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报表折算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3
假设:P公司为母公司,其记账本位币为LC,S公司为子公司,其记账本位币为FC,S公司1999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及收益表如下,此外S公司本年购货FC6600,期末存货均为第四季度购入:资产负债表1999年12月31日 FC现金 300应收账款 600存货(按市价) 1200固定资产 3600减:累计折旧(1000)长期应收票据 1100资产合计 5800应付账款 800短期借款 700长期负债 1000股本 2000留存收益 1300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5800收益表1999年12月 FC销售收入 8000销货成本 6500折旧费 200管理费用 700 7400税前利润 600所得税 200税后利润 400留存收益(1998、12、31) 1250合计 1650股利分配 350留存收益(1999、12、31) 1300相关汇率为1999年12月31日 FC1=LC 0.501999年平均汇率1:0.44,1999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1:0.42股票发行日汇率1:0.45,股利支付日汇率1:0.46(99.6.30)固定资产购置日汇率1:0.43,长期应收票据发生日汇率1:0.44长期负债发生日汇率1:0.48,一、现行汇率法假设期初留存收益FC1250在上年报表中折算为LC5251、收益表的折算项目FC 汇率LC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折旧费管理费用税前利润所得税税后利润留存收益(98.12.31)股利分配留存收益(99.12.31)80006500200700600200400125035013000.440.440.440.440.440.46352028608830826488176525①161540①根据上年度报表数字填列2、资产负债表的折算项目FC 汇率LC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减:累计折旧长期应收票据资产合计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负债股本留存收益折算调整额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30060012003600(1000)1100580080070010002000130058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451503006001800(500)5502900400350500900540①210②2900①根据本年度折算后的收益表填列。
外币折算会计处理例题在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中,外币折算是会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将外币金额转换为本国货币,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了更直观的财务信息。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题一:外币收入折算某公司在交易中以美元收到1000美元的货款,将其折算为本国货币。
汇率为1美元兑换6.5本国货币。
根据会计处理原则,外币金额应该按照当时的汇率转换为本国货币。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美元转换为本国货币的金额:折算金额 = 外币金额 ×汇率根据上述公式,1000美元折算为本国货币的金额为1000 × 6.5 = 6500本国货币。
例题二:外币债务折算某公司通过银行借款10000欧元,将其折算为本国货币。
汇率为1欧元兑换7.8本国货币。
与例题一类似,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来计算欧元借款折算为本国货币的金额:折算金额 = 外币金额 ×汇率根据上述公式,10000欧元折算为本国货币的金额为10000 × 7.8 = 78000本国货币。
例题三:外币汇率变动的会计处理某公司在一年内从美国购买了一台设备,设备价值10000美元。
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6.5本国货币。
然而,在设备到货之前,汇率发生了变化,变为1美元兑换7本国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外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呢?根据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应该以实现的形式进行会计处理。
即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汇率差异应该计入损益表。
因此,在设备到货时,应该将10000美元与新的汇率进行折算。
折算计算方法如下:折算金额 = 外币金额 ×汇率根据上述公式,10000美元在新的汇率下折算为本国货币的金额为10000 × 7 = 70000本国货币。
则汇兑损益为70000 - 65000 = 5000本国货币。
以上是外币折算会计处理的几个例子,展示了外币折算在会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将外币金额转换为本国货币,并处理外币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外币会计^外币账户期末调整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 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等科目。
【例题】中天公司外币业务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某年5月初外币账户余额如下表 所示:该公司5月份发生的有关外币业务如下:① 5月5日岀口商品一批,价款30 000美元,款项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 =7. 6元人民币。
② 5月10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取得短期借款1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二7. 4 元人民币。
③ 5月12日偿还上月欠中国银行短期借款2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二7. 8 元人民币。
5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美元均通过公司的银行存款美元户存取。
【要求】对上述外币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月末计算汇兑损益并进行账务处理(汇兑损益 计入财务费用)。
① 5月5日出口商品借:应收账款一一美元(30 000美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 5月10日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美元(10 000美元)贷:短期借款一一美元(10 000美元) ③ 5月12日偿还借款借:短期借款一一美元(20 000美元)财务费用一一汇兌差额贷:银行存款一一美元(20 000美元) 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一一简便方法:T 形账户法。
A 、应收账款期末调整(T 形账户法)第一步,建T 形账戸。
先将“应收账款一一美元戸”的期初余额(包括人民币余额和美 元余额)记入账户,再逐笔查找所有分录,将该科目的金额(人民币金额连同美元金额)记 入账戸,然后分别结出人民币余额和美元余额。
应收账款期末调整228 000228 00074 00074 000 150 000 6 000 156 000第二步,计算科目余额调整数(即汇兑损益)调整数二外币余额X期末汇率-人民币余额应收账款调整额二50 000X7-378 000二-28 000第三步,做分录。
调整数若为正数,则表示应调增该科目的余额(根据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调增记借方,负债类科目调增记贷方):调整数若为负数,则表示应调减该科目的余额(根据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调减记贷方,负债类科目调减记借方)。
