草汤 (3)猪苓汤(4)真武汤 (5)小青龙汤4.麻黄汤的服药方法与药后调护中应注意( )(1)温覆 (2)啜粥 (3)取微汗 (4)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5)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5.心下痞硬,可见于(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2年级(本科)《伤寒论选读》考试试卷(A卷)姓名:学号:班级:考试年月:2004年7月1日重修(是、否)阅卷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4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葛根汤出现下利的机理是( )(1)表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 (2)寒邪伤阳,中焦虚寒(3)表邪内迫,大肠传导失职 (4)太阳病误下,脾胃受伤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治以( )。
(1)理中汤 (2)茯苓四逆汤 (3)吴茱萸汤 (4)四逆汤3. 通脉四逆汤证或可见“利止脉不出”者,其“利止”的机理是( )。
(1)阳复太过 (2)阳气恢复,运化正常(3)阳气大虚,阴液枯竭 (4)津液偏渗膀胱4.太阴病误下出现的症状是( )。
(1)胸下结硬 (2)胸胁痞硬 (3)心下痞硬 (4)少腹硬满5.用潦水煎药的是( )。
(1)枳实栀子豉汤 (2)赤石脂禹余粮汤(3)栀子柏皮汤 (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6.太阳与少阳合病,下利者,选用( )。
(1)葛根芩连汤 (2)理中汤 (3)葛根汤 (4)黄芩汤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其正确的治法是()。
(1)复与桂枝汤如前法 (2)先刺风池风府,再与桂枝汤 (3)与麻黄汤 (4)与桂枝麻黄各半汤8.太阴表证,选用( )。
(1)桂枝汤 (2)小柴胡汤 (3)柴胡桂枝汤 (4)桂枝加葛根汤9. 热入血室证的“血室”一般宜理解为( )。
(1)冲脉 (2)肝脏 (3)胞宫 (4)胸膈10.下列哪项非白虎汤所治( )(1)发热头痛,恶风寒,汗出,脉洪大 (2)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3)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4)脉滑而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方剂中含有半夏的有 (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2年级(本科)《伤寒论选读》考试试卷(A卷)姓名:学号:班级:考试年月:2004年7月1日重修(是、否)阅卷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4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葛根汤出现下利的机理是( )(1)表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 (2)寒邪伤阳,中焦虚寒(3)表邪内迫,大肠传导失职 (4)太阳病误下,脾胃受伤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治以( )。
(1)理中汤 (2)茯苓四逆汤 (3)吴茱萸汤 (4)四逆汤3. 通脉四逆汤证或可见“利止脉不出”者,其“利止”的机理是( )。
(1)阳复太过 (2)阳气恢复,运化正常(3)阳气大虚,阴液枯竭 (4)津液偏渗膀胱4.太阴病误下出现的症状是( )。
(1)胸下结硬 (2)胸胁痞硬 (3)心下痞硬 (4)少腹硬满5.用潦水煎药的是( )。
(1)枳实栀子豉汤 (2)赤石脂禹余粮汤(3)栀子柏皮汤 (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6.太阳与少阳合病,下利者,选用( )。
(1)葛根芩连汤 (2)理中汤 (3)葛根汤 (4)黄芩汤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其正确的治法是()。
(1)复与桂枝汤如前法 (2)先刺风池风府,再与桂枝汤 (3)与麻黄汤 (4)与桂枝麻黄各半汤8.太阴表证,选用( )。
(1)桂枝汤 (2)小柴胡汤 (3)柴胡桂枝汤 (4)桂枝加葛根汤9. 热入血室证的“血室”一般宜理解为( )。
(1)冲脉 (2)肝脏 (3)胞宫 (4)胸膈10.下列哪项非白虎汤所治( )(1)发热头痛,恶风寒,汗出,脉洪大 (2)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3)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4)脉滑而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方剂中含有半夏的有 ( )。
(1)小青龙汤 (2)旋复代赭汤 (3)黄连汤(4)小陷胸汤 (5)生姜泻心汤2.乌梅丸可治( )。
(1)厥阴寒证 (2)厥阴热证 (3)久利(4)蛔厥 (5)厥阴上热下寒证3.小建中汤主治证( )。
(1)胸胁满痛 (2)膈内拒痛 (3)干呕腹痛(4)心中悸而烦 (5)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4.应用小柴胡汤的原则,应符合( )。
(1)少阳被郁,胆火上炎 (2)太少并病(3)邪结胁下,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4)三阳合病 (5)少阳邪结偏里5.麻黄汤的服药方法及药后调护应注意( )。
(1)温覆 (2)啜粥 (3)取微汗 (4)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5)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三、填空题 (1~8题请按原文填空。
每题1.5分,共30分)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
2.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是也;正阳阳明者,是也;少阳阳明者,是也。
4.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救表宜。
5.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利下不止,胸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6.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
7.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8.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9.坏病是指。
