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病的激光治疗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7.49 MB
- 文档页数:77
第二十二章其它治疗第一节B射线敷贴治疗一、原理B射线有较强的电离能力,较弱的穿透能力,在组织内的射程仅几毫米。
利用半衰期足够长并且有足够能量的纯β发射体核素作为一种外照射源紧贴于病变部位,某些病变对B 粒子照射较敏感(如毛细血管瘤),通过B射线对病变部位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微血管发生萎缩、闭塞等退行性改变,可获得治疗疾病的目的。
某些炎症经B射线照射后引起局部血管渗透性改变,白细胞增加和吞噬作用增强而获得治疗效果。
增生性病变经照射后,细胞分裂速度减低而得到控制。
B射线敷贴器敷贴器(applicator)就是根据这些基本理论设计的。
二、治疗方法(一)敷贴器临床常用32P和90Sr-90Y两种敷贴器。
I%敷贴器化学形式是Na?H32pθ4,32p半衰期为M3天,纯B发射体,B粒子最大能量1.71MeV,在组织内最大射程可达8mm,一般是将32p溶液吸附在滤纸上自制成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公用敷贴器,或按病变形态大小制成专用的敷贴器。
2.9%r-90γ敷贴器多为商品供应,在出厂时已密封于塑料或银片内。
9。
Sr半衰期为28.5年,其衰变时放出能量为0.55MeV的B射线产生治疗作用。
由于其半衰期长,使用过程中只需每年进行一次衰减校正。
(二)治疗方法有分次小剂量疗法和一次大剂量疗法,一般采用分次小剂量疗法。
皮肤疾病总剂量为5〜IoGy,每周1—2次,分4次敷贴。
血管瘤总剂量15〜25Gy,每周1〜2次。
眼科疾病总剂量为15〜50Gy,每周1—2次。
治疗后照射部位出现干性皮炎,如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有细微的鳞屑样改变及脱屑等。
局限性神经性皮质、局限性慢性湿疹、局限性牛皮癣一次大剂量治疗的总剂量为5〜IOGy;分次小剂量治疗每次敷贴给予1〜3Gy,总剂量6〜15Gy为一疗程。
如一个疗程未愈,3个月后可再行第二疗程治疗。
一次大剂量疗法方法简便,病人易于接受,但采用本法时,要准时取下敷贴器,否则可能会发生过量照射损伤皮肤。
《神奇的激光》讲义一、激光的诞生在探索光的奥秘的漫长历史中,激光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科学家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激光,英文名“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光放大”。
它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原子和光子行为的深入研究。
早期的研究发现,当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子。
而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些光子可以引发更多相同频率和相位的光子产生,从而实现光的放大。
二、激光的特点激光与普通光源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激光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神奇的应用。
1、方向性好激光具有极高的方向性,就像一支笔直的箭,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而几乎不发散。
这使得激光能够在长距离传输中保持能量集中,例如用于激光通信和激光测距。
想象一下,普通的灯光就像是四处乱射的弹珠,而激光则是沿着一条直线飞速前进的子弹,精准而有力。
2、单色性好激光的单色性非常出色,即它的光波波长几乎是单一的。
这意味着激光具有非常纯净的颜色,没有其他杂色的干扰。
在光谱分析中,激光的单色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成分,就如同用一把精准的尺子去测量微小的差异。
3、相干性强相干性是指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位关系。
激光具有很强的相干性,这使得它可以形成稳定而清晰的干涉条纹。
在光学测量和全息技术中,激光的相干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能够获取更精确的信息。
4、亮度高激光的亮度极高,可以在很小的面积上产生巨大的能量。
比如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就是利用了激光的高亮度,能够迅速地加热和熔化材料,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三、激光的工作原理要理解激光的神奇之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激光的产生依赖于一种叫做“受激辐射”的过程。
在一个充满特定物质(称为工作物质)的腔体中,工作物质的原子被外部能量激发到高能级。
光的受激辐射激光原理及应用第一章:激光概述1.1 激光的定义激光的中文全称:Light Amplification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激光的特点: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单色性好1.2 激光的产生原理受激辐射:外来的光子与一个束缚电子发生能量交换,使电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电子。
激发态电子回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个与外来光子频率、相位、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子,这就是受激辐射。
激光的放大过程: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与入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导致更多的束缚电子发生受激辐射,从而实现光的放大。
1.3 激光的应用领域科研领域:光谱分析、激光干涉、激光雷达等。
工业领域: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等。
医疗领域:激光手术、激光治疗、激光美容等。
生活领域:激光打印、激光投影、激光视盘等。
第二章:激光器的基本原理2.1 激光器的组成激光介质:产生激光的物质,如半导体、气体、固体等。
泵浦源:提供能量,使激光介质中的电子发生跃迁。
光学谐振腔:限制激光的传播方向,增强激光的放大效果。
输出耦合器:将激光输出到外部。
2.2 激光的产生过程泵浦源激发激光介质,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激发态电子回到基态时,发生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激光在光学谐振腔内多次反射,实现光的放大。
输出耦合器将激光输出到外部。
2.3 激光器的类型及特点气体激光器:采用气体作为激光介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等。
固体激光器:采用固体材料作为激光介质,如钕激光器、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等。
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激光介质,如激光二极管等。
光纤激光器:采用光纤作为激光介质,具有高亮度、低阈值等优点。
第三章:激光的性质与应用3.1 激光的相干性3.2 激光的平行度3.3 激光的亮度亮度高的特点:可用于激光投影、激光显示等。
3.4 激光的单色性3.5 激光的应用实例激光切割: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割加工。
