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影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健康教育对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的影响及作用。
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腹股沟疝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9-01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外科多发病,多因为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临床上多行手术高位结扎或修补治疗。
因为该病起病急、病程发展较快,患儿家长尚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对疾病和治疗方法了解不足。
尤其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没有育儿经验,对于手术治疗较为恐慌、忧虑,术后又没有相关的防护知识,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术后的康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因此,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腹股沟疝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对比观察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中抽取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9个月-6.5岁,平均年龄3.07±1.24岁。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腹股沟疝,拟行手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或麻药过敏、耐受,主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患儿,以及患儿或家长不配合手术者。
所有患儿家长均了解手术护理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医护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1.2.1 分组将6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9个月-6.1岁,平均年龄2.94±1.03岁,父母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34±1.86岁;对照组患儿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6.5岁,平均年龄3.18±1.05岁,父母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7.84±1.87岁。
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指导
腹股沟疝是指在腹股沟区域出现的膨出,常常是由于肌肉或组织弱点引起的。
以下是对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指导:
1. 了解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域的肌肉或组织发生膨出,形成一个突出物。
它可能引起不适、疼痛和不便,且可能需要治疗。
2. 预防腹股沟疝: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用力活动,可以帮助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
此外,保持规律的排便、避免便秘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 加强腹肌锻炼:腹股沟疝与腹肌的弱点有关,因此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对预防和控制腹股沟疝非常重要。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腹肌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4. 注意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经常改变体位可以帮助减轻腹股沟区域的压力,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
5. 穿戴适合的服装:避免穿戴过紧或过重的裤子、裙子等服装,以免对腹股沟区域施加过大的压力。
选择宽松、柔软的材质,有助于减少腹股沟区域的压迫。
6. 注意提重物的方法:当需要提起重物时,注意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提重物的方法,以避免对腹股沟区域造成过大的压力。
建议使用腰部支撑带等辅助工具来减轻腹股沟区域的负担。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股沟区域不适、疼痛和突出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请记住以上提到的预防腹股沟疝的方法,以保护自己的健康,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小儿腹股沟斜疝129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共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9例,其中右侧96例,左侧24例,双侧9例。
巨大疝46例,滑动疝9例,richter疝5例。
嵌顿疝67例,其中手法复位35例,急诊手术32例,手术复位后行疝带压迫或其他治疗,随访28例,最终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76例,疝高位结扎8例,经腹腔修补10 例。
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随访,疝复发2例,切口感染3例,阴囊积血,积液8例,神经损伤1例,无输精管损伤及死亡等。
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高,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宜熟练掌握手术技巧,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手法轻柔操作细致,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小切口;治疗【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66-02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治有其特殊性,如诊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近10多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甚至有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告[1],但作者认为目前微型腹腔镜尚未普及,其穿刺trocar的手术瘢痕甚至超过1cm,开放性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仍应是手术治疗的首选。
笔者体会本方法有如下优点:小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位置低,愈合瘢痕小且隐蔽;术中未解剖腹股沟管,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手术操着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降低患儿住院费用,加快了医院住院周转率。
本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6年共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9例患者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9例患者,男108例,女21例,1岁以内10例,1~3岁72例,4~6岁15例,7~12岁32例。
右侧96例,左侧24例,双侧9例,均无嵌顿。
1.2 诊断:根据父母的叙述和医生的体查,一般可明确诊断,但应注意双侧疝及合并隐睾存在。
腹股沟疝术后健康教育
腹股沟疝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教育:
