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至五年级古诗词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静夜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古诗内容的理解。
3. 诗歌背诵。
教学难点:1. 古诗意境的体会。
2. 诗人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古诗《静夜思》文本。
3.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李白的画像,简要介绍李白及其生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吗?他有哪些著名的诗作?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静夜思》。
二、朗读古诗1. 教师范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音和停顿。
3.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强调生字词的读音。
三、学习生字词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2. 学生跟读生字,教师纠正发音。
3. 学生尝试组词,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四、理解古诗内容1. 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古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体会诗歌意境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画面,教师评价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诗歌背诵1. 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3. 评选出背诵最流利的小组,给予表扬。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背诵《静夜思》。
3.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一)导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教案一:《登鹳雀楼》教案古诗概述:《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登临高处、俯瞰大好河山的壮丽感受和对时间的思考。
教学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创作目的2. 掌握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准备:1. 《登鹳雀楼》课文2.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登鹳雀楼》的相关文章或评论3. 图片或PPT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和实地风景教学过程:引入:在课堂上放映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这幅画的特点和感受。
导入:老师出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并带领学生读一遍诗歌。
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读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讲解:1. 找出关键词:鹳雀楼、百丈、俯仰、黄河、万里、群山、飞儿、烟霭、千门、豪情。
2. 解析这些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鹳雀楼是登高处的建筑物,百丈表示高度,俯仰表示往下或往上看,黄河是中国著名的长河,万里表示河流的长,群山表示山脉众多,飞儿是指飞翔的鸟儿等等。
3. 分析作者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鹳雀楼所带来的美景和壮丽感受的技巧。
实践:1. 让学生自己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解读,通过朗读和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创作一幅描绘鹳雀楼景观的画作,注重画面的细节和色彩的运用。
拓展: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评论,了解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检测与评价:1. 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对学生展示的画作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案二:《静夜思》教案古诗概述:《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夜思》的背景和创作目的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准备:1. 《静夜思》课文2.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静夜思》的相关文章或评论教学过程: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夜晚的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祥和。
小学古诗教案(最新5篇)《古诗》教案篇一一、导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3.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三、学法指导: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四、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2.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溺水而死。
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颈联:主旨。
不必伤别(议论)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5.比较理解: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明确:王诗更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独特风格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五、学习《己亥杂诗》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2.作者及背景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古诗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2. 分析并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能背诵一首古诗并朗读出来。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学生能够背诵和朗读一首古诗。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了解古诗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等特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详细解读一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独特之处。
3.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选取一首简短的古诗,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4. 背诵和朗读古诗(20分钟)选择一首既有趣又能体现古诗特点的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和朗读。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节奏,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活动及教学资源准备1.准备展示经典古诗的PPT或幻灯片;2.预先选取需要分析的古诗和背诵的古诗;3.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记录分析结果;4.准备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展示古诗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表达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朗读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和演绎。
小学生古诗词课堂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古诗词课堂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
2. 学生将能够欣赏并理解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
3. 学生将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将其打印或书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纸和笔,以及课前提前学习的古代诗词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步骤二: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并重点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意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比较不同韵律的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步骤三:欣赏经典古代诗词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如《静夜思》。
教师先朗读该诗词,然后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诗词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学生朗读和背诵古代诗词(20分钟)教师将准备的古代诗词作品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朗读。
接着,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诗词朗读表演,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代诗词,并在下节课进行背诵展示。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
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代诗词作品,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并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9教学目标: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
介绍作者:苏轼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
(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投影思考回答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高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0【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小学古诗词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一年级语文教案:初识古诗词教案名称:初识古诗词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及意义;2.学生能借助图片、示范、朗读等方式初步感知古诗词的意境;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语感、修养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打开课堂氛围1.导入:让学生听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放松心情,为学习古诗词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提供多张描绘四季风景的图片,鼓励学生说出图片中表达的感受和心情。
二、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1.引导学生听课文《静夜思》的诵读,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朗读课文《静夜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现场示范:老师现场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的表达和理解。
三、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意义1.讲授基本知识: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常见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2.研读古诗词:让学生阅读、研究《悯农》、《水调歌头》等几首古诗词,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1.情景朗诵:将学生分组,邀请他们在小组内分别朗读《水调歌头》、《静夜思》和《悯农》等古诗词,并做出情感和意象的表达。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欣赏古诗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如《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评价方式:1. 反复检查学生复述所学知识;2. 对朗诵者的表现作出评价;3.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初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增强其对古诗词的感知,提高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的诠释能力,增强其对美的欣赏能力。
更进一步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概括古诗词的内容及意义,并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古诗的背诵技巧; 3. 能够理解和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古诗并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2.古诗的背诵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含古诗部分);2.多媒体设备;3.黑板和粉笔;4.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听诗吗?你们能背诵一首古诗吗?”引导学生谈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
新知呈现(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首简短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操作演练(15分钟)1.分发课堂练习题,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背诵,并互相表演背诵的成果;3.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指导。
深化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意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重写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展示。
归纳总结(10分钟)1.整理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课堂小结问题,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解读;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练习自己创作一首古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但在操作演练环节,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学生未能表演自己的背诵成果,下次可以适当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机会。
此外,深化拓展环节的小组合作活动需要教师提前规划好,确保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合作、互相学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江南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江南春”、“水乡”等。
(三)学习《静夜思》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静谧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代表着夜晚的宁静,“疑是地上霜”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四)学习《春晓》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生机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处处闻啼鸟”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句解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江南春》、《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课堂气氛有时显得较为沉闷,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1-6年级古诗大全【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萧萧:风声。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
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一、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式;•掌握古诗的常见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集;•教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现方式。
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诗的初步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首先,通过示范给学生朗读一首古诗,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体味古诗的韵律和押韵的感觉。
然后,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如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等。
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古诗的常见结构和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诗的对仗和押韵等。
讲解时,结合具体的古诗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独特魅力。
同时,给学生分发古诗选集,让他们自己阅读和品味,并标注诗句中的韵律和押韵。
4. 创作体验(20分钟)要求学生以古代山水画为灵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
可以借鉴已学过的古诗结构和韵律,也可以自由发挥。
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自然的美好,如山水、花草、动物等,并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5. 分享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逐一分享自己创作的古诗,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和同学可以一起品味、赏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与鼓励。
6.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准备朗诵表演。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背诵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体验古诗的美妙之处。
学生可以在课后准备时间内,组织小组朗诵比赛,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古诗创作和朗诵的活动,并加以指导和支持。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模板,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 体会诗人情感,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古诗的画面。
教学准备:1. 课件:《静夜思》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
2. 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2. 介绍诗人李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 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解释生字词。
2. 细读古诗,深入理解。
- 讲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古诗的画面。
- 讨论古诗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感受古诗魅力,背诵古诗。
- 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 分组背诵,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课堂练习1. 仿写古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配图朗诵,展示古诗画面。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多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1. 背诵《静夜思》。
2. 课下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掌握了生字词,体会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古诗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小学一至五年级古诗
词
【小学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小儿垂钓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南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北宋.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牧童北宋.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