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58.83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将就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意义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具体来说,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教务管理系统将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纳入系统化、自动化的流程中,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通过教务管理系统,高校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2.简化办事流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将学籍信息、课程管理、考试管理、毕业管理等多个业务模块集成在一起,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各种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的企业化管理功能使得高校多个部门可以协同办事,避免了重复劳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3.减轻管理负担教务管理系统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降到最低,减轻了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查询和管理负担。
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反馈课程信息、考试成绩和日程安排等信息,增加了管理的可视性和灵活性,优化了管理效率。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在中国,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有着明显的分化。
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但具体应用情况却各不相同。
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已达到了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自动分配课程计划、生成考试安排、颁发毕业证书等。
这类教务管理系统通常实现了多业务模块的集成,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界面美观。
同时,这些系统还可以开展一些数据分析和预测,为高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尚未实现全覆盖,甚至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在这些高校,各个部门数据共享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造成了重复劳动和无效的信息管理。
老师、学生和家长也不一定能够方便地查询相关信息,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
摘要以在线教育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进入各大高校,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
到目前为止,全国主要高校的校园网络都完成了初步的铺设工作,学生随时可以在校园、教室、寝室等地访问校园网。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网络教学顺应了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网络教学可以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更大的共享,极大的降低了教育的成本,体现了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最终目的。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课程的增设,其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我国一些高校对教学管理仍然沿用原始的机制,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课程的增设致使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越来越体现出其效率低下、人员疲惫、资源浪费的弊端,为此提出了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一课题,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是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在线教学与考试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快捷工作运行,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需求分析,从高校学生和教师两大重要群体出发,开发设计实现一个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既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又能够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化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延伸到管理系统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补充课堂上未能学习的内容,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需求提炼出的在线考试子系统和在线教育子系统两个重要子系统,能够实现教学与考试的分离,教务、考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校园网发挥其更大的效力,使得校园网能够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
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报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务管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本文研究的是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报告将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一、项目背景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流程繁琐、时间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个集成多方面信息的教务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系统基于WEB服务,可实现线上预约选课、查询成绩、在线选课、申请请假、“温馨提示”等功能。
同时,本系统可实现课程表的生成和管理、学生信息和选课信息的录入和管理、成绩的查询和管理等功能。
二、系统设计本系统基于B/S结构,使用Struts+Hibernate+Spring框架构建。
前端使用JSP和HTML进行设计,后端使用SPring框架实现业务逻辑,Hibernate实现数据访问层,Struts搭建MVC结构。
新闻发布、数据分析通过Echarts可视化工具实现。
三、系统实现1.前端实现前端使用HTML和JSP进行设计,实现了选课功能、成绩查询功能、学生信息查询功能等等,并使用bootstrap框架实现响应式设计。
2.后端实现后端使用Spring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包括用户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同时,使用Hibernate实现数据访问层,包括与数据库的交互操作和数据校验等。
3.数据维护和管理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等管理操作,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四、系统运行效果本系统在实现了多个功能的情况下,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工作平台。
本系统的实现可以使得高校教务管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务管理子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我们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主要收集了用户使用情况、系统运行情况、用户满意度等多方面数据,下面是对这些数据的具体分析。
基于WEB的网络教务管理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也逐步上升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水平,因此基于WEB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已成为许多大中小学校必备的工具。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管理功能单一、操作不便、安全性低等缺陷。
因此,开发一款功能全面、易操作、安全性高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对提升学校教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WEB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以构建一款高效、精准、可靠的教务管理系统。
二、选题的实施方案和研究内容(一)选题的实施方案基于调查研究、视察学校现场以及资料收集,确定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对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需求,制定开发计划,通过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测试、上线等环节,研制出一款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规定、技术要求和安全性要求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二)研究内容1.需求调研通过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调研,了解学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系统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2.系统设计根据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系统结构,包括系统功能、任务分配、数据流动、数据处理流程等内容,为程序开发提供设计蓝图。
