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法”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5
“MOD法”实验报告一、实验任务用模特法确定装配电脑主机主要元件的标准时间二、实验目的1、掌握用模特法确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和步骤;2、能用模特法正确表示作业者的各种动作,正确区分作业者得同时动作、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3、熟悉生产流程;4、掌握必要的软件工具。
三、实验原理1、模特法的定义2、模特法的特点:1)动作时间是以手指移动2.5cm所需时间为最小单位(1MOD),身体其他部位动作的时间都用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达;2)模特法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划分为21种,其中11个为基本动作,10个为其他动作;3)1MOD的时间值为0.129秒,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高或降低;4)动作符号即表示了动作也表示了时间,简便易学。
四、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1、电脑主机2、计算机3、装拆工具、笔、纸、MOD分析表格4、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明确电脑主机主要的几个元件装配的标准作业法根据动素研究所确定的动素分析图和工作地布置图,确定标准作业法;2、记录左右手的动作分析式,记录在上表中;3、记录MOD综合分析式要注意分清哪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动作,哪些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动作,还要分清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4、计算正常作业时间根据上表中的MOD综合分析式,计算模特值,换算成普通时间正常作业时间=MOD值×0.1295、决定宽放时间取宽放率为:15%。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率6、计算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7、将计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值与秒表测时实验所得的标准作业时间值进行对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个数值应该比较接近,若相差较大,分析原因。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MOD分析表操作单元1MOD值合计=49操作单元3MOD 值合计=49操作单元4MOD 值合计=49操作单元5操作6操作7MOD值合计=39 操作8MOD值合计=30操作单元9MOD值合计=30 正常作业时间=339×0.129=43.731s宽放时间=43.731×15%=6.56s标准时间=43.731×1.1+6.56=54.66s2、与秒表测时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个标准时间以及两个时间相差较大的原因,并评价哪个标准时间更准?秒表测时标准时间=80.18s模特法测试标准时间=54.66s秒表测时采用的是抽样统计的办法,选取样本的时候完全是随机的,同时人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停顿或延误;而模特法是排除意外因素,只对人体动作进行时间研究,每个动作都有标准的时间,根据分析操作的动作来进行时间的测量。
MOD分析详解范文MOD分析(Management, Operations, and Development)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成熟度和绩效。
该方法通过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管理、运营和发展,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问题,改进业务流程和实施战略增长。
首先是管理维度,这个维度关注组织的领导力和管理体系。
管理分析主要评估组织的管理结构、领导风格、沟通渠道、决策过程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组织的领导力强度、决策效率和沟通透明度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维度的目标是建立强大的领导团队,实现战略目标,并确保组织的长期成功。
第二个维度是运营维度,这个维度关注组织的业务过程和运营体系。
运营分析主要评估组织的流程效率、资源分配、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发现组织内部的瓶颈和效率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运营维度的目标是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并降低成本。
最后是发展维度,这个维度关注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未来增长。
发展分析主要评估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人员发展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组织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潜力,并提出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发展方案。
发展维度的目标是确保组织持续成长,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进行MOD分析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SWOT分析来评估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使用流程图和价值链分析来识别和改进业务流程;可以使用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来评估行业趋势和竞争力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全面了解组织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MOD分析的好处是能够帮助组织全面评估和优化自身的管理、运营和发展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该方法,组织可以改进内部流程,提高绩效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增长。
此外,MOD分析还可以帮助组织预测未来市场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实验一:学习曲线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动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动作学习技巧形成的过程。
二·实验仪器:采用BD-1I-312型动觉方位辨别仪。
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 图形板:四块,可方便调换;图案分别为六角星、梅花形、大工字、折线。
图案线宽5mm;2.遮板与平面镜:能遮挡及观察整幅图案,平面镜尺寸: 170X 200mm;3.描绘笔:直径: 2 mm实验结果:思考题:被试者用右手能熟练快速的镜画某个图案,从未做过镜画练习的左手,是否能较快地画出那个影为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后论述。
可以,因为“两侧性迁移”,即优势手的练习对非优势手的技能形成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
从书我们知道“迁移是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此实验中右手的练习对左手技能的形成发生了低级路径迁移,而“功作技能是以-种自发的方式对熟练技能的掌握”,通过迁移后,左手的成绩仍低于右手,这是大部分人有使用右手的习惯造成的。
