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白鹿原腹地,是中国第一家以民俗古镇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
白鹿原影视城以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民俗等元素深受游客欢迎,成为了一家备受瞩目的影视旅游景区。
本文将探讨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分析其特点、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1、品牌效应白鹿原影视城之所以非常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建立的品牌效应。
通过不断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为游客打造出互动性强的体验,确保每一个游客都留下心中无限美好回忆。
镇上餐饮、游玩项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通过不仅仅把景点作为游客停留的地方,而是把整个古镇以及周边景点打造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综合体验,使得景区成为了百姓喜欢的旅游胜地。
2、基础设施建设白鹿原影视城除了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外,其基础设施建设也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
景区许多建筑外观难以与影视片中呈现的异曲同工相比的,但在区内的设置上面,比如景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却是值得别的旅游景区学习的。
景区专门设置便民服务站,并配有专门的应急救护车辆,必要时能够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并使其度过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行程。
3、多元化运营白鹿原影视城拥有多个不同类别的主题园区,由于其设计特色与独特性,整个景区流程布局全面、周密、自然,把握住每个游客的精神时间与物质上的需求,让游客在感受中流连忘返。
同时,景区动物园、民俗风情馆等主题园区都针对年龄不同、需求不同、游玩时间不同的游客群体、细致入微地打造,让最终的旅游体验满意度大大提升,实现多元化知名品牌的营业目标。
二、特点1、多元化游玩体验白鹿原影视城因地制宜、强调特色,汇聚民俗故事、电影特效等元素,将每个景点都打造成为特别的和少有的体验区域。
近年来,景区内修建了很多欢乐设施,增设了众多游玩设备,丰富了滑草、泛舟、观光、动物园等娱乐项目,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深度参与文化白鹿原影视城还强调文化,通过博物馆展览、文艺表演等方式,向游客呈现出历史、艺术、文化等众多方面的特色。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如白鹿原影视城在各地兴起。
这些景区以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统为主题,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研究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对于了解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发展规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运营和管理这些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其运营模式,可以为其他类似景区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是中国特有的旅游发展形式,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通过对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的探讨,能够深入了解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实践上,探讨其运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可以指导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管理者更好地运营景区,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理论上,分析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案例和数据支持,丰富学术理论视野,促进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深入探讨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相关景区的管理提供实践指导,也有助于推动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概述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以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白鹿原》为背景打造的影视城,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
白鹿原影视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原生态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影视剧组前来取景。
白鹿原影视城占地面积辽阔,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乡村和民俗文化的特色,建有古玩城、汉唐古城等多个景点,展示了中国北方传统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还可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体验传统手工艺和民俗表演。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一、景区定位及特色白鹿原影视城地处坝上草原核心区域,周围环境秀美,景色怡人。
景区内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景区内的电视剧《白鹿原》的取景地,使得影视城成为了游客心中的“圣地”。
除了电视剧取景地的特色外,白鹿原影视城还游客提供了一系列的民俗古镇体验项目,比如草原马术、野外烧烤、传统民俗表演等,这些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特色,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光临。
