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最励志演讲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坚持演讲人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励志”语录:梦想意味着挑战。
实现梦想的过程,必然是艰苦奋斗、挑战自我的过程。
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有梦想的人最可爱,而有行动的人最可敬。
我们要相信,只要每位同学心中有梦,你们就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勇往直前,让原本平凡的人生充满希望,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难、挫折,也能奋勇前行。
要做到自豪而不骄傲、宽容而不放纵,学会从盛世中体会和谐与力量,从灾难中领悟感恩与坚强,懂得有容才能海纳,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要树立做好人、做有用人、做成功人的理想。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
作为新一代川大人,既要善于仰望星空,充分发挥创造潜力,又要坚持脚踏实地,努力积累广博知识,不抛弃、不放弃,将奋斗进行到底。
最生活演讲月初“挥霍无度” 月末就得“节衣缩食”演讲人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汪劲松“生活”语录:同学们,从你入校的那一天起,你会发现周围不再是熟悉的气候和乡音,会常常遇到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此时父母不再站在前面为你遮风挡雨。
面对这些,你开始改变自己,开始独立地去思考,积极地去适应。
你又会发现对朋友的渴望比以前更加强烈,展现在面前的舞台比以前更加宽阔。
面对这些,你开始尝试完善自己,可能原本性格比较内向的你开始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可能不善言辞的你开始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可能对运动缺乏兴趣的你开始喜欢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踢足球。
你一定还会发现你的自由度比以前大多了,你有了相对独立的财政、大量的自由时间,而我想告诉大家放纵地享受自由的最大风险是被“自由”所左右,在“自由”中滋长惰性、消磨斗志。
如果在月初你“挥霍无度”,月末你不得不节衣缩食;如果你总让花样年华中最宝贵的自由时间肆意流失,那么追悔莫及必将成为你付出的惨痛代价。
面对这些,你开始改变,决定尝试掌控自由、超越自我,你开始规划人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不久之后,你会从一个被自由摆布的人变成掌控自由的人,让自由成为了成功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四川大学2012年“自觉自信自强——我是川大学子”大型主题演讲比赛决赛于5月22日晚上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大型主题演讲比赛由学校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和马克思注意学院联合举办。
出席此次演讲比赛的嘉宾有:校长谢和平院士、副校长步宏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成教授,学校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校长谢和平院士发表了题为“做自信的川大人”的演讲。
谢校长在演讲中告诉同学们,要成为自信的川大人,我们应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应学会欣赏,把川大的精神内化为每一位同学的气质;要成为自信的川大人,我们应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实施精英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要成为自信的川大人,我们应对川大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
同时,四川大学也正在创造各种条件让同学们成为自信的川大人。
我们在教学中推进“323+X”的教育模式,将为每一位希望成才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开设的人文大讲堂等第二课堂,将为同学们人文底蕴的提升,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努力全面改造我们的学习环境,将使同学们的学习条件更优越;我们也在积极推进的国际化教育,这将有助于提升川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
最后谢校长总结到:川大有历史、川大有人物、川大有精神,还有什么让大家感到不自信的呢?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介绍了比赛举办的前期过程。
他说,主题演讲比赛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活动之一,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协作,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晔教授对比赛做了精彩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者的演讲水平。
此次主题演讲比赛覆盖了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80个教学班,共1万多名学生。
对此次活动,广大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校长谢和平院士2019开学典礼的讲话:川大的学生要有真学问亲爱的新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
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始终支持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敬意!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即将步入自己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大学生活。
大学之大,在于大学有精神、大学有文化,大学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就是求真。
中国儒家传统经典《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治学之道就在于启民向善求真,就是要追求真学问、真道理、真本事。
几个月前,在北大勉励广大青年学生,首先要做到勤学,努力求得真学问。
我想,这也就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们的基本要求和期望。
所以,同学们进入川大,不应仅仅是简单地为拿文凭、拿学历而来,而应是来读书、来求学,是来求得真学问、来练就真本领。
只有求得真学问,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讲过:“立身以立学为先”。
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真学问、真本事才是我们每个人的长久立身之本,才是每个人未来真正的竞争力。
同学们应该想明白,现在成绩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都是一时的,自己的真才实学才是一辈子的。
我们只有靠大学四年的努力获得真学问,才能增加自己学养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实现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只有靠自己的真本事、真学问,才能提升视野的宽度和境界的高度,改变自己人生的格局,迎来自己光明的前程。
只有求得真学问,才能真正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们正处于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你们还不到30岁;到2050年我们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你们刚过中年。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你们去参与、去打拼、去担当。
让川大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行
谢和平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今天是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日。
在今天的庆祝大会前,省市校已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协议,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学校专门聘请全球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组建了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昨天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同时,成立了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今天下午将发布由全球校友捐款、出资设立的20亿元“双创基金”,美国乐土投资集团将捐资1亿元建设川大前沿医学大楼,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谢和平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成都610064; 中国工程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川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川大服务四川科学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四川范本”
3.让川大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行——在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启动暨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4.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在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5.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四川大学召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大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谢和平的致辞翻译第一篇:【翻译】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谢和平的致辞翻译Xie Heping’s Speech on the Ceremony of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Honor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alumni,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day, on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we merrily gather here for witnessing her glorious past records, appreciating her sincere history and youth and vigor and wishing her better and brilliant future.On behalf of the hundred thousand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worker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 welcome to all the leaders and guests present here today, send my best wishes to alumni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wards leaders at all levels, friend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all of our international friends for your constant regard and support.Given a speech as the principal of SCU, it is not only a high honor for me, but also more means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Therefore, I expressed my own truth inspiration for her long history and the heroic feelings of all the members of SCU for our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ichuan University and recreation of the refulgence again.The life of the univers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ity.It is also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ity’s persistent vigor and youth.