实验二动作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素分析方法。
2.了解动作经济原则。
二、实验原理动素分析就是通过观察作业者手、足动作和眼、头等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分析,用动素符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单手等待、不合理及浪费的动作等问题并加以改善的一种方法。
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计算机。
2.达宝易软件。
3.纸张、铅笔、橡皮。
用动素符号表示的检查轴长度及装入套筒的双手程序图达宝易动作分析思考题1.划分动素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动素就是构成动作的最小单元。
所有动作可以由基本动素构成,所以可以抽象地对动作的所有属性进行研究,而不再需要通过摄影和秒表对动作进行研究,对于还未进行的动作后者无法研究。
2.现代企业,在趋于机械化、自动化的今天,进行动作研究还有何现实意义?在生产现场,最必要的是人、机器和物料,称之为生产三要素。
一个MOD法在装配线平衡中应用案例装配线平衡是指在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基本相等,避免了一些工作站工作时间过长,造成生产线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中,MOD法(Method of Difference)是一种常用的装配线平衡方法,它通过对比两个工作站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差异量来决定任务分配。
下面将介绍一个在装配线平衡中应用MOD法的案例。
假设有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其中有4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如下:工作站1:装配发动机零部件A(每个零部件的操作时间为6分钟)工作站2:装配发动机零部件B(每个零部件的操作时间为5分钟)工作站3:装配发动机零部件C(每个零部件的操作时间为4分钟)工作站4:装配发动机零部件D(每个零部件的操作时间为3分钟)现在需要平衡这条生产线,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基本相等。
下面是使用MOD法进行任务分配的步骤:1.计算工作站间的工作时间差异量首先,计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
工作站1的工作时间为6分钟,工作站2的工作时间为5分钟,工作站3的工作时间为4分钟,工作站4的工作时间为3分钟。
然后,计算相邻工作站之间的工作时间差异量:-工作站1和工作站2的差异量为6分钟-5分钟=1分钟-工作站2和工作站3的差异量为5分钟-4分钟=1分钟-工作站3和工作站4的差异量为4分钟-3分钟=1分钟2.选择差异量最大的相邻工作站根据计算所得的差异量,选择差异量最大的相邻工作站。
在这个案例中,差异量最大的是工作站1和工作站2,差异量为1分钟。
3.分配任务至差异量最大的相邻工作站将工作站1的一个任务分配给工作站2,使得它们的工作时间相等化。
此时,工作站1有5个任务,工作站2有6个任务。
4.重新计算工作站间的工作时间差异量分配任务后,重新计算工作站间的工作时间差异量:-工作站1和工作站2的差异量为5分钟-5分钟=0分钟-工作站2和工作站3的差异量为4分钟-4分钟=0分钟-工作站3和工作站4的差异量为4分钟-3分钟=1分钟5.如果存在差异量不为0的相邻工作站,返回步骤2,否则结束。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数)=正常时间×(1+宽放率);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宽放率可根据经验确定,一般选0.1~0.3范围内,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
对于动作比较简单、劳动疲劳强度小的工序,宽放适当减小。
操作复杂、容易产生疲劳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的可适当增加宽放。
正常时间一般采用模特法(MOD法)来确定;MOD法动作分析方法以及实例分析:(1)移动动作M(5个) 移动动作为手指的动作M1、手腕的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的动作M5。
(2)终结动作(6个) 指移动动作(即移动手指一手臂)的终结动作。
移动手或手臂,不是去拿物件就是放置物件,所以终结动作由抓握(G)和放置动作(P)两种动作组成。
1)抓握动作(G) 根据其动作的特点分为:①接触G0;②简单地抓G1;③复杂地抓G3(注)。
2)放置动作(P) 根据放置的特点又分为:①简单放置P0;②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③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 5(注)。
(3)其它动作(11种) 其它动作共分为:1)下肢动作又分为:①足踏动作F3;②走步动作W5。
2)重量因素L1 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
3)其它动作又分为:①目视动作E2(独);②校正R2(独);③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④按下动作A4(独);⑤旋转动作C4;⑥弯体动作B17(往);⑦坐下起身动作S30。
4.模特法的动作分析(1)基本动作——上肢动作1)移动动作(M) 移动动作包括5种,分别以手指、手和手臂进行作业来区分。
①手指动作M1 表示用手指的第三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每动作一次时间值为1MOD,相当于手指移动了2.5cm的距离。
②手的动作M2 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当然也包括了手指的动作,每进行一次为2MOD,相当于动作距离为5cm左右。
金属有机沉积(MOD)法制备YBFO涂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YBFO(YBa2Cu3O7-δ和Fe2O3)是一种具有重要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材料,在超导电子学、磁性和光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种材料,制备高质量的YBFO涂层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金属有机沉积(MOD)法作为一种具有潜在优势的材料制备技术,在YBFO涂层制备中也备受关注。
但是,目前对于MOD法制备YBFO涂层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MOD法制备高质量的YBFO涂层,并深入研究其制备过程和物理性质,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奠定基础。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优化MOD制备YBFO涂层的工艺参数,包括前驱体配比、溶剂种类和浓度、沉积温度和时间等。
2.研究制备过程中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探究其与制备参数之间的关系。
3.研究YBFO涂层的物理性质,包括磁性、电学性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涂层制备采用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YBFO涂层,以氧化物前驱体为原料,混合适量的有机溶剂,并利用喷雾干燥技术获得纳米前驱体粉末。
接着,将前驱体粉末分散到适当的浓度后,利用旋涂、喷涂、刮涂等方法沉积到不同衬底上(如SiO2/Si、MgO、LaAlO3等)。
2.实验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交流磁性测量仪、电性能测试仪等仪器对涂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MOD法制备YBFO涂层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优化制备工艺,获得高质量的YBFO涂层,并验证其物理性质。
2.揭示制备过程中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探究其与制备参数之间的关系。