白鹿原影视城在古镇类主题景区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和特色,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二、景区运营模式分析1. 门票收入门票收入是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白鹿原影视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门票收入保持着一定的增长。
单纯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是不够的,需要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
2. 衍生品销售景区内的纪念品店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白鹿原影视城纪念品店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明星周边、原创手工艺品、当地土特产等,这些产品成为了游客们乐于购买的纪念品。
景区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衍生品销售来提高盈利能力。
3. 民俗古镇体验项目景区内的民俗古镇体验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比如草原马术、野外烧烤、传统民俗表演等项目都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可以通过增加这些活动的种类和频次来增加景区的收入。
景区还可以推出主题展览、庙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顶住相应的费用。
4. 合作运营景区可以通过和当地旅行社或者酒店等特色企业进行合作运营,共同推广景区品牌,扩大游客来源。
制定合作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形成合力,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收益。
1. 强化品牌营销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景区,可以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比如赛事、文化节庆等,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2.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景区可以通过深度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开设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摘要:自2008年以来陕西省内民俗古镇类景区快速增长,但除了少数景区仍维持高吸引力和客流量,大量同类型景区呈现出衰败景象,文章充分对民俗古镇类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调研后,结合该景区运营现状,归纳和总结了该景区成功运营的主要模式和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在民俗古镇旅游景区运营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民俗古镇;零门票;文化IP;多元经营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崭新起点,更是以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内陆旅游强省。
除了大量自然资源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外,各种类型的主题旅游也逐步发展。
自2008年袁家村的快速崛起后,成功开启了陕西民俗旅游之路,在随后的10年间,随之而来的是陕西境内此类旅游形式的迅速复制,后期先后出现了马嵬驿、周至水街、白鹿仓等景区,截至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乡村旅游项目总计98个,其中多个景区快速呈现出快速走向衰败之景象。
白鹿原影视城是陕西省除袁家村外的另一个成功运营的案例,该景区是陕西旅游集团旗下景区,自2016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并在开业两年内就评级为AAAA级旅游景区,在游客吸引力上借助其较高的推荐度和传播力也保持较高走势,因此,在此对其运营模式成功之处进行探讨。
一、零门票机制拉动产业经济发展白鹿原影视城自2016年7月16日运营以来,一直采用零门票的经营机制,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这是继浙江省西湖风景区,福建省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湖北三峡旅游区等免费景区后,位于陕西省的又一个零门票AAAA级景区。
杭州副市长在调研白鹿原影视城的经营建设情况时,对这种免门票的经营政策大加赞许,并表示用一张免掉的门票,可以撬动全域旅游升级模式,甚至助推整个第三产业实现大发展。
也正如所言,自运营以来两年半的时间里,白鹿原影视城共计入园游客逾1000万人次,千万级的游客拉动的是景区内的100余户特色关中美食餐饮商铺,15台精彩实景演艺,各项游艺项目及园区游览交通,王府精品客栈住宿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维度多个景区项目,游客参与体验数量显著提升,景区内全产业项目收益水平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
白鹿原影视城开发与规划——基于“景观信息链”理论贾 凡 白素均 王丹瑛 米晓洁(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本文旨在根据刘沛林教授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理论,通过确定“景观信息元”,定位“景观信息点”,打造“景观信息廊道”,来为陕西省政府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白鹿原影视城的规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景观信息链;文化旅游地规划;白鹿原文化旅游地规划关键在于如何充分且行之有效地展示旅游地历史文化信息[1]。
刘沛林教授针对这个问题,基于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Darby)提出的“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2],于2005年提出了文化遗产地保护和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理论[3],并将该理论运用于我国文化遗产地保护和文化旅游地规划实践中去,发现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1]。
本文将继续以该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景区核心部分——滋水县城和白鹿村的规划发展。
1.“ 景观信息元”的确定白鹿原影视城是以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4]为文化载体打造的一座大型影视城,《白鹿原》描写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以麦田为生的一个村庄(白鹿村),“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情仇,及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根据“景观信息链”理论,结合小说内容与景区实体景观要素,其文化特征可归纳为:麦田、白嘉轩家、鹿子霖家、冷先生家、田福贤家、田小娥窑洞、白鹿书院。