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SCU, we can feel its spirit and rationality.The rising of SCU from vicissitudes to success at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SCU Spirit, the incorporative and eclectic nature and the university motto “Advocating Precision, Diligence, Truth and Innovation”.According to the former headmasters’ insightful summary and deep thinking, SCU always contains a constant and a direct line of succession valueorientation.That is the grand verve of including all substances in the world, the lofty realm of pursuit of the truth and the feelings of serving our motherland.Such as: Hu Jun’s “Creating wealth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from 1903 to 1909;W u Yuzhang’s “Advocating science, supporting new scholars” from 1922 to 1924;Zhang Lan’s “Thoughts freedom and all-inclusive” from 1926 to 1930;Zhang Linggao’s “Cultivating noble character, teaching advanced academic, bringing up specialized talents, matchi ng social development’s needs” from 1933 to 1946.This kind of value orientation shows our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nd our pursuit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ream.It also constitutes th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essence of SCU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Nowadays, SCU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dvocating science,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Being virtuous and erudite, with an open mind from good”, also inherit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SCU.At this solemn moment of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and moving forward the future, I recall the passage which the State Councillor Chen Zhili has said in the third forum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not long ago.She said: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s should unswervingly guard university spirit so that university can influence and be a guide for society in innovation and service by its advanced thought and character and making “university” honor promote and have eternal glory.This speech makes me further comprehend, what SCU’s history has left us the most precious wealth is her spirit and culture.As the president, I not only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keep watch our spiritual home, but also spare no effort to go to carry forward our university spirit, and make both of SCU’s spirit and all C hinese university spiritsbe the lighthouse to lead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The first duty of university i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If university wants to be approved by society, it has to cultivate the talent for matching the society’s needs.This is t he important measure standard to judge university’s contribution for society.SCU was born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aving nation by education, imputing world’s knowledge, creating modern wisdom, developing scientific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 are the unswerving ideal and pursuit of SCU.In China’s high educatio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western area, SCU has written its glorious chapter and has created many first.In 1911, SCU established China’s western synergistic dental hospital, b egan China’s modern oral medicine and education and become the birthplace of China's modern oral medicine.In 1936, SCU began to enroll graduates and became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which firstly enroll graduates in China.In 1953, SCU created the first polymer professional and achieved the first doctor conferrable spot of science of religion among China’s universities in 1992.In the western area, SCU established the first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1906, firstly implemented the modern general education in 1910 and introduced foreign teachers in the same year, founded English courses firstly in 1914, etc.During the 110 years, SCU successively gathered the writer Li Jieren, physicist Wu Daqiu, biologist Tong Dizhou, historian Gu Jiegang, philosopher Feng Youlan, aesthetician Zhu Guangqian, China's most distinguished botanist Fang Wenpei, public health originator Chen Zhiqian,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number in modern China Ke Zhao and China’s polymer disciplines founder Xu Xi, etc.These masters has trained a lot of excellent talents, and affected many people's character by their good moralcharacter.In history, commander Zhu De who was the student of SCU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o Moruo, Ba Jin were the literary masters;Jiang Zhuyun, Mao Yingcai were hero who has moved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the first female doctor Le Yicheng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e Chinese moder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oday, alumni Song Yonghua who entered in SCU in 1984, was elected to be the first academician, among the Chinese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became vice-chancellor of the Brunel University.In 2003, students of SCU wo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challenge(GMC)global champion.Only from 2003 to 2005, our students won national special prize 19, the first prize 32, the second prize 90 and the third prize almost 200 in the all kinds of national knowledg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Whether in the past or now, whether in the revolution, the construction or in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e history, we can find the figure of the people of