《激光》讲义一、激光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激光,全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单色性和高强度的光源。
其基本原理基于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
在普通光源中,原子或分子的发光是自发的,各个原子或分子的发光过程相互独立,频率、相位和方向都是随机的。
而在激光中,通过外部能源(如电能、光能等)的激励,使得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数量超过低能级的数量,这种状态被称为“粒子数反转”。
当具有一定频率的光子与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引发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与入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传播方向,从而实现了光的放大。
为了实现稳定的激光输出,还需要一个光学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由两个反射镜组成,使得光在其中来回反射,只有满足特定频率和相位条件的光才能形成稳定的振荡并从谐振腔中输出。
二、激光的特性1、高度相干性相干性是指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位关系。
激光具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时间相干性意味着激光的光波在时间上具有非常稳定的相位关系,这使得激光在干涉测量、光谱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空间相干性则表示激光在空间上的各点具有相同的相位,使得激光可以聚焦成非常小的光斑,用于高精度的加工和医疗等领域。
2、单色性激光的单色性非常好,即其波长或频率的范围非常窄。
这使得激光在光谱学、通信等领域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频率标准。
3、高强度激光能够在很小的空间内集中大量的能量,从而具有极高的强度。
这使得激光在材料加工、激光武器、核聚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激光的产生方式1、气体激光器常见的气体激光器有氦氖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等。
以氦氖激光器为例,它利用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激发实现粒子数反转,产生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器则常用于工业加工,其输出功率较大。
2、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通常是晶体或玻璃,如红宝石激光器、钕玻璃激光器等。
激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激光技术以其高度聚焦、可控性强、创伤小等特点,在诊断、治疗和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影像学、手术治疗和皮肤治疗三个方面介绍激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影像学中的激光技术应用激光在影像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激光扫描和激光治疗。
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
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是激光扫描断层成像(CT)和激光扫描显微镜(LM)。
激光CT利用激光束穿透物体,通过对激光束的散射和衰减进行测量,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广泛应用于肿瘤检测、器官表面测量等领域。
激光LM结合了激光散射成像和显微镜技术,能够在高分辨率下观察和记录物体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中。
激光治疗技术主要指的是激光在与组织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生物效应。
通过调节激光的波长、能量和作用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治疗效果。
激光治疗在眼科、肿瘤治疗和皮肤修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白内障手术、激光消融肿瘤和激光去除疤痕等。
二、手术治疗中的激光技术应用激光在手术治疗中常常被用作切割、烧蚀和焊接等操作。
激光手术具有精确、快速和不易引起出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科、过敏原治疗和泌尿外科等领域。
在眼科手术中,激光在白内障手术和近视矫正手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激光的高度聚焦性和组织选择性,可以准确地切割和烧蚀白内障或角膜,实现病变组织的精确清除或矫正。
在过敏原治疗中,激光焊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封闭过敏原病灶。
激光焊合技术通过增加病灶局部温度,使病灶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封闭血管和减少组织炎症反应的目的。
在泌尿外科手术中,激光可以用于切割、烧蚀和凝固组织。
泌尿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激光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和钬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用于软组织的高度聚焦切割,而钬激光则被用于石头的碎裂和激光凝固。
三、皮肤治疗中的激光技术应用激光在皮肤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了美容、皮肤病治疗和创伤修复等多个领域。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课程讲义及练习题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重点)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难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西医病理(1)早期多侵犯中小动、静脉,病情进展可波及胭、股、骼动脉和肱动脉,侵犯腹主动脉及内脏血管者罕见。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为急性动、静脉炎和其周围炎,并可波及伴随神经。
(4)当血管闭塞时都会有侧支循环建立,如果代偿不足,或侧支血管痉挛,即可引起肢体循环障碍而出现发凉、麻木、疼痛、溃疡和坏疽。
【习题】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这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疾病B.在我国北方多见C.病变只发生在下肢D.病变呈节段性,节段间有内膜正常的血管E.与吸烟和足部受寒有关【答案】C临床表现与检查(一)临床表现1.症状(1)疼痛疼痛是TAO病人最突出的症状,“间歇性跛行”为重要表现,静息痛为其特征。
(2)发凉患肢发凉,是TAO早期的常见症状。
(3)感觉异蔺患肢(趾、指)发痒、针刺、麻木、灼热、酸胀感等。