这些都是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居住空间,并以此为文化景观基因,展开了小说中一系列故事情节,构建了以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为界的丰富的景观载体,而其中滋水县城部分的白鹿书院则在景区中并无实体空间体现,需再建。
2.“景观信息点”的确定根据“景观信息链”理论,结合小说《白鹿原》和景区实体景观要素,将白鹿原影视城主要的“景观信息点”定位于祠堂、戏台、围墙、三官庙、乡保所、学校、白鹿仓、白鹿塔、衙署、县府、民乐园等景观点。
民俗古镇运营方案一、引言民俗古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品和饮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然而,许多民俗古镇面临着运营不善、项目单一、文化传承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就民俗古镇运营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思路。
二、古镇的定位与特色民俗古镇的定位应以传承本土文化、吸引游客为主要目标。
在运营方面,充分发挥古镇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展览、表演等形式,向游客传播本土文化,提供旅游休闲和观光体验。
在古镇的特色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打造和突出:1. 建筑风格:保留和修复古镇原有的建筑,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如明清风格、水乡风情等。
同时,可以鼓励当地居民以传统建筑为样板进行新建,以保持整个古镇的一致性和独特性。
2. 传统手工艺品:建立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馆或工坊,展示和传承当地独特的手工艺技艺,如蜡染、木雕、刺绣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观摩、参与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当地文化的魅力。
3. 饮食文化:创建本土特色美食集市,集中展示当地传统美食和特色小吃,吸引游客品尝各种当地美食。
在此基础上,组织美食文化展览、烹饪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古镇的运营和管理1. 古镇的规划与布局:根据古镇的地理特点和建筑风格,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保留和修复原有建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差异化的区域,如商业区、民居区、手工艺品区等。
同时,设计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游客停车、休息、餐饮等便利设施。
2. 文化旅游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宣传,包括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古镇的最新动态和活动信息。
同时,引入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旅游体验。
3. 活动策划与举办:定期组织举办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
例如,春节期间可以举办庙会、传统婚俗表演等;端午节可以举办龙舟比赛、粽子制作等活动。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一、白鹿原影视城的特点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是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影视城内有白鹿原的场景、建筑、民俗风情等元素,加上影视产业的加持,使得景区拥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可以感受到影视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
这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点,使得白鹿原影视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景点。
1.文化IP打造:白鹿原影视城依托陈忠实的同名小说IP,进行了全方位的IP打造。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看到小说中的角色、场景,感受到小说所描绘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景区还会定期举办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活动,如作者见面会、朗诵会等,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粉丝前来参观。
3.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景区内不仅有文化展览馆、表演剧场等传统的景区设施,还有民俗体验区、手工艺品店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到白鹿原的文化魅力。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参与到一些传统的手工活动中去,使得游客对白鹿原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独特的文化魅力:白鹿原影视城依托陈忠实的同名小说IP,吸引了大量的小说粉丝和影视迷。
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2.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景区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无论是喜欢观赏表演的游客,还是喜欢体验手工艺的游客,都能在景区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3.成功的IP打造:白鹿原影视城成功地将陈忠实的小说IP与景区相结合,为景区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景区还利用IP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增加了游客的互动性。
四、建议1.深挖文化内涵:景区应进一步深挖白鹿原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文化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到白鹿原的文化魅力。