SCU, see the name of them and feel their loyalty and dedication to the country,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The motivation of univer sities’ development relies on reform, keeping pace with and bravely walking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The history of 110-years development of SCU is the record of its constant development, growing and creating glory during its reform.In 1994, the original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he origin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ught the opportunity and took the “powerful combination” and opened the key of China’s university reform with the courage of “take the lead”.Then, in 2000, the new SCU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Wes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achieved a much more strong unity.The twice combinations haveprovided abundant capital and solid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ies’ high level comprehensive research.With this basis, we have opened a n ew page of SCU’s development for a very few years, by the condensed strength,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wa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velopment state.On today’s special festive occasion, I would like to avail myself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the remarkable changes that’s taking place in SCU to all of you.Sichuan Univers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ranking China's universities with complete subjects,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best quality and benefit.The number of doctor conferrable spots for first level discipline from 12 in 2000 increased to now 27 and among the top-4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doctoral program increased from 65 to 213, master degree program increased from 135 to 330 and ranking 6th and 3rd amo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respectively.All of thes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t index of increasing several times over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has obviously improved.In 2005, we attained two first prizes of the state level teaching achievement prize and nine second prize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university.SCU’s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mad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From 2000 to 2005, during the five year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rose from 172 million yuan to 701.5 million yuan, nearly 5 times growth;the number of “State Three Awards” achievements increased from 3 to 15 and improved five levels;the numb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inisterial or provincial level added from 36 to 401 with 10 times growth.An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e have taken three “zero” breakthrough of the academician,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and the chief scientist of “973”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d omain.SCU’s faculty level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From 2000 to now, the number of the academicians increased from 5 to 9;Chang Jiang(Cheung Kong)Scholars increased from 6 to 16, and the gainer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increased from 9 to 30.Especially, in the past two year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platform of “985 project”, we have introduced more than 30 outstanding young and middle-aged scientists, including three non-Chinese scientists, from MIT, Yale, Hopkins and other world class universities.So to speak, SCU ushered in another boom period with elites and talents coming out in succession.SCU’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stepped on a new stage.We have established the communicative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42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more than 130 universities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Today, we will inaugurate thre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Clausthal University of Germany.It not only offers a gift for the anniversary, but also marks the SCU has started to joint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education with the world famous universities hand in hand on a higher level and broader areas.Facing SCU’s 110-year hard struggle, we can proudly say that whether in the past or now, Sichuan University always has not lived up to the era’s looking forward, nation’s hope and people's great trust.For the future, SCU will be better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 nation with greater achievemen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arty, the country and the correct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joint const ruction,adjustment, cooperation, merger” policy lead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U.SCU’s achievements also fully demonstrate the success and glory of China's contemporary high education system reform.We will never forget the five times visits of comr ade Li Lanqing, his effort, wisdom for SCU’s combination reform, name determination and the closing of 93 road and his reflected grand verve.We will never forget the impressive night on November, 3rd, 1997.On that night,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Chen Zhili comrade visited the campus deeply.We also will never forget her guidance and spur, and her six times visi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arty Committee of SEC, the leadership and support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Chengdu.They have visited and inspected SCU for many times and fully implemented many concrete measures for “both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city”, to ensur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guaranteed equipment and the provided grea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U.