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安庆的简介
安庆,简称“庆”,古称桐城、庐州、安江、江州等,为安
徽省下辖地级市。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与
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相距均在500公里以内。
安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16.5℃;年均无霜期285天;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
年日照时数1839小时。
安庆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种有40
多种。
其中矿产储量最大的是磷矿。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000多年历史,为吴、楚、豫三国古都,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
安庆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有“文都”美誉的桐城派作家文伯故居和龙眠故园等一批名胜古迹。
安庆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有“禅宗之都”和“中国
佛都”的美称;是《西游记》中“西天取经”故事的发生地;是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安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孕育了以共和国开国
元勋、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钱信忠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儿女。
—— 1 —1 —。
桐城孔城老街简介
孔城老街位于桐城市西北30公里的孔城镇。
东临206国道,南依桐城河,北靠合九铁路和安庆市。
因古有“孔城一镇,扼皖
之咽喉”之称,所以成为桐城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孔城老街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2米至4米,为一
条“T”字型街道。
街中有一条小河环绕,街中心为一座桥——
孔城桥。
在孔城桥和孔城老街的交叉处是老街的中心广场。
老街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始建于明嘉
靖三十七年(1558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是当时严氏家
族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
整座祠堂建筑宏伟,古朴大方,是典型
的明清风格建筑。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只剩下了一个“大”字。
在孔城老街的最东端是严氏宗祠的大门——严氏宗祠正门
(俗称“牌坊门”)。
严氏宗祠正门高7.7米,宽4.2米,厚3.15米,门额上刻有“三代列祖列宗之祠”8个大字。
“三代列祖”
是指从北宋至清三代有名望的先人;“列祖列宗”是指从宋朝到
清朝历代祖先;“三代列祖”是指从北宋到清三代祖先。
—— 1 —1 —。
桐城文学之乡简介桐城,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桐城就是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之称。
其中,桐城文学更是独具特色,被誉为“桐城文化的瑰宝”。
一、古代文学桐城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唐代,桐城就是文学繁荣的地方。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桐城留下了《登高》一诗,赞美了桐城的山水风光和文化氛围。
宋代,桐城更是文学盛世,出现了许多著名文学家,如欧阳修、苏轼等。
他们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为桐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现代文学近现代以来,桐城文学更是蓬勃发展。
20世纪初,桐城出现了一批文学家,如郭沫若、冯雪峰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此外,桐城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如李敬泽、李瑞环、李瑞芳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三、桐城文学的特色桐城文学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它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桐城文学的作品,既有南方文学的柔美和细腻,又有北方文学的豪放和雄浑。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桐城文学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桐城文学的影响桐城文学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桐城文学的作品,不仅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如今,桐城已成为一个文化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学习。
总之,桐城文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桐城文学会更加繁荣,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桐城的六尺巷简介引言桐城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位于淮河流域的中部。
桐城市有许多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六尺巷。
作为桐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六尺巷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六尺巷的历史背景六尺巷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桐城市的核心区域,连接着南北两个重要的商业街道,是桐城市的历史街巷之一。
六尺巷得名于其巷道的宽度,整条巷子宽度只有六尺,非常狭窄。
二、六尺巷的地理位置六尺巷位于桐城市的市中心,紧邻市政府大楼和商业中心。
它的东侧是繁华的商业街,西侧是安静的居民区。
六尺巷的布局紧凑,巷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场所,是桐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
三、六尺巷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六尺巷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明代的传统特色。
巷内的建筑大多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屋顶采用青瓦,墙壁粉饰得色彩艳丽。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示出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
此外,六尺巷中还有许多木雕、石雕和门楼等艺术品,展示了当地传统工艺和技艺。
四、六尺巷的文化活动六尺巷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桐城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地方。
每年,六尺巷会举办各种庙会、艺术展览和传统音乐演出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桐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五、六尺巷的历史故事六尺巷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地方。
在这条狭窄的巷子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趣味的历史事件。
比如,六尺巷是明代桐城书院的所在地,许多有才华的文人曾在这里学习和交流。
此外,六尺巷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关于一位英雄豁达和一位美丽女子的传说等,给六尺巷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六、六尺巷的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六尺巷的文化遗产,桐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专门的六尺巷保护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六尺巷的建筑和文物。
其次,制定了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限制了周边的建筑高度和风格,保持了六尺巷的历史风貌。
同时,桐城市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
中国(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简介中国(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中国文都”、“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由安徽永先集团继安庆巨石山旅游风景区之后,投入数十亿元巨资倾力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
中国(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553.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46.8公顷,周边依山傍水,景色秀美。