2.增加互动性:景区可以组织一些互动型的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景区的文化中来。
可以推出一些参与性强的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3.加强IP保护和延伸:景区可以通过与作家、出版社等合作,进行更多元化的IP延伸,如出版相关图书、衍生产品等,扩大白鹿原文化的影响力。
西安特⾊⼩镇案例分析——⽩⿅原⽥园风情特⾊⼩镇⼀、项⽬概况⽩⿅原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向10公⾥,灞河和浐河之间。
⽩⿅原分属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以及蓝⽥县三个区县。
⽩⿅原⽥园风情特⾊⼩镇就建在⽩⿅原之上,与市中⼼直线距离约20公⾥,距离南三环约12公⾥,属鲸鱼沟风景区,现为杨家沟村、狄忖、迷村⽤地,项⽬⽤地⾯积4000亩。
项⽬位置图⼆、项⽬开发条件1、历史渊源⽩⿅原因有⽩⿅出现⽽名,这不仅是出⾃⼀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原,周平王时⽩⿅出。
”《⽔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游于此原,以是名。
”由此可见,关于⽩⿅原名称的来历及有⽩⿅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蓝⽥猿⼈,就在县境内公王岭⼀带繁衍⽣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置蓝⽥县,⾄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原是“蓝⽥猿⼈”向渭河平原迁徒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最早涉⾜之地,其历史源远流长。
华胥⽒、华族、华⼭、华夏、伏羲、⼥娲、炎黄⼆帝,史前⽂明⼀脉相承,上古传说的考古发现,⽩⿅原及周边地区是⼈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也是华夏⽂明最早的萌发地之⼀。
历史上,⽩⿅原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
⽩⿅原曾先后两次单独建⽴过“⽩⿅县”,⼜先后涉建过芷阳县、灞陵县、南陵县、杜县、宁民县等。
在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把⽩⿅原视为吉祥的风⽔宝地和郊游狩猎的御园。
在唐代,由于⽩⿅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
近40年来,原上现出⼟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
2、⽂化渊源⽩⿅原由著名作家陈忠实及其⼩说《⽩⿅原》⽽熠熠⽣辉,⽂学《⽩⿅原》与现实⽩⿅原相得益彰。
⽩⿅原上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说《⽩⿅原》的创作地。
年34期(12月)摘要:自2008年以来陕西省内民俗古镇类景区快速增长,但除了少数景区仍维持高吸引力和客流量,大量同类型景区呈现出衰败景象,文章充分对民俗古镇类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调研后,结合该景区运营现状,归纳和总结了该景区成功运营的主要模式和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在民俗古镇旅游景区运营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民俗古镇;零门票;文化IP ;多元经营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崭新起点,更是以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内陆旅游强省。
除了大量自然资源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外,各种类型的主题旅游也逐步发展。
自2008年袁家村的快速崛起后,成功开启了陕西民俗旅游之路,在随后的10年间,随之而来的是陕西境内此类旅游形式的迅速复制,后期先后出现了马嵬驿、周至水街、白鹿仓等景区,截至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乡村旅游项目总计98个,其中多个景区快速呈现出快速走向衰败之景象。
白鹿原影视城是陕西省除袁家村外的另一个成功运营的案例,该景区是陕西旅游集团旗下景区,自2016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并在开业两年内就评级为AAAA 级旅游景区,在游客吸引力上借助其较高的推荐度和传播力也保持较高走势,因此,在此对其运营模式成功之处进行探讨。
一、零门票机制拉动产业经济发展白鹿原影视城自2016年7月16日运营以来,一直采用零门票的经营机制,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这是继浙江省西湖风景区,福建省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湖北三峡旅游区等免费景区后,位于陕西省的又一个零门票AAAA 级景区。
杭州副市长在调研白鹿原影视城的经营建设情况时,对这种免门票的经营政策大加赞许,并表示用一张免掉的门票,可以撬动全域旅游升级模式,甚至助推整个第三产业实现大发展。
也正如所言,自运营以来两年半的时间里,白鹿原影视城共计入园游客逾1000万人次,千万级的游客拉动的是景区内的100余户特色关中美食餐饮商铺,15台精彩实景演艺,各项游艺项目及园区游览交通,王府精品客栈住宿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维度多个景区项目,游客参与体验数量显著提升,景区内全产业项目收益水平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
白鹿原影视城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产品策划摘要:本文借助白鹿原地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依据旅游规划中相关理论与要点对白鹿原影城内旅游项目产品予以开发设想,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未来影视城内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白鹿原;文化旅游资源;旅游项目产品白鹿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能有效的代表关中地区的地域及风俗民情。
因此,如何使白鹿原文化更好地融合在影视城内,从而增强游客对景区的意象感知,提高游览时间和重游率成为影视城文化游发展的重点。
基于此,本文对白鹿原影视城文化旅游策划提出以下构想框架。
一、打造“民俗体验馆”(一)民俗建筑在民俗建筑方面,改变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增强游客深度体验。
在景区内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风格的餐馆、商铺、公共场所建筑。
这些以民俗建筑为载体的经营商户不仅要在外观上依据关中传统建筑风格包装,更在内饰装修上符合当地习惯,使得游客在进店消费的同时给游客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从大环境上给人以冲击。