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previous leaders of SCU and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Today’s accumulated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and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came from the all previous leaders’ hard struggle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Today’s success came from the hard work, strive and dedication of our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alumni at home and abroad.The brand of the university is forged and cast by all alumni.When you are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ety, take your pursuit of the life and career or do your ordinary works, all alumni constantly promote SCU’s spirit, honor SCU and inject vigor and vitality to your mother school.It will always feel infinite glory and pride for you.Thehonor of SCU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which concern and support us.T oday's world is an open world.University only can achieve more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ie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In reverse, onl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society, we can get wider development space.SCU’s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cannot do without the trust, concern and support of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Honor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alumni,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eaning of anniversary is review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eventually is the new start for a better future.In 1930s, the principal of SCU put forward: Not only making SCU become the best university in China, but also let it be the most famous and complete university in the world.If we regarded it as a dream at that time, now, we have the basis for letting it come true through the hard-working of generations, especially, the hard-working after the two combinations.On beha lf of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d like to take a solemn oath on this historical occas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chaired by President Hu,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ies and Three Representatives, SCU would continue to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progress, nurturing talents and anticipating society” and take efforts to establish SCU as a top-notched innovative university, a research-based university cultivating pillars and elites, an open university embracing diversified academic thinking and advanced cultur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afeguarding academic consciousness, spreading university spirit, pursuing lofty goals and social progress.We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ideal tree, we planted today, will certainly have countless rich fruits, the dream of hope, wereleased today, will certainly become a beautiful reality!第二篇: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guests, respected school fellows, teachers, students: 今天,我们欢聚江安河畔,隆重举行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四川大学110年的光荣历史,共同领略这所世纪名校的厚重历史与青春活力,共同祝福她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3月1日上午,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四川大学。
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孟国平,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邢书元,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林祥棣院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游志胜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长徐唯临教授出席揭牌仪式。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海军司令部航空兵部航管处、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成空司令部航管处、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民航西南空管局、教育部科技司军工处、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四川省科技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中国电科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学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航空航天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由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邢书元主持。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邢书元宣读了关于成立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以及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员名单。
四川大学图象图形研究所所长杨红雨担任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乐民院士担任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孟国平为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颁发了聘书。
随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作了重要讲话。
他首先代表四川大学对国家空管委以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长期以来对我校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出席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四川大学国家空管重点实验室”的正式挂牌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和平校长表示,挂牌成立的“四川大学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不仅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获建的国家空管重点实验室,更是我国空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四川大学工会工作大事记一月1月份,校工会会同学校相关部门一起积极开展了“送温暖工程”慰问活动。
此次活动共慰问了全校129名困难教职工、汶川地震中受灾的教职工及32名困难外聘员工会员、30名省部级以上劳模。
二月2月18日,校工会召开了科以上干部办公会议,对新学期校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研究部署。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和校工会主席蒋润书、副主席唐宏光、蒙慧玲,兼职副主席刘亚丁、张永丽以及工会全体科级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要点,按月逐项作了具体的讨论研究与计划安排。
2月25日,校工会向各部门工会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工会开展“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
通知对“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的总体要求、进程安排和主要内容,以及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条件、程序和奖励办法均提出了具体要求。
2月,校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召开了2009 年女工工作会议。
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校纪委书记、女工委名誉主任徐兰教授,校工会主席、女工委主任蒋润书,副主席蒙慧玲和女工委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女工委副主任张彬教授主持。
会上,校女工委副主任周宏庆总结了 2008 年校女工委的工作。
校工会主席,女工委主任蒋润书部署了2009年女工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和校女工委名誉主任徐兰教授分别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水电学院、政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女工委主任还分别介绍了本学院2009年的女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三月3月3日,校工会在文华活动中心校工会会议室召开四川大学工会委员会扩大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会工作。
校工会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会经审委员和全校部门工会主席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工会副主席唐宏光主持。
校工会蒋润书主席首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全国总工会王兆国主席在中国工会十五届三次执委会上的讲话精神,并转达了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对大家的问候。
校庆以“校友”为本川大110年庆典提倡新思维四川大学即将建校110周年,有关庆典活动的吹风会日前在该校举行,校长谢和平院士不仅希望更多的校友做好回母校参加庆典的准备,还首次提出校庆新思维——突破以往活动的框框,以校友为本,既要节俭,更要亲切和喜庆。