[实例]某中国公司P公司于2002年1月1日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一全资子公司——S公司,•当日S公司购入50万美元固定资产。
2002年度S公司的损益表和2002年12月3 1日S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损益表表2 资产负债表假设S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核算,本期共购进380万美元货物,期末存货80万美元是在2002年第四季度一次购入的,购置日汇率为1美元=8.10元人民币,2002年1月1日的汇率为1美元=8.00元人民币,2002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8.16元人民币,2002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8.08元人民币,S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为1美元=8.12元人民币则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对S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假设S公司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 损益表 2003年度单位:万美元表4 资产负债表2003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假设2003年年末汇率为8.20,2003年平均汇率为8.18,股利支付日汇率为8.19,则按现行汇率法对S公司的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
答案:(一)2002年报表折算1.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
由于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故折算程序应先折算利润表,后折算资产负债表。
折算时,利润表各收入费用项目均采用2002年平均汇率,“支付股利”项目按S 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均按2002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收到P公司投资日汇率折算,“留存收益”根据利润表的“期末留存收益”项目折算数填列,“递延折算差额”则倒挤确定。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年初数根据上年折算报表的年末数填列。
折算结果如表5、表6所示表5 利润表表6 资产负债表5 / 82.按时态法折算,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折算结果见表7、表8:表7 资产负债表6 / 8表8 利润表*7 / 8(二)2003年报表折算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折算结果见表9、表10。
第六单元课程实训一、课程实训内容:外币报表折算二、实训要求:学员阅读实训资料,参与实训过程,完成实训作业并提交(用附件形式上传)。
说明:下面是实训资料,阅读完题目后就在下面直接进行报表折算,需要折算的利润表(表4)、资产负债表(表5)和所有者权益表(表6)已给出,直接将金额填写在其中,全部完成后用附件形式上传。
三、实训材料: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该公司在境外有一子公司乙公司,乙公司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美元。
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股权,并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甲公司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乙公司利润表项目。
乙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2×16年12月31目的汇率为1美元=6.70元人民币,2×16年的平均汇率为1美元=6.60元人民币,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00元人民币,2×16年12月31日的股本为50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3 500万元;累计盈余公积为5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355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2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852万元,甲、乙公司均在年末提取盈余公积。
乙公司的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利润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2×16年单位:万美元表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 2 x 16年度单位:万美元表3 资产负债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2×16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四、学员请将折算过程填写在下表中表4 利润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2×16年单位:万元表5 资产负债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2×16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6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表)编制单位:乙公司 2 x 16年度单位:万元。
某业集团有一境外子公司,其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货币是美元。
假设,:会计期初汇率为7.2,期末汇率为7.4.,本期平均汇率为7.3,子公司期初留存收益为400美元,上期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折算后的留存收益人民币数额为3050元,应付利润为400美元,实际支付利润时汇率为7.35。
固定资产取得日汇率为7.15,长期投资日汇率为7.1,取得长期负债日汇率为7.45,期初存货6000美元,本期购进存货18000美元。
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时的汇率为7.1流动与非流动性项目法③=①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7300④倒算!=7300+2940-3050⑥=净利润+所得税=7090+3650=10840⑦倒算!折算损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⑧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600*7.2+18000*7.3-4000*7.4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资料:假设存货的历史汇率是7.45。
其他同上。
③=①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7700④倒算!=7700+2940-3050⑥=净利润+所得税=7590+3650=11240⑦倒算!折算损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⑧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600*7.2+18000*7.3-4000*7.45时态法资料:假设存货和长期投资均采用市价列报。
其他同上。