(二)对关中地区生活方式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吃、穿、住、行”四个方面。
吃:食物是在景区内最能直接、最能有效表达地区特色的文化产品。
白鹿原影视城在美食打造上应以盆盆面、丁丁面、脏伐肉、红樱桃等白鹿原地区特色食物为主,兼顾以羊肉泡馍、臊子面、肉夹馍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乃至陕西地区特色食物为辅,进行营销。
同时,食物的制作工艺、所乘器具、吃饭习惯可以通过图片或真人实物操作为游客展示。
穿:白鹿原四季分明,当地居民在不同季节所饰不同服装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具体体现在布料、制作工艺、装饰搭配等。
因此该景区可以购买一些当地特定服饰,平日里游客可以体验服饰拍照合影、影视拍摄时用于道具租用、定期也可以在景区内举办服装展览,以此来宣传古原文化,增强游客体验度。
住:主要在于景区内客栈与度假村的设计上。
一是上述提到的建筑风格的塑造。
二是室内外物品的展示。
利用北方地区特有的土炕、土灶、柴火堆、麦垛、玉米穗进行室内外装饰,力图让游客达到最佳的白鹿原住居文化体验。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作为中国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代表之一,运营模式的探讨对于其他同类型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白鹿原影视城通过打造具有民俗特色的古镇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通过搭建古镇建筑、街巷风貌、农田景观等,打造出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场景,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俗古镇的历史韵味。
影视城依托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影视剧拍摄、演艺表演等文化艺术项目,举办民俗、历史、文化等主题展览,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白鹿原影视城在游客服务方面,深入挖掘古镇特色文化,开展民俗风情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游客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
景区配备完善的设施和服务,如停车场、餐饮区、购物区等,方便游客的日常需求。
影视城还积极与当地农户合作,打造农家乐、采摘园等农业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
白鹿原影视城注重营销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景区还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推出特价门票、套餐服务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还定期参加旅游展会、文化节庆等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
白鹿原影视城在管理运营方面,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景区的安全和秩序。
景区还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景区还定期进行客流分析和市场调研,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调整景区产品和服务结构,不断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白鹿原影视城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打造古镇特色的景区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观。
景区注重营销和推广、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种运营模式的探讨对于其他同类型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是以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为主题建立的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
景区内有原始、自然、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充满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文化。
同时,景区内还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影视拍摄和演出活动,使得景区在旅游市场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本文从景区的运营模式角度出发,对白鹿原影视城进行探讨。
一、景区的特点1.文化价值突出。
白鹿原影视城建立在著名小说《白鹿原》的基础上,源于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景区内有大量原著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和物品,游客可以通过演出和场景拍摄的形式,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文化氛围。
此外,景区内还设有历史文物陈列馆,介绍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旅游体验。
2.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景区临近中央山脉,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景区内有很多草原和林木,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氛围。
此外,景区内还有水系和湖泊,游客可以进行垂钓等活动,充分体验自然生态的美好。
3.影视资源丰富。
由于其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白鹿原影视城成为了著名的影视取景地之一。
景区内有大量的拍摄场景,庞大的布景和道具,游客可以在景区内亲身体验影视拍摄的过程,欣赏到如电影和电视剧表演等精彩的演出。
二、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1.票务收入景区通过门票收入和年卡等方式实现财务收入。
门票价格依据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在规定区间内浮动。
同时,景区还提供住宿、餐饮、旅游产品包括当地特色卖品,借助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实现盈利。
2.提供演出服务景区内每天都有丰富的演出,包括歌舞、小品、男声四重唱等等。
这些演出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而且吸引了很多摄影组和制片人前来拍摄。
