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13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围术期的护理发表时间:2019-11-08T09:41:43.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7期作者:吴玉洁[导读]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导致胆道梗阻,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60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采取术前充分的准备、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给予家长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措施,提供最佳的护理。
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60例患儿术后均有胆汁排出,皮肤、巩膜黄疸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结论:经过医护医护人员细心的照顾,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197-021.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导致胆道梗阻,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是以黄疸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小儿疾病,其特发性、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1]。
主要表现为黄疸,1-2周后出现,呈进行性加重,巩膜、皮肤由黄转为暗绿色,皮肤瘙痒严重。
肝脾肿大,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腹部逐渐膨胀,发育迟缓,未及时治疗者3个月后发育渐渐迟缓。
现将我科收治的60例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2.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8年7月 -2018年12月共60例患儿,男18例,女42例,年龄2月-6月,平均年龄2.5月,60例均经B超、CT、胆道造影、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3.术前护理3.1 改善营养状况: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常出现营养不良,根据患儿的情况,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先天性胆道闭锁护理
【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若反复发热和出现黄疸表示有上行性胆道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突然腹胀,腹肌紧张,发热、可能为胆肠吻合口漏,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腹胀,胃肠减压是否有效,预防切口裂开。
4、观察大便颜色是否转黄,小便颜色有否转清,提示手术成功胆汁转流入肠管内。
5、夹管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拔管后注意观察管口有无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做好记录。
【术前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3、按医嘱输注萄糖液及维生素C、以保护肝功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肌注维生素K,改进凝血状态,减少出血倾向。
4、、术前2天按医嘱给抗生素,防止术后胆道感染。
【术后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3、有空肠造瘘者,每天记录胆汁流出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
清洁。
4、有腹腔引流按引流管护理常规。
5、腹部腹带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胆道闭锁护理常规
胆道闭锁是肝外胆道不同程度的缺如。
胆管发育呈纤维细索状,或完全缺如。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不可逆性黄疸,肝脾肿大,陶土色大便,发育迟缓等。
【术前观察要点】
1、观察黄疸程度及部位;
2、观察大便是否如白色陶土样,小便颜色变深;
3、观察腹部体征,腹围大小,有无腹水及全身营养状况;
4、观察患儿有无神志淡漠,警惕肝昏迷发生;
5、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无皮下出血点。
【术前护理措施】
1、饮食指导:进食低脂奶,少量多餐;
2、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指甲搔抓引起破溃,瘙痒明显遵医嘱予炉甘石洗剂外涂;
3、术前特殊准备:术前3d口服肠道抑菌剂,术晨安置胃管。
【术后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黄疸变化,皮肤巩膜黄染是否好转;
3、观察大便和小便颜色变化情况;
4、观察腹部体征,肠蠕动恢复情况;
5、观察胃肠减压是否有效以及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6、观察腹部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有无胆汁外渗。
【术后护理措施】
1、早期禁食,恢复进食时应饮用低脂奶,少量多餐;
2、做好各种管道护理;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伤口敷料干燥、清洁,防止指甲搔抓引起破溃;
4、加强翻身,促进肠蠕动;
5、加强保暖,新生儿入暖箱,高热者予物理降温。
【健康宣教】
1、指导家长观察患儿皮肤和大小便色泽变化;
2、继续服用保肝、退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
3、患儿如有腹痛、发热、黄疸、呕吐等及时就诊;
4、加强患儿营养,合理喂养患儿;
5、注意个人卫生,防感冒、腹泻,增强抵抗力,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