③=①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8100④倒算!=8100+2940-3050利润表⑥=净利润+所得税=7990+3650=116240⑦倒算!折算损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⑧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600*7.2+18000*7.3-4000*7.4现行汇率法。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案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化投资的趋势不断加强,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海外企业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因此,财务报表需要进行外币折算,以便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本文将以一个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案例为例,来探讨财务报表外币折算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案例描述某公司在国内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业务,同时,为了扩展海外业务,该公司在美国设立了一个子公司,从事类似的咨询业务。
该公司年初5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资产美元人民币货币资金 $500,000 人民币3,400,000应收账款 $400,000 人民币2,720,000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100,000) $1,800,000 人民币12,240,000总资产 $2,700,000 人民币18,360,000负债及股东权益应付账款 $200,000 人民币1,360,000长期负债(不含流动负债) $1,100,000 人民币7,480,000股东权益 $1,400,000 人民币9,520,000总负债及股东权益 $2,700,000 人民币18,360,000该公司在年度末6月30日进行了财务报表折算操作。
外币折算的注意事项外币折算的核心是将外币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按照规定汇兑率,转换成本币计价。
外币资产负债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外币折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折算日: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根据外币资产负债表的披露期要求,确定其折算日。
外币资产负债表需要体现的是在规定期限内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费用、收入、现金流量等,因此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折算日期。
2、确定货币种类:企业需要知道其外币资产负债表中所使用的货币,通常以当地币种为准。
3、计算汇率:企业需要计算折算日时的汇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报告期末的汇率或平均汇率。
同时,如果公司在当地或者有高风险货币,更应该关注汇率的计算。
4、确认外币的资产负债:企业需要核实其外币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以确定是否满足折算的要求。
利润表(美元)
1.资产负债按即期汇率折算
2.所有者权益按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根据利润表及其分配表直接填列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权益合计-除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外其他项目
总结:
1.利润表*平均汇率
2.资产和负债*期末汇率
3.实收资本*投资时汇率
4.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汇率+本年利润*平均汇率-利润分配(分配股利)*期末汇率
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权益合计-除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外其他项目
例1-13:大中公司收到境外全资子公司中裕公司以美元表示的财务报表。
设中裕公司由大中公司本USD1=RMB8.3。
资产负债表(美元)
公司本期期初投资的,共投资160万人民币,期初汇率USD1=RMB8,期末汇率USD1=RMB8.6,平均汇率。
例3-6、甲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B公司,其所在国近五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设2006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54,年平均140。
B公司以美元为记帐本位币,B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结束的会计年度以历史成本资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有关汇率见表3-16、3-17、3-18。
表2-16资产负债表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美元补充说明:1、期初存货按100元/件,计3900件;本期购进按110元,计6500件,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
购进存货最近月份物价指数123.2。
2、期初固定资产为全新购入资产。
3、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
表2-1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美元补充说明:1、本年销售商品6300件,系年内均匀发生。
2、本期折旧费用在年末一次性计提,销售费用在年内均匀发生。
3、所得税在年内分月预交,系均匀发生,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系年内一次性结转和支付。
(1)按一般物价指数重述财务报表。
将财务报表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金额固定,但持有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发生变动,据此,不作货币性项目数据调整,其购买力损益另行计算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利润表。
非货币性项目:购买力不发生变化,因而需要通过调整数字消除物价变动对其购买力的影响,即需要调整非货币性项目数据,按调整后的金额在报表中列示A.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述:非货币性项目:a.固定资产项目的重述调整:由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不同,其账面记录的原值、累计折旧等,应按其购入时的物价指数进行重述调整。
重述调整公式如下:某非货币性项目的重述后金额=该项目的历史成本金额×年末的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指数固定资产账面金额重述调整:×154÷100=662200(美元)b、存货项目金额重述调整:×154÷100=600600(美元)×154÷123.2=563750(美元)c、实收资本项目金额重述调整:×154÷100=770000(美元)×154÷100=770000(美元×154÷100=277200(美元)×154÷154=210000(美元)×154÷100=616000(美元)(222500+150000)×154÷154=372500(美元f、盈余公积重述:×154÷100=123200(美元)123200+20000=143200(美元)f、盈余公积重述:×154÷100=123200(美元)123200+20000=143200(美元)g、未分配利润重述:×154÷100=308000(美元)=[(210000+563750+529760)-372500–770000]-143200=17810(美元)h、营业收入重述:1102500×154÷140=1212750(美元)i、营业成本重述:390000×154÷100+110×6500×154÷140-451000×154÷123.2=823350(美元)j、销售费用重述:70000×154÷140=77000(美元)k、折旧费用重述:86000×154÷100=132440(美元)l、所得税重述:90000×154÷140=99000(美元)m、利润分配项目重述:金额×154÷154=金额B、货币购买力损益计算:a、将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的余额抵消,求得货币性项目净额;b、按净额计算购买力损益:见下表表2-19资产负债表(按一般物价水平基础)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美元表2-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按一般物价水平基础)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美元表2-21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折算前后)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2-22资产负债表(折算前后)B公司2006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三、我国现行会计规范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折算资产、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项目,取自折算后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综合案例分析