1. 饮食:手术后应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 活动:手术后应适当休息,但不宜长时间卧床。
可以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走路、慢跑等,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拿。
3. 伤口护理:手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同时要避免碰撞和摩擦。
4. 注意观察: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如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情况以及伤口出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 定期复查: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疝囊未复发,伤口愈合情况良好。
这些是腹股沟疝术后需要注意的健康教育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腹股沟区域。
它是指腹壁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薄弱处突出,形成一个膨胀的肿块。
腹股沟疝可以导致剧烈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包括腹壁肌肉过度用力、腹压增加、腹壁的薄弱或者受伤、先天性腹壁缺陷等。
一般情况下,腹股沟疝的患者会出现腹部坠胀感、腹股沟区域肿块、腹痛等症状。
对于腹股沟疝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首先,保持合理的体重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和摄入高脂肪食物。
体重过重会增加腹压,加重腹股沟疝的症状。
其次,避免过度用力。
劳累过度和举重过重都会增加腹股沟区域的压力,容易引发腹股沟疝。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的弯腰和举重。
再次,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定时休息对预防腹股沟疝至关重要。
最后,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腹股沟区域的肌肉力量。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腹股沟区域的稳定性,减少腹股沟疝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需要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有助于降低腹股沟疝的发生风险。
希望通过健康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腹股沟疝,预防和治疗腹股沟疝,保持身体健康。
腹股沟疝健康教育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域的脂肪、肠道或其他组织通过腹壁的壁缺陷突出或脱垂的疾病。
腹股沟疝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婴儿、儿童和成人。
腹股沟疝的常见症状包括:1. 腹股沟区域(腹股沟大腿交界处)的隆起或肿块。
2. 在站立、咳嗽、举重、用力排便或过度活动时加重的疼痛或不适感。
3. 容易出现肠道梗阻的症状,如呕吐、腹胀和排便困难等。
4. 长期触摸或推压腹股沟区域可引起疼痛或不适感。
5. 婴儿和儿童可能出现哭闹、拒食、不适、肠绞痛和肠阻塞等症状。
若发现腹股沟疝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1. 减轻腹压,避免举重或过度活动。
2. 配戴腹股沟疝带,以减轻症状和提供支撑。
3. 维持良好的体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腹股沟区域的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特别适用于症状严重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用力、举重或剧烈运动,以减少术口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请记住,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预防腹股沟疝的方法:1. 避免长时间弯腰、用力排便或过度活动。
2. 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肥胖。
3. 适当锻炼腹部和腹股沟肌肉,增强肌肉支撑作用。
4. 注意腹股沟区域的保暖,避免受寒。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腹股沟疝,请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腹股沟疝可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摘要:总结了2095例日间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健康教育经验。健康教育的应用贯穿于住院的整个过程,包括入院的准备、术前注意事项的宣教及手术的健康教育。认为通过开展对患儿进行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增强了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升了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沟通能力及业务水平。关键词:健康教育;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日间手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是指选择一定适应症的患儿,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患儿的入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与恢复[1]。该种模式不仅顺应人们当前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充分利用医院有限的床位资源。本院自开展日间手术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日间手术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护理、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满足了患儿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还提升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1临床资料2022年9月~2023年4月以日间手术形式治疗了腹股沟斜疝患儿2095例,其中单侧2011例、双侧84例,男2005例、女90例,年龄1岁~14岁。2健康教育2.1方式采用因人、因时、因需的教育,通过口头、演示、发放健康教育书面材料、填写健康教育记录单、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宣教[2]。2.1.1因人宣教 5岁以下的患儿主要是针对家长的教育,对于有些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采取重点宣教、反复宣教且以演示为主,讲解为辅。5岁以上的患儿好奇心强可利用疾病的医学图片来解释身体的各部位,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建立正确的健康观。2.1.2因时宣教不同时期宣教的侧重点不同。入院时主要是以介绍住院环境、医院的相关制度、便民措施等为主,让家长和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医护开展各项工作。术前重点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应对措施。术后主要是针对伤口、饮食及各导联的护理。③因需宣教:所有患儿除了常规的宣教,还要根据特殊情况重点宣教,如男患儿术后伤口敷料容易被尿液浸湿,护士应重点指导预防敷料潮湿的方法;烦躁、哭吵厉害不愿面罩给氧的患儿,护士应重点讲解全麻术后吸氧的重要性等。2.2内容2.2.1 日间手术的要求及准备2.2.1.1 日间手术适应的对象,对象适应于年龄在1岁以上,无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哮喘、手术史、高热、惊厥等疾病史,近1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2.2.1.2 日间手术所需的各项检查,手术采取预约制,家长需在门诊完成所有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常规、基础生化、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凝血全套)、胸片、心电图、腹股沟区B超。