因此,演出服务也是景区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
3.形成文化品牌景区建立在小说《白鹿原》之上,因此景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
通过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和历史,景区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还提供了各种旅游服务,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是指以古镇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通过展示古镇风貌、传统民俗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和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而白鹿原影视城作为中国知名的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以著名作品《白鹿原》为背景,通过搭建电影拍摄场地、再现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等手段,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文将对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
白鹿原影视城以《白鹿原》为知名IP,充分利用小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游客。
在运营模式上,白鹿原影视城通过举办《白鹿原》原著文化展、主题演艺表演等活动,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再现在景区当中,为游客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白鹿原世界。
这种基于IP的运营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白鹿原影视城注重民俗文化的展示和传承。
在景区内,可以看到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民间手工艺制作等,以及当地的特色美食、民俗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收入来源。
白鹿原影视城通过保存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白鹿原影视城在营销推广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通过与各大旅行社的合作,举办各种优惠活动和促销活动,白鹿原影视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还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渠道,与游客保持密切的互动和联系,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景区还不断创新推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如夜间灯光秀、跨界合作活动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这些营销推广策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景区的发展和壮大。
白鹿原影视城作为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通过IP运营、民俗文化传承、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以及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白鹿原影视城的成功经验也为同类型的景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在未来,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需要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和提升,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是一座以鲁迅小说《白鹿原》为主题的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
景区集电影、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为一体,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影视旅游景区之一。
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可复制性,值得探讨。
一、主题+文化挖掘白鹿原影视城以主题为导向,从鲁迅小说中提取出白鹿原的突出特色,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同时,景区注重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其融入到景区的建设和运营中,使景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电影产业+旅游业结合白鹿原影视城将电影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通过在景区内进行电影拍摄,为景区提供一个独特的景观和背景,并将其搭配成旅游线路,提升了景区的热度和知名度。
同时,景区还建有影视产业园区,将景区延伸至电影产业,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游玩项目,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线上+线下销售白鹿原影视城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通过搭建官网、微信微店等线上销售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预定和购票服务,同时通过线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门票售卖处的销售渠道,为体验不便、不擅长网络购票的游客提供便利。
四、IP运营+衍生产品白鹿原影视城重视IP运营,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衍生品,扩大了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同时,景区还与当地文化企业合作,挖掘原生态、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发富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等衍生产品,丰富了游客的消费体验,也为景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多种营销渠道+市场推广白鹿原影视城实施多种营销渠道和市场推广策略,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宣传,以及参加各类型旅游展览,广泛传播和宣传景区的独特魅力和特色优势。
