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名著阅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875.50 KB
- 文档页数:45
中考名著阅读题备考指导《水浒传》主要情节概括中考名著阅读题备考指导一、《水浒传》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思想内容《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
由于作者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这决定了他对宋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及其维护的投降主义路线作了大力肯定,从而导致了起义军走上了“受招安”的悲惨结局。
3、人物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拚命三郎—石秀神行太保——戴宗九纹龙——史进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浪里白条——张顺矮脚虎——王英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一丈青——扈三娘二、《水浒传》主要情节概括武松血溅鸳鸯楼武松替兄报仇后,被刺配孟州牢狱。
武松受施恩情意,醉打蒋门神夺快活林以谢之。
后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
在飞云浦因公人欲害武松,被武松杀之。
在知道自己受诬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后,武松赶回孟州城,在都监府,劈倒张都监家眷、仆役十多人后到鸳鸯楼上。
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在楼上饮酒欢笑庆祝成功,忽然见武松上楼,顿时战战兢兢。
武松二话不说,举刀就砍。
不多时,便将几个恶人变做刀下鬼。
武松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后出城,落发换服,远避他乡。
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
在冈下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连躲过两次。
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急忙跳开。
名著阅读推进课之《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以描绘108个水泊梁山好汉的故事而闻名。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推进学生阅读《水浒传》的策略和建议。
1.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水浒传》之前,学生应该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他们可以研究有关宋朝历史背景、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以及《水浒传》创作的社会背景。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角色分析《水浒传》中有众多角色,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位主要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可以分析该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小说写作风格学生可以研究《水浒传》的写作风格,包括描写手法、语言运用和叙事方式等。
他们可以找到小说中的一些经典段落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独特风格和用词技巧。
4.社会意义和价值观《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价值观。
学生可以分析小说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并与现代社会做对比。
这有助于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5.文化传承《水浒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研究小说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
他们可以了解不同版本的改编和演绎,并探讨《水浒传》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6.阅读小组讨论组织阅读小组讨论是推进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讨论并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惑。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议,旨在推进学生阅读《水浒传》。
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
阅读指导课教案水浒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水浒传》,了解其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使用分析、探究法,促进对经典作品的交流与共享,发展听读说写的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的价值与意义,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形成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敬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设想: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XXX起义的故事。
它结合了史书、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并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小说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结局充满着悲剧气氛,把作品“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方法指导大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不感兴趣,思想意识淡薄,导致不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去认真地阅读名著。
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和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徜徉于古典文学的海洋。
三、简要介绍《水浒传》其中一故事武松打虎》是学生最熟悉的故事,也是最喜欢读的故事。
因此,选择这一故事情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阅读方法去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细节,认识人物形象特点。
课前准备:1、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
2、准备好《水浒传》(青少年版)。
3、准备《水浒传》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作为中国人,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文化,在世界上很有名。
每个朝代都有在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而四大名著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你们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吗?学生:《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名著阅读之《水浒传》读书方法指导一、把握回目的特点。
1概括章节内容,提炼“段落大意”章回小说的每一章都有回目,回目就是每一个故事的“段落大意”。
《水浒传》中,有的回目是把主要人物放在句首,地点放在句末,中间以动词高度概括事件。
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前半回讲述林教头刺配沧州的途中事,后半回讲述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在野猪林里解救危难中的林冲。
还有的是把地名移到句首作为状语,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关系放在后面,如“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等。
2.炼字讲究,骈偶工整①用动词提示情节。
如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这“三打”表明攻下祝家庄非一次之功,而是分为三回,每回在叙写宋江攻打祝家庄之外,还穿插另外的故事一一扑天雕双修生死书、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丰富深化了阅读体验。
②用修饰词提示性格。
一些关键的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人的性格特点,如有关智多星吴用的章节,多用“智。
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用智赚玉麒麟”等,体现了吴用足智多谋的性格特点。
③用修饰词流露情感态度。
如“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一个“误”字说明林冲并不是有意闯入军机要地,而是高太尉有意陷害他,但他却依旧被“刺配”沧州道,含冤受屈。
从这也可以看出林冲刚开始的性格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表达作者对他的同情;“武松斗杀西门庆”,因潘金莲毒死了武松的哥哥,证据确凿,正义却得不到伸张,一个“斗”字,是官场不作为而致,也体现了武松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无畏,更是作者对他这种敢于斗争精神的赞扬。
二、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金圣叹说“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二1 .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
如第三十八回李逵初见宋江,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水浒传》阅读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阅读准备:1、学生自备《水浒传》。
