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士管理学第二篇计划职能共9页word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9
第Ⅱ篇计划职能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一、名词解释1.计划(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答: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计划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
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
(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预算(中国传媒大学2012、2009研;东财2009研)答:预算是指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中的各种活动。
预算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部门的主管人员,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此外,它还是一种主要的控制手段,是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计划的数字化产生预算,而预算又将作为控制的衡量基准。
预算的类型主要有:①收入预算,收入预测的一种特定类型,是一种规划未来销售的预算;②费用预算,列出组织单位实现目标的主要活动,并且将费用分配给每种活动;③利润预算,将收入费用预算合二为一,常用于拥有多个工厂和事业部的大型组织;④现金预算,预测组织内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需要多少现金支付费用开支,揭示潜在现金短缺或预示能用于短期投资的现金节余;⑤可变预算,一种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的预算,可变预算代表了弹性标准,它可以通过规定成本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化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计划成本;⑥固定预算,假定销售或生产水平固定的一种预算。
管理学(第三版) 杨文士第一篇:绪论第一章 管理者、管理者与组织第1节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助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明确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
组织--分工和协作、人们之间关系的安排。
领导--营造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氛围。
控制--使事情按照计划进行。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生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性。
第2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管理者及其分类:(一)管理者的纵向分类--1.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
2.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
3.基层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二)管理者的横向分类--1.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部分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2.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职能第3节 组织与环境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由复数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
各种组织存在的共同特征: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于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的系统管:组织的环境:1.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各方的各方面要素。
2.具体环境,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公会、媒体和其他利益团体等。
组织范式的转变:第4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第5节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恪守道德规范:(从以下综合的方式来实施)1、人员的选拔2、道德标准3、高层管理者以身垂范4、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5、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培训6、实施独立的社会审计7、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老杨管理学背诵资料第一章:管理学基本概念1. 管理: 管理是协调资源,使组织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组织: 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3. 领导: 领导是激励、指导、影响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 策略: 策略是长期目标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以取得竞争优势。
5. 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经营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第二章:管理学理论1. 古典管理理论: 着重强调组织结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2. 行为管理学派: 重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现代管理理论: 包括系统理论、灵活制造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管理思想。
第三章:管理职能1. 计划: 制订组织未来目标,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2. 组织: 分配资源、设计组织结构,以提高组织绩效。
3. 领导: 激励员工、指导和协调员工,使员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4. 控制: 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通过监控绩效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管理决策1. 决策: 是在面对多种选择时,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行动方案的过程。
2. 决策类型: 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决策。
3. 决策因素: 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包括风险、不确定性、时间压力等。
第五章:团队管理1. 团队构建: 包括明确团队目标、建立团队文化、激励团队成员等。
2. 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应具备激励员工、协调团队能力,以及带领团队实现目标的能力。
3. 团队绩效: 应该通过绩效评估、反馈机制和奖惩制度来激励团队成员,提高团队绩效。
第六章:跨文化管理1. 跨文化管理概念: 跨文化管理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
2. 跨文化管理挑战: 挑战包括语言、价值观、沟通方式和冲突解决方式的差异。
3. 跨文化管理策略: 可以通过培训、文化融合和制定跨文化管理政策来应对跨文化管理挑战。
第七章:创新管理1. 创新定义: 创新是指创造新的想法、产品或流程的过程。
第二篇计划职能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组织中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位置大小,或多或少都要进行计划活动计划活动既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也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
不管哪个层次的管理,首先都是从计划开始的。
第三章第一节计划的含义与内容一、什么是计划计划是管理活动的起点。
为了是集体活动卓有成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
这种旨在明确所追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谋你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等。
谋定而后动,深谋远虑,多谋善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来做。
计划是连结可能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计划活动哪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
计划不是万能的,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二、计划的作用计划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预测、影响、对策、备选方案2、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3、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4、为控制奠定基础。
三、计划的内容我们可以认为,在计划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对如下四个问题作出回答:1、我是谁?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3、我要到哪里去?4、我如何到那里去?“我是谁?”:机构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称为组织的使命或宗旨;“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我要到哪里去?”组织的愿景和目标;“我如何到哪里去?”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四、计划的性质(一)目的性(二)首位性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
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而确立的,因而计划职能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先实施的职能。
(三)普遍性(四)效益性五、计划活动的输出六、计划的步骤1、估量机会。
(计划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2、确定目标。
第二篇计划职能
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中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位置大小,或多或少都要进行计划活动计划活动既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也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
不管哪个层次的管理,首先都是从计划开始的。
第三章
第一节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计划
计划是管理活动的起点。
为了是集体活动卓有成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
这种旨在明确所追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谋你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等。
谋定而后动,深谋远虑,多谋善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来做。
计划是连结可能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计划活动哪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
计划不是万能的,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二、计划的作用
计划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预测、影响、对策、备选方案
2、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3、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4、为控制奠定基础。
三、计划的内容
我们可以认为,在计划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对如下四个问题作出回答:
1、我是谁?