2.体征(1)营养障用皮肤干燥、皴裂脱屑,趾(指)甲变厚。
(2)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3)皮肤颜色改变病初患肢因缺血皮肤苍白。
(5)雷诺现象(RaynaUd现象)TAO病人早期受情绪刺激或受寒冷呈现指(趾)由苍臼、潮红继而紫绢的颜色变化。
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6)坏疽和溃疡大多发生干性坏疽,如继发感染即变为湿性坏疽。
分为三级:I级一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II级一坏疽、溃疡延及跖趾(掌指)关节;In级一坏疽、溃疡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踝(腕)关节或腿部。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1.多普勒(DoPPIer)肢体血流超声检查2.皮肤温度测定3.肢体光电容积描记可出现缺血样波形改变。
4.阻抗血流图可反映血管功能状态及血流状况,TAO病人血流量减少,并有趾(指)动脉压力等数据的改变。
5.红外热像仪测定可明确肢体缺血的“冷区”,提示缺血范围。
《神奇的激光》讲义激光,这个在现代科技中熠熠生辉的名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医疗领域的精准手术,到工业生产中的精细切割;从通信行业的高速传输,到娱乐产业的绚丽灯光秀,激光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强大的功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魅力。
激光,全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它与普通光有着显著的区别。
普通光,比如太阳光、灯光,是由大量原子自发地、随机地发射光子形成的,这些光子的频率、相位和方向都各不相同,因此普通光是一种非相干光。
而激光则是由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在受到外界光子的激发后,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出与激发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这些光子在谐振腔内不断反射、放大,最终形成了具有高度相干性、单色性、方向性和高强度的激光束。
激光的相干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相干性意味着激光束中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
这使得激光能够在干涉实验中产生清晰、稳定的干涉条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引力波探测中,激光干涉仪通过测量激光束在不同路径上的光程差变化,成功地探测到了极其微弱的引力波信号。
激光的单色性也十分出色。
单色性指的是激光的波长范围非常窄,几乎是单一波长的光。
这使得激光在光谱分析、激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在光谱分析中,激光可以精确地激发样品中的原子或分子,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光谱信息;在激光通信中,单一波长的激光能够减少信号的色散和衰减,提高通信的质量和距离。
激光的方向性极强,这使得它能够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保持较小的发散角。
相比之下,普通光源发出的光会迅速扩散,能量也随之分散。
激光的这一特性使其在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领域大显身手。
激光测距仪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距离,误差通常在几厘米以内;激光雷达则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为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激光的高强度则赋予了它强大的加工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激光可以用于切割、焊接、打孔等工艺。
由于激光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够瞬间将材料加热至熔点甚至气化,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激光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激光治疗是一种以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光能量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或选择性光化学作用来破坏病变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激光器是产生激光束的设备,激光束是由经过放大的单一波长、单色性、相干性的光束组成。
激光光束具有高度集中的能量,可精确照射到病变部位,对组织或细胞产生选择性的光热作用或光化学作用。
激光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两种。
光热作用是指激光光束散射到组织或细胞中,被组织或细胞中的色素或吸光性物质吸收后产生热能,进而破坏病变组织或细胞。
这种热能的产生与光的吸收特性、吸收物质的浓度、照射时间和激光参数等因素有关。
激光光束对组织或细胞的破坏是选择性的,因为各种组织或细胞对激光的吸收能力不同。
例如,长波长红外激光能够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吸收,从而热能被转化为破坏血管内膜和内腔的热能,达到治疗血管疾病的目的。
光化学作用是指激光光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化学反应产生的治疗效应。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激光光束中的能量将分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然后再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能量,从而使分子发生光化学变化。
激光光束的波长和强度、吸收物质的浓度以及光照射的时间都会影响光化学作用的效果。
例如,紫外激光能够将光敏剂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皮肤病等疾病的目的。
激光治疗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皮肤病、血管病、眼科疾病、口腔病、神经外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现在,激光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无创或微创治疗方法。
相比传统的手术刀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有许多优势,例如无创、无痛、恢复快、创伤小、准确性高等。
总之,激光治疗是一种基于光能量的选择性热作用和化学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能精确照射到病变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破坏病变组织或细胞的目的。
激光治疗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激光治疗将为疾病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