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1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高一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识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相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点来说,高中历史知识点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因此相对增加一些难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识点一、历史背景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1)表现①政治上,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控制清政府。
②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等权利,扩大投资设厂。
③军事上,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日本的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
(2)影响:造成了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清政府实施“新政”(1)目的: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2)内容: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3)影响:新政不但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3.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4.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风起云涌(1)表现①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
②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利权运动迅速在各地展开。
(2)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人民群众感到反侵略的迫切性,并加深了对清政府卖国政策的憎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表现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1)原因:20世纪初,不少留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
(2)主要传播方式①接受西方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翻译西方书籍: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
③创办进步报刊: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
(3)影响①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中学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教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吩咐式”的作业,要逐步造就自己主动获得学问、稳固学问的实力,制定学习打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问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开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荣耀革命2.确立标记——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起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限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限制下院本党议员限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对议会负责;首相驾驭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限制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2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纳的措施)1、干脆缘由:普法斗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倒戈,对内镇压人民的抵抗,企图解除国民防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必须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冲突与民族冲突激化的产物。
)2、时间: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
一、英国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过程,也称“产业革命”。
1、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前提)。
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
③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④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⑤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对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必要性)。
2、过程及重要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⑤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欧洲~北美~世界1、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2)进程: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2、美国——(1)进程:18世纪晚期开始,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涌出现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等。
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的普及。
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结束。
(2)优越条件: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和财富,积累了大量资金。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知识点一光荣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
(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为共和国。
(2)共和国时期,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3)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从此,议会权力大增。
光荣革命
知识点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2)影响
①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
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议会权力的确立。
【材料题】1.(2017·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
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
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2.(2016·浙江高考)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The Puritan Revolution in England
课标要求: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
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一、革命的背景
1、历史传统——有限的王权
时间:13C——17C初(包括都铎王朝)
文献:《大宪章》13C
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2、革命动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促进因素: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
4.革命的阻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具体表现?)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2)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什么问题上?(税收问题)
(3)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如何?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
(4)《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见课本20页)
(法治、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革命的经过
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A理由: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
B形式:利用议会合法斗争
C文献:《大抗议书》1641
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
想一想:
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异:《大抗议书》还历数了国王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弊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2、内战时期:1642——1649年(结果)
3、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
4、“护国主”统治时期:1653——1658年
(1)护国主:克伦威尔(P21问题)
(2)统治措施:P21-22
政治: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
经济:发展工商业;宗教:厉行清教法规。
(P21)克伦威尔为什么当上护国主?
客观:
1、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局势动荡,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政局
2、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
主观:
3、他掌握大权,且在作战中赢得地位和支持
4、他本人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
(3)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①积极性: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内战中打败了王军,成立了共和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后期的独裁统治也引起他死后英国政局的混乱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
所出现的倒退的原因: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
讨论: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曾经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然而,11年后,同样是他们,却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他们的做法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尽快结束混乱局面,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推动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而
与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6、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7、尾声:1689年《权利法案》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实质: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你有什么启示?
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是复杂曲折的,但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势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回忆必修1英国的制度
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复辟、甚至倒退。
因为这正是两种势力长期、复杂较量的表现。
英国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通过本身的努力,经过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的形式,使资本主义在本国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从整个欧洲看,并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的整体格局。
所以,在百年之后才出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创设情景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
他们要向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
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
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
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
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签署《大宪章》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议会由国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
《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同意。
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都拥有大量的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同其他阶级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新的集团,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
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经营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他们中有的人还经营工业和商业。
他们也拥有资本,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为了将这些人同封建贵族加以区别,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从1485年到1603年,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发动宗教改革,包括设置惩治不顺从的贵族的法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宣布英国国王为教会首脑等,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的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
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
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也在英国流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T·莫尔、英国唯物主义的早期代表F·培根、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等。
斯图亚特王室虽然统治着苏格兰和英国两部分,但两国并未合并,苏格兰保持着独立性。
英国的宗教改革使苏格兰宗教也受到影响,苏格兰也出现了“清教徒”,并在教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祈祷书,这对于要保持苏格兰独立性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对于清教徒来说更是一种强行污辱。
苏格兰人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性和保护自己的信仰,举行了起义。
起义军一直打过边境,占领了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地区和纽卡斯卡城,这种局势严重地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利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英国议会发展线索:
内阁制形成------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
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
国王也就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