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7.55 KB
- 文档页数: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答案例 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I1=I2=10A,电阻R 上电压的初相位为零,求相量•I 和•S U 。
解: 电路中电阻R 和电容C 并联,且两端电压的初相为0。
由电阻和电容傻姑娘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可知:电阻电流•1I 与电压•R U 同相,电容电流•2I 超前电压•R U 相角90○,故ο0101∠=•I A ο90102∠=•I A由KCL 方程,有 ()101021j I I I +=+=•••A由KVL 方程,有 ︒•••∠==++-=+=9010010010010010010101j j I I j U S V例 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R 1=R 2=1Ω。
(1)当电源频率为f 0时,X C2=1Ω,理想电压表读数V 1=3V ,V 2=6V ,V 3=2V,求I S 。
(2)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值不变,现将电源的频率提高一倍,即为2 f 0,若想维持V 1的读数不变,I S 问应变为多少如果把电源的频率提高一倍,而维持V1的读数不变,即R1上的电压有效值U R1=3V,那么R1上的电流的有效值I也不变,此时仍把•I设置为参考相量,故︒•∠=03I A。
由于L和C1上的电流•I不变,根据电感和电容上电压有效值与频率的关系,电源的频率提高一倍,电感上电压表的读数增大一倍,而电容上电压表的读数降为原来的一半,故电源得频率提高一倍,X C2也降为原来得一半,即所以例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I1=10A,I2=20A,R2=5Ω,U=220V,并且总电压•U与总电流•I同相。
求电流I和R,X2,X C的值。
例 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有效值U 1=1002V, U=5002V ,I 2=30A ,电阻R=10Ω,求电抗X 1,X 2和X 3的值。
由电路可得两边取模得已知2550=U V ,所以6002=U V ,故有。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
研究实验是一种从实际实验出发,用实际的电路构建和测量,以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的机制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等各个部分。
一、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多功能实验电源、电阻测试仪、万用表、数字多用表、交流电压表、电子元件测试仪等。
2、实验电路: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3、实验耗材:各种电阻、电容、变压器及相关电子元件等。
二、实验操作:
1、根据实验电路结构图,进行电路构建,注意接线的次序,确保电路的正确性。
2、将多功能实验电源调节至所需电压,使用电阻测试仪测量每条线路内的线路电阻,以确保电阻值的正确性。
3、使用万用表测量各相电压,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电流,以确保电压和电流的正确性。
4、使用交流电压表测量正弦波频率。
5、使用电子元件测试仪测量元件之间的相量。
三、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值,计算每条线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
率和视在功率。
2、计算各相电压、电流和功率之间的相位差,以确定不同电压和电流间的相量。
3、通过计算不同元件之间的相量,得出正弦波频率的测量结果,以确定不同相量之间的差异。
四、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可以得出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与理论上的理论相符。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探索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量特性,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概念的理解,并验证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原理。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是指在电压和电流都是正弦波的情况下,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也是正弦波,并且频率相同、相位差不变。
在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可以用复数表示,其中实部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幅值,虚部表示相位差。
电压和电流的相量之间存在幅值比和相位差的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交流电源。
2. 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
3. 示波器。
4. 万用表。
5. 直流电源。
6. 信号发生器。
实验步骤。