通过打造“慢旅游”和“文旅深度体验”品牌,吸引了众多目标客户,提升了游客的复购率和客户忠诚度。
六、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白鹿原影视城注重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通过提供优质的接待、贴心的导游服务和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景区内无论是办理入园手续、购物、就餐、游玩、拍照等环节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白鹿原特色小镇发展现状“白鹿原”特色小镇“同质化”探析:独立创新文化思路促使旅游产业步入正轨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罗赟鹏):为了解白鹿原文化IP衍生出的文旅产品发展近况,8月22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来到西安白鹿原周边探访了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仓等景区,发现众多景区存在产品规划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可谓同在打文化“同质”牌,几家欢喜几家忧。
白鹿原的文化背景可上溯至周代,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因‘白鹿现’,白鹿原变得‘有故事’。
”现在又借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及后续拍摄的电视剧,重新火了一把。
相关《白鹿原》文化IP追求盈利的投资项目也纷纷露面——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古镇、簸箕掌民俗村六个文化旅游项目就分布在仅约200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
忆昔日辉煌憧憬旅游产业焕发“第二春”西安向东30多公里白鹿原畔的半坡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便坐落于此,占地1200亩,总投资3.5亿元。
2016年5月1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试营业当天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2万人次,但在2017年“十一”假期之后,整个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游客数量急转直下,甚至在2017年春节成了“鬼城”。
朱菲菲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经营着一家饮品店,她是亲历过民俗村辉煌和没落的坚守者,现今仍不离不弃守望着。
“2016年5月民俗村试营业期间,商户们都还在备货,一期还没建完的时候游客就已经爆满了,‘香椿副产品’‘饸饹面’加上咱这个茶饮可是民俗村的前三甲呢。
”朱菲菲说道。
“游客满盈的盛况持续到2017年国庆节便突然不行了,过年的时候生意很是惨淡。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之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是以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白鹿原》为基础建设而成的。
白鹿原影视城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运营模式方面,白鹿原影视城采取了多种策略,以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白鹿原影视城注重与文化、影视作品的结合。
影视城以《白鹿原》为主题,将小说中的场景栩栩如生地重现在景区内,使游客有机会亲身体验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影视城还定期举办与《白鹿原》相关的演出和表演,吸引了不少影迷前来观看。
白鹿原影视城注重宣传和推广。
影视城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官方网站和其他在线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影视城还与旅行社合作,组织一日游和周末团购活动,扩大游客群体。
白鹿原影视城重视提升游客体验。
影视城建设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旅游导览服务、餐饮住宿服务、购物娱乐设施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影视城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
白鹿原影视城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影视城积极参与保护区域内的文化遗产,如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养,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影视城还与当地居民合作,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训和推广活动,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白鹿原影视城通过与文化、影视作品的结合,注重宣传和推广,提升游客体验以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多种策略,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以民俗古镇为主题的主题景区。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白鹿原影视城有望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
作者:杨缦卿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34期
摘要:自2008年以来陕西省内民俗古镇类景区快速增长,但除了少数景区仍维持高吸引力和客流量,大量同类型景区呈现出衰败景象,文章充分对民俗古镇类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调研后,结合该景区运营现状,归纳和总结了该景区成功运营的主要模式和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在民俗古镇旅游景区运营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民俗古镇;零门票;文化IP;多元经营
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崭新起点,更是以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内陆旅游强省。
除了大量自然资源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外,各种类型的主题旅游也逐步发展。
