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16
教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一、引言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1.1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1.1.2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贸易的增长1.1.3国王与议会的权力斗争1.1.4清教徒革命的影响1.2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和力量1.2.1资产阶级和新兴的中产阶级1.2.2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支持1.2.3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对立1.2.4军事领导人的角色1.3革命的目标和意义1.3.1限制君主权力,确立议会主权1.3.2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3.3建立法治和宪政制度1.3.4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二、知识点讲解2.1革命的起因和爆发2.1.1查理一世的统治危机2.1.2议会的反对和税收争议2.1.31637-1640年的苏格兰起义2.1.4长期议会的召开和冲突升级2.2革命的主要事件和转折点2.2.1英国内战的爆发2.2.2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崛起2.2.3国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和处决2.2.4英格兰共和国的建立和挑战2.3革命的后果和影响2.3.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3.2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变革2.3.3对欧洲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2.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遗产三、教学内容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3.1.1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征和衰落3.1.2新航路开辟对英国经济的影响3.1.3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争夺过程3.1.4清教徒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3.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关键事件3.2.1长期议会的召开和对抗3.2.2英国内战的爆发和主要战役3.2.3查理一世的审判和处决3.2.4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3.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遗产3.3.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3.3.2英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3.3.3对欧洲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3.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4.1.2掌握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4.1.3理解革命对英国政治、社会和全球的影响4.1.4认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4.2技能与方法4.2.1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4.2.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2.3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和论证能力4.2.4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4.3.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历史责任感4.3.4增进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和尊重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5.1.2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5.1.3革命对英国政治、社会和全球的影响5.1.4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5.2教学重点5.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遗产5.2.2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决策5.2.3革命对英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5.2.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优势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6.1.2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6.1.3历史地图和图表6.1.4教学挂图和展板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历史资料和文献6.2.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材料6.2.4互联网资源和数据库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话题7.1.2提问和讨论学生的已有知识7.1.3展示多媒体资料和图片7.1.4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7.2课堂讲解与互动7.2.1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7.2.2分析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7.2.3探讨革命对英国政治、社会和全球的影响7.2.4讨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7.3小组合作与探究7.3.1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7.3.2提供历史资料和文献供学生研究7.3.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论证7.3.4分享小组的发现和讨论结果7.4.1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7.4.3提供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7.4.4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八、板书设计8.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8.1.1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8.1.2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贸易的增长8.1.3国王与议会的权力斗争8.1.4清教徒革命的影响8.2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8.2.1长期议会的召开和对抗8.2.2英国内战的爆发和主要战役8.2.3查理一世的审判和处决8.2.4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8.3革命的影响和遗产8.3.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8.3.2英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8.3.3对欧洲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8.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九、作业设计9.1阅读作业9.1.1阅读教材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章节9.1.2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革命的背景和起因9.1.3阅读有关革命过程和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9.1.4阅读关于革命影响和遗产的文章和评论9.2写作作业9.2.1写一篇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的文章9.2.2写一篇关于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的文章9.2.3写一篇关于革命对英国政治、社会和全球的影响的文章9.2.4写一篇关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的文章9.3研究作业9.3.1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文献和资料9.3.2研究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决策9.3.3研究革命对英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9.3.4研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优势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反思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0.1.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10.1.3反思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互动情况10.1.4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反馈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其他方面10.2.2推荐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供学生阅读10.2.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展览,了解革命的实物和文物10.2.4邀请历史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的视野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起因,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革命对英国政治、社会和全球的影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
—1688年)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结束时间、标志:1640年-1688年;结束标志: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
)
3.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击溃王军主力;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担任护国公,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
)(认识人物)
4.文献:《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机构、目的:1689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
(2)主要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3)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日本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引领了时代发展潮流。
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发展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代替封建(制度)社会)(被马克思称之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回忆必修1英国的制度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复辟、甚至倒退。
因为这正是两种势力长期、复杂较量的表现。
英国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通过本身的努力,经过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的形式,使资本主义在本国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从整个欧洲看,并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的整体格局。
