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对遵义会议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它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目的是解决内存在的路线斗争和领导层调整的问题。
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中国共产在艰难的长征中扭转了颓势,并对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背景与意义遵义会议的召开背景是内的严重分歧和路线斗争。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领导层对于战略思路和军事指挥存在分歧,这使得红军处于被动和困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并逐渐得到了内的支持。
遵义会议通过决议,将毛泽东同志确立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这使得红军得以改变战略方向,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
遵义会议对于中国共产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内斗争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确保了的团结和领导层的调整。
第二,会议决议对于红军进行战略调整,继续进行长征,最终到达延安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第三,会议历经艰难,锻造了红军和的领导层,在困境中寻找和巩固了发展的动力。
二、主要议题与讨论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路线斗争和领导层调整。
路线斗争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红军与原国民军队的关系以及战略部署上。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引起了争议,一些员认为应该加强对国民军队的各种斗争,而不是主动放弃根据地。
领导层调整则主要集中在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问题上。
原来的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因病无法出席会议,最终会议决议任命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遵义会议对于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参加会议的员代表们相互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最终,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员们形成了决议,统一了思想,取得了共识。
三、会议结果与影响遵义会议的结果是一份重要的决议,其中包括了的路线、红军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调整。
这些决议为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指导和支持。
1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诀议》。
古田会议强调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指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古田会议诀议是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它解决了在长期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坏境中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3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了在综合评审中稳步前进的政治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
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井冈山土地法: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
对推动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由于该法是在革命斗争开始不久制定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一切土地禁止买卖,分配后除老幼疾病及服工役者外,均需强制劳动。
电影《遵义会议》观后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故事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以小人物开篇,伴随剧情逐步展开宏大历史场面,展示了大历史格局;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电影以战争样式贯穿全片,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心灵产生震撼的同时,也然产生历史的敬畏之心。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
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观看之后,我认为这部影片拍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欢看,平时也爱看这战争方面的历史书籍,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指挥权才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今天,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辉煌的成果,所以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这些领导为中国的革命打下的天下。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
挽救了党和红军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四渡赤水遵义会议过草地大会师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
一方面军会合。
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在平锋镇与
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会面。
10月22日、23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
师。
至此,红二、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
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保安县召开“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
遵义会议胜利大会师。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势态下,为了纠正王明等的“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会议主要成员:博古/朱德/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张闻天博古(1907年—1946年)/朱德(1886年—1976年)/毛泽东(1893年—1976年)/周恩来(1898年—1976年)/陈云(1905年—1995年)/张闻天(1900年—1976年)会议背景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思想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会议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议意义(历史评价)遵义会议颠覆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简要论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参会者包括中共中央高级领导人和部分地方负责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死存亡危机时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在会议之前,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和战略调整,面临着严重的
困难和挑战。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使党走上
了正确的道路,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遵义会议是对党的路线和策略进行批评和整风的重要场合。
会议上,党的错误路线得到了纠正,公开揭露了王明等人在军事战略
和统一战线策略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作风。
毛泽东提出了“政治之问题,经济为纲”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对于党的未来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后,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突破口,为红军后来的胜利
打下了基础。
会议期间,红军完成了由极端困难的南征转入北上的军
事战略调整,在贵州和四川地区重新组织和发展了红军力量,并与当
地的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这为红军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
党的未来胜利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博古正报告内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博古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代表,发表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正式报告。
博古正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结历史经验,博古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动,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指挥和党的领导方面的失误。
他提出了必须正视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的观点。
2. 批评“左”倾错误,博古指出了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的过分强调和实践中的错误执行。
他认为这种错误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损失,需要进行纠正。
3. 强调党的纪律和组织,博古强调了党的纪律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他认为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严重损害了
党的团结和战斗力。
他提出了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
具体措施。
4. 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博古在报告中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即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农村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以武装
斗争推翻国民党政权。
他认为只有在农村中建立起坚实的根据地,
才能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
博古的正式报告在遵义会议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支持,成为
纠正错误、统一思想、调整策略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会议为中国共
产党在长征途中的困境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这次会议对于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成为了中央路线和领导权的重新确立的标志。
会议上指出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从而实现了军队和党组织的领导统一,实现了中央对红军的有效指挥,一举扭转了近千公里长征途中严峻的党的形势。
同时,遵义会议也表明了毛泽东在党内地位的重要性,为毛泽东之后领导党的重大事件奠定了基础。
其次,遵义会议为党和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遵义会议前,党的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其领导权和中央对于红军的指挥权受到严重的影响。
但是,在会议后,随着中央对红军的指挥权的重新确立,红军开始展开转移进程,逐渐恢复了士气,最终形成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实基础。
同时,遵义会议的结论和指示也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军事路线确立奠定了基础,为党在中国革命中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进程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实现了党和军队的领导体系上的极大统一,显示出了共产党越来越强大和中央领导的优势。
同时,会议也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影响的具体表现可以在中国共产党自遵义会议以来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中看出。
总体而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对于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进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2012两会召开时间_2012全国两会召开时间_两会召开时间_今年两会时间?本地宝新闻频道将为您详细讲解两会热点~
◆2012两会召开时间为:2012年3月5日
◆2012两会召开地点:北京
(一)什么是“两会”?
》》两会是什么?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二)全国两会召开时间为: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三)全国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为,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主席会议决定将这一草案提请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
虽然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会期还需要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但按照全国两会召开时间上的惯例,全国两会会期将于3月初开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时间:10月15日-10月18日
·地点:北京
·事件:召开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
·重点关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