所有检查结果经医生确认正常后方可预约手术时间。2.2.1.3 预约手术时间的注意事项,交代取消手术的各种指标,如咳嗽、打喷嚏、发热、腹泻、呕吐等,因故不能前来手术的应电话通知,同时预约好下次手术时间。交代手术当日早餐的进食要求,禁食开始的时间、手术需要的检查报告资料、各种保险报销需要的资料、陪人的制度及物品携带的要求,发放手术日间手术流程单。2.2.1.4 耐心详细的解答患者家长提出的疑惑,减轻家长的担心,增强医患的配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2.2.2术前宣教2.2.2.1入院教育(1)住院告知:热情主动地介绍主管医生、值班医生、责任护士,让家长有问题时有主可寻;告知家长病室的环境、设备、设施等基本情况,减轻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2)安全指导:婴幼儿期是意外的高发期,护士嘱咐家长加强安全意识,住院期间患儿必须有家长看护,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不得单独放在病床上,以免发生坠床,能自主活动的勿在病室内嬉戏、追逐、打闹,以免发生意外。热开水、热牛奶不可放在孩子触手可及之处,以免烫伤。(3)活动要求:待术的患儿应减少活动,避免剧烈哭吵,尽量通过看喜欢的动画片、听歌、玩喜欢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避免疝块的嵌顿引起肠管的水肿,而影响手术的效果。2.2.2.2 饮食教育:日间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因此正确的禁食、禁饮对麻醉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手术前禁食6h~8h,禁饮2h。在此期间患儿会因为饥饿而哭吵,应向家长强调禁食的重要性及提早进食的危害性,避免中途自行进食,并告知家长为了保证患儿的生理需要,会采取静脉补液补充能量,以缓解患儿的饥饿感。2.2.2.3 药物教育:日间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切口属于清洁切口,告知术前、术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介绍术前输液时的注意事项。2.2.2.4 心理护理:由于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术前家长会有很多的担心,容易出现焦虑、烦恼、恐惧心理。入院后医护人员共同合作,采取组织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座谈会的形式,针对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术后可能出现的阴囊水肿等症状做详细的介绍,并解答家长对手术的各种疑虑,从而减轻家长的焦虑及恐惧心理。对于担心术后疼痛、害怕手术不顺利、术后效果不佳等敏感话题,现身说教,介绍经验并发放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资料以消除家长对手术的不安,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紧张情绪[3]。2.2.3术后宣教2.2.3.1 全麻术后的患儿在院观察3小时,常规会予以面罩给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护士主动告知家长使用这些仪器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患儿躁动、哭闹不安时适当的对患儿进行约束,可将患儿怀抱在身。嘱咐家长看护好患儿,保护好各仪器设备导线的正常使用,避免被扯掉。2.2.3.2 伤口的护理:注意保护好伤口,妥善固定覆盖在伤口上的敷料,如手术切口敷料有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大小便污染,勤换尿片。阴囊有水肿者,尽量平卧休息,抬高臀部或用棉垫托起阴囊,加强护理,防止皮肤破溃[4]。2.2.3.3 术后饮食的要求:全麻完全清醒后,如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可先饮温开水少量,观察0.5h无不良反应再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少量多餐,逐步改为半流质如稀饭、面条或普通饮食,进食时一定要将患儿的头部竖立。2.2.3.4 疼痛的管理:伤口疼痛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给患儿提供鼓励或使用音乐减轻疼痛,如疼痛未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儿,应注意药物使用后的效果,给予追踪评价。2.2.4出院宣教2.2.4.1 继续保持伤口敷料干洁、固定,有污染及时更换,手术后10天左右待伤口完全长好后可淋浴,发放健康宣教资料,指导正确复查。2.2.4.2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2.2.4.3 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哭吵。注意休息,多卧床休息,逐渐恢复活动量。2.2.4.4 出院随访,出院后一日内、术后三天及术后十天采取电话式随访伤口、饮食、活动等情况,无1例并发症发生,满意度100%。3讨论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日间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贯穿于患儿术前预约、入院、住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腹股沟斜疝相关知识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儿家长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以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手术后应如何照顾患儿,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同时提高了患儿家长的健康意识,使家长能主动配合治疗并提升了自我护理能力,大大解除了家长心中的忧虑,从而更好地对患儿实施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赢得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支持[5]。家长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求知欲,不仅迫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在心理学、行为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中有所提升,以满足患者家长的需求[6]。4小结通过开展对患儿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增强了家长对相关疾病的知识的了解,提升了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沟通能力及业务水平。参考文献:[1]汤璘瑞,张学兵,吴利平,杨陈. 日间手术患儿家长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3,39(01):94-97+103.[2]罗歆池,周川宇,陆静,朱红梅,李娅.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标准化护理管理在地市级三甲医院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1):96-98.[3]杜玉林,张学兵,杨陈,刘俊宏,敖伟,吴婷婷,刘诗卉. 赋权式健康教育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2022,38(22):3810-3815.[4]李积兰,赵妍妍,崔翼芳,庞志萍,彭春潮. 循证理念的关键环节人文护理在日间手术患儿及其照护者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21,20(07):33-38.[5]申艳. 全程管理流程在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4):4436-4439.[6]汤璘瑞,张学兵,杨陈,王晓玲,吴烨. 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现状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6):62-64.。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经验。
方法:总结50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结果:50例病例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恢复良好,治愈率100%。