四川大学是一所培育了无数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世纪名校,朱德、郭沫若、巴金等都曾经在此求学,任鸿隽、张澜、吴玉章、毕启曾任校长,朱自清、童第周、周太玄、林则、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魏时珍、恽代英、王右木、柯召、张铨等曾在此工作和教学。
首位华裔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也曾在此求学。
110年的历史并不妨碍川大的创新意识——“校庆是校友的校庆,校友的成就就是川大的荣耀。
我们一定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有成就、有条件的校友,以贡献回报社会;同时,母校又要把关怀送给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校友。
”谢和平校长说,“学校因学生而立,以培养的优秀校友而兴,校友是社会的财富,也是学校的名片。
”四川大学110年的历史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在新时期高校并校改革的进程中,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经过两次强强合并成为新的四川大学,这次校庆也是三校合一以后举办的第一次校庆,学校希望通过此次校庆把原三校的校友汇聚到一起。
“隆重、务实、特色、难忘”是此次川大110周年校庆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校庆的主题被定位为“展示成就,联络校友,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我们要在节约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亲切、喜庆的气氛,‘办论坛、展成果、促交流、增凝聚’,既要让校友回到川大有回家的感觉,也要让校友作为川大毕业的学生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校庆期间,学校会举行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把110年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以此为契机搭建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新平台;学校将举行各种层次的学术论坛、演讲,以此来发挥大学的功能,服务和影响社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谢校长鼓励校友们对母校的建设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汇聚校友智慧,凝聚校友力量,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希望校友们把他们长期积累的人生感悟和成功经验带回学校来,激励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年第$期中国地质教育%&’()*)+),-,+’%.-)/0%.1’,(会议专栏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四川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探索和实践谢和平%四川大学’四川成都"42""4#&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大学在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创新)四川大学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培养环境和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创新+四川大学中图分类号+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45378!%!""#&"$5""285"4收稿日期!""#"3!$+修订日期!""#"37")作者简介谢和平%23#45&’男’教授’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教育创新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一所大学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的成就和贡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作为育人中心的地位日益突显’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思想都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培养环境和评价观念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实现)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创新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某种目标而设立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素)为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活动系统及要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形成一种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经过实践多次验证(修正’最后才能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大学的历史地位(现实地位和发展战略决定了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国际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大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牛津大学卢卡斯爵士曾提出’牛津大学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学生要通过学习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哈佛大学提出’本科生在上主修课之前’必须上通识课程’必须文理并重’认识文科及理科的各种学术流派+一流学生的必备素质是有知识(有创造性(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实际生活+理(工(医科学生在大学里都必须通过团队的学习方式学习包括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等大家的经典巨作的核心课程+教员不仅要就古论古’更要古今结合)斯坦福大学的卡斯帕尔校长提出’一个成功的研究型大学’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要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研究’了解并参与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和挖掘其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茨勒提出’大学要尽可能培养高水平的专家’把出色的科研和对学生及年轻科学家的培养结合起来+理工大学也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一所大学相当于一个N C F R LD K J H Q ’学生未来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大学要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基本的背景’为学生获得知识(完善人格(形成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风格及特色)23!!年到23!$年任学校校长的杰出教育家吴玉章曾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23!4年到82中国地质教育%&’()*)+),-,+’%.-)/0%.1’,(!""#年第$期237"年任校长的杰出教育家张澜提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提出了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骨干的人才培养目标�237#年到2378年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的任鸿隽提出�要强调自动和优良学风之养成�输入世界的智识�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把学校办成一所规模宏大�师资设备齐全�有国内第一流学术水平的综合大学�要"虚心从善"�个人�社会乃至国家要发展都必须认识到自己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23$7年到23$3年任校长的黄季陆�也提出四川大学应该增设实科学习�培植西南建设人才�!"世纪7"年代�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英文系主任的著名教育家�美学大师朱光潜教授提出�大学教育之对象有二�一为文化学术�二为治文化学术之人�不仅在训练一技之长�而尤在养成宏正通达之士�不仅在传播知识技能�而尤在陶冶品学才识具备之完人与培养健全之士风�!"世纪7"年代�曾担任学校理学院院长的魏时珍先生提出�大学专业设置不宜过细�文理科当互相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创办人之一的客士伦先生在解释办学宗旨时说�"这个大学是要发展为一个最完备的高等学府�使西部各省的学生不必远到外国去留学�就可以学得他们所需要的任何科学�"原私立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罗忠恕先生认为�文学院开设的中文�外文�通史等课程对文�理�医�牙的学生都是必需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具有远大的眼光�广阔的胸襟�深刻的认识�明确的判断�灵活的应事力"�进入新时期�四川大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客观要求�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川大风格的新型人才�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为此�学校在认真汲取国际一流大学经验和对传统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系列途径�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多一份人文素质�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民族精神�多一份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突破狭隘的谋生的瓶颈�更多地关注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从而成长为社会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这也是高校对国家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物理给他知识�艺术给他想象力�艺术人文方面给他更多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说�"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川大学是由三所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强强合并而成的综合大学�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交叉体系优势突出�在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底蕴的熏陶�是学校人才培养风格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践证明�高科技的暂时落后可以通过努力而较快赶超�但是如果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缺少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会导致整个民族的长期落后而难以赶超�因此�强调以人文精神为本的基础教育和以创新精神为本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的结合�是四川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其次�通过三个途径�建立有效机制�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一�从!""7年3月到!""