3.程序开发根据系统设计方案,编写程序代码,通过软件编程工具编写系统,实现系统功能,保障系统性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4.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包括漏洞测试、安全性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系统完整稳定、安全可靠。
5.系统上线经过测试和修改以后,将系统上线,用户使用该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务管理,以达到学校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选题的预期效果本研究将开发一款功能全面、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即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规定,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方便了教师的管理和生产了很大的教育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健康发展。
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必备工具。
而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更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概述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将高校教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平台。
通过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学校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教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二、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架构。
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数据库服务器。
客户端负责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端负责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 系统功能设计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学生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籍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
(2)教师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授课信息、成绩录入等。
(3)课程管理功能: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安排、课程表等。
(4)成绩管理功能:包括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统计等。
(5)教务管理功能: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
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需要设计成结构化的、易于管理的形式,以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数据库需要包括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成绩信息表等。
三、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1. 技术选型在实现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Java、PHP、等。
本文选择Java作为实现技术。
第25卷第6期V ol 125 N 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N atural Science )2006年12月Dec 2006基于Web 的高校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吕云峰,陈仲敏(长春师范学院教务处,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和应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必然选择。
笔者结合长春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的实际经验,探讨了高等学校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步骤、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实践说明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Web;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校园[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6)06-0080203[收稿日期]65[作者简介]吕云峰(),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教务处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定量遥感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分制的推广,原有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为高校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务网络化管理已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
所谓教务的网络化管理,即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信托,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储存、传递、加工、维护和使用、实现教学事务处理自动化,使教育教学领导决策日趋科学化的人机系统。
1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信息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其最终目标如URP 大学所描述: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一个为全校服务的具有各种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行政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师资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科研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校园卡管理系统和学校基金管理系统等,实现整个校园信息传递、分类和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达到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学校整体的运行效率的目的[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信息化最好的突破口,它不但涉及到高校信息化中的大部分的内容(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师资资源管理系统等),而且庞大的数据量既可以测试校园网的性能,又可以为其他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我校在2004年启用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近三年的使用和改进过程中培训和培养了一大批教学管理人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观念和信息化技能,探索了信息化管理的组织管理原则,为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2 推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因素与功能结构211 必要因素21111 信息化观念培养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一个学校能够顺利地运行,最主要的还需要广大的师生和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化社会的管理观念和理论实践水平。
在管理“观念培养”中要特别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信息化社会的管理观念,才有可能将这种观念应用于行动当中,即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改变陈旧的管理现状。
使广大师生在了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信息化社会的管理观念。
克服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观点,明确高校的信息化目标是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增强广大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从心理上接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21112 信息化实践技能的培训 由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操作员必然具备计算机和网络的相关知识。
在学校中培训的重点是各分院的教学秘书和任课教师,在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中,采取分段式集中培训,如在排课阶段,将所有教学秘书集中在一个机房,按照教学的组织流程、顺序,在教学计200-09-11977-08划的录入、教学安排表的生成以及排课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实训”,在任课教师上成绩前也这样培训,既保证了教学管理人员对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了解,也大大缩短了培训的周期,保障了培训效果。