1. 搭建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包括电压源、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
2. 连接示波器,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测量其幅值和相位差。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4. 断开交流电源,接入直流电源,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测量其幅值和相位差。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 在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可以用复数表示,实部表示幅值,虚部表示相位差。
2. 电压和电流的相量之间存在幅值比和相位差的关系,符合正弦函数规律。
3. 频率对电压和电流的相量有影响,频率增大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幅值减小,相位差增大。
4. 在直流电源下,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均为实数,相位差为零。
实验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加深了对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相量的理解,验证了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在交流电路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频率对相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交流电路、分析电路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验证了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加深了对相量概念的理解。
同时,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交流电路、分析电路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 4 节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相量分析法相量分析法是针对正弦量激励下、且电路已进入稳态时的动态电路的分析。
因为电路在正弦量的激励下,各处的响应都是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将电路的激励和响应都用相量来表示,把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用复数阻抗或复数导纳表示,将电路定律用相量形式表示,把时域电路转换成相量电路之后,描述动态电路的方程就由时域中的微分方程转换为频域中的复数代数方程,求解复数代数方程,求得各响应的相量,然后再将这些响应的相量转换成时域的正弦函数表达式。
相量分析法的步骤正弦量用相量表示,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用阻抗或导纳表示,画出相量电路;2 、相量电路中,用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求解各响应的相量;3 、将求得的响应相量转换成时域的正弦函数表达式。
例 7.4-1 电路如图 7.4-1 ( a )所示,已知,求 uS , iL 和 ic 。
解:电流 iR 的相量为感抗容抗所以,得到相量电路如图 7.4-1 ( b )所示。
图 7.4-1 ( b )中,有则由 KCL 得由 KVL 得将相量再转换成正弦函数表达式,得例 7.4-2 电路如图 7.4-2 所示,已知,,电压源的角频率,求电流 i1 和 i2 。
解:用节点电压法求解,设节点 a 、 b 的节点电压分别是和,列写节点电压方程,节点 a :节点 b :代入参数并整理,得则,所以,因此,,例 7.4-3 电路如图 7.4-3 所示,已知电压源,求电流。
解:这是一个含有受控源的单回路电路,用相量法分析时,也可将受控源当独立源处理。
由 KVL 得,代入参数,得则一、有功功率无源二端网络 N 中含有线性电阻、电容、电感、受控源等元件,阻抗为。
其端电压和端电流分别为。
二端网络 N 吸收的瞬时功率为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用 P 表示,即有功功率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又称有功功率( active power ),单位为瓦( W )。
《电路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测量方法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各支路的电流值,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2. 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的激励下,U R与U C 保持有90º的相位差,即当R阻值改变时,U R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园。
U、U C与U R三者形成一个直角形的电压三角形,如图4.1所示。
R值改变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图4.13. 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可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值)。