$年3月�经过一年的调研�论证�学校提出了本科教学"$2!"质量工程�包含了四大工程和十二项计划�其中四大工程是�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工程�通过实施本科教学"$2!"质量工程�争取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充分发挥并体现四川大学作为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潜力和优势�二是要实现与建设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三是要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即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和国际化培养�学校还实施了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交叉培养�分类指导等举措来推进人才培养�第二�加强学科和科研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四川大学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原三校固有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开设校级公共平台课和人文社科选修课�开辟各种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基础教6 2育,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强势来带动人才培养�鼓励各个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以国际化教育的高水平程度来提升人才培养�第三,对校区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校区以人文境界教育为本,加强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老校区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育为主,进行高素质人才高层次教育�新,老校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营造出强烈的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奠定基础�通过努力,四川大学人才培养新的风格和特色已经逐步形成�二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创新从根本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人才培养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在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我们突出强调要转变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培养�人性化管理,就是在制定政策,做各项工作时,将学生,老师以及管理者都作为平等的主体,多进行换位思考,使我们的政策和工作真正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和环境氛围的培育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博学奋进的精神,激励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志趣和激情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就是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体现大学的大爱原则,全面关心和关爱学生�人性化管理不在于讲大道理,它的核心,本质直接体现在每个问题具体的处理细节上�实现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在全校建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志趣,尊重学生的追求和创造,而决不可轻视学生,忽视学生的感受�学校的管理干部,教师和职工都应该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学校的管理,运行都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我校在公开选聘副校长时,专门邀请了学生代表参加,就是要体现学生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教育平等的机会�教育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学业成就机会的平等,因此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接收能力,不同志趣的学生群体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举办系列专题讲座等等�同时,实现教育平等,还包括其他丰富的内容�例如,四川大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学效果学生评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互动机制�以辅导员联系家长和导师以及管理人员轮流进住学生宿舍为主要内容的一线调研机制�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以完善助学款,奖学金,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其本质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理工大学的特征往往体现在严谨,规范的教育体系上,而综合性大学更重要的是强调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化教育往往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的重要特征和体现�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以教师的个性魅力来带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水平,给予相应的开课权�教师既要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又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形成特色�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学习交流中心,尽量变集中管理为引导式管理�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途径,空间和自由,多倾听学生和落实学生的合理要求�加大学分制的执行力度,完善学分制的相关措施,帮助学生选好课,选对课,选自己想学并且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第三,要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而不只是一个班级,一个小集体中的简单细胞�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第四,要形成人文环境和艺术环境,善于用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讲过�"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名逐利的教育来,是多么的优越,"国外的高等教育通常是很自由的,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大学,这些面的改革今后在我国也可以逐步实现�国际化培养的内涵就是要把川大的人才培养真正融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体系当中去,把国际的跨文化观念和教育资源融合到川大的教学,科研32"总第#4期谢和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中国地质教育%&’()*)+),-,+’%.-)/0%.1’,(!""#年第$期和服务之中�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面向世界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的是要通过国际化教育�创造开放的人文�学术环境�使学校成为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集散地�通过文化的冲撞和融合达到思维模式�教育模式互补和改造的目的�熏陶和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意义在于能够改造学术环境�丰富学术土壤�可以利用国际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拉动我校自身的发展�在学习�讲授�研究�服务和管理五个方面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模式和标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机制的全面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起点�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扩大海内外招生影响力�引进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促进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校风和学风的进一步形成�四川大学一直努力探索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地通过学分互认�学生互派�教师互聘互访�相互构架课程体系�互换培养等方式与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实质性的零距离合作办学�我校争取通过7!#年的努力�实现每年招收!"""名留学生并派出!"""名交流学生的目标�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招聘海内外优秀教师的力度�去年聘请了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的87名外国语言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今年又招聘了来自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位教师来校任教�此外�学校还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合作�建立起国际化研究平台�三�人才培养环境的创新优良的人才培养环境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无形能量场�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是培养一流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学术环境�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殿堂�应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崇尚学术的环境是引导大学生追求科学崇高境界的土壤和条件�在这方面�四川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我们组织了文�理�工�医各学院广泛开展学科发展规划大讨论�推动学科建设观念的大转变�鼓励师生开拓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领域�举办"三大论坛和一大讲座"�即"文�理�工�医系列论坛"�"前沿科技大师论坛"�"多学科博士论坛"和"四川大学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学校还在主要的大厅�通道布置了学术走廊�展示学科成就�杰出人才�学术成果�努力营造崇尚学术的良好环境�同时�我们把追求卓越作为每一个川大人的努力方向�四川大学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流大学�四川大学的教师�要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四川大学的学生�要争做一流的创新拔尖人才�即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大爱"的校园环境�"大爱"是一种可以让师生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四川大学提出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