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27-02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外科常见急症,多因睾丸下降后腹股沟内环未闭合,形成腹膜与阴囊间的持续性开放通道,肠管坠入管道后不能自行回纳引起[1]。
对于发病时间不足24小时的患儿首选手法复位,而发病时间超过24小时而不足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无阴囊红肿者,仍可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需急诊手术切开复位[2],本科自2010年10月以来共收治手术复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50例,经本科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48例,女2例,右侧腹股沟病灶38例,左侧腹股沟病灶12例,年龄6个月至3岁,因门诊手法复位失败或嵌顿时间超过48小时而收住入院。
发病原因:既往有斜疝病史,近期合并呼吸道感染,咳嗽后包块不能回纳35例,因剧烈蹦跳后包块不能回纳者15例。
入院后根据病史,腹股沟b超及腹部x线检查,确诊为嵌顿疝。
其中2例,分别为9个月,11个月男婴嵌顿时间超过48小时,入院时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x线检查示典型肠梗阻征象,并发高热,脱水,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余患儿未发生肠坏死,住院时间为5—7天,全部治愈出院。
1.2 手术方法静脉全麻35例,骶麻+基础麻醉15例,经患侧腹股沟斜切口径路,手术回纳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其中2例患儿切除坏死肠管行肠吻合术,术中探查内环口并予适当修补。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壁的一部分或腹腔内的脏器穿过腹壁的缺损进入到腹股沟区域,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肿块和疼痛。
这种情况在男性中更为常见,但女性也有可能患上。
疝气的症状包括腹部疼痛、腹股沟肿块、咳嗽或活动时加重的疼痛,并且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
如果左右两侧的髂窝深部被疝气侵犯,男性可能出现阴囊胀痛,女性可能出现外阴疼痛。
一些腹股沟斜疝可能会影响性功能,导致不育或勃起功能障碍。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腹壁肌肉松弛、慢性咳嗽、腹水过多、肥胖等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来加强腹壁肌肉,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常体重等方式来预防腹股沟斜疝的发生。
一旦患上腹股沟斜疝,应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术后需要充分休息和注意饮食,避免咳嗽等活动。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穿戴疝气带或者使用特殊的疝气垫来支撑腹壁,缓解疼痛。
但是非手术治疗通常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不能根治疝气病症。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
食和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并且一旦发现腹股沟斜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疝气病人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疝气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认识疝气病症1.1 疝气的定义: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脱出腹壁缺损形成的疾病。
1.2 疝气的症状:腹股沟区或腹部出现肿块、疼痛、不适感等症状。
1.3 疝气的分类:根据疝囊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膈疝等。
二、疝气病因及危险因素2.1 疝气的病因:腹壁肌肉松弛、腹腔内压增加、腹壁缺损等因素导致脏器脱出。
2.2 疝气的危险因素:肥胖、举重、慢性咳嗽、妊娠等因素增加患疝气的风险。
2.3 预防疝气的方法: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用力、注意姿势和呼吸等。
三、疝气的治疗方法3.1 保守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穿戴疝气支具、避免加重腹压等方法。
3.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或合并症明显的患者,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
3.3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力、定期复查等。
四、疝气病人的生活护理4.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2 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适度锻炼腹部肌肉。
4.3 心理护理:疝气病人需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五、疝气病人的健康教育5.1 定期复查:疝气病人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2 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疼痛加重、肿块增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3 健康教育:医生应对疝气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疝气病人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疝气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疝气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在对疝气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医学论坛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健康教育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冷红艳(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摘要】应用成型聚丙烯网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近年来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方法。
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对患者的顺利康复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应用成型聚丙烯网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近年来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方法。
我科自2006-05-2007-05对106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成型聚丙烯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为使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做好如下的健康教育指导。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6-81岁。
其中斜疝62例,急性嵌顿12例,直疝32例,病程4个月~26年不等。
106例中合并气管炎慢性咳嗽32例,严重便秘5例,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14例。
材料选用美国Ba rd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片,这种材料是单丝织成的M arlex补片,具有强拉力、抗折裂、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能稳定,与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且抗感染能力强[1]。