【例7-17】我国的宏发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拥有一家境外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该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是美元,2009年12月31日,为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需要将该子公司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表示的会计报表,该子公司以美元表示的会计报表及资料如下面三张报表:
表7-3 利润表
2009年单位:万美元
表7-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09年)单位:万美元
表7-5资产负债表
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
该子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
2009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6.7元人民币,2009年的平均汇率为1美元=6.6元人民币,股本按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2008年12月31日的股本为1 70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11 560万元;累计盈余公积为50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3 350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0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672万元,子公司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为400万美元。
宏发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现行汇率法对该全资控股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资产负债项目全部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所有者权益中项目中:股本采用按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采用当期平均汇率计算,对于子公司利润表的有关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在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单独列示。
折算后的三张报表如下(最后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表7-6 利润表
(2009年)单位:万元
表7-7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09年单位:万元表7-8 资产负债表
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余公积及累计未分配利润后的余额。
[实例]某中国公司P公司于2002年1月1日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一全资子公司——S公司,•当日S公司购入50万美元固定资产。
2002年度S公司的损益表和2002年12月3 1日S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损益表
S公司2002年度单位:万美元
表2 资产负债表
2002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
S公司
假设S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核算,本期共购进380万美元货物,期末存货80万美元是在2002年第四季度一次购入的,购置日汇率为1美元=8.10元人民币,2002年1月1日的汇率为1美元=8.00元人民币,2002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8.16元人民币,2002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8.08元人民币,S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为1美元=8.12元人民币则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对S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假设S公司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 损益表2003年度单位:万美元
表4 资产负债表2003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
假设2003年年末汇率为8.20,2003年平均汇率为8.18,股利支付日汇率为8.19,则按现行汇率法对S公司的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
答案:(一)2002年报表折算
1.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
由于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故折算程序应先折算利润表,后折算资产负债表。
折算时,利润表各收入费用项目均采用2002年平均汇率,“支付股利”项目按S 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折算;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均按2002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收到P公司投资日汇率折算,“留存收益”根据利润表的“期末留存收益”项目折算数填列,“递延折算差额”则倒挤确定。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年初数根据上年折算报表的年末数填列。
折算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利润表
S公司2002年度
表6 资产负债表
S公司2002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万元人民币
--
--
2.按时态法折算,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折算结果见表7、表8:
表7 资产负债表
S公司2002年12月31日
--
表8 利润表
S公司2002年度
--
*销售成本折算数=0+380×8.08-80×8.10=2422.40万元
--
(二)2003年报表折算
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折算结果见表9、表10。
表9 利润表(现行汇率法折算) 2003年度
表10 资产负债表(现行汇率法折算) 200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