机制就是以"大爱"为出发点�我们要求学校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把每一个教职工的事业追求和学生的人生追求与学校的总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政策上激励到位�条件上创造到位�投入上资金到位�思想上关心到位�情感上关怀到位�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优质平台�为学生求学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要求每一位师生职工�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自觉维护学校的名誉和地位�对于学校在管理上�建设上�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建议�要求每一位服务人员�要树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以师生的合理要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力求做到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质量好�服务水平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杜绝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为大家创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好环境�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我们还十分强调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因为"大爱"不仅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体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是关爱学生并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体现�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把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信息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主动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方向�不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大爱"还体现在严格管理和有效激励的结合�以管理促成才�激励是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评先进�树典型带动好学风的形成�四川大学现在每年都有8"多个学生提前修完学分�提前一年毕业�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激励�可以促使他们成长得更快�更拔尖�更优秀�通过上述努力�四川大学正在形成一个以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师德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 !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和求实的精神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和具体的行动去爱护学生的"大爱"氛围�为激发师生潜力�激情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人才评价观念的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评价观念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教育创新起着基础性的推进作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更高需求�要求人才评价观念必须创新�我们应当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面向未来�重新对"好学生"�"好老师"�"好干部"进行具有时代新内涵的明确定位�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是我们一贯来对"好学生"的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们不断被赋予了更加充实的内涵�思想是根基�学生的思想品质不仅决定了学生个人的成长方向�也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曾庆红同志在全国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应培养大学生具有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的观念�在社会主义中国�思想好至少就要树立这四个观念�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大多数人民服务�谋利益是学生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四川大学前身之一的尊经书院有幅对联谈到了"功�名�富�贵"�其表述是�有补于天地之曰功�有利于世教之曰名�有精神谓富�知廉耻谓贵�此"功�名�富�贵"与金钱无关�所谓有补于天地�就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有利于世教�就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奋发的精神�谓富�知耻而后进�知耻而后勇�谓贵�目前�我国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个伟大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需要大家具有祖国的观念和人民的观念�也就应该对"功�名�富�贵"有正确而全面的理解�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我们祖国的发展以及今天的辉煌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我们今天世界地位的取得也完全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第四�要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观念�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的公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格理想以及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的思想好首先就会落实到学习上�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充分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宽广全面的知识背景�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在各种学习中都追求卓越�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要把优秀作为自己的习惯�这些都是学习好的具体体现�四川大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人的学业追求有机结合�努力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有机结合�例如�我们在制定免试研究生政策�学生干部选拔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相关政策中�都鲜明地体现了思想进步和学业进步的辩证要求�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大学�没有好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没有好教师的大学就不能称其为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在教师�四川大学对好教师的定位有两个标准�一是"敬岗"�"爱岗"�重师德�有较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它体现在具有强烈责任心�能够全心全意关心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不是应付学生�把授课作为一种负担或单纯的谋生手段�好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关心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和习惯�二是好老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他会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欲望�教师教学能力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教师教会学生的多少和学生理解知识的多少�而不仅仅是讲课的多少�优秀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集体得以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因素�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要建成一流的高校�就不能忽视管理干部这个环节�四川大学在干部考察标准和干部岗位目标管理中�着重突出了对"好干部"的新要求�一是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高尚�清正廉洁�他应该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强烈的正义感�明晰并能够很好地持守党纪国法底线和道德底线�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端正�处事公平公道�二是"好干部"最重要的素质还在于肯干事�敢干事�敢于负责任�必须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对学校具有强烈的责任意2!"总第#4期谢和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访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王春春
【期刊名称】《大学》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任务,保证和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
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应如何在资塬配置、制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考核等方面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人才分类培养的思路是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
【总页数】8页(P4-11)
【作者】王春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四个途径"培养高素质人才——访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 [J],
2.全天候的伙伴关系——中斯关系50年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纳亚克应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邀请于2008年10月28日访问四川大学的演讲 [J], 之贤
U,开启碳减排新思维——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J], 李维维
4.教改创新品质兼容——访四川省科协主席、四川大学校长、著名力学科学家谢和平院士 [J], 陈道隆;庞贝;高妍
5.从巴基斯坦视角看当今和平、安全与发展问题巴基斯坦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应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邀请于2007年4月20日访问四川大学的演讲 [J], 肖卡特.阿齐兹;黄云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四川大学(皮革系)校友捐款设立奖学金宋寒冰【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19【总页数】2页(P9-10)【作者】宋寒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多年来,从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走出去的各届校友为表达学校的培育之情,多次为母校踊跃捐款助学。