其治疗原则为“”。
10.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煎法是。
11.苦酒汤的服法是。
12.小建中汤的组成为:桂枝汤原方倍用,加入。
13.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为。
14.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的作用是。
15.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的作用是。
四、改错题(将错误标出,在题后的横线上改正。
每题2分,共10分)1.少阴热化证的病机是肾阳虚衰,心火独亢。
2.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茯苓。
3.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4.伤寒发汗,若吐。
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5.发汗后,其人心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甘草汤主之。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项背强几几2.合病3.虚烦4.口不仁5.火逆六、简答题(共20分)1.桂枝在不同方中有不同作用,试举三例并加以说明。
(3分)2.桂枝去芍药汤为何去掉芍药?桂枝加芍药汤为何倍用芍药?(3分)3.简述三承气汤的证治特点。
(3分)4.分析原文,回答问题:“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己,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何为太阳蓄血证?(3分)(2)如狂的机理(3分)?(3)血自下,下者愈的机理?(3分)(4)攻之指何法?(2分)七、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刘某,女,15岁。
4月6日就诊。
发热3日,近两日出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诊见:目睛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
体温39.2℃,查血示:肝功异常。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2年级本科《伤寒论选读》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③2. ③3. ③4. ①5. ④6. ④7. ②8. ①9. ③ 10. ①二、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④⑤ 2.③④⑤ 3. ④⑤ 4. ①③ 5. ①③④⑤三、填空:1、中风2、身疼,腰痛,骨节疼痛3、脾约;胃家实;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4、四逆汤;桂枝汤5、遂协热而利6、白虎加人参汤7、茵陈蒿汤8、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9、外感病经失治误治,病情变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0、一半入煎剂,一半研末后入 11、少少含咽之12、芍药;饴糖 13、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4、益气生津 15、反佐消除格据,直补阴液四、改错题:1.少阴热化证的病机是肾阳虚衰,心火独亢。
肾阴虚衰2.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茯苓。
四逆汤加茯苓、人参3.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4.伤寒发汗,若吐。
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5.发汗后,其人心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五、名词解释:1、项背强几几:项背不僵直不舒。
2、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
3、虚烦:无形邪热扰于胸膈导致的烦躁。
4、口不仁:口中粘腻,食不知味。
5、火逆:误用火法所导致的变证。
六、简答题:1.桂枝在不同方中有不同作用,试举三例并加以说明。
(5分)桂枝汤:解肌发汗黄连汤:宣通上下阳气,消除格拒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桃核承气汤:温通气血,防止过寒凝血小青龙汤:温阳散水,兼解表邪五苓散:温阳散水,兼解表邪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2.桂枝去芍药汤为何去掉芍药?桂枝加芍药汤为何倍用芍药?(5分)桂枝去芍药汤方中去芍药,乃因芍药为阴柔之品,有碍胸阳。
桂枝加芍药汤方中倍用芍药,乃取其苦泄之力以除血痹、通脾络、止腹痛。
3. 三承气汤主治热实俱盛的正阳阳明病。
其中调胃承气汤证以里热盛为主,方由大黄、芒硝、甘草组成,以软坚泄热;小承气汤证以里实为主,方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以行气导滞;大承气汤证里热里实俱盛,方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组成,以泻热导滞,推陈致新。
4.分析原文,回答问题:太阳蓄血证:太阳病表证未解,循经入里与瘀血结于下焦。
如狂:瘀热循经上冲,扰乱心神。
下血则热随血泄攻,指泄热逐瘀七、病案分析病症分析:该病证为热入阳明,湿热蕴蒸而导致的湿热发黄证。
湿热蕴蒸影响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故目黄、身黄、小便黄;热灼津伤故口渴;湿热熏蒸于胃口故恶心欲吐;舌苔黄腻,脉弦数皆湿热蕴蒸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2年级七年制(本科)《伤寒论选读》考试试卷(A卷)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选对得1分,选错不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选对得2分,错选、漏选、多选皆不得分。
三、原文填空:每空1.5分,按原问答题,错字、漏字、加字皆不得分。
四、改错题:为将错误标出扣2分,未改正或改正错误扣1分。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主要内容答对得全分。
答得不完全,酌情扣0.5—1.5分。
六、简答题:主要内容答对得全分。
答得不完全,酌情扣分。
七、病案分析辨证用方准确,病证分析基本正确得全分。
辩证错误,用方错误,不得分。
其他情况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