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3、我要到哪里去?
4、我如何到那里去?
“我是谁?”:机构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称为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
“我要到哪里去?”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我如何到哪里去?”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四、计划的性质
(一)目的性
(二)首位性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
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而确立的,因而计划职能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先实施的职能。
(三)普遍性
(四)效益性
五、计划活动的输出
六、计划的步骤
1、估量机会。
(计划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
2、确定目标。
3、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
4、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5、评价备选方案。
6、选择方案。
7、拟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
第二节使命、愿景与目标
一、使命
(一)使命的含义
使命是一个组织的基本定位,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它决定了一个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
它是组织中的人们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共同依据。
(二)使命和利润的关系
(三)使命的陈述
二、愿景
(一)愿景的含义
(二)愿景的表述
三、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作用
使命、愿景、价值观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活动逻辑起点
(二)组织的方向起点
(三)促进组织成员的主动、自律和责任
四、目标
(一)目标的性质
(二)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五、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由来
(二)目标管理的特征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3、促使下放权力。
4、注重成果第一。
(三)目标管理的益处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
4、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四)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目标难以确定。
2、缺乏灵活性。
3、注重短期。
4、增加管理成本。
5、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第三节预测
一、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二、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方法
(二)定量预测方法
三、选择预测方法考虑的因素
1、预测的期限。
2、有无数据可用。
3、时间与费用。
4、可用的手段。
5、预测人员的能力。
第四章战略管理
战略是最重要的计划形式之一。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便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
1、明确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2、外部环境分析。
3、内部环境分析。
4、战略的选择或制定。
5、将选定的战略付诸实施。
6、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第二节战略分析
这里的战略分析主要是指对于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一般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间竞争
(二)来自新渗入企业的威胁
(三)使用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四)顾客和买主的交涉能力
(五)供应商的交涉能力
二、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一)核心能力分析
(二)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三)SWOT分析
(四)机会与威胁分析(OT)
(五)优势与劣势分析(SW)
第三节战略的制定
一、组织整体层次的战略
(一)总战略框架
1、增长战略
2、收缩战略
3、稳定战略
(二)事业集合矩阵
(三)GE矩阵
二、事业层战略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化战略
三、职能层战略
四、战略实施
第五章决策
对于管理者来说,决策是最重要、最困难、最花费精力和最冒风险的事情,第一节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一、决策的概念
二、决策中的两类问题
例行问题
例外问题
三、决策与管理
四、决策的步骤
(一)辨识和确定
(二)确定决策的目标
(三)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四)对方案进行评估
(五)选择方案
(六)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五、决策中的理性和有界理性
(一)决策理性
(二)有界理性与满足
六、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一)决策中的政治因素
(二)直觉和执着
(三)对待风险的倾向
(四)伦理观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问题所面临的条件分类
(一)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二)风险状况下的决策
(三)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二、按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分类
(一)战略性决策
(二)战术性决策
三、按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分类
(一)程序化决策
(二)非程序化决策
第三节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形式
(一)互动小组
(二)德尔菲小组
(三)名义小组
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四节决策的方法
一、主观决策方法
二、计量决策方法
(一)风险决策和决策树法
(二)现值分析
(三)线性规划
(四)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五)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六)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七)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八)
(九)
(十)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