3.为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五、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与熟悉相关工艺及仪器使用(1个月)2.进行涂层制备与表征(3个月)3.分析数据、整理文献并撰写论文(2个月)4.进行实验演示及撰写毕业论文(2个月)六、参考文献1. Butt, A., Malik, S., Shahbaz Ali, M., & Zulfiqar, S. (2019). YBCO/Fe2O3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469, 77-82.2. Zhang, H., & Sun, X. (2021).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l organic deposition method for YBCO thin films.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13(2), 143-152.3. Huang, Z. Q., Qu, T. L., Wang, H., Huang, J. Y., & Zhao, Y. (2017). Enhanced flux pinning in YBCO films with nanoscale Fe2O3 precipitat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22(18), 183901.4. Chen, X., Wang, Y., Li, Y., Li, X., Li, Y., Li, H., & Li, L. (2016).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YBCO/Fe2O3 nano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by the MOD method.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682, 400-406.。
MOD法简介1、MOD法简介模特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是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G.C.Heyde)所创立的一种预定时间标准(PTS)技术,它是所有PTS方法中比较完善和先进的一种方法。
海特博士创立的模特法较之其他方法在这一问题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首先他在长期的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对人体活动的基本动作作了高度的归纳。
共归纳出21种基本动作,不象其他方法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使问题大为简化,而且便于操作。
这21种动作分两大类,反映人体上部的基本动作11种,下部及其他动作10种。
上部的11种动作分为三大类:即移动动作(M)、抓取(G)、放置(P)。
下部分10种动作表示了身体及其他方面的动作。
具体如下图所示。
每一种基本动作所需的正常时间,是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
然后以手指动一次(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而确定出来的。
21种基本动作都有相应的符号,符号旁边标注的数字即为该动作的标准时间。
如M2表示手腕动作一次,时间为2个MOD值,即等于2×0.129s=0.258s。
在实际应用中,对任意一种操作,只要把该项操作过程分解为模特法中的基本动作,就可以把该项操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计算出来。
可见,按照标准动作进行操作,在作业测定时,完全可以不考虑操作者完成这一动作的快慢和实际所耗时间,只需知道他的操作过程就可以。
计算出来的时间是反映一个正常人在正常环境下所需的时间,因此具有普遍意义,正常时间加上宽放时间即为标准时间。
2、关于本模板本模板展示了一个可以自动计算工时的MOD法模板,只要输入MOD法的基本分析符号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后的工时。
简称MOD法,是1966。
首先他在长期的人纳出21种基本于操作。
“MOD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
用模特法确定装配电脑主机主要元件的标准时间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用模特法确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和步骤;
2、能用模特法正确表示作业者的各种动作,正确区分作业者得同时动作、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
3、熟悉生产流程;
4、掌握必要的软件工具。
三、实验原理
1、模特法的定义
2、模特法的特点:
1)动作时间是以手指移动2.5cm所需时间为最小单位(1MOD),身体其他部位动作的时间都用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达;
2)模特法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划分为21种,其中11个为基本动作,10个为其他动作;
3)1MOD的时间值为0.129秒,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高或降低;
4)动作符号即表示了动作也表示了时间,简便易学。
四、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电脑主机
2、计算机
3、装拆工具、笔、纸、MOD分析表格
4、计算器
五、实验步骤
1、明确电脑主机主要的几个元件装配的标准作业法
根据动素研究所确定的动素分析图和工作地布置图,确定标准作业法;
2、记录左右手的动作分析式,记录在上表中;
3、记录MOD综合分析式
要注意分清哪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动作,哪些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动作,还要分清时
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
4、计算正常作业时间
根据上表中的MOD综合分析式,计算模特值,换算成普通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MOD值×0.129
5、决定宽放时间
取宽放率为:15%。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率
6、计算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
7、将计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值与秒表测时实验所得的标准作业时间值进行对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个数值应该比较接近,若相差较大,分析原因。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MOD分析表
操作单元1
MOD值合计=49
操作单元3
MOD 值合计=49
操作单元
4
MOD 值合计=49
操作单元5
操作6
操作7
MOD值合计=39 操作8
MOD值合计=30
操作单元9
MOD值合计=30 正常作业时间=339×0.129=43.731s
宽放时间=43.731×15%=6.56s
标准时间=43.731×1.1+6.56=54.66s
2、与秒表测时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个标准时间以及两个时间相差较大的原因,并评价哪个标准时间更准?
秒表测时标准时间=80.18s
模特法测试标准时间=54.66s
秒表测时采用的是抽样统计的办法,选取样本的时候完全是随机的,同时人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停顿或延误;而模特法是排除意外因素,只对人体动作进行时间研究,每个动作都有标准的时间,根据分析操作的动作来进行时间的测量。
秒表测时可能会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操作者对装配过程不熟练、零件滑落等,相对于秒表测时,模特法的精度就较高,它是根据人体的动作为基础进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