中国•活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属于安徽省“861”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桐城市“提高城市品味,发展城市旅游”的重点项目,地处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距省会合肥约1小车车程,距安庆约半小时车程,毗邻206国道、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中国(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由中国活海欢乐水世界、仙龙湖港湾、七里香溪度假地产、仙龙湖国际会馆、温泉谷、仙龙湖港湾、水上高尔夫等项目组成。
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文化展示体验地、中国低碳诗意栖居样板地、中国休闲旅游标杆地、中国婚庆产业基地、合肥城郊首席生态体验地。
并将成为泛长三角顶尖、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综合体。
中国活海欢乐水世界是我们度假区的旅游核心区。
它目前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主题公园之一、也是泛长三角水上游乐目的地,其中有最新引入了八大世界级游乐设施,40多项娱乐设备。
活海欢乐水世界的游乐区域分为四大板块,欢乐水迪吧、疯狂滑梯区、激情造浪区、活海探秘区。
一、活海欢乐水世界1、激情水迪吧激情水迪吧是儿童的戏水乐园,其中建有其中建有喷水飞鱼螃蟹、喷水小丑怪、喷水鲸鱼、喷水蜗牛、雨蘑菇、青蛙滑梯、鳄鱼滑梯等20多套适合小朋友嬉戏的大、小型的水玩具,各种喷水的特效,造型生动可爱。
2、疯狂滑梯区滑梯区由冲天回旋、合家欢滑梯、巨兽碗滑道、大型组合滑道、等多种不同的滑道组成。
●冲天回旋:形状宛如一个巨大的 u 型滑板。
游客从最高处快速滑到最底部,然后借着巨大的惯性,继续向上滑行到几乎呈 90 度上扬角度的滑道上,然后再从几乎垂直的滑道上借着地心引力自由滑落到平缓的地段。
桐城文化简介
桐城文化是指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桐城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桐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桐城曾是楚国的重要城市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桐城楚墓,这是一组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春秋时期的墓葬群。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不仅反映了古代桐城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造诣,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桐城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桐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一个汉族、苗族、土家族三个民族聚居的县级市,这种多民族的特殊背景使得桐城的民俗文化异常丰富。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桐城市都会举办盛大的苗族花山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桐城市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中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表演都是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城文化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著称。
桐城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桐城剪纸和桐城皮影戏。
桐城剪纸以其精湛的刀法和生动的形象而享誉全国,被誉为中国剪
纸的"四大名镇"之一。
桐城皮影戏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彩的表演而广受赞誉。
总体来说,桐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桐城市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桐城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省各地级市简介1.合肥市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之滨,淝水穿流而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她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
行政区划。
现辖4市辖区,3县。
市辖区:庐阳、瑶海、蜀山、包河。
.3县:长丰、肥东、肥西。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省会城市,安徽地理中心,交通枢纽地带,在经济方面依赖国家扶持发展,勉强做做安徽的大哥哥,合肥市不大不小,人口众多,交通拥挤,不过最近高架地铁的修建将会让合肥更上一个层次。
2.芜湖市芜湖境内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宣杭五条铁路干线交汇联接。
芜湖港为长江沿岸第四大港,裕溪口港为中国第一座机械化内河煤港,芜湖长江大桥2000年建成。
芜湖也是宁芜铁路的终点。
安徽的兴起最快的城市,最近经济发展速度赶超合肥,马鞍山,适合宜居!安徽东部最具魅力城市。
3.马鞍山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马鞍山港为安徽境内4个长江一级港口之一。
市内有佳山、雨山、翠螺山等九座山峰和雨山湖等自然风光,形成“九山环一湖”、“园中有市,市中有园”的独特风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马鞍山作为诗仙李白晚年所钟意的寓居终老之所,一直是市民的骄傲。
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大青山,在采石矶风景区有李白衣冠冢。
李白国际吟诗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马鞍山市举行。
4.铜陵市铜陵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
桐城名人故居简介
桐城,自隋唐以来,名人辈出,人才济济。
历史上的桐城,
是全国四大“文化古城”之一,被誉为“千年古县”、“文章之府”。
桐城古称龙眠、七邑、龙眠等,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逾
4000年。
在桐城境内,至今仍遗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形制之完整,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均属罕见。
据
不完全统计,仅清代及近现代所建的古民居就有670多座。
在众多的古民居中,又以清代民居最多。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1754—1849)字守正,号虚谷,江苏
吴江人。
少时在家乡读书,后随父亲在苏州、扬州等地做官。
乾
隆十六年(1751年)任湖北荆州知府时,为重修荆州孔庙而捐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任安徽巡抚时,在安庆设立了官
办的“学馆”和“书局”;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任安徽布政
使时,奏请朝廷拨款重修了桐城文庙;乾隆四十四年(1789年)任翰林院编修时,曾两次主持重修了文庙;嘉庆七年(1802年)任国子监祭酒时主持了文庙的重修工程。
—— 1 —1 —。
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
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
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
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
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ngcheng was called Tong state; in 757 it was established as a county; in 1996 people rebuilt it as a city. Tongcheng has lasted more than 1200 years and has cultivated lots of talents such as Cao Song who was famous as a poet in Tang Dynasty and Li Gongling who was skilled in drawing in Song Dynasty. Schola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has reached more than 240 people. Among them,Fang Yizhi, the great thinker and scientist,was called as the "Encyclopedia" in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nobody could compare with him at that time. “Tongcheng school"in which Dai Mingshi,Fang Bao, Liu Dakui, Yao Nai as the representative,dominated the literary world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it included over 1200 authors and created more than 2000 famous works. So far, it is the prose school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the most authors and the most profound effect.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