自2008年袁家村的快速崛起后,成功开启了陕西民俗旅游之路,在随后的10年间,随之而来的是陕西境内此类旅游形式的迅速复制,后期先后出现了马嵬驿、周至水街、白鹿仓等景区,截至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乡村旅游项目总计98个,其中多个景区快速呈现出快速走向衰败之景象。
白鹿原影视城是陕西省除袁家村外的另一个成功运营的案例,该景区是陕西旅游集团旗下景区,自2016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并在开业两年内就评级为AAAA 级旅游景区,在游客吸引力上借助其较高的推荐度和传播力也保持较高走势,因此,在此对其运营模式成功之处进行探讨。
一、零门票机制拉动产业经济发展
白鹿原影视城自2016年7月16日运营以来,一直采用零门票的经营机制,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这是继浙江省西湖风景区,福建省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湖北三峡旅游区等免费景区后,位于陕西省的又一个零门票AAAA级景区。
杭州副市长在调研白鹿原影视城的经营建设情况时,对这种免门票的经营政策大加赞许,并表示用一张免掉的门票,可以撬动全域旅游升级模式,甚至助推整个第三产业实现大发展。
也正如所言,自运营以来两年半的时间里,白鹿原影视城共计入园游客逾1000万人次,千万级的游客拉动的是景区内的100余户特色关中美食餐饮商铺,15台精彩实景演艺,各项游艺项目及园区游览交通,王府精品客栈住宿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维度多个景区项目,游客参与体验数量显著提升,景区内全产业项目收益水平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
近年来,运行零门票的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获得明显上升,不仅弥补了收入缺口,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方面,以点带面的实行景区免票,可推动旅游景区的转型。
白鹿原影视城景区已具备雄厚的综合收益基础上,将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联系密切,运行此种机制能引领整个业态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超前理念,景区的免费开放,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旅游公共服务,也是共享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白鹿原影视城在零门票运营机制上进行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深挖文化内核,打造特色品牌IP
假定文旅项目是一部电影,IP就相当于剧本,当地景色和人文风光就是演员、特效和场景,只有IP和其他细节高度配合,整个文化旅游体系的各个部分才能趋向于协调统一。
迪士尼主题乐园有效的利用IP资产,将动画中经典角色引入到商品、游乐和其他周边产品。
而北京故宫深挖自身IP,包括皇家文化、传世珍宝、顶级宫殿等元素,使旅游商品向“萌、呆、嗨”的特色发展,也打造出了跨界融合的网红IP。
而白鹿原影视城主题景区也深谙此道,深挖主题文化的内涵,打造特色化关中IP。
白鹿原影视城是依托陈忠实先生著名小说《白鹿原》打造的,2017年,张嘉译、秦海璐、何冰等戏骨领衔主演的《白鹿原》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轰动,根据小说《白鹿原》中对白鹿村、滋水县城进行的清晰描述,以及对田小娥,黑娃,白嘉轩、鹿子霖等关中人物的刻画,形成了白鹿原影视城最有吸引力,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独特IP。
而在此基础上,一是开发IP衍生品,田小娥窑洞景点门前袅袅炊烟,处处飘香的田小娥蒸馍,仿古的滋水县城里的黑娃豆腐坊和田小娥粉汤羊血,还有一系列根据白鹿原元素设计的文化衫、文化帽,印章版《白鹿原》书籍等文创产品。
二是小说情节多元复刻,白鹿村里的文创博物馆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场景故事,还有以小说中的故事为原型改编的,众多首创性实景演艺项目《黑娃演义》《二虎守长安》等。
除此之外,仿照陈老先生当年创作场景打造的陈忠实老宅,十大陕西作家雕塑群,无一不展现陕西文学文化的力量,同时还聚集了众多的关中民俗文化元素,包括古关中人的迎亲做寿,举人打擂,忙罢集会等。
如今的主题景区,如果没有IP的植入,都无法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厄运,白鹿原影视城顺应大势,拥有独特的识别主题,通过深挖内核力量,打造出真正差异化的品牌。
三、多元經营业态,做有深度的民俗主题景区
近年来,自乡村旅游开始盛行,陕西省内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周至水街等各种古街古镇迅速崛起,造成了如今陕西乡村游“遍地开花”的局面,而其中许多民俗景区的标配就是:仿古建筑、地方小吃、戏曲表演,甚至一些项目只是在吃上做文章,“千村一面”且缺乏有深度参与性的活动是游客游览后最多的反馈,缺乏经营模式的定位使景区差异化减少,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白鹿原影视城同为体现关中民俗文化的主题景区,却以多元化的经营业态出现在全国游客的面前。
除了关中特色美食街区以及仿古的街道建筑之外,景区还有遍布在各个场馆中15台大型实景演艺,体验大型沉浸式“拍演放”一体化演出《黑娃演义》圆一次演员梦,观看实景战争剧《二虎守长安》重回炮火纷飞年代,还有《乡约立威》《华阴老腔》《关中大地震》等十余台关中民俗演出可供观看,景区还特别配备了多种深度体验性项目,有西北最长的观光扶梯,VR体验馆、滑雪场、滑索、和适合亲子家庭动物饲养场,儿童游乐设施,篝火帐篷体验等,不同群体在这里都能找到最适宜的休闲体验方式。
该景区所做出的这些举措,有力的帮助景区走出传统民俗文化景区的发展窘境,致力于成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多维度游娱项目体验地,适应各年龄段目标消费群体,真正走出了一条从文化引领到文化整合的发展新路,实现了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和旅游休闲消费的结构全面升级。
四、小结
景区的运营不能满足于现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深化,通过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包括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继续加强对于IP的创新和开发,不吃老本,以防竞争景区模仿避免同质化现象出现;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迎合市场需求,创造景区新的吸引力,从陕西著名景区转变成为一个吸引广大全国游客的高质量景区。
参考文献:
[1]朱支农.古镇发展不只看“门票”[J].瞭望,2016(25).
[2]王冬梅.中国民俗古镇传统休闲文化的现代开发探研[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A01).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