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 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这时,他带领人马 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 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 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 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缺点:1.宋词顾名思义在宋代,但是当时国家饱受 风霜,婉约派的诗词大多对战事描画较少。李清照 也仅有一首豪放的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缺点:婉约派的词虽然美,但豪气不足,给人的整体 感觉太过悲凉。
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 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 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 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 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
拓展延伸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优点:1.婉约派的词大多描画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节, 反应其对生活的各种态度。 2.婉约派的词大多富含浓烈的感情色彩,其文藻唯 美,给人以心灵的极大享受。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读音; 2.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充满感情的朗读。
探究讨论
认真研读上片,思考并讨论: 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词人形象:上片刻画了一个因满腔报国杀敌之 志却无人理解、不能施展,内心无比苦闷、激愤、 孤独的词人形象。
刻画方法: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
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威猛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 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 惶恐败北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