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
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
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
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
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ngcheng was called Tong state; in 757 it was established as a county; in 1996 people rebuilt it as a city. Tongcheng has lasted more than 1200 years and has cultivated lots of talents such as Cao Song who was famous as a poet in Tang Dynasty and Li Gongling who was skilled in drawing in Song Dynasty. Schola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has reached more than 240 people. Among them,Fang Yizhi, the great thinker and scientist,was called as the "Encyclopedia" in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nobody could compare with him at that time. “Tongcheng school"in which Dai Mingshi,Fang Bao, Liu Dakui, Yao Nai as the representative,dominated the literary world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it included over 1200 authors and created more than 2000 famous works. So far, it is the prose school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the most authors and the most profound effect.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
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There are so many modern celebrities in Tongcheng, such as: Zhu Guangqian, the master of aesthetics; Fang Dongmei, a outstanding philosopher; Huangzhen, a revolutionist as well as diplomat; Zhang Bojun, the founder of Democratic Party; Ci Yungui, who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Computer". Tongcheng High School, founded by Wu Yulun, has become a famous school with a history of 10 decades, it cultivates over 2000 studen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ery year. And it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ss rate remained the leading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Tongcheng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Huangmei Opera, and has cultivated many performing artists of Huangmei Opera represented byYan Fengying. Tongcheng has therefore becom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Anhui , and enjoy the reput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
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文革期间因迫害致死。
Yan Fengying, a famous Huangmei Opera performer, began to learn Huangmei Opera since 10 years old, however, she didn’t get support from families. Then she learned from Yan Yungao and appeared under a stage name——Fengying. In 1952, Yan Fengying received widespread praise from the operas named “Collection Grass for Piggy ”and “ Encounter” during the first East China Opera Festival held in Shanghai. She became famous nationwide after playing the role as theseventh fairy in “Goddess Marriag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she was persecuted to death.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
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
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
明朝官员,也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
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房造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
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动让出三尺。
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于2米宽的小巷。
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传为美谈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hen Kangxi was the emperor, Zhangying, grand secretaryin the Mandarin Temple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Board of Rites, was an official in the capital. His families in Tongcheng had a dispute with their neighbors ——the Wu Family on the housing estates. His families wanted him to deal with this matter. After reading the letter from the families, he made an immediate answer. His families made active concession and gave up 3 feets after receiving the letter from Zhang Ying. The Wu family were touched and also gave up 3 feets. The actions of the two families created “Six feet lane”. Since then, “Six feet lane” passed from mouth to mouth with approbation in Tongcheng——Zhang Ying’s hometown.桐城历史悠久,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二年建县制,历经1200多年。
明清时代孕育了灿烂的桐城文化,有“天下文章出桐城”的美誉!说起桐城文化,首先得讲桐城文化的象征——桐城文庙With a long history, Tongcheng was called as Tong Zi stat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uilt as a county during Tang Dynasty(唐至德二年不会翻,直接翻唐代了).Tongcheng lasted more than 1200 years.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Tongcheng took shape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enjoys a reputation that “All articles created in Tongcheng”. When talk about Tongcheng, we thought of Tongcheng Confucian Temple which is the symbol of Tongcheng cultur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