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辨证论治.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1
【概述】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经不调等。
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
本病多发⽣于⽣育年龄的妇⼥,也有少数发⽣于未婚者。
盆腔炎在中医⽂献中⽆此病名记载,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似乎与经⾏发热、带下病、疤瘕等有关。
【病因病理】 1.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侵,客⼲下焦盆腔,久⽽蕴毒发病。
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或妇科⼿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内⽣殖器⽽致病。
2.⽓滞⾎瘀湿毒阻滞,⽓滞⾎瘀,瘀热成疤。
或忧郁忿怒,⽓机紊乱,⽓滞⾎瘀成疤。
3.脏腑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失和,滞⽽成疤。
【诊断要点】 1.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带多⾊黄,腰骶疼痛或酸痛。
2.妇检阴道分泌物多、呈脓性,宫颈有举痛,充⾎,宫体⽔肿感、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3.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细胞升⾼,中性细胞增多。
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能找到致病菌。
4.B超提⽰附件⽔肿,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提⽰炎症包块。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带多、⾊⽩或黄,腰痛,附件处增厚或压痛,或有包块。
【辩证分型】 1.湿毒蕴盛经⾏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黄或臭,⼩便黄⾚,⼤便不调。
苔黄腻,⾆红,脉滑数。
2.⽓滞⾎瘀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经失调,盆腔有包块。
⾆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3.脏腑失调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眩,纳少便溏。
苔腻,⾆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分型治疗】 1.湿毒蕴盛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痛。
⽅药: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9克⼭栀9克⾚芍10克桃仁9克薏苡仁10克延胡索15克⽊⾹9克炙⽢草3克加减:⾼热形寒⽆汗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 盆腔有炎块者,加莪术10克、三棱9克;带多如脓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
李伟莉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刘明敏;余欣慧【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不孕、宫外孕等。
李伟莉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阻,复感外邪内侵,合而为病,病久多虚、多瘀、多郁。
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或自拟验方或化裁古方,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灵活加减运用,并结合中药外治法,同时按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疗效满意。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李伟莉【作者】刘明敏;余欣慧【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后遗症是PID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盆腔充血,广泛粘连增生,形成瘢痕而引起的一系列后遗症,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后遗症2种[1]。
临床常见有盆腔炎性肿块、月经不调、性交痛等近期后遗症,远期后遗症包括不孕症、异位妊娠、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及生殖健康,加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李伟莉系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带头人,从医30余载,学验颇丰。
现将李伟莉治疗PID后遗症的经验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1.1 湿热为患,内外合病李伟莉认为PID后遗症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总以湿热为患,或内生湿热,或外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内侵胞宫,余邪未清,正气未复,湿热滞留胞宫血脉,致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加之素体本虚,或气虚,或阳虚,或久病耗损正气致虚,或房劳多产而致脾肾亏虚,机体防御功能减退,外邪乘虚而入与湿热搏结,瘀滞盆腔,致虚邪难清,正气久久不复,使病情反复难愈;气血相搏,伤及冲、任、带脉,带脉不约而为带下,冲任失养,不荣则痛,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为主要表现。
概述 PID的后遗症过去称为盆腔慢性炎症。
一般分为近期与远期后遗症两种。
近期肝周围炎,输卵管、卵巢脓肿。
远期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主要病理改变: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1) 输卵管阻塞、输卵管增粗2) 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3)输卵管积水、积脓或输卵管卵巢囊肿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表现】1) 不孕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
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2) 异位妊娠 PID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发生率12-50%。
3)慢性盆腔痛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盆腔充血-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25%将再次发作。
PID造成输卵管组织结构破坏局部防御机能减退,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妇科检查】:输卵管病变时双合诊扪及附件一侧或两侧呈条索样增粗、囊性肿块。
盆腔结缔组织病变,子宫呈后倾后屈、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
【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1) 不孕需辅助生育2)慢性盆腔痛对症处理,中药、理疗等综合治疗(1)药物治疗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或糜蛋白酶5mg肌内注射。