所以,在百年之后才出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创设情景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
他们要向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
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
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
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签署《大宪章》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议会由国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
《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同意。
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都拥有大量的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同其他阶级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新的集团,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
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经营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他们中有的人还经营工业和商业。
他们也拥有资本,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为了将这些人同封建贵族加以区别,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从1485年到1603年,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优秀8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篇一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the puritan revolution in england课标要求: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一、革命的背景1、历史传统—— 有限的王权时间:13c——17c初(包括都铎王朝)文献:《大宪章》13c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2、革命动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因素: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4.革命的阻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具体表现?)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2)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什么问题上?(税收问题)(3)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如何?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4)《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见课本20页)(法治、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二、革命的经过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a理由: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b形式:利用议会合法斗争c文献:《大抗议书》1641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
想一想: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P67—69 人物克伦威尔
时间1640—1689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背景原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主要经过
或者
进程特点1.导火线1637——1640年的苏格兰人民起义
2.爆发1640的议会斗争,议员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序幕(开始标志)
3.战役1645年6月,纳西比战役,议会军队击溃王军,打败了国王军队。
4.共和国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成立共和国。
5.发展克伦威尔掌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6.复辟1660——1688年,查理二世复辟,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
7.政变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结束标志)
8.确立君
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的资产阶级统治。
结果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
意义影响
①性质上
②政治上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性质革命,也是世界首创。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③经济上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④世界上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法律文献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称为英国大革命或英国内战,发生于
17世纪中叶的英国。
这场革命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力斗争: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试图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但议会不满其控制欲望并力图保护自己的权力,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上发生冲突。
2. 军事冲突与国内战争: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冲突和战争,当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内战(1642-1651)和光荣革命(1688),这两个事件对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君主专制倒台与议会政治的确立:英国内战结束后,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共和国成立,由奥利弗·克伦威尔担任统治者。
然而,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引起了巨大的不满,随后英国恢复了君主国家,君主政体与议会政治的关系重新确定。
这场革命的意义在于:
1. 政治体系的转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转变,从君主制向立宪君主制过渡。
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
2. 社会阶级关系的改变:这场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贵族势力的衰落。
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了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为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模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等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重要事件,它为英国建立了现代政治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并对整个欧洲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及主要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①1640—1642年:长期国会召开——第一次内战爆发前:政权基本控制在Array国会(长老会派)手中②1642—1649年:内战时期③1649—1660(1688):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的召开二、两次内战时期:1、第一次内战(1642—1646):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地主家庭,是个典型的新贵族,虔诚的清教徒,非常仇视天主教会。
他出席了长期国会,并参加起草《大抗议书》(1641年)。
内战爆发后,他从公薄持有农中招募了许多清教徒,组成“铁骑队”。
1644年7月,克伦威尔率领骑兵队与王军决战——马斯顿荒原(草原)战役。
这一战扭转了国会军的被动局面,成为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军队的领导权也从长老会派手中转移到了独立派手中。
新模范军:1645年1月建立。
以自耕农为主体,包括手工业者、学徒等。
他们的作战目的明确,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指挥官大都来自民间。
1645年6月14日,新模范军在纳斯(西)比一役中,彻底打败了王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第一次内战基本结束。
2、两次内战之间的三派斗争:(1)长老会派与独立派的斗争: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会派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长老会派失败的主因:第一,增加税收,扩大征税项目。
第二,土地政策:① 1646年长期国会通过法律,废除骑士领地制——取消了贵族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从属关系,使贵族地主的土地变成了真正的私有财产,也无需再向国王缴纳骑士捐,进行圈地也不用再缴罚金。
②把内战期间没收来的国王、保王党人、国教会的土地分期分批拍卖。
第三,宗教政策:规定长老会派的教义为全国一律尊奉的信仰,对反对者进行迫害。
长老会派与独立派之间的斗争核心:争夺领导权,具体主要体现在长老会派企图解散军队,以解除对自己的威胁。
斗争结果:1647年8月,克伦威尔平定长老会派的叛乱,控制了国会。
【历史史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38年,苏格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治独立,发动了全面的反英战争。
1839年,苏格兰军侵入英境,查理一世事出无奈,只好同苏格兰军议和,同意不干涉苏格兰的内部事务,并给予军事赔款。
1640年,英国经济发生恐慌,查理一世一筹莫展。
而苏格兰军得不到赔款就不肯离开英格兰。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查理一世只得向议会求援,于1640年4月13日重新召开议会。
新选出的议会议员,多半是新贵族,而且过去反对派中的那些著名领导人如约翰·皮姆、约翰·汉普顿等又都当选。
议会开幕后,他们立即向国王提出惩处他的宠臣和停止没有经过议会同意的非法税收等要求。
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在同年5月5日又解散议会。
这次议会由于存在的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史称"短期议会"。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5月6日,伦敦市民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有帮工、学徒、水手、搬运工、码头工人和日佣工人;还有不在行会以内最贫苦的手工工人。
除了伦敦市民外,在农村中也发生了农民的骚动。
从1640年春到夏季,农民运动不断扩大。
此外,苏格兰对英吉利展开了攻势,并占领了英吉利北部的诺森伯兰和德拉姆两郡。
英国国内的政治气氛异常紧张,革命形势已经成熟……这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状况,它所反映的是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给能够气氛的热烈,仿佛资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势不可当,志在必得。
而历史没有因为气氛的热烈而使得革命从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随着历史的发展,"暴力革命"在英国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过程中却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资产阶级改革却成了决定因素。
就整个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言,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自1640年议会以后,经历了两次内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直到1688年才完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