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27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萨拉热窝事件(1914.06.28)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是一个积极主张进行战争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他极力鼓吹对塞尔维亚(俄国的前哨阵地)进行战争,因此被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视为凶恶的敌人和压迫者而深痛恶绝。
这时,奥匈帝国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决定在临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
这种蓄意挑衅的行为,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决定刺杀斐迪南。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完军事演习后,乘敞篷车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市政厅。
车队返回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击了斐迪南夫妇,斐迪南当场毙命。
2.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
(0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07.30)俄国宣布总动员——(08.01)德国对俄宣战——法国宣布总动员——(08.03)德国对法宣战——(08.04)英国利用中立国比利时的援助请求向德宣战。
这样,欧洲的帝国主义大国,除意大利还在动摇之外,都卷入了这场血腥的大厮杀。
在欧洲爆发的军事冲突,很短时间内就蔓延到远东和近东,日本和土耳其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方作战。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二、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2)主要原因: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尖锐对立,加剧了欧洲的战争危机。
(3)战争的温床:欧洲各国内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4)军事条件:科技进步运用于军事领域。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三、第一阶段:1914~19161.三条战线:西线:英、法、比——德(具有决定意义)东线:俄——德、奥南线:塞尔维亚——奥匈2.西线战况:马恩河战役(德军150万——英法联军)双方前后共投入200多万兵力、6000多门大炮,在近200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
清单一第一次世界的导火线萨拉热窝大事(1)20世纪初,纷纷插手巴尔干,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2)奥匈帝国视塞尔维亚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
2.过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街头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身亡,这就是萨拉热窝大事。
3.影响(1)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俄、法、德、英等欧洲大国相继宣布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深化认知]萨拉热窝大事是一个突发性的历史大事,具有肯定的偶然性,为奥匈帝动一战供应了“借口〞;但是,一战的爆发是由于资本主义开展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各种冲突空前激化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定性。
清单二旷日长久的消耗战从马恩河到凡尔登英、法和德国交战的西线;俄国与德、奥交战的东线;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交战的南线。
2.第一阶段(1914年)(1)西线: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首次重役。
它宣告了速战速决幻想的破灭,开头了旷日长久的堑壕战。
(2)东线:德、俄互有胜败,处于僵持状态。
3.其次阶段(1915~1916年)(1)1915年:战斗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到达目的,德国方案再次落空。
(2)1916年:战斗重心由东线转移到西线;战斗的主动权渐渐转移到协约国;双方陷入旷日长久的消耗战。
①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英首先使用了坦克。
(1)战斗初期:①政策:中立。
②缘由: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斗财。
(2)战斗后期:①政策:参与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
②缘由:与协约国有着亲密的经济联系,如贸易、贷款等。
俄国退出战斗对同盟国有利,会损害自己利益;与英、法存在着亲密的历史文化联系;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供应契机;捞取战利品和猎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是其根本缘由。
③影响:转变了战斗双方的力气比照;在其影响下中国等国对德宣战,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2.苏俄的退出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坚决退出一战。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导入: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权利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展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剧烈的海战。
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这节课我们要认真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大军事集团。
一、一战的爆发考虑:巴尔干为什么被称之为“欧洲的火药桶〞?点燃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事件?1、巴尔干半岛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成分,成为俄、奥争夺的焦点。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身亡。
从而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假设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3、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英、法、俄、意、日〔协约国〕——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同盟国〕二、一战的经过〔1914——1918〕〔一〕三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二〕四年:A、1914年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东线:德挫败俄军攻势。
一、问题导学 (基础知识强化)(一)大战的爆发1、巴尔干问题: 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 和的争夺由为激烈,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①20世纪初,随着 帝国的衰落,出现了众多的民族独立国家。
②欧洲列强利用这一复杂局势,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尤为激烈。
③20世纪初, 岛是欧洲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矛盾冲突非常尖锐④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 扩展的障碍,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2)萨拉热窝事件及其影响:① 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 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3、一战爆发:(1)爆发: 年7,奥匈帝国向 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德、奥匈、奥斯曼、保←→英、法、俄、塞、比、意、日等。
(二)大战的经过1、三条战线及交战方:2、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三)德奥集团战败 一战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1、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年11月,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2、战败原因:(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3、性质:二、合作探究:1、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关于美国参战问题:(1)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2)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三、总结提升:整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四、拓展达标1、促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索姆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马恩河战役2、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的目的是()A.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B.支援日德兰海战C.支援马恩河战役D.支援俄国4、一战中主要战线是()A.东线、南线 B.西线、东线 C.南线、东线 D.西线、南线5、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6、首次动用新式武器——坦克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D.凡尔登战役7、一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A.东线B.西线C.南线D.欧洲战场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D.东线→南线→东线9、凡尔登战役中动用的武器有①飞机②飞艇③坦克④毒气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发生于1916年的战役有①日德兰海战②凡尔登战役③马恩河战役④索姆河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索姆河战役12、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A.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B.使用了坦克C.动用了新式武器D.规模最大13、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凡尔登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日德兰海战④马恩河战役()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矢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