封闭疗法:阻断恶性刺激,改善组织营养如骶前封闭或阴道侧穹窿封闭(2)物理疗法•激光治疗:消炎、止痛,以利促进组织的修复•超短波疗法:下腹腰骶对置法•微波治疗:高频电磁波•中波直流电离子透入法•紫外线疗法 •石蜡疗法 •热水坐浴★物理疗法禁忌症:①月经期及孕期②生殖器官有恶性肿瘤③伴出血④内科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⑤活动性结核⑥高热⑦过敏性体质3) PID反复发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手术治疗(1)全子宫切除术及病灶切除术年龄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2)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如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均不通,根据情况行输卵管复通术(3) 输卵管积水、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行单纯输卵管切除术、卵巢脓肿造口术(4)腹腔镜探查盆腔粘连松解术。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和盆腔周围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的疾病。
盆腔炎常见的致病菌有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链球菌等。
盆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疼痛、月经紊乱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和综合疗法十分重要。
一、辨证施治1. 辩证分类盆腔炎的辨证施治,首先要进行辩证分类。
根据中医辨证的理论,盆腔炎可以分为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肾虚湿盛型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盆腔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2. 辩证要点湿热蕴结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闷胀、白带增多且色黄、少腹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气滞血瘀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乳头乳腺胀痛、情绪烦躁等症状;肾虚湿盛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冷痛、尿频尿急、性欲减退等症状。
辨证要点就是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进行辩证论治。
3. 辩证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可采用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湿盛型盆腔炎可采用温补肾阳、祛湿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二、综合疗法除了辨证施治外,综合疗法也是盆腔炎治疗的重要部分。
综合疗法包括中医药疗法、西医药疗法、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1. 中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是盆腔炎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段。
中药内服以清热利湿、祛瘀化痰为主,根据具体的辨证进行调配。
中药外用可以采用熏洗、药浴、膏药等方法。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理气血、活络通经,促进炎症吸收。
2. 西医药疗法西医药疗法以抗生素为主,主要针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药物过量导致药物耐药的产生。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手法推拿、理疗等方法。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手法推拿和理疗可以舒经活络,缓解盆腔疼痛。
许子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研究焦蓓蓓; 许振; 许晓哲; 方玲弟; 郑琳【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3)009【总页数】4页(P993-996)【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许子春; 中医药疗法; 辨证分型; 用药特点; 临床研究【作者】焦蓓蓓; 许振; 许晓哲; 方玲弟; 郑琳【作者单位】桐庐县中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 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入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癥瘕”“痛经”及“不孕症”等范畴,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1],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许子春名老中医为许氏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在长期临诊实践中,对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治有深切体会,具有丰富的用药经验,并已形成独到的辨证论治体系。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许老辨治本病的处方用药,对本病的几个主要证型和许老辨治本病的常用方药、加减变化等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许子春名老中医门诊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平均(26.2±5.6)岁。
1.2 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参照丰有吉等[2]主编的《妇产科学》制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制订。
湿热交阻型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合并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弦濡小数。
寒湿蕴结型主症:小腹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热熨痛减,经行延后,量少色紫;合并带多清稀,神疲乏力,腰骶隐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
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3、寒湿瘀滞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4、肾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5、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净水不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评估与月经有无关系,是否伴随腰酸、发热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放松,缓慢呼吸。
3、注意腹部保暖。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腰骶痛时选用上髎、关元俞,5、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神门、脾;配穴:内分泌和肝。
,8、遵医嘱给予物理疗法:微波或红外线治疗。
9、遵医嘱热敏灸治疗,带脉、肾俞等。
(二)带下过多1、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色、质、味及外阴、阴道情况。
2、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
4、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发热1、指导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的饮食。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1.急性期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证候] 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方用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证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证候] 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