2、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一、激发情趣、导入文本。
1,走进四大名著,介绍四大名著。
2,具体讲《水浒传》的阅读方法。
(1).出示醒木和扇子让同学们来猜。
(2).导语(说评书):“今天这回书,说的是北宋年间,内有奸臣当道,外有盗贼横行,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却说那山东境内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中间一处高地唤作宛子城,又叫蓼(liǎo)儿洼,端是块好地方。
其聚集了一伙儿热血汉子,他们上应天象,下顺民意,替天行道,结义梁山。
奸臣们叫他们为贼寇,百姓们称他们为好汉,秀才们唤他们为水浒英雄,实在是了不得啊!且让我们抬起头,昂起胸,大话水浒,走近英雄!(拍醒木)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最多的一部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既可以领略英雄的风采,了解的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前,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水浒故事,有的可能读得是删改版,有的可能读得是少年版,还有的可能读得是原著,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个故事)师:“这些故事你们都看过吗?”叫什么?生:“看过,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师:“是啊!要想读懂《水浒传》这个就必须首先读懂其中的故事!”(板书: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师:“请大家接着往下看,他们是谁?”生:(水浒英雄)师:“大家都认识,谁能将这些水浒英雄与这些故事联起来?”生:(学生做题)师:“这些人物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之一。
我们要想读懂故事就要读懂这些人物”(板书: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大闹五台山鲁智深误入白虎堂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清风寨花荣斗浪里白条李逵浔阳楼题反诗宋江2.师:“那么如何读懂人物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1.把握作品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赏析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1.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2.赏析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3.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思考其中的现实意义。
1.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2.赏析作品中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及典型故事情节。
3.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中他人评价《水浒传》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水浒传》的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批评这个社会的,最有鲜明的倾向性。
通过艺术形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
——浦江清通过阅读他人评价《水浒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作品感知1.内容概述。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水浒传》内容概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2.创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水浒传》创作背景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由来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现实意义与寄寓的思想内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中寄寓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活动内容】如何阅读古典小说?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所学,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在学习本单元的小说课文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品读的。
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出示课件中“阅读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方法,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自主阅读【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水浒传》,并在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1.哪一位梁山好汉最令你崇拜?试着简单介绍他,并总结他的形象特点。
2.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2. 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水浒传》的插图或者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师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人物的行为和言语。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文学手法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对话手法等。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对话手法和对话风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对话手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学手法的认知和理解。
课前积累: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警句导语: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
读书能帮你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同学们,请展示你们积累的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警句。
一、开场白导语: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是呀,四大名著的确是我国文化界的艺术瑰宝,使每个人读了以后都颇有感受、受益匪浅,而《水浒传》这本书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一样奇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进行我们的读书交流会。
二、唱《好汉歌》大家可能都知道,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是《好汉歌》,它唱出了英雄好汉的那种豪迈、粗犷的英雄气概。
今天就让我们来温习一遍这首高亢、激昂的乐曲,由此拉开读书交流会的序幕吧!三、说好汉名《水浒传》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者施耐庵塑造的108位英雄好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家看完了《水浒传》,108位好汉的形象想必已深入人心。
今天让我们快快走进108位英雄吧!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人名接龙,除了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名字外,还需报出此人的江湖名号,不得重复。
(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关于英雄好汉的名字,看来大家已经了如指掌。
那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你们都做了那些积累呢?(以小组形式展示,哪个小组先来。
)四、展读书积累1、歇后语2、108好汉之最(找4---6个小组汇报。
)3、比赛记目录李:在章回体小说中,目录往往概括了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
要想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把目录连起来读读就行了。
因而,在章回小说中,目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看谁记住的目录又多又准!找2---3人比赛过渡语:同学们,大家积累得很好。
如何由浅入深阅读一本书——《水浒传》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章回体小说要学会从回目读起,检索关键信息。
2、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难点】读出人物的初始姿态、成长姿态、发展姿态,进而考量人物的命运姿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水浒传》的名著导读课,老师为我们这一节课拟了一个主标题——《如何由浅入深阅读一本书》,大家齐读!生:读师:这个标题里哪四个字告诉了我们的思维路径?生:由浅入深。
师:这节课我们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水浒传》,走近《水浒传》。
二、分析阅读屏显: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做概括性的理解。
对于章回小说而言,可以先从回目读起,检索关键信息;对小说先进行粗浅阅读,厘清重点人物的重点事件,客观表述即可。
师:同学们来读这段文字,检索其中的有效信息。
生:读章回小说,可以先从回目读起,比如读《水浒传》。
生:读小说可以先进行略读和粗读,进而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
师:这是从阅读方法提取到的有效信息。
我们依据检视阅读的方式,先对《水浒传》进行轮廓性的了解。
屏显:检视话题 1.自选一个角度(内容、主题、人物、艺术等),谈谈你对《水浒传》的认识与看法。