三、实验平台NI Multisim 14.0四、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处理1. 单相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按图4.2所示调用元件,连接电路。
将万用表均选为交流电压档,开启仿真开关,记录各万用表显示的数值至表格4-1中,并保留截图。
验证电压的相量关系,是否符合电压三角形。
表4-1 电压相量测量2、RLC交流参数测量按图4.3所示调用元件,建立RLC电路。
正确接入功率表,将万用表分别选为交流电压挡和交流电流挡,开启仿真开关,记录各仪表显示的数值至表格4-2中,并保留截图。
表4-2 RLC参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RLC各参数,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3、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按图4.4所示调用元件,建立电路。
正确接入功率表,将万用表选为交流电流挡,开启仿真开关,记录各仪表显示的数值至表格4-3中。
改变电容的数值,记录各参数,观察功率因数的改变情况。
图4.4 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表4-3 功率因数的改善五、实验结果总结1.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
2.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3. 画出功率因数随并联电容变化的曲线图。
x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本章重点:1. 阻抗,导纳及的概念2. 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3. 正弦电路功率的计算4. 谐振的概念及谐振的特点本章难点:如何求电路的参数 主要内容X arctg为阻抗角(辐角);R1 1可见,当X.>0,即L 一时,Z 是感性; 当X<0,即卩L 一时,Z 呈容性。
cc(3)阻抗三角形:1 •阻抗 (1)复阻抗:Z § 9-1阻抗和导纳R jXR=Re[Z] Z cos z 称为电阻;X=Im[Z]=⑵RLC 串联电路的阻抗:称电抗。
Z sinzj( L j(X L丄)cX C ) RjX式中X LL 称为感抗;X C称为容抗;X X L X C L — c式中Z为阻抗的模;Z R2 •导纳x1(1)复导纳:丫 一Z⑵RLC 并联电路的导纳:(3)导纳三角形:3.阻抗和导纳的等效互换§ 9-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1. 阻抗串联:(1) 等效阻抗:Z e q 乙Z 2川Z n (2) 分压作用:U |K 互U, k 1,2,|||,nZeq2. 导纳并联(1) 等效导纳:Y eq 丫1 丫2 |||Y n (2) 分流作用:|[ 丫M 〔,k 1,2,|||, n3. 两个阻抗并联:式中YI一「.G 2 B 2称为导纳的模;BYarCtanG 称为导纳角;G Re[Y] 丫 cos 丫称为电导; lm[Y] Y sin 丫称为电纳。
YG jB1c飞)j(B c B L )G jB Y式中B L—称为感纳;LL可见,当B 0,即c —时,LB cC 称为容纳; B B c BLY 呈容性;当B 0,即c1—,丫呈感性(1)RLC 串联电路的等效导纳:⑵RLC 并联电路的等效阻抗:Y RR 2 X 2 G j 一G B GXJ "R 2 X 2 B BBGY§ 9-3 电路的相量图相量图可直观地表示相量之间的关系,并可辅助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相量图的做法:⑴ 按比例化出各相量的模(有效值),并确定各相量的相位,相对地确定相量在复平面图上的位(2) 若没有给定参考相量时,并联电路以电压相量为参考相量,根据支路的VCR 确定各并联支路的电流相量与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然后根据结点上的KCL 方程,用相量平移求和法则,画出结点各支路电流相量组成的多变形。
串联电路以电流相量为参考相量,根据VCR 确定有 关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夹角,再根据回路上的KVL 方程,用相量平移求和的法则,画出回 路上个电压相量所组成的多边形。
(3) 串并联电路往往先设并联电压为参考相量,即先并后串。
§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时,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电路定律可推广用于线性 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差别仅在于所设电路方程为以相量形式表示的代数方程以及用相量形式 描述的电路定律,而计算则为复数运算。
§ 9-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u 、2U cos( t u ) i .2I cos( t i )P ui UI cos UI cos(2 t 2 u ) 1⑵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 pdt UI cos (W) Tdef⑶无功功率:Q UI sin (var)⑴等效阻抗:Z乙Z 2 乙Z 2⑵分流作用:l |Z 2 Z i Z 2(1)瞬时功率:设def⑷视在功率:S UI (VA)—2 °Q ⑸P , Q S之间的关系:P Seos , Q Ssin , S . P Q arctan平P(7)RLC串联电路的功率P UI cos Z 12cos RI2Q UI sin Zl2sin ( L —)I2Q L Q Cc§ 9-6复功率(2)复功率守恒:电路中有功、无功复功率守恒,但视在功率不守恒,即S 0 S 0P⑶感性负载并电容提高功率因数:C -J7(tg 1 tg )§ 9-7最大功率传输(1)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条件: Zeq R eq jX eq(1)复功率F'J I IUI UI cos jUI sin P jQ 12Z U2Y P UI cos 0 Q UI sin 0§ 9-8串联电路的谐振1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 (1) 谐振条件:lm[Z(j )] 0,即 0L(2) 谐振频率:2•串联电路谐振的特征: (1)呈电阻性,阻抗最小[Z(j ) R, 0];⑵电流最大(I U )R⑶ 电压谐振,即U L U C QU ( Q ―丄 —1— 丄); R °CR R V C ⑷电路的无功功率为零,即Q 0,cos 0§ 9-9并联谐振电路1 •并联谐振条件 (1)谐振条件:Im[Y(j 0)]0,即 0L2 •并联谐振的特征(1)导纳最小(阻抗最大),呈电阻性[Y(j 0) G,Z(j 0) R, 0](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R nax2 oc4R eq(2)谐振频率:1C1°C⑵ 端电压最大[U( 0) Z(j 0) I S RI S ]; ⑶电流谐振,即I L I C Ql s (Q —°C 1 . C ) LC°LG G GYL⑷电路的无功功率为零,即Q Q L Q C 0。
典型习题:习题 9-11 已知附图电路中,u 220「2cos(250t 20 )V ,R 110,C 1 20 F,C 2 80 F, L 1H 。
求电路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和电路的输入阻抗,画出电路的相量图解:首先计算X L 和X C 。
X L L 250 1250则LC 串联支路的总阻抗Z 为j(X L X C 1X C 2)j(250 200 50) 0这条支路相当于短路,所以可得电流表的读数为解:题9-11图X CC16250 20 10200X C 2C2250 80 10 650题解9-11图(j 200) 400 70 V (j50) 400 70 V(j250) 400 110 V相量图如题解9-11图所示注意:LC 串联支路的总电压为零,即发生了串联谐振,但各元件上的电压不为零,甚至可 大于输入电压。
有 KVL 得,有 RjL U C 0 即10l | 10||20.5 10 0( j20)联立以上求解方程,得lL 5 j5 5 .2 -45 A I 2 5 j5 5,2 +45 A相量图如题解9-15所示各相量为A 0U 220 A — 2AR 110U 220 20 V h 2 20 A d e IIjxci2 202 20 2 20习题9-15已知附图电路中,I s 10A , 5000rad/s ,R R 2 10 ,C 10 F , 0.5。
解法一:设支路电流如图所示。
另IS10 0 A 为参考相量,容抗为X C根据KCL ,有l|s1 1C 5000 10 10 l | I ^10 0 A20UC2U LjX c2 jX L|2R 2题9-15图解法二:应用结点法计算,对结点①列方程G 訓4 iS—(jX c I s)j X C I解得:U1上〒一j0.05 20 10 100.250 j50V 50.2 45 VR2所以电流为: CRT50 j50 0.5 10 ( j20)105 j5A j5A习题9-24求图示一端口的戴维宁(或诺顿)等效电路。
Q 6 0Vj5)1a □OC解(a):先求开路电压OCo 其中c题9-24图由于开路,R3丄j CR3 —j Cl| 0 ,故受控电流源l| 0 ,所以有U s ZR2ZR aj CR a 1R 33所以电路的等效阻抗ZeqOC S所以 U OCjC R R 1汗R R R3R R 2 R J j CR 3(R R ,)2j CR 3 1求短路电流。
把ab 短路,电路等效为题解9-24图(a1),由KVL,可得等效电路如题图(a2)所示。
亠A6 j5SR3-I==F R 1O UI SC R 2SC+乙qI OCO Uala2(RSC电路的等效阻抗Z eqOC SC题解9-24图 R 2)l LcI U SC R 2SR 1 R 2R 2R 3(R1& R 2)R 1 R2 Rj C (R 1 R2)解(b):求开路电压U OC 。
由 KVL ,可列方程OCj 5I 6I其中116 6 j10 12 j10 OC(6%6)3 0 V j10求短路电流。
把ab 短路如题解 9-24图(bl)所示。
由图可知:(6 j10)Ij5lL 66 j5 卫A6 j5Ilscj 5j5题解9-24图解(c):求短路电流。
把ab 短路如题解9-24图(C1)所示,由图可得题解9-24图把电压源短路,求等效电导,有等效电路为一电流源,如题图(C2)所示。
习题 9-28 附图电路中 i s ,2cos(1dt)A ,Z 1 (10 j50) ,Z 2解:应用分流公式,可得I 1 址j50 1 0 Z 1 Z 2 10 j50 j50 1I 2 l|s I (11 j5 .26 78.69 A乙,Z 2吸收的复功率为S 乙I ;(10 j50) 52 250 j1250V AS2 乙I ;j50 C- 26)2 j1300V A等效电路如题解图(b2)所示H sc20 0 j102jA1 1 j10j10j50 。
求乙,Z 2吸收的复功率,并验证整个电路复功率守恒,即有 S 0I S I 1 f1 Z2 1abC2题9-28图由于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分量为U乙|1 (10 j50)( j5) 250 50 jV所以电流源发出的复功率为S Ui S (250 j50) 1 0 250显然有S S S2,即复功率守恒。
习题9-40求图示电路中Z的最佳匹配值。
j50V A1 1T"Co_Il+u解:把U S短接,因此输入阻抗Z inU S U C U C—>R1题解9-40图题9-40图Z断开,外加电压,求出输入阻抗。
由题解9-40图可得U CuLj CUCRUC (J j C)U cR1R11 & R (1 j CRJ—j C 1 j CR (1 )2( CR1)2故Z的最佳匹配值为Z Zin R1 (1 j CR1)2 2(1 ) ( CR1)。