在此次庆祝四川大学120 周年华诞之际,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又伸出慷慨之手,为学校捐款设立奖学金———9月22 日下午,四川大学校友、四川省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林向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献礼捐赠签约仪式在望江校区明德楼贵宾厅举行。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副校长李旭锋教授、副校级干部侯太平教授,四川省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林、公司总经办主任王光荣,以及学校校办、宣传部、外联办、轻纺与食品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谢和平校长感谢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支持。
他指出,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为全国输送大量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杰出校友,具有非常高的全国影响力,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四川大学的交流合作,校企双方互惠共赢,共同为我国皮革产业做出杰出贡献。
四川省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林校友对母校及轻纺学院为其创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该项捐赠能进一步支持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期待今后川大学子在公司和社会有更卓越的表现,为母校争光。
同时他也就皮革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谢和平院士交换了意见,双方就在校学生的兴趣培养及对学生创业支持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双方能深化合作,共同助推四川大学未来改革发展。
随后,李旭锋副校长与严建林校友代表双方签署了捐赠协议。
此次捐赠总金额为100万元,用于设立四川大学“达威奖学金”,及资助四川大学皮革学科发展、教学科研等建设。
9月23 日上午,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94级校友陈治军在时值母校120周年校庆之际,向母校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为母校献上了自己的一份贺礼。
追梦人生成就未来——在四川大学2013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上的讲话校长谢和平院士2013年6月23日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与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598名同学,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向每一位毕业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学校发展、关爱同学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四年前,你们怀着对梦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渴望走进川大,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四年来,学校一直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为你们追求梦想、成就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奠定后发优势。
我们建立完善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掘同学们的天赋、潜质,努力为每位同学提供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
同时,构建了以“人文”为根基、以“理学和基础学科”为核心、文理工医全面交叉融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每位同学的专业基础和后发优势。
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从35个增加到了44个,国家重点学科达到了46个,院士达到13人。
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了18.4亿元,SCI收录论文数达到2448篇、列全国高校第5位。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新增国家精品课程7门,新增国家教学名师奖4人,新增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新增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1篇,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获奖6600余项,特别是,连续第四届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同学们,学校这几年的建设发展凝聚了你们的付出,学校取得的荣誉更离不开你们的奉献:你们不断追求卓越、勇攀学术高峰,在国内外各种竞赛中获得了1100多项奖励、独立发表了70多篇高水平论文,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你们经历了芦山地震的考验,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你们还积极参与了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的志愿者服务,为国家和学校赢得了良好形象;特别是,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你们积极参与探究式讨论,与任课老师深入互动、研讨;在“实践与国际课程周”中,你们拓展了国际视野,提升了实践与创新能力。
作者: 葛朴子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3-3页
主题词: 四川大学;研究院;颁奖仪式;老子;奖学金;基金会;卿希泰;中国道教协会
摘要:2009年3月11日是中国伟大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诞辰2580周年纪念的特别时刻。
在吉祥喜庆的气氛中,四川大学于当日上午宣布正式成立老子研究院,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成立典礼。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致辞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莅临祝贺,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出席典礼并做重要讲话。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
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guests,
respected school fellows,
teachers, students:
今天,我们欢聚江安河畔,隆重举行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四川大学110年的光荣历史,共同领略这所世纪名校的厚重历史与青春活力,共同祝福她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Today, we are gathering on JiangAn River to solemnly celebrate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witnessing her glorious history of 110years, appreciating the significant history and energy of the century-long well-known university, and wishing her a better and glorious future.
在此,我谨代表四川大学十万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大学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On behalf of the 100 thousand faculties and student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all leaders and guests presenting the meeting, express our greetings to our schoolfellow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ay sincere thanks to leaders, friends from various levels and fields,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
作为四川大学校长在这里致辞,对我来说,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因此,今天我所表达的既是对四川大学厚重历史的真情感悟,更是代表川大全体师生员工表达我们建设新川大、再创新辉煌的豪迈情怀。
It is an valuable honor as well as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or me to give a speech here as the presid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大学的生命在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活力常在、青春永驻的不竭源泉。
翻开川大历史,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魅力、理性的光芒。
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走向辉煌,得益于她孕育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从1903-1909年胡峻校长制定的“仰副国家,造就通才”,到1922-1924年吴玉章校长提出的“崇尚学术,启用新派”,从1926-1930年张澜校长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到1933-1946年张凌高校长实行的“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在历代川大老校长们的精辟概括和深遂思考中,始终蕴含着一个恒久不变、一脉相传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涵乾纳坤的宏大气魄,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这种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川大人对科学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今天,我们响亮地提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和“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理念和精神,正是对学校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
大学的天职在于人材培养。
大学的价值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衡量大学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尺度。
四川大学是在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输入世界智识,创获现代智慧,光大科学文明,培养杰出英才是四川大学始终不渝的理想和追求。
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