培训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使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分别完成各模块的任务。
第二步将各功能模块串起来,理清整个系统的流程,使教务管理人员了解整个流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熟悉各自常用模块的功能以及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协作完成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
212 功能结构21211 功能介绍 教务管理系统采用微软最新1N et开发平台开发,能够同W indows系统、O f fice系统无缝结合,并且采用自主研发的应用服务器实现网页、客户端双三层结构,更安全的保证数据完整。
它由十四个子系统组成,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支持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三种办学方式,具体子系统包括系统工具子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教学计划子系统、开课/排课管理子系统、选课管理子系统、考务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开放性实验管理子系统、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门户管理子系统。
这一系统为我校与公司联合开发,开发过程中公司按照我校教务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对系统做了优化和修改,使其更加适应我校教务管理流程。
21212 科学的模块化设计与操作流程 以选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人数超过10000人的高校来说,学生选课同排课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以往人工选课往往会造成师生上课冲突,学生选择不到自己理想中的课程等现象。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选课、排课流程(图1),首先由教学秘书将选修课程开出,由教务科审核后放开权限,由教学秘书通知学生网上选课。
我校所使用的选课系统基本上避免了普通选课系统的不足,它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独有的精心设计的数学算法实现一次选课,既省却了预选、正选、补选方式耗用的大量时间,又避免了先来先选和随机选择方式的不合理之处;(2)提供必修课程选择教师功能;(3)自动判断学生个人课表冲突,防止学生在同一时间选择多门课程,从根本上避免选修课同必修课时间冲突;(4)两部分构成:选课管理员用的后台控制部分(CΠS结构)和学生网络选课部分(BΠS结构);(5)提供网络选课的进度查询,以便掌握选课情况;同时还可监控学生选择倾向,便于调整课程的开设情况;(6)针对跨学期的选修课程,系统提供选课名单复制功能;(7)针对不同的选课要求,系统为学生提供强制选课功能。
比如:此门课程对特定专业为必修课,其他专业为选修课;(8)系统提供专业方向网上选择和针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的选课要求;(9)针对在选课过程中有个别课程由于选择人数太少需要删除的情况,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生选择重新分配和相应的课程修改通知功能;(10)选课结果进入“成绩管理子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中;(11)输出多种报表,包括“课程安排表”、“选课学生名单”、“学生成绩登记表”、“教学记录表”、“重修补考统计”、“教师周志报表”等。
学生选完课后,直接按照网上的课表到指定的教室上课,任课教师也可用自己的账户查看或打印学生信息及课表,无须教学秘书打印选课名单或通知上课时间、地点等,这样即减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又避免了师生上课冲突、选课不公平等不利因素。
3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效果与思考图181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我校已顺利运行,良好的使用效果、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鼓舞了广大师生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认识,对我校的教学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
第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和网络实现教学管理,克服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中信息传递速度慢,格式不统一,信息分类不准确,查询效率低的缺点,基本上实现了校园内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交换的即时性,为教学分析和教学决策提供了高效的、可靠的支持。
第二,网络的支持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封闭性和地域性的缺点,广大师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的教学信息,给广大师生更多的知情权,大大增强了教学管理的透明度,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实现。
通过网络的传输,减少了教学管理中众多繁琐的工作,如课表的网上查询功能、网上选课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
第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降低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教师由教师端录入成绩后,经过考务科的审核后,学生可以即时地在网上查询成绩,系统也能满足教师对成绩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各种格式报表的需求。
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网络方便地查询到空闲教室,根据情况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繁琐的借用手续。
第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保障了成绩数据的安全和学生数据的统一,系统中除教师本人外只有主管的教务处处长有权对成绩数据进行修改,保证了成绩数据的安全可靠。
招生数据也可以直接导入到系统中,方便了新生学籍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减轻了以往繁重的学籍信息录入工作。
第五,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安全,除每天在服务器上做正常备份外,还在另外一台电脑和移动硬盘上每隔一段时间做定期的备份,备份可有多个副本,保证了数据的安全运行。
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中,我们深刻的感觉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
除此之外,决策者的重视和参与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教务部门的事,也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2]。
4 结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使长春师范学院在本科阶段的教学管理环节全面信息化,让教务处和各学院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工作中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现有系统有可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益:(1)继续完善系统,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操作;(2)将现有系统的功能模块全部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3)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集成,为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1]赵国栋.关于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4).[2]朱琼.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The Pra ctice and Medita tion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 tion B a s ed on WebLV Y un-feng,CHEN Zhong-min(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 i nistration,Changchun N 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Abstract:Wit 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teaching reform,establishing and applying the inf orm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 i nistration have been an evitable choice.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rocess,approaches and s ome pr oblems deserving attention of the in form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πown practice, and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ys an active r ol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making campus digitalized.K ey w or ds:Web;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 i nist ration;digitalized campus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