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文科)—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共75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64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让学生找一些关于矛盾的实例(长与短,前与后,战争和和平。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由此得出矛盾的含义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出示材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上述两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
问:“离与合”的矛盾,只有对立吗“离”能离得开“合”吗?没有“离”哪里来的“合”?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课堂探究:漫画:你敢吗?(略)◇探究提示: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
因此结论是“不敢”。
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课堂探究:(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探究提示:(1)中的相互依存和。
(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