1.2 治疗效果 全部病例手术1次完成,手术时间45~80m in。
术后伤口常规压沙袋6~8h后下床活动,术后3~6d出院,术后7d门诊拆线,伤口甲级愈合,无异物反应及网片移位。
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仅1例疝环处感轻度不适。
2 健康教育2.1 术前指导2.1.1 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新材料的特征及新方法的优点。
使患者对治疗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怀疑和恐惧心理,愉快地配合治疗。
2.1.2 皮肤准备 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
术前1d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备皮须彻底且防止剃破皮肤,备皮后嘱患者淋浴,更换清洁衣裤。
健康教育对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的影响及作用。
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腹股沟疝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康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9-01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外科多发病,多因为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临床上多行手术高位结扎或修补治疗。
因为该病起病急、病程发展较快,患儿家长尚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对疾病和治疗方法了解不足。
尤其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没有育儿经验,对于手术治疗较为恐慌、忧虑,术后又没有相关的防护知识,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术后的康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因此,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腹股沟疝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对比观察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中抽取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9个月-6.5岁,平均年龄3.07±1.24岁。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腹股沟疝,拟行手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或麻药过敏、耐受,主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患儿,以及患儿或家长不配合手术者。
所有患儿家长均了解手术护理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医护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组将6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9个月-6.1岁,平均年龄2.94±1.03岁,父母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34±1.86岁;对照组患儿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6.5岁,平均年龄3.18±1.05岁,父母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7.84±1.87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对照组患儿及家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强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在患儿住院后,立刻对患儿家长及部分有沟通能力的患儿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口头、书面材料及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开展。
其内容包括对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针对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细致讲解,如患儿手术适应症、麻药的选择及对机体的影响等。
同时
耐心回答家长的疑问和质疑,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术前向家长讲明手术安排及手术过程、术前检查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手术前期的注意事项,如更好舒适干净的衣服、术前禁食禁水、术前一天夜间不得给患儿进水等。
术后教育家长康复、护理常识,以及常见的并发症情况特征和应对措施。
如麻醉药物作用效果、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家长一旦发现应立刻联系医护人员;术后麻醉药效未消之前不得进食进水、更不可出院;对家长进行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和教育,多食水果蔬菜,限制性地做适宜活动等[2]。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其中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超过80分为家长已掌握相关知识。
1.4 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作为小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症,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
因该病的起病较急、发展较快,患儿家长常没有足够的心
理准备和健康知识储备,尤其对于初为父母的独生子女家长,多无法应对疾病情况。
而对于疾病及治疗知识的缺乏和不理解,也造成了医患之间沟通的障碍,甚至干扰到正常的医护工作,影响手术及康复效果。
因此对患儿家长加强健康教育,是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桥梁[3]。
健康教育从患儿入院直至出院,贯穿于整个医院内医护过程,对于患儿家长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4]。
及时、全面地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并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和关注问题,能够增加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了解、理解其重要意义,缓解家长忧虑、恐惧的不良情绪,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对医护工作的支持。
而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帮助、指导家长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对感染的防护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腹股沟疝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娟,刘欢.健康教育在学龄前患儿腹股沟疝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302-303.
[2] 孙文琦,侯黎莉,高雯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1):21-23.
[3] 李枝梅.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1,(8):48-50.
[4] 杨丽芬.无张力疝修补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指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7):88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