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动手做(一) 2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23
动手做(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号图形和()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①①①A.①①B.①①C.①①2.折一折,比一比(沿虚线折),正方形的对角线一样长吗?()A.一样B.不一样3.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一定不能拼成()A.长方形B.正方形C.三角形4.用两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4厘米B.6厘米C.8厘米5.两个完全一样的(),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6.把一个正方形沿它的一条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钝角B.等边C.锐角D.等腰7.手工课上,笑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1次,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8.用8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种拼法.A.1B.2C.3D.4二、填空题9.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zhǎn)开后可能是下面的哪些图形,在()里画“√”.( )( )( )( )10.精挑细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可以拼成。
(选3个)11.填空三边形________个四边形________个五边形________个12.沿虚线剪开后分别是什么图形?(1)( )形和( )形(2)( )形和( )形(3)( )形和( )形13.沿着虚线剪一剪,填一填。
(1)剪成了( )个( )形。
(2)剪成了( )个( )形。
(3)剪成了( )个( )形。
14.折一折,填一填.(1)折出了2个( )形.(2)折出了2个( )形.三、判断题15.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 )16.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只能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 ) 17.是从上剪下来的。
( )18.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四、解答题19.动手剪一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纸折一折、剪一剪、贴一贴,以及用木棒摆一摆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变化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变换,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变换,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纸张、剪刀、胶水等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幅有趣的图形变换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动手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纸张折叠、剪切、粘贴等实践活动,感受图形的变换。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原理和方法。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二)教学设计课题:动手做(二)教学内容:认识七巧板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时是在动手做(二)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
在本课时中,首先安排了让学生们欣赏由七巧板拼成的不同物体的图案,接着让学生认识“七巧板”。
(包括七巧板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在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与小朋友们交流合作,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了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有趣的图形的经验,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
还有一点,有不少学生已动手拼摆过“七巧板”,拼出了很多的图形,这样,能激发起其他小朋友发挥想象力,拼出更加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能对单个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会用七巧板拼图。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七巧板每两人一副、七巧板白板贴数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课件)。
1、师:同学们,现在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你们喜欢不喜欢观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学生:喜欢)那好,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动物图案:美丽的热带鱼、蝴蝶、大山、树小船、桥车、人蜻蜓、箭头、太阳等。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二)——《玩转七巧板》教学设计《玩转七巧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七巧板是典型的空间类益智器具,可以锻炼玩者的动手动脑能力。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所提升。
同时在拼摆的不断尝试中,体验参与的乐趣。
(一)益智器具分析七巧板为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孩子们熟悉也喜欢,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这也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本节课是七巧板认识的初始课,通过摆给出的图案、指定图形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在玩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测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七巧板并不陌生。
我校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在城镇长大的孩子,因为家人的过度照顾,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同时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与小伙伴互助合作的机会不多,合作意识不强,这就使我在教学中组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难度变大。
因此本节课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学会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资源分析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益智器具。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七巧板是由7块、3种图形组成,其中有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比一比让学生了解其中5个三角形的大小关系。
2.能使用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做(一)》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下面的图形按虚线折起来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二、折一折,填一填
折出了2个()形折出了2个()形
三、巧手填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号和号图形可以拼成
2、号、号和号图形可以拼成
四、用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图形或图案来?
《动手做(一)》同步习题答案
1、下面的图形按虚线折起来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2、折一折,填一填
折出了2个(三角形)形折出了2个(长方形)形
3、巧手填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⑥号和②号图形可以拼成
4、①号、③号和⑤号图形可以拼成
4、用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图形或图案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认识七巧板,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智力玩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方式,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智力玩具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七巧板的拼图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七巧板,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发现七巧板的特点和拼图方法。
3.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七巧板的特点、拼图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1.七巧板的特点–不同形状的图形2.七巧板的拼图方法–观察、思考3.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程度,是否能熟练地拼出简单的图形。
2 动手做(一)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以及拼摆图形。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使学生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再将折叠的部分展开,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二、学习新课1.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1)问题1:把教材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方法一)把正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正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三)把正方形的相对的顶点对齐,然后对着,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如图所示:(2)问题2:把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①长方形的对折方法。
(方法一)把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