生:《水浒传》讲了一群汉子替天行道的故事。
生:《水浒传》讲了在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老百姓过得民不聊生。
生:《水浒传》讲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反抗朝廷开始,到发展壮大再到最后招安走向失败的故事。
生:《水浒传》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108条好汉,是一部人物众多的小说。
生:《水浒传》是一部真英雄与伪英雄相互交织的故事。
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全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屏显:检视话题 2.从《水浒传》的宏观框架来看,你认为哪些回目非常关键,与梁山泊命运休戚相关?师:在《水浒传》里,有一些重大事件、重要回目非常关键,对梁山泊的发展至关重要,你认为是哪些回目?生: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在这一回里,宋江正式入伙梁山泊,为梁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名著《水浒传》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永年第十五中学贺社强时间:2015年5月26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水浒人物形象分析,知道怎样阅读水浒故事,评析人物;让学生逐步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用细节展示人物个性,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祖国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水浒人物形象分析,知道怎样阅读水浒故事,学会评析人物。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人物形象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课下阅读当堂尝试练习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施耐庵和写作背景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多少呢?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
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文学名著篇幅长,容量大,内涵深,是学生阅读的最佳语言素材和精神食粮。
但是,初中生整本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语文教师如能对学生进行细致导读,那么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将大有裨益。
本文以《水浒传》名著阅读为例,就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名著阅读《水浒传》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可是,初中生整本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呈现出阅读的碎片化态势,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贪多求快。
学生们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往往抱着功利心理,只为应对考试而背记知识点,以求分数为主要目的;再者就是在阅读中追求情节的热闹有趣,抱着图乐心理,阅读浅显化。
而教师在对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方面也存在着放任自流和缺乏方法等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水浒传》为例,积极探索,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爱读名著,善读名著,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全书通过描写众多的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揭示当时社会矛盾和统治者的残暴腐朽,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其艺术成就极高,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之一。
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水浒传》被列为必读名著。
一、制定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如何开展?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读,从头到尾、一页不落地读下去。
学生一目十行也可以,一知半解也可以,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猜测词义,获得阅读名著的原始感受。
没有这种硬啃的功夫,就无法获得整本书阅读的巨大红利。
暑假期间,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具体到每天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时间,让他们通读整本书来了解小说的情节内容,明晰小说的结构以及感知人物的形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初中名著《水浒传》阅读指导发表时间:2020-12-22T15:46:57.2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作者:刘丹丹[导读] 《水浒传》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读书目,由于篇幅长、人物多、语言陌生化等原因,学生畏难情绪大。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刘丹丹摘要:《水浒传》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读书目,由于篇幅长、人物多、语言陌生化等原因,学生畏难情绪大。
因此老师的阅读指导至关重要,老师可通过这三种可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导读课、过程性指导课以及成果展示课。
关键词:《水浒传》;名著阅读;《水浒传》是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册要求的必读书目。
初三的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虽然可能会遇到元明时期的民间俚语、方言词汇,但在借助注释的情况下,这些对整本书的阅读及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影响不大。
可《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元末明初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篇幅长、人物多,再加上语言的陌生化学生畏难情绪大。
所以有效的《水浒传》名著指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三种课型可供参考:一、《水浒传》导读课一节好的名著导读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水浒传》的名著导读课如果上成常规的导读课,无非就是作品简介、作者简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等等,对于这些,学生可能在没有读书之前就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
因此,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上好这堂导读课很关键。
教材选文《智取生辰纲》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六回,要想把吴用、晁盖一行七人如何集齐定计取生辰纲以及后续的故事搞清楚,那么就必须从十四回赤发鬼刘唐的出现说起,要想对杨志为何会去押解生辰纲有所了解,就必须去读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杜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半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构思精巧,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和凸显人物性格,无论是对杨志的谨慎、精明、蛮横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众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队战斗的群体描写,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教学对象: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典文学名著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作品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2)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作者及背景介绍(1)施耐庵,明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水浒传》。
(2)背景:北宋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间起义不断。
3.主要人物介绍(1)宋江: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被称为“及时雨”。
(2)武松:勇猛善战,性格刚烈,被称为“行者”。
(3)林冲:英勇善战,忠诚正直,被称为“豹子头”。
(4)李逵:粗犷豪放,忠诚勇敢,被称为“黑旋风”。
4.故事情节简介(1)高俅陷害王进,王进投奔史进。
(2)史进结识林冲,林冲结识鲁智深。
(3)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至五台山。
(4)宋江结识武松,武松血溅鸳鸯楼。
(5)梁山好汉聚义,攻打祝家庄。
5.作品特色分析(2)人物性格:丰满鲜明,各具特色。
(3)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水浒传》中某个角色的喜爱及原因。
(2)讨论《水浒传》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7.课后作业(1)阅读《水浒传